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往往是越缺什麼,才會越在意什麼。窮人生怕被別人看不起,於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生怕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被別人嘲笑。
越是有錢的人,越不熱衷於炫耀自己。甚至在很多時候,他們還希望別人把他們看成是窮人一般,這樣,他們也少了很多金錢帶來的煩擾。
而窮人,往往是希望被人看作有錢人,以免被人瞧不起,甚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這便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富人裝窮;窮人裝富。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一個人,如果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面對弱勢群體,不但沒有絲毫同情,反而通過欺凌這些底層的人來體現自己高一等,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這樣的行為,真的能體現他的身份高貴嗎?我看,體現的,是他的教養水平吧。
這樣的行為,往往並不能夠換來其他人低聲下氣的敬仰,反而是令人心中充滿怨恨。因為這種行為,是通過貶低、欺辱他人,來抬高自己。是一種損人利己的行為。
有德行的人會從內心深處對其行為鄙視:雖有身份、地位,但是沒有德行、教養,有什麼資格得到我的尊重?尊重一個人,是尊其德行,尊其人品,而非尊其身份、地位。
一個人,越是謙卑,越是懂得尊重他人,越容易得到眾人的擁護;而剛愎自用,唯我獨尊,到最後只能是眾叛親離。
韓信原來在項羽軍中,多次建議,卻不被採納。項羽從內心深處,看不起受過「胯下之辱」的韓信。再加上自己戰無不勝,更加自負。
最後韓信離開項羽,投奔了劉邦。在蕭何的舉薦下,拜為大將。韓信不負眾望,用兵如神,戰必勝,攻必取。最後在韓信的指揮下,垓下之戰,項羽兵敗自刎。
項羽剛愎自用,自負無人能敵,看不起其他人,不能用其他人的智慧,招致失敗;而劉邦謙卑,習慣於問「如之奈何」,採取他人的智慧,從而取得勝利,贏得天下。
一個人,越是懂得尊重他人,靈魂越高貴。
英國一位作家說:「一個人真正的教養,不是看他如何對待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要看他如何對待比自己身份低的人。」
對於身份比自己高的人,自然大部分人可以做到禮貌,甚至會殷勤;而面對身份比自己低的人,此時的表現才能體現出真正的教養。
當我們誤認為,擺架子,似乎可以提升我們的身份、地位的時候,事實上,卻恰恰相反。
一個身份高的人,擺架子,不善於尊重其他人,只能說明他的靈魂的淺薄,德行的不足。反之,如果一個身份、地位低的人,處處為其他人著想,與人為善,身份雖低,靈魂自然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