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語文教科書中的《山海經》
有一天,讀四年級的兒子拿著語文書背道: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山海經·北山經》
什麼什麼?精衛填海的故事居然出自於《山海經》?這我咋不知道?《山海經》裡怎麼會有精衛填海?難道《山海經》不是一本專門寫山和海的小說嗎?我不禁對這本書好奇起來,索性上網一查,這才又吃驚地發現,原來不管是兒時霸屏的精衛填海,還是我們熟悉的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這些故事竟然都出自於這本書。
跟歷史名人一起走進《山海經》的奇幻世界
陶淵明還專門寫過一首《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詩中提到「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瞧瞧,大詩人陶淵明隱居在他的山水田園裡,光看著山海圖就能樂呵地過一天。
還有《阿長與<山海經>》中,大文學家魯迅對山海經這本書的渴望之情。
前兩年大家都在追的時尚仙俠影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常常出鏡的九尾狐,也是出自《山海經》。
看來我真是要惡補一下自身欠缺的文化知識了,要不都對不起我這華夏子孫的身份。
曠世奇書《山海經》,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
沒有讀山海經之前,我天真地以為它是一本故事類的小說。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這本書內容涉獵廣泛,包羅萬象,除去我們熟知的神話傳說外,它還囊括了地理、歷史、醫藥、習俗等,簡直就是一本上古百科全書。
作者是誰?
傳說,山海經這個名字中的經字是經過、經歷的意思。上古時期,洪水泛濫,大禹治服洪水之後,準備重新規劃國家的領土,他便命令天神中以跑步最快而出名的豎亥丈量土地。豎亥長得豬頭人身,他踏遍了中華大地,從最東端走到最西端,一共走了五億零十萬九千八百步,豎亥便把一路的見聞全都記錄下來,寫成了《山海經》。
當然,傳說也只是傳說罷了。實際上,山海經與《周易》《黃帝內經》並稱為上古三大奇書,至於作者是誰,卻沒人知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本書並不是一位作者獨立完成的,而是歷經多個朝代由多位作者共同完成的。
山海經孩子能看嗎?
看書嘛,我肯定不會一個人看,我是一個特別為(想)孩(讓)子(他)著(讀)想(書)的媽媽,這麼好的書當然是先給我家兒子看了。
然而,翻開書我才發現,因為這是從春秋末年到漢代初年完成的作品,所以使用的文字都是極其古老難懂的文言文。
這 這 這 怎麼給我家孩子看!!!
聰明的我又一次上網查詢,一套圖書映入眼帘,頓時給了我無限驚喜。
一個巧妙的辦法讓孩子輕鬆讀懂《山海經》
《神話》《神獸》《異人國》
《山海經》中的每段原文,作家根據文中出現的山、樹、蟲、魚、礦物、人、神和獸的特點進行整合,作家施展出她們最拿手的講故事的能力,就像變魔法一樣,巧妙地把一段段難懂的文言文改編成了一個個新奇有趣的小故事,這樣一來,原文裡出現的關鍵部分都會成為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在看故事的時候就相當於在讀原文了。
這樣的《山海經》看起來想讓孩子不喜歡都很難了。
來,來,來,咱們不妨先讀為快。
瞧,原文中出現的祝餘、迷榖、狌狌、育沛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全都包含在故事裡了。孩子就這樣輕鬆地讀完了故事,讀懂了山海經。
10歲左右的孩子建議讀一下後面的原文,堅持閱讀有助於增強孩子對文言文的理解,注釋部分起到進一步幫助孩子理解和鞏固原文的作用。難點字都有注音。
哦~~原來就是這麼輕鬆地讓孩子讀懂山海經的呀。了解了這套書中的秘密,你是不是也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故事這麼好,當然也少不了搭配美美的插畫了。
PASS!!!
這種沒有任何審美價值的黑白插圖怎麼能出現在這麼漂亮的書中?
有的插圖只是插圖,而有的插圖就堪稱藝術了。
本套書中特邀三位大師級獲獎插畫師,歷時三年,根據《山海經》原著內容原創300幅畫作,再現了山海經靈魂。
靈魂級的玄幻插畫專為孩子設計
※這麼靈動又充滿想像力的插畫是專為寶貝們繪製而成的
※拓展孩子的想像空間※提高孩子的藝術審美能力
有趣的版塊設計吸引孩子目光
這套書的版塊設計迎合孩子口味,好玩有趣。翻開書,首先映入孩子眼帘的就是一個新奇的標題——氐(dǐ)人國,光看名字就是孩子們從來都沒有在其他書中看到過的,再看看下面的標題註解——人魚國,是不是更加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了呢?
在標題的右側就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諸神等級排位版塊,這就像是孩子們平時玩的有等級排位的卡片一樣,親近孩子的版塊設計瞬間帶給他們親切感。
海量知識搭建孩子頭腦知識
足足270個腦洞大開的奇幻故事足可以讓寶貝充分領略《山海經》原著精髓。
在這套書中你會知道原來大禹是從父親鯀的肚子裡出生的。
你知道嗎?原來女媧在造人之後,還用腸子幻化出了十位神人呢。
九尾狐會學著嬰兒的哭聲誘騙善良的人類,然後趁機把人類吃掉,艾瑪,原來九尾狐一開始就這麼壞。OH,MY GOD!這一瞬間有沒有想到蘇妲己。
有沒有很心動?快來看看!
有了這套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寶貝讀不懂《山海經》了!
一套有趣又好玩兒的《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