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的手機生產企業,大家基本上都是如數家珍,什麼華米OV,什麼魅族、金立,甚至於之前的HTC、聯想等等,如果問全中國賣的最少的智慧型手機的話,估計大家不一定想的起來,但是有一個品牌的智慧型手機即使不是賣的最少的也是賣的最少的之一,這就是格力手機。董明珠之前說想要將智慧型手機賣的超過小米,不過這麼多年來除了銷量遠少於小米之外,估計沒啥能贏得過小米的了,然而最近一則消息,則讓大家大跌眼鏡,這就是格力不僅做手機而且還推出了5G手機?
一、格力又出手機了?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導,許久沒有消息的格力手機,近日又有新動向。日前,格力電器在其官方商城及格力董明珠店悄然上架了「大松5G手機」,配置SA&NSA雙模5G晶片,搭載高通驍龍765G處理器、5000mAh大容量電池。官網定價2699元起售,現在下單,預計12月12日陸續發貨。
12月7日下午,就有媒體發現,大松5G手機悄然出現在了格力商城與「格力董明珠店」小程序上。據介紹,該大松5G手機的屏幕尺寸是6.81英寸,後置6400萬像素旗艦四攝,前攝1600萬人像鏡頭,機身顏色有「魅夜極光」「曜夜星河」兩種。大松5G手機「6GB運存+128GB」版的官方定價是2699元,「8GB運存+256GB」版的售價是2999元。
截至9日上午9時15分,4種型號(兩種顏色,兩種運存)的大松5G手機在格力董明珠店官網的銷量合計75臺。高通驍龍7系列處理器主打中端市場,這意味著大松5G手機的市場定位是中端機。2018年格力電器推出搭載驍龍821處理器的格力三代手機,最低價在3400元。此次新上架的大松5G手機,售價較格力三代價格有所下降。格力商城頁面還重點介紹了大松5G手機的「智慧互聯」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全新上架的手機新品,卻不再沿用「格力」品牌,而是採用「大松TOSOT」品牌。據了解,TOSOT大松是格力電器旗下的專營品牌之一,主營生活電器,目前產品包含電風扇、電暖器、淨水機、空氣淨化器、加溼器、乾衣機、除溼機等健康電器和電飯煲、電壓力鍋、電磁爐、抽油煙機、消毒櫃、燃氣灶等廚房電器。
TOSOT系「Technology科技」、「Original原創」、「Style風格」、「Outstanding卓越」、「Trust信任」首字母縮略詞,闡述了一種品牌態度。
不過即使是換了個馬甲,這依然還是董明珠的手機,為啥做的手機都賣不出去董明珠還是要咬牙堅持做手機呢?
二、為啥董明珠還要做手機?
要說董明珠的手機業務就要從2013年開始說起,2013年12月,在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雷軍與董明珠就發展模式展開激辯,並打下10億元的天價賭局,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雷軍和董明珠之約」,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到了2018年底,小米以微弱的差距敗北,但是很快就全面超過格力。不過在2015年為了應對雷軍,董明珠正式啟動了手機戰略,2015年6月的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正式宣布格力手機開賣,售價為1600元,由於外觀、處理器及攝像等配置對比同期其他品牌手機不佔優勢,同時因為開機屏幕就是董明珠引發爭議,消費者們並不買單。隨後的2016年、2017年、2019年格力陸續推出二代色界及三代手機,銷量一直不盡人意。有媒體報導稱,最終格力第一代手機的銷量定格在10萬部上下,第二代手機兩年只賣了2.5萬部。
說實在,一個業務做了五年都沒做成,對於大多數一般企業家來說,早點退出至少還能保存點顏面,但是董明珠不是一般人,不僅還要做手機,甚至還要做5G手機,董明珠如此孜孜不倦地做手機到底為什麼?為啥明知道賣不出去董明珠卻還不放棄呢?
首先,董明珠做手機不全是因為賭氣。說起董明珠做手機,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應該就是一時氣不過吧,連你小米都開始做空調了,我格力為啥不能做手機?當然,我們不排除董明珠上馬手機業務裡面有賭氣的成分,但是作為一家幾千億市值巨頭企業的掌門人,董明珠並不可能就因為賭氣這一個因素就上馬一個需要投入巨資的產品線,所以董明珠做手機我們說是為了賭氣其實是說不過去的。我們看格力整個的產品結構就能明白董明珠為什麼一定要做手機,根據格力的財報數據顯示,公司智能裝備板塊營收2.09億元,僅佔總營收0.3%,生活電器收入佔比也僅為3.19%,相比之下,空調業務的收入佔比則達到了6成。格力空調在1995年首次以微弱優勢超越昔日中國空調業老大哥春蘭,躍居第一。1995年至今,格力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還是格力空調質量過硬、品質上佳。但是,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作為一家企業巨頭,如果有一個業務做得太好了,那麼就非常容易形成路徑依賴,有路徑依賴的企業就難以實現真正的轉型升級,格力所面臨的問題就是這個,空調做得太好了,導致除了空調格力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在各大企業巨頭都在追求轉型升級的時候,格力卻一直沒有形成真正的第二曲線,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做手機也是董明珠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
其次,5G與物聯網讓格力無法割捨。前些年包括海爾、TCL、海信等家電企業都嘗試重點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機,如今這些手機幾乎都已經銷聲匿跡,格力也不例外,本來格力應該做不了就別做了,但是對於董明珠來說卻沒辦法不做,這是因為5G的推出實際上讓物聯網成為了近在眼前的事情,對于格力這樣的家電巨頭來說,手機可以不做,但是物聯網不能不做,做物聯網就需要有個必要的東西,這就是物聯網入口,這幾年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把智慧型手機或者智能音箱作為物聯網的主要入口,在人工智慧市場上尚未布局的格力,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物聯網入口,智慧型手機就成為了最好的抓手,相比於還沒開始做的智能音箱,智慧型手機雖然做的不好,好在還有東西總比從無到有來的強。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董明珠可以說就算要咬牙都要把智慧型手機堅持下去,這是格力物聯網戰略不能少的一環,畢竟如果有手機這是入口多和少的問題,如果沒了手機這就是入口有和無的問題了,所以這估計就是董明珠依然要堅持,卻把手機品牌改成大松而不是格力的原因,畢竟如果手機再做不好對于格力主品牌來說傷害就太大了,而用大松至少可以做到風險隔離,對於主品牌的影響還能小點。
第三,格力的手機還不至於一無是處。說實在,前幾款格力手機無論是定價還是配置,都讓大家有一種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感覺,特別是開機的董明珠肖像實在難以成為明星式的流量擔當,但是格力卻始終在堅持在努力,比如說格力新款5G手機的性價比還是比前幾代好點的,內存、電池、攝像頭這幾大主流配置也都是至少和市場主流水平在同一水平線上了,從工業設計來說,此次採用的極致窄邊框的設計,以及背部採用的「S」型流光疊加全息彩虹紋理也終於在審美點上了,不像之前那麼難看了。再說內在的,從2014年開始格力就持之以恆地在研發上下力氣,根據國家國家知識產權局主辦的專利檢索及分析系統上,格力2014年以來,專利申請中直接含有「手機」的未有間斷,其中2016年達到峰值,2014-2020年,這一結果分別為62個、25個、128個、40個、88個、48個、5個,可以說格力還是在研發上下了點功夫的,所以我們還不能說格力手機是一無是處。
不過根據IDC發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約6660萬部,前五大廠商市場份額總計96.6%,其他手機廠商瓜分著剩餘的3.4%,從市場競爭來說,格力如果想要在手機市場上形成競爭力,不得不說它離華米OV這幾大巨頭還有著非常大的差距,想要彌補估計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