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軍事實力再評估!軍工股的投資機會在哪裡?

2020-12-05 君臨

中國在崛起,美國在兩極分化,

中美之間的衝突風險將成為未來十年主導A股走勢的一根重要主線。

昨天的文章,從娛樂的角度切入,很多人沒看懂,以為只是瞎扯,但君臨的結論卻是嚴肅的。

中美之間,從長期來看,最重要的風險是美國社會的民粹化。

1

民粹化有兩個來源:

第一是蛋糕在縮小,比如經濟危機、地緣政治中落敗、產業大蕭條過後,失業率攀升。

比如殖民地時代的亞非拉,1929年過後的世界局勢,近代的中東伊斯蘭世界,新世紀以來東亞中國周邊的地區局勢緊張,都是這個原因。

第二是自由市場制度下的兩極分化。

在福利制度完善的發達國家,比如歐洲,弱勢群體即使缺乏勞動技能,也能獲得不錯的蛋糕分配。

但在一個缺乏福利制度來糾錯的自由市場,比如美國,結果必然是財富逐漸集中到精英階層手裡,從而造成貧富差距的拉大,底層的憤怒加劇。

歷史上,許多國家/地區的民粹化都是兩個原因兼而有之。

今日之美國,第二個原因是主要的,第一個原因是次要的。

當然,如果美國上層人士無所作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個原因會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

目前的危險正在於此。

對於美國的政治人物來說,要解決第二個問題,難度很大,美國社會的自由主義傳統強烈,要改變將面臨龐大利益階層的抵制。

於是紛紛避重就輕,選擇將矛盾的視線引導轉移至海外對手。

在這種美國社會民粹化的大趨勢下,中美未來十年的衝突風險加劇將是不可避免的。

長期來看,即使川普連任失敗,拜登上臺,稍後好轉,再下一屆的總統選舉呢?

依然有可能選上一位鷹派的共和黨總統。

甚至是盧比奧、蓬佩奧這類,比川普更鷹派作風的投機分子。

就像臺灣,阿扁過後,馬英九坐幾年,小英上臺,兩岸的糟糕局面一如既往。

2

短線而言,未來的三個月,特不靠譜在蓬佩奧等鷹派的挾持下,更是風高浪急,充滿了不確定性。

坊間傳言,美國鷹派為了大選,有可能操作的三張牌包括:

第一,打經濟牌,終止第一階段中美經貿協議;

第二,打政治牌,突然宣布和我國臺灣「建交」;

第三,打軍事牌,突襲控制中國的某個南海島礁。

對於第三點,最近有多位我國軍事學者發文指出,

「美軍雙航母滯留印太,轟炸機進駐關島,偵察機在中國周邊高頻率偵察,美國的目的已經不僅僅是示威訓練,更多的已經是在備戰了。」

這是聯合早報一篇文章的觀點,文章引述如下——

「美軍近來不斷加大在南中國海的艦機活動。RC-135、E-8C、P-8A、RC-12X等各型偵察機六七月間幾乎不間斷地到南中國海偵察,已經到達了戰前戰術技術偵察的密度;

B-1B、B-52H轟炸機多次抵達南中國海對中國島礁模擬攻擊,應該已經形成了對中國島礁襲擊的具體作戰方案。

雙航母編隊僅在7月就在南中國海進行了兩次軍演,加之以前編隊屬艦多次在南中國海搞所謂「航行自由行動」,如果說美軍艦艇編隊早有對中國島礁襲擊腹案,那一點也不意外。

中國目前在南沙群島駐守的島礁分別是美濟礁、永暑礁、渚碧礁、華陽礁、赤瓜礁、南薰礁和東門礁,並控制著黃巖島。

美軍如對上述島礁襲擊,最有可能的是選擇黃巖島。該島沒有人員駐守,襲擊後引起的外交衝突相對較輕。

其次有可能襲擊建有機場的美濟礁、永暑礁和渚碧礁。襲擊上述三個島礁,對中方造成的破壞大,引起的國際關注程度高,在美國國內形成的政治效果明顯。」

因此文章建議,「中方有必要儘早進行軍事規劃,在南沙三個建有機場的島礁常態化部署戰鬥機,中國航母到南中國海,特別是南中國海中南部方向戰備巡邏也可提上日程。

中國空軍在巴士海峽方向有岸基戰機,可對從該方向來襲的美軍轟炸機形成一定威脅,如果在南中國海中南部也能形成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有助於降低美軍轟炸機的整體威脅程度。

在西沙,更有條件、有必要進行戰機、防空飛彈的常態化部署。」

面對這種新形勢,我國的軍事防禦動作明顯增加。

比如前幾天,中國軍隊宣布將於7月25日至8月2日在雷州半島以西的南中國海海域組織實彈打靶。

這份由解放軍九五一八〇部隊發布的封海公告稱:「此次打靶覆蓋範圍廣、彈藥威力大,擅自出海被誤炸誤傷的危險極大。」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軍方在海上進行軍演或實彈射擊,一般都由海事部門發布禁航通告。這次實彈打靶由解放軍發布封海公告,十分罕見,顯示中方也在加緊備戰,應對最壞局面。

3

在此局勢下,君臨的讀者應該意識到三件事:

第一,不管未來的戰爭是否真的會發生,歷史充滿著偶然性,我們無法去預測。

但是,在底線思維下,我國的軍費支出必然會大幅度攀升,這種攀升將是戰略性的、長期化的。

也就意味著,軍工股將會是未來一段時期,值得重點配置的板塊。

第二,過去中國的軍費支出和GDP的比例是嚴重偏低的,有著巨大的上升空間。

過去40年,為了集中力量搞經濟建設,我國的軍費支出一直是偏低的,低到什麼程度呢?

1995-1997年前後,我國軍費支出佔GDP的比例最低只有1%左右。

這幾年,即使略微上升,也依然在1.5%以下。

2019年我國軍費支出預算為11899億元,GDP為936821億元,軍費支出與GDP的佔比為1.27%。

那麼其它主要大國的情況呢?

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的數據,美國是3.2%,俄羅斯是3.9%,印度是2.4%,法國是2.3%,韓國是2.6%,都比我國高。

最高的是處於中東火藥桶的沙特,佔比8.8%。

在世界大國中,只有日本的0.9%、德國的1.2%,比我國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銀行的這份報告中,將我國的軍費支出比例定為1.9%,不管怎樣,這個數據依然比日本德國之外的其它大國要低。

日本和德國都是美國的軍事保護國,二戰之後就被廢了武功,軍費支出低屬於無可奈何。

印度、法國、韓國這些二線國家,雖然有軍事威脅,但畢竟不算嚴重,2%-3%左右的比例屬於合理配置。

美國、俄羅斯這軍事兩強,在全球都有利益需要維護,因此軍費支出達到了3%-4%的比例。

我國作為一個日益上升的,經濟線觸達全球,並且被美國視為眼中釘的戰略對手,軍費支出會到達一個什麼合適的比例呢?

相信有小學數學基礎的投資者都能算出來。

第三,今年上半年,我國公募基金的軍工股配置市值不足400億元,佔基金股票投資市值的比例僅為1.43%。

這個比例,在歷史上都是比較低的,可以參考的歷史平均水平是2.4%。

一方面是軍費支出比例的提升,帶來基本面的業績提升;

另一方面,是短線情緒催化下,基金對軍工股的抱團趨勢形成,估值提升。

4

接下來,我們談談中美在當下的軍事實力對比,以及對應的軍事發展策略。

首先看基礎數據。

1)軍費。

軍工研究,軍費支出是關鍵。以下引用的是 SIPRI 的數據。

美國是一個軍事超級大國,軍費支出之大是驚人的,2019年軍費支出7318億美元,佔全球比例約40%,大於第二到第二十名之和。

從絕對值看,2019年,中國的軍費支出已經上升到全球第二,但也僅僅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

但,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最近20年中國的軍費增速是全球最快的。

倘若分階段看,2000-2009 年,中國國防支出合計 3492 億美元,佔全球比例 3.14%;

2010-2018 年,中國國防支出合計 11507 億美元,佔全球比例 7.41%;

2019 年,中國國防支出 1757 億美元,佔全球比例 9.41%;

2020年,中國預計國防支出中央國防預算增長目標 6.6%,即 12680 億元,疫情擴散衝擊全球經濟,2020 年全球軍費或將顯著下滑,預計中國的全球佔比將進一步提高。

2)軍費用途。

別看美軍軍費驚人,但美國的軍費支出中,相當比例都用到了軍隊的運行維護上。

看下面這張圖:

美國的軍費開支中,排名第一的是運行維護,第二的是人員開支。

由於美國在全球都有軍事基地,常年在各地開展聯合軍事演習,各種高精尖武器的維修也十分昂貴,美軍士兵的薪酬也貴,導致在武器採購上的投入只能排到第三名。

在過去的2001-2011這十年間,由於反恐戰爭的需要,美軍的武器採購一度處於較高比例的位置。

不過,戰爭結束後,很快比例就下滑了。

而且,由於反恐需要深入亞洲大陸,在武器採購上,美國將重點放在了陸軍,而不是我們以為的海軍和空軍。

再看中國。

中國的軍費支出絕對值雖然不如美國,但實際上,投入的重心是武器採購。

根據2019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我國武器裝備,訓練,人員三者比重分別為41%,28%以及31%。

2010-2017 年裝備費用的複合增速為 13.44%,大幅超過了國防支出的複合增速 10.06%,2015-2017 年訓練維持費增速提升明顯,反映出實戰化訓練投入加大。

訓練維持費和人員生活費複合增速 8.10%和 8.12%,都低於國防支出的複合增速水平。

而在武器採購上,我國的重點就是海軍和空軍。

3)海軍實力對比

海軍和空軍是中美可能的直接衝突領域,先看海軍。

根據Global Fire Power網站數據,中國目前擁有海軍艦艇數量為463艘,高於美國艦艇總量220艘,但質量差距比較大。

美國海軍艦艇總噸位高達360萬噸,而中國海軍僅為100萬噸左右。

之所以反差這麼大,主要是中國數量佔多的為小型護衛艦,而巡邏艦、驅逐艦、航母數量則與美國差距大。

以現代海軍的三大支柱航空母艦、驅逐艦、潛艇為例——

航母。

美軍擁有11艘航母,其中10艘是尼米茲級第二代核動力航母,1艘福特級第三代核動力航母。

還有兩艘福特級航母甘迺迪號、企業號在建造中。

福特級航母和尼米茲級航母的最大區別是艦載機出動效率,這也是評價一艘航母強大與否的根本標準。

尼米茲級航母採用蒸汽彈射器、液壓攔阻裝置,艦載機出動能力為每天出動140-160架次。

而福特級航母,通過電磁彈射器、電磁攔阻裝置的升級,每天出動能力可以提升到180-220架次,戰鬥能力提升了28%-37%。

我國呢,目前只有兩艘航母,採用的都是老款的滑躍起飛模式,出動能力只有尼米茲級的50%左右。

驅逐艦。

美軍擁有驅逐艦 65 艘,而我國只有30艘。

美國驅逐艦的主力是「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擁有強大的宙斯盾武器系統(AWS),最新一代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則號稱採用了十大關鍵技術,如穿浪逆船舷艦體、MK-57垂直發射系統等。

我國的驅逐艦主力是052C/D 型驅逐艦,最早的兩艘於2005 年起在南海艦隊服役,使得中國海軍第一次擁有了遠程區域防空能力。

最新款的055型驅逐艦已經有1艘下水,該艦排水量超過一萬噸,採用全燃動力、新型相控陣雷達、綜合射頻系統,配備112單元通用垂直發射系統,是中國海軍第一款一服役就在平臺和設計理念上達到世界先進甚至局部領先水平的艦船。

單就技術上來說,055在平臺上已經對阿利伯克III形成了一定的優勢,主要表現於艦船整體的隱身處理和設計冗餘度上,武備數量更多。

核潛艇。

美國目前擁有68 艘核潛艇,而我國由於保密需要,數量不詳,坊間猜測在9-19艘之間。

「俄亥俄」級核潛艇是美國海軍最大的潛艇,共有18艘在服 役,其中14艘為彈道飛彈核潛艇。

每艘「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潛艇均裝備有24枚三叉戟潛射彈道飛彈,14艘同級艦所攜帶的戰略核彈頭數量,約佔美國所擁有的核彈頭總數50%。

我國的核潛艇主力是094/094A型,北約代號「晉」級,排水量9000噸,單艇搭載12枚JL-2型潛射彈道飛彈。

————

以上可以看到,目前我國的海軍,

航母和核潛艇差距較大,數量上只有美軍的20%左右,性能上只有不到50%;

驅逐艦差距小一些,數量上有45%,性能上主力有差距,但最新款的已經能追上美軍主力。

4)空軍實力對比

咱們主要對比戰鬥機、運輸機、直升機三大機種。

戰鬥機。

戰鬥機是奪取制空權的關鍵,是空軍武器採購的重中之重。

根據World Air Force 2020數據,截至2019年底,美國現役戰鬥機數量2187架(未記轟炸機)。

其中,F-16為美國的主力機,為36%。

F-16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四代機之一,該機尺寸小、重量輕、機動性能好、外掛武器品種多、數量大、火力強。

但隨著近幾年F-22「猛禽」和F-35「閃電Ⅱ」這兩款先進五代機的服役,F-15和F-16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美國戰鬥機由洛馬和波音兩家公司壟斷,美軍現役的戰鬥機中,90%以上為這兩家公司生產。

中國戰鬥機數量不少,但以較老機型為主。

中國現役戰鬥機數量1453架,按機型分,主要以殲-7等第二代戰鬥機為主。

隨著二代機的服役年限臨近,接下來幾年,將有大量的二代機退役,並更新為最新的四代機、五代機。

運輸機。

美軍擁有運輸機945架,而中國為224架。

C-130「大力神」(Lockheed C-130 Hercules)運輸機是美軍主力,最新款的C-130J採用新設計的六葉式螺旋槳,最大起飛重量提升到70噸。

中國的主力是中型運輸機運-7/運-8,大型運輸機主要靠進口的毛子貨,最新款的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2016年才開始列裝。

2020年2月13日,中國空軍出動運-20、伊爾-76、運-9共3型11架運輸機,分別從烏魯木齊、瀋陽、西寧、天津、張家口、成都、重慶等7地機場起飛,向武漢空運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物資。

這是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也是空軍首次成體系大規模出動現役大中型運輸機執行緊急大空運任務。

直升機。

直升機在戰場上的主要優勢是0-200米之間的超低空作戰性能,可以垂直起降、懸停、倒飛,能夠跟戰鬥機形成立體配合作戰。

目前美軍有軍用直升機5471架,中國的數量為903架。

美軍的主力是 AH-64「阿帕奇」系列,是一種能攜帶反坦克飛彈、格外注重獵殺硬性目標與多目標接戰能力的專業反坦克武裝直升機。

我軍以武直10、武直19等中型直升機為主,大型直升機主要靠採購的毛子貨,重型直升機數量為零。

————

從重視程度看,我國最重視的是戰鬥機,其次是運輸機,最弱是直升機。

數量上,我國戰鬥機為美軍的三分之二,性能上,最先進的五代機殲-20也已經在2019年正式列裝。

小結如下:

5

中美軍事實力的較量,海軍和空軍是重點。

在整體實力上,我國各主要武器數量平均只有美軍的20%-30%左右,主力武器性能大約是美軍的40%-50%左右。

差距依然是代際級別的,如果兩軍正面對壘,我國將必輸無疑。

當然,我們也不用喪氣。

如上面分析的,首先,我國近幾年和未來幾年,軍費開支將進入一個加速發展時期。

第二,軍費結構上,我國第一大開支就是武器採購,而美國只是排名第三,武器投入的相對比例更高。

第三,新式武器的研發需要時間,以五年為一個節點周期。

過去五年,我國有大量的新式武器亮相,比如「山東號」航母、055型萬噸級驅逐艦、直-20直升機的服役;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東風-41洲際飛彈、075兩棲攻擊艦等。

未來幾年,這種勢頭將越來越猛。

8萬噸級+電磁彈射的003航母日前已經開始合攏,進展順利的話有望在2021年下水,成為2021年的最大亮點之一。

按照日前航空研究院聲稱「新一代戰鬥機2021年首飛」來看,中國第四代海軍航母艦載機殲-35將於2021年首飛的可能性非常大。

根據中國西安航空工業制動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號消息,空警-600預警機研製工作正快速推進中,很大概率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首飛,不耽誤服役到彈射型的003航母之上。

下一代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有傳在今年11月10日的珠海航展首飛,也有可能2021年首飛亮相。

新一代核潛艇095有望在2021年下水,據傳該潛艇具備了水下網絡戰功能,將使中國海軍對付在近海轉悠的美國和日本潛艇時不再有技術代差,這將是一個具有歷史性的時刻。

另外,殲-20戰機和運-20運輸機的改進型、新一代護衛艦054B、第二批次的055萬噸大驅、新型艦載無人戰鬥機等也都有望在今明兩年首次亮相。

這些最新款武器的性能跟美軍的主力相比,已經能達到80%,甚至接近。

第四,在新款武器陸續實現從0到1的情況下,接下來,大量的淘汰老舊,實現主力武器的更新換代,大規模從1-10的數量型增長,就將是接下來的重點。

比如航母,我國將在未來十年從2艘增加到6艘,並且逐漸從常規動力航母向核動力航母升級。

一般一個航母艦隊,還需要配備1-2艘巡洋艦(負責巡邏)、3-4艘驅逐艦(負責防衛)、1艘護衛艦(負責掩護)、1-2艘攻擊型核潛艇(水下警戒和作戰)、1~3艘補給艦。

另外,還需要60-90架戰鬥機、3-5架預警機、3-5架電子戰飛機、5-10架反潛直升機、2-5架運輸直升機。

航母之所以成為現代軍事的中心,不在於其本身的攻擊能力,而在於搭載在其平臺上的戰鬥機數量。

重中之重,就是戰鬥機的數量增長。

一艘航母需要配置60-90架戰鬥機,飛機數量遠遠大於艦艇的配置數量。

因此,從投資的角度,飛機公司的投資等級應高於造船公司。

而在艦載戰鬥機中,為了提升性能,數量增長最快的就是新材料的運用。

就像在汽車行業,零部件公司的投資等級應該高於整車公司,造飛機的軍工股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從歷史營收增速可以看到,過去三年:

做碳纖維的光威復材,營收增速在25%-50%之間,表現最佳;

做鈦合金的寶鈦股份,營收增速在14%-23%之間,表現其次;

做航母艦載飛機的中航沈飛,營收增速在3%-18%之間,表現第三;

別嫌棄沈飛,這已經是軍工股裡的優質資產了,其它做發動機的航發動力、做運輸機的中航飛機,做航空機電設備的中航機電等,表現更差。

光威復材能夠在成長性上拔得頭籌,主要在於飛機要提升性能,首先就要減重,如此碳纖維取代金屬材料就成了首選。

在當下我國航母艦隊的建設仍處於早期,飛機數量增長還不算快的情況下(從中航沈飛的營收增速可以看到),光威復材的營收增速已經能達到中航沈飛的三倍左右。

未來,隨著新航母艦隊的陸續落成,大量空軍二代機的更新換代,這類飛機新材料公司的成長性將更令人期待。

投資充滿著風險,我們不能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

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相關焦點

  • 軍工股強勢,無人機市場前景廣闊,關注投資機會丨牛熊眼
    7月24日,軍工股強勢領漲,子板塊無人機概念、國防軍工、航空發動機等表現搶眼,其中無人機概念股中長鷹信質、神劍股份、航天彩虹開盤漲停,京山輕機、星網宇達漲超7%。軍工股可重點關注消耗品類投資機會軍工行業在軍隊的剛性需求支撐下具有長期增長的能力,板塊仍具有持續上漲的基礎。
  • 太平洋證券:繼續看好軍工中長期投資機會
    原標題:太平洋證券:繼續看好軍工中長期投資機會   太平洋證券指出,周邊環境及大國關係仍嚴峻,國內軍事武器裝備能力直接影響大國關係和和平穩定,國家戰略定力強,堅定執行武器裝備建設規劃為極大概率
  • 軍工行業研究及2020投資策略: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再加上南北船戰略性重組、70 周年國慶閱兵、中美貿易摩擦反覆等事件因素催化頻頻。C919 客機的長期投資機會在於國產化提升空間較大的領域,例如,航電系統、機電系統、動力系統等。此外,除了航空工業、中國航發以及中國電科集團等央企集團下屬的企業,我們也建議關注某些細分領域具有相對技術優勢的優秀民營企業。
  • 軍工強勢崛起 博時軍工主題年內回報已超66%
    來源:新浪基金軍工大多數時候是個存在感很低的行業,因為軍工企業的產品投資者一般情況下看不見摸不著。近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讓很多人實實在在關注到了軍工行業實力的強勁。
  • 歐盟最強軍事實力國家-法國
    其實法國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政治、軍事和經濟舞臺上都有重要影響力。同其鄰居英國和德國相比,法國外交和國防獨立,有自己獨立且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是歐盟國家中軍工體系最完整、軍力最強大的國家。也不再是二戰那個41天就投降的法國。前幾年還出兵馬裡去解決問題,這也看出法國的軍事實力很強。
  • 投資情報丨一個月大漲近30%,國防軍工強勢拉升,值得繼續投資嗎...
    國防軍工板塊逆市領漲,一周上漲近8%,多隻個股多次漲停。【市場表現】種種信號顯示,2020年或成為軍工崛起元年。印度、美國等一系列消息頻頻上頭條,刺激著國內資金對軍工板塊的關注,從採礦領域跨界巡航飛彈的A股公司宏大爆破,今年前7個月內股價上漲1.75倍。
  • 軍工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報告:供需的拐點,成長的起點
    在 09 年前,A 股市場內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軍工股。即使十大軍工集團 旗下的上市公司,其體內也多為民品資產。因此在這一階段,A 股市場上的軍工股並未體現出過多軍工特性。2、2009-2011 年,漲幅領先階段。在這一階段,國防軍工指數累計上漲 170%,領先上證綜指 115 個百分點。
  • 中美俄軍事博弈,誰更勝一籌?或將平分秋色!
    俄羅斯米格-31K戰機作為世界各國的龍頭,中美俄三國一直躋身軍事科技強國之列,三國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是各有千秋,且世界上每年消耗軍費最多的也是中美俄三國。那麼我們不妨做一個推測,倘有戰事發生,三國分別可動員多少兵力參戰?
  • 指數中十八般兵器介紹——中證軍工指數投資價值分析
    當前正處於軍用技術民用化最好的歷史時期,國產化加深疊加新興市場發展將會催生越來越多的軍工成長股。由於正處於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國產化需求旺盛,可謂天時。國家鼓勵軍用技術民用轉化,加之軍工行業多年技術積累,具備解決民用進口「卡脖子」產品的能力,可謂地利。民用新興市場快速爆發,如5G、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等新產業層出不窮,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可謂人和。
  • 股價1月翻倍,軍工股大行情來了?加倉空間充足,解讀
    而在軍事媒體報導2020年的利比亞內戰成為人類歷史首個無人機戰爭後,A股無人機龍頭航天彩虹自7月1日開始連續猛攻,不足一個月時間,股價近乎翻倍。有機構認為,隨著國防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軍隊現代化建設不斷加快,預計未來國家將持續加強對軍工領域的投入,從而形成軍品需求穩定支撐,軍工行業有望保持較高景氣度。
  • 軍工行業研究及2020投資策略:潛龍在淵,騰必九天
    此外,我們認為還有以下 原因助力軍工訂單的平穩增長:從內部因素來看,在習總書記強軍思想 的引領下,軍隊改革將進一步深化,武器升級換代將提速,整體國防力 量將由大變強;從外部因素來看,中美關係的摩擦不斷,加之周邊熱點 事件頻發,倒逼我國不斷發展國防軍事實力。供給側產業鏈內部閉環,技術基本實現自主研發。
  • 股票牛:美國大選帶來的中概股投資機會分析
    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降低,拜登在多個搖擺州的點票中勝出、川普在多地發起的法律戰敗訴、美國總務署啟動政權交接進程,這一系列的最新進展都顯示拜登即將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而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也將迎來變數,股票牛投研團隊就此分析投資機遇,供美股投資者參考。
  • 兩市縮量上漲:軍工股崛起 「金九」行情來了嗎?
    :逆勢與逆境——長江交通運輸2020年度中期投資策略長安基金 徐小勇 ,廣發證券 王永鋒, 有吃有喝,還有錢賺?嘉實基金科技行業研究員趙鈺:爆料基金經理調研的那些事兒華安基金蘇卿云:後疫情時代,醫藥行業的投資機會鵬華基金張羽翔:當前酒類板塊的投資機會分析匯添富 顧耀強,財經自媒體點拾投資創始人 朱昂 ,詳解匯添富策略回報長期制勝之道
  • 一個鑽石級投資機會:投資最優秀銀行股
    二十年來,老16家銀行股從2000年的60餘倍市盈率,下跌到現在僅6.39倍。市盈率與近三年淨利潤6.28%複合增速相當,PEG約為1。雖然銀行股估值在低位,但規模擴張不足、存款增長乏力、資產質量、息差回落都是壓制銀行股盈利和估值的原因。雪球路演特邀請到雪球超高人氣用戶@DeepSleeper 做客雪球直播間和大家聊聊銀行股之後的走勢。
  • 中美俄都是軍工大國,士兵戰場上會帶多少子彈?說了你可能不信
    導語:中美俄都是軍工大國,士兵戰場上會帶多少子彈?說了你可能不信在戰爭中,子彈是必不可少的,跟槍械相輔相成,互相作用才能形成殺傷威力。它具有很強大的殺傷侵徹力,雖然個頭小,但能夠讓人瞬間斃命。現在各國的經濟和軍事都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就是中、美、俄。這三個國家有著很強的軍事實力,也都是軍工大國,有著較高的生產武器水平。那這3個國家的士兵究竟會帶多少子彈上戰場?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國家的不同情況,說了你可能不信,三國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 2020A股軍工板塊有哪些股票?軍工股板塊概念龍頭股一覽表
    軍工是軍事工業的簡稱,在我國主要是指主要為國防建設服務,直接為部隊提供武器裝備和其它軍需物資的工業部門和工廠等軍需單位。601611 中國核建 公司是我國國防軍工工程重要承包商之一,軍工工程建設是公司的傳統重要業務。公司作為我國國防軍工工程重要承包商之一,主要承擔了核工業,航天,航空,船舶和兵器等領域一大批國防軍工高科技項目的建設。
  • 「軍工一哥」馮福章:2021一季度軍工可能「遍地開花」,核心公司超...
    「目前軍工股其實是很多核心公司,它的估值其實不是特別貴的。」近日,安信證券研究中心副總經理、製造組組長、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馮福章與華夏基金投資研究部副總裁、華夏軍工安全混合基金基金經理萬方方,就2021年軍工科技成長股投資機遇展望時,作出以上判斷。
  • 中美貿易戰 選對投資標的 仍有利可圖
    中美貿易戰開打引全球股市震蕩,不過,股市出現大幅波動,對主動投資者來說是個大好機會,只要認清貿易戰的贏家和輸家,選對券商,賺錢仍是輕而易舉。 首先,從貿易戰的贏家來看,自然是那些川普通過加徵關稅想要保護的產業,包括鋼鐵、機器人和能源產業。
  • 軍工行業景氣度可能加速改善 軍工新材料概念股有哪些?
    軍工新材料龍頭光啟技術盤中一度實現九連板,單月累計最大漲幅接近3倍。碳纖維、鈦合金、高溫合金等軍用領域新材料又有哪些投資機會?  軍工新材料站上風口 機構關注哪些個股機會  軍工行業增長確定性較強,在經濟偏弱的背景下具有逆周期屬性。華泰證券李斌認為,在「十三五」最後兩年(2019-20年),軍工行業景氣度可能加速改善,而軍工材料周期領先於整體軍工行業,疊加盈利水平較高。其中航空航天發動機和輕量化軍工材料細分相關標的值得特別關注。
  • 2021最新投資機會研判來了
    2020年還有19個天,你可能沒賺到錢,或者賺得不多,再或者錯失了機會,走了一些彎路。比如,白酒股暴漲前夕猶豫了,科技股回調時候上車了,一年到頭勉強保本兒,還慶幸自己沒抄底仁東控股。相信你一直在總結方法,但是很多問題還是沒想好。比如白酒的機會在什麼時候?新能源車的空間有多大?科技股還能捲土重來嗎?牛股的篩選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