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小亦
來源|程小亦
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讓內心變得陽光?
有一個回答,深得我意,不憂傷,不心急,學會堅強,努力向上,靠近陽光,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輩子很長,能夠跟隨我們一生的卻是我們的心情,開心與否都是一天,我們應該學會安放好自己的情緒,迎著陽光生長,方能遇見光芒,遇見愛和希望。
不念過往,才能安放當下
我們無法掌控已經發生的事,卻可以把握住今天的自己,掌控好每一個當下。
人生路上,一路順風順雨的人很少,有些人,有些事,終究要成為過去。就好比一朵花,明媚過後,就成為永久的懷念。
人生,總有幾多失意和酸楚,讓我們走不出來的,往往是心中的念想,還有那些觸動心靈的回憶。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可改變的習慣,那就是容易往回看,或許,有的事我們改變不了,那就淡淡的將它留存在人生的某段經歷裡,化成人生路上的寶貴經驗,一路陪著我們走到最後。
有人說,人生有兩部分組成:夢和希望。過去是一個夢,未來就是一個希望。
不管在今天之前經歷了什麼,都請不要暗自灰心,夢會醒,天會亮,曙光也會照進我們的心田。
讓過去過去,努力抓住眼下的每一天,安放好當下的自己,迎著光,勇敢往前邁,未來才會到來。
消沉頹廢時,學會轉移情緒
生活中,有很多人一旦遇到不如意,不稱心的事就開始消沉頹廢,時間久了就會自欺自艾,喪失信心,陷入無望的情緒裡,從而產生無助的心理。
在前行的路上,我們面臨最大的困難,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 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憤怒時,不懂得自我調整;消沉時,不懂得自我釋放;傷心時,不懂得走出陰霾...讓許多原本屬於自己美好的東西偷偷溜走。
心理學中有一個「自我應驗預言」效應,說的是,我們對某些事產生了某種預期,並且接下來的行為是建立在這些預期上,那麼,這件事的發生只會比沒有預期更可能成真。
如果我們一直往好的方向想,那麼它就會變成好的結果;如果我們一直往不好的方向想,那結果也只會越變越糟糕。
你的心態,決定了你看到的世界;你的情緒,也決定了你所處的世界。
與其胡思亂想,不如學會轉移自己的情緒,面對太陽,陰影就會落在你的背後。學會以清淨心看世界,用歡喜心過生活,你的人生也終會明媚如春。
感覺累時,不妨先休息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很用力的生活,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我們承擔,當你感覺累的時候,就不要再硬撐下去了,弓弦得太緊,總有繃的時候。
就如蒙田所說的,健康是自然所能給我們準備的最公平最珍貴的禮物。
身體是1,其餘都是O,如果沒有了1,後面的無數個0就沒有意義。
感到身心俱疲時,不妨給自己的身心放個長假吧,訂製一個周邊計劃遊,順便吃點想吃的,關掉手機,睡個足足的長覺....人在休息的時候,排除了一切幹擾,整個人是最放鬆的狀態,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便是重生。
都說,幸福的首要條件在於健康,而休息是讓我們擁有更強壯的體格,也是為了才能更好的出發。學會勞逸結合,張馳有致,只有這樣,才有力量迎接每一個生機勃勃的明天。
人生低潮時,做些感興趣的事
走過人生後半場,才發現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起起落落是常態,每個人都有低潮的時候,低潮時,不妨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
比如,學一學烹飪,做一道香酥可口的美食;看一本好書,讓美妙的文字流淌進身體的每個角落裡;聽一場音樂會,尋找內心久違的觸動;與三二好友相聚,談笑風聲中流露出的喜悅.....你就不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眼前的每一件事足已取代你心中的焦慮和無助,甚至會讓你忘記心中的不快。
生活的本意是愛,誰不會愛,誰就不能理解生活。
我們竭盡全力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順遂時,試著給自己做點感興趣的事,找到心中之所愛並積極參與其中,心中有期待,人生才不荒蕪。朝著陽光生長,生活的小確幸定能與你不期而遇。
生活原本很沉悶,但跑起來應該就有風,願接下來的每一天,我們都能做一個內心陽光,生活明朗的人,不負青春,不負此生。
共勉之!
我是@程小亦,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不妨在文末給我一鍵三連吧!
圖片來源於:pexels網站
作者簡介:程小亦,心理學愛好者,以書明理,以筆為鞭,向內紮根,向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