《活著》:灰黃的土地上,趕著牛的人,還活著

2020-12-14 騰訊網

故事的開頭,福貴趕著牛,高聲而歌: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

而那牛放慢腳步時,富貴說到:

「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我們不知曉,這些名字背後都曾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悲劇的序幕

福貴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他是徐家的敗家子。

他好賭,把家產輸光,氣死了親爹,媳婦家珍也因此帶著女兒鳳霞離家而去。

而一年後又帶著兒子有慶歸來。

家庭的圓滿,讓富貴醒悟,他安下心來,準備腳踏實地過日子。

但命運沒有因為他的悔悟而降下仁慈

福貴被國民黨拉了壯丁,後來糊裡糊塗又成了共產黨的俘虜。

後來,從戰場存活下來的他以為能迎來新的生活。

即使母親已逝,女兒鳳霞因病變啞,但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就能安穩地活下去。

他說,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而餘華用冰冷的筆,將其推下一次次的失去中去。

家珍失而復得,有慶長跑第一,鳳霞嫁給城裡人。

他們的生活有了光亮,悲哀的日子好似要結束一般。

我們這樣以為,他們也這樣以為。

但,死亡猝然而至。

因為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那個仔細照顧著自己的羊,奔跑著想成為運動員的有慶生生被人抽取過多的血死去。

福貴領回有慶的屍首,怕刺激到重病在身的家珍,只能悄悄掩埋了有慶。

而家珍早在福貴的異常中猜到一切,在其生命的盡頭,她讓富貴帶著她到墓地去。

她撲在了有慶墳上,眼淚譁譁地流。

書裡寫到:

家珍一直撲到天黑,我怕夜露傷著她,硬把她背到身後,家珍讓我再背她到村口去看看,到了村口,我的衣領都溼透了,家珍哭著說: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餘華將金錢、親情等等我們珍視為活著之意義的東西一一剝去,指著那鮮血淋漓的骨架,告訴我們這就是活著。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餘華提供了一個冰冷的答案,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於是,在那灰黃的土地上,福貴趕著牛,活著。

而我們,也將繼續活著,探尋屬於我們的答案。

相關焦點

  • 豆瓣9.2《活著》:小人物的大悲劇,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接二連三的悲劇,看了讓人壓抑,不禁感慨活著真好。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底層人物的命運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當被命運席捲的時候,只能默默忍受著,能活著已是萬幸,不敢再奢望其他。能保住一條命就是最好的,為了活著回去見家人,福貴耐心地等待自由的那天到來。除了心裡有家人,支撐自己活下來之外,皮影也是支撐自己活下來的重要東西。在行軍的途中,福貴一直悉心保護著皮影,他的原話是這樣的:這是借人家的還得還,以後還指著它養家。都自身難保了,還不忘講誠信,不過更可貴的是,福貴想活著出去,生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是最寶貴的。
  • 餘華: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因而面對生活中的迷茫、陰霾,坎坷時,活著就要忍受歲月裡的平庸、瑣碎、孤獨、痛苦,而只有熬過那段苦難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會柳暗花明,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意義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 餘華:活著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
    福貴的經歷是悲痛而絕望的,在生活稍有起色的時候,生活就給了他一拳又一拳的重擊,打在他瘦骨嶙峋的身軀上,痛到他無法呼吸。儘管如此,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就像書中說的:「活著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
  • 夢到去世的父親還活著和我說話預示著什麼 夢到去世的父親還活著和...
    準備考試的人夢見去世的爸爸還活著,意味著有波折,要有耐心,終於如願。談婚論嫁的人夢見去世的爸爸還活著,說明意見不和,無法互相信任,婚姻不成。創業的人夢見去世的爸爸還活著,代表坎坷多難,不可大投資,虧損不利。懷有身孕的人夢見去世的爸爸還活著,預示生女,忌動土,動胎氣。
  • 「王潔作品」活著,便是活著——讀餘華作品《活著》有感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們正如身處大海中的航船之上,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底起伏,起落之間便是人生百態。在長時間的航行中,出發時的目的會漸漸地被人們遺忘。沿途的風景讓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海上的風浪讓人敬畏三分,心生膽怯……會受到誘惑,但也有想從中抽身的時候;會感到害怕,但也有想鼓足勇氣面對的時候。映射到現實生活中,我想世界上的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不停地同自身命運抗爭,最終卻又妥協性地走在一起。以自身為例,高中時期我渴望進入大學,但是備考的過程是煎熬的,與此同時我也經歷著親人離世的痛苦和只增不減的家庭矛盾。
  • 只有讀了餘華的《活著》,我們才能體會到活著的真諦
    我以前只看過《活著》原版,但我看了張藝謀電影《活著》。就像命運不可抗拒,這就是命運。我經常想,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本書回答說,人活著沒有理由,只是為了活本身,而不是為了任何事物而活著。我似乎看到了福貴,這樣一個意志堅定的人,在經歷了人生中幾乎所有的災難之後,終於變成了一個軟弱無動於衷的老人,他經歷了長路的漫長一生。一個人痛苦的一生可以用幾行字來概括,別人能做什麼?也許你能看到一些悲傷和嘆息兩次。事實上仔細閱讀後,福貴既不是紳士也不是壞人,年輕時不是東西,當他老了,他知道如何糾正和努力靠自己的雙手生活來保護自己的家庭,但他還是做不到。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關於國內小說家,曾有人戲言只有兩類人,一類是餘華個人,一類是其他小說家。餘華這個門派,永遠都是自己獨自扛大旗,用手中的筆剝離社會的浮塵,就像剝洋蔥一般,一層一層為世人撥開雲霧,說透關於活著這件事。上世紀,張藝謀、鞏俐、葛優等人,憑藉電影《活著》,連續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七個大獎。
  • 每個人都在用力活著,用我們自己不同的方式堅強活著
    農民是最樸實的一種職業,他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默默無聞,腳踏實地,用心的侍弄著自己腳下的每一寸土地,春天播散希望的種子,秋天收穫豐收的喜悅。節假日不敢出去玩,怕花錢,不敢買自己喜歡的商品,不敢高消費,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竭盡所能的節省生活開支,只為了能夠多存點錢寄回家改善家人的生活條件。這就是生活,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用力的活著。
  • 活著且活得精彩,人為什麼要活著?——曼瑜天雅
    人,應該為夢想而活,為價值而活。人生,沒有什麼既定的命運。所謂的宿命論,不過是意志薄弱的人給自己尋找的一種藉口。人活著,絕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是活得精彩,敢拼,肯付出,人人都可以活得精彩。人是這個地球人自知的最高級的生物,之所以高級是因為人類有思想行為。人會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依舊會有人問: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1.活著不僅是活著,更重要的是生活生而為人,活著肯定有理由。
  • 《活著》一個時代的悲哀,經歷過了生死,也便更懂得活著的意義
    福貴說,雞長大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成了牛。「那牛以後呢?」家珍說,牛長大了饅頭也就長大了。福貴一家的日子也就越來越好了。張藝謀的電影《活著》,把小說中的福貴從南方的一名佃戶改編成了北方的一位靠唱皮影戲維持生計的藝人。
  • 如果恐龍今天還活著呢?
    就在上周,一隻霸王龍發瘋了,在尖峰時間踩踏公交車,並從橫穿他道路的一些小汽車上咬了一口。如果他還在你的常規通勤路上漫遊,你可以計劃另一條路線。好的,讓我們倒回去一點,因為這個場景有點牽強。我們來考慮這個問題怎麼樣:如果恐龍今天還活著呢?
  • 夢見已故的外公還活著預示著什麼 孕婦夢見已故的外公還活著是什麼...
    夢見已故的外公還活著預示著什麼 孕婦夢見已故的外公還活著是什麼意思夢見自己去世,意味著不必再為生活煩惱,你的身體很健康,會長命百歲。夢見自己活著,等著看世界末日來臨是怎麼一回事,這是警告你不要過去追逐物質和肉體上的享受,有壞人可能利用你的弱點詐取你的錢財。
  • 《活著》這麼悲慘,為什麼人們還喜歡它?餘華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活著》這麼悲慘,為什麼人們還喜歡它?《活著》是一本讀起來令人印象深刻,且深感悲痛的小說。猶記第一次讀《活著》時,很多地方都是哭著讀完的:慘,主人公福貴一家悲慘至極……主人公徐福貴是地主之子,年輕時好賭,被人設計輸光了所有家產。
  • 活著的意義——讀《活著》有感
    平時工作忙,讀書時間並不長,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是抱著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在閱讀——希望能看見一句話可以總結出天地乾坤——而不是用一本書的厚度,詮釋一段路的道理。說來自己也看過幾本小說,但大多數時候總是一本書要分幾次讀完,等到讀完的時候,前面的內容也忘得差不多了。
  • 假如巨齒鯊猛獁象還活著會發生什麼?
    假如巨齒鯊還活著會發生什麼?據估計一頭巨齒鯊每天要吃掉一千一百公斤的食物,所以海洋裡留給我們的大魚就所剩無幾了。然而這並不是捕魚業面臨的唯一問題,巨齒鯊可能會跟隨漁船並搶奪船上的魚,隨著全球變暖,海洋溫度上升,因此它將會繁殖更多後代,就會給海運業務、油輪和海灘遊客帶來巨大麻煩。
  • 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當你決定把時間放在享樂的時候,你只會得到短暫的快樂,而當你決定把時間放在對你有意義的事情上的時候,你得到會持續不斷的快樂和獲得身心的巨大滿足。人這一輩子,除了生死,沒有絕對的輸贏,因為只要你還活著,你就還有逆風翻盤的機會,只要你還活著,你就可能贏回來。而這世界活著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清醒的活著的人,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正如莎士比亞說的「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於是,他們在無數跌倒後終於成功站起來了。
  • 活著的意義,只為活著
    最近幾天,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把餘華著作的小說《活著》翻出來開始閱讀,嘴裡便經常念叨福貴、家珍、鳳霞、有慶,苦根、幾個人物的名字,偶爾像說笑話一樣提到書中的情節:有慶被抽乾血死掉了;苦根吃豆子撐死了……我便藉此機會,與他說起我小時候物資匱乏,很多食物連名字都沒聽說過的事情
  • 電影《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張藝謀的電影《活著》是改編於餘華的小說《活著》,故事講述了富貴的富裕奢侈的生活,到最後的妻離子散。常言道:沒有嘗盡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不會懂得家和萬事興的真諦。電影《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裕家庭裡發生的故事。
  •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紀念迭戈馬拉度納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這是著名作家臧克家寫的。我覺得用在馬拉度納身上也很是恰當。 一個阿根廷人,他的離世。全球祭奠。中國國家電視臺直播他的告別儀式,還出專門的紀錄片,晚間天津電視塔也播了他的紀念片。全球的球迷都十分悲痛。
  •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餘華的《活著》帶給我們的三條人生啟示!
    如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每天都有人離我們而去,而暫時還未有病情的朋友們是如何的幸運,在家——這個可以遮風擋雨的避風港中,享受著家人的陪伴。但是你是否想過,如果你身邊的所有的親人都已離世,只留你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此時只有你一個人獨自在家面對疫情的孤獨與悲涼?餘華的《活著》這本小說便講述了一個人的孤獨悽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