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2049》巨虧8千萬美元 如果諾蘭接手可續命該系列?

2021-01-09 8分電影

《銀翼殺手2049》的口碑一路走高,新鮮度88%、MTC評分81,豆瓣8.5,IMDb8.4,年度科幻「神作」,本世紀最佳續集片,影評人幾乎一致給出好評...然而這一系列的好評標籤卻無法帶動這部電影的票房,續集和前作遭受了同樣的票房慘敗命運。

目前《銀翼殺手2049》的全球票房進帳為2.41億美元,北美票房累計8610萬美元,中國票倉兩周累計票房僅7437萬。據《好萊塢報導者》消息,《銀翼殺手2049》票房需要達到4億美元,才有盈利空間。

現在看來,《銀翼殺手2049》將面臨高達8000萬美元的巨額虧損。

本來投資方Alcon還想要打造「銀翼殺手」電影宇宙 ,還為了這部電影拍了三部短片,補充20年的歷史空白。如今遭受如此損失,這個計劃很可能就要暫時擱置了。

一、票房不佳的三大原因猜想

1.時間過長,敘事緩慢

《銀翼殺手2049》片長2小時43分鐘,電影也繼承了第一部的慢節奏敘事,而對於大多數還是第一次進入銀翼殺手世界的觀眾,要現場消化故事的內容並提起興趣,要求可能有點高了。

想像下如果坐在電影院接近3小時看著屏幕上的人不知所云,又沒有太多刺激荷爾蒙的動作戲,如果不是想要探尋這部電影的故事內容,那麼體驗著實相對無聊。

2.R級分類,卻太文藝

雖然內地版本只刪減了1分鐘,但《銀翼殺手2049》在北美卻是R級分類。但如果你想看到像《死侍》、《金剛狼3》一樣的R級片「熱血」,很抱歉這會讓你失望。

因為《銀翼殺手2049》實質上是一部十分之美的文藝片,雖然是「殺手」,但重點不在動作戲,而是在臺詞和故事,以及通過這些所傳達的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東西。

3.深度太深,太難GET到G點

《銀翼殺手》所探討的是人類的本質,通過複製人提出,要達到什麼條件才算是人類。而續集《銀翼殺手2049》的重點則放在了前作提到的記憶,記憶對人的影響等等。片中也有許多致敬前作的元素,如果不是死忠粉很難知道這部電影優秀的地方。

再加上電影不像是雞湯,明確告訴觀眾你要勇敢堅強什麼的。很多東西不是一看就能懂,對於大多數只是想去電影院看個痛快的觀眾,自然很難期待他們一下子就變成高質素的觀眾。

二、好口碑無法帶動票房?

前一段時間觀眾口碑與票房的話題就有過激烈的討論,爛番茄網站還被怒懟。而我們的豆瓣自然也是「備受壓力」,如果口碑糟糕,票房又不佳,製片方就會怪罪這些評分網站和一些寫差評的影評人。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評分很高,影評人有全都好評,那製片方可以把鍋扔給誰?也許只能怪電影生錯了時代了吧。所以說,許多被稱為「爛片」的製片方,強行把票房不好的鍋甩給評分網站和影評人,這是非常不地道的做法。

因為口碑和票房並不是絕對同比例上下。

最典型的例子還是高司令,他所主演的《愛樂之城》口碑和《銀翼殺手2049》一樣炸裂,但內地票房卻輸給了口碑平平的《極限特工3》。文藝片在電影院本來就很不吃香,許多質量非常好的小成本影片如果沒有造成太大的話題討論,票房也很難和擁有眾多流量明星的爛片相比。

其實民間口碑或許會比評分對觀眾的選擇有更大的影響,《銀翼殺手2049》的民間口碑顯然非常糟糕,畢竟不是每個人看電影前都會去看電影評分,但多數都會參考朋友的意見。

我在朋友圈聽到的大多反饋就是,《銀翼殺手2049》不好看。你不能反對什麼,並不是每個人看電影都是為了能夠得到些思考,如今更多的人進電影院只是為了娛樂需求,而不是種文化需求,國內如此,外國情況雖然可能好些,但主流觀眾的需求依然是「看得爽」。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看似很「俗」的電影,完全沒有劇情,甚至沒有人物塑造,卻能夠取得票房成功,因為你不得不承認,這種片子滿足了觀眾的需求。賺錢就是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商業片更多趨於滿足觀眾需求的目的。但更加注重藝術性的片子,重心自然不在滿足觀眾需求,滿足不了需求,票房自然就難有保證了。

口碑和評分確實是影響票房的因素之一,但絕對不是最主要的因素;票房本質上是一種買賣,所以更大的因素是供求關係。

三、也許他可以拯救銀翼殺手宇宙

有沒有又能滿足觀眾需求又能最大程度保證電影藝術性的呢?有,最出名的案例就是諾蘭導演。

《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總票房接近12億,成本不到6億;《盜夢空間》總票房8.25億,成本2億;《星際穿越》全球票房5.5億,製作成本1.65億,今年的《敦刻爾克》也差不多是這個成績。僅僅不到10部電影,他已經進入了世界累積票房導演排名的前20了。

更重要的是,他的電影保持了非常高的藝術水準,和《銀翼殺手2049》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諾蘭導演肯接受銀翼殺手系列,那麼可以想像這個系列的電影會得到一些變化。加上他是個擅長科幻片的導演,復活了《蝙蝠俠》電影,《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也都有各自的亮點,能夠吸引到多數觀眾。

就算銀翼殺手系列加入了諾蘭的個人理解而變得有些變味,但卻能夠讓更多人喜歡和接受這個科幻的經典系列,又有什麼大礙呢。何況《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珠玉在前,說不定最後出來的效果會比原作更加有味道。

而且《銀翼殺手》在科幻電影界的歷史地位極高,諾蘭如果能接手成功,他的個人地位也勢必再次提高。但最後就得看他本人的意願,還有投資方敢不敢再加大注碼,繼續這個科幻經典所衍生的銀翼殺手電影宇宙了。

留言話題:如果諾蘭來拍《銀翼殺手》系列的電影,會是怎樣的?

相關焦點

  • 銀翼殺手2049劇情解析 銀翼殺手2049沒看懂的看這裡!
    《銀翼殺手2049》今天將和中國影迷見面了,那麼《銀翼殺手2049》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電影《銀翼殺手2049》會不會看不懂呢?  《銀翼殺手2049》劇情:  電影《銀翼殺手2049》是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哈裡森·福特領銜主演的科幻動作片。
  • 《銀翼殺手2049》幾大看點 但你別奢望第一次就能看懂
    《銀翼殺手2049》註定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科幻片,儘管它的身上帶著奠定了科幻世界的前作的影子,帶著無數在北美上映時收穫到了榮譽:IMDB8.5分,爛番茄99%,MTC81分,但在北美上映20天,票房僅僅7673.8萬美元,在海外其他地區也僅得到1.2億美元。
  • 賠了不少錢的《銀翼殺手2049》卻被奧斯卡認可了,這很不尋常
    上周,2018年奧斯卡提名公布,票房慘澹的《銀翼殺手2049》竟然被提名了,還一口氣獲得了五項提名。《銀翼殺手2049》是1982年經典科幻電影《銀翼殺手》的續集,原版電影具有極高的地位,這讓續集非常難拍。
  • 不知道這100條,你永遠看不懂《銀翼殺手2049》
    009 續作討論的主題,哲學思辨色彩濃厚:複製人該不該擁有人權?生殖能力是區分複製人與自然人的最重要標準嗎?複製人最終會不會統治世界?010 「自我懷疑」的內核,被深深植入到《銀翼殺手2049》中,這也被認為是對前作最好的致敬和銜接。
  • 說實話,《銀翼殺手2049》我看得睡著了
    《銀翼殺手2049》由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科幻片教父」雷德利·斯科特擔任監製,雷德利·斯科特曾執導《火星救援》《角鬥士》《異形:契約》等佳作,同時也是原作《銀翼殺手》的導演。傳奇攝影師羅傑·狄金斯掌鏡,瑞恩·高斯林、哈裡森·福特等實力派演員出境。這也是在35年前《銀翼殺手》之後的一部升級版的片子。
  • 「銀翼殺手2049」值得刷N遍
    誰能想到有生之年竟然還能看到《銀翼殺手》第二部。銀翼殺手2049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老爺子的《銀翼殺手》,簡直是經典中的經典,這一晃35年過去了,想都不敢想,竟然有了第二部。再看這部電影之前摳姐建議補一下另外三部短片分別是《銀翼殺手:2022黑暗浩劫》《2036:複製人黎明》《2048:無處可逃》,以補齊《銀翼殺手》與《銀翼殺手2049》之間斷掉的30年。
  • 九大問題解讀《銀翼殺手2049》
    在《銀翼殺手2049》中,記憶移植真實存在,只不過以主角K為首的連鎖9型,被賦予了正常人類壽命(其實從連鎖8型就開始了),但增強了情感方面的抑制功效,讓他們不再反抗。至此,《銀翼殺手2049》中的複製人,擁有了「正常壽命、被抑制情感、虛假記憶」的特徵,同時也令本片與第一集形成了一個死循環,即「抑制→反抗→尋找真我」。
  • 《銀翼殺手2049》:科幻的唯美
    你不需要了解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原作《銀翼殺手》,也不必是一個科幻迷,作為續集的《銀翼殺手2049》(下文簡稱《2049》)自成體系,展現出特殊的美學。電影是從複製人(這一集中稱為Replicant)K入手,他是一名「銀翼殺手」,任職於LAPD,專門負責「退休」(清理)那些舊複製人,因為它們沒有使用年限,對人機平衡帶來很大威脅,必須絞殺。但是調查之中,K發現自己以及所有最新型的複製人所堅信的「只可製造,不可再生」的神話破滅了,自己就可能是被生養出的!這是在回應一個存在主義的終極問題:何為人,何為複製人,或者機器人?
  • 《銀翼殺手2049》片尾有彩蛋嗎 銀翼殺手2049結局是什麼意思
    電影銀翼殺手2049在10月27日正式上映哦,那這個銀翼殺手2049有沒有彩蛋呢?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什麼呢?想必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吧!該角色由人氣女星安娜·德·阿瑪斯飾演,談及安娜的表現,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稱,「她擁有全部的特質——能量、情感、力度以及技巧,完全能夠將喬這一個高難度角色演繹的淋漓盡致,你感覺你是在見證巨星的誕生,這很難得。」片中,「女神」喬伊與銀翼殺手K有著複雜的關係,她是他的摯友,他的紅顏知己,?還是他真正僅有的後備支援。
  • "銀翼殺手2049"口碑解禁 一片叫好
    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時光網訊今天,年度科幻巨製《銀翼殺手2049》社交網絡口碑解禁,先期評價一片大好。距離1982年老雷的《銀翼殺手》至今已過去35年,這個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主演、系列「主心骨」哈裡森·福特也再度加盟的老牌科幻IP重啟版到底怎麼樣呢?《The Wrap》:《銀翼殺手2049》絕對是一部驚人之作和科幻神作,它展現的特效又達到一個全新高度,絕對是2017年最好的電影之一。
  • 《銀翼殺手2049》太長?其實它原本時間是四小時!
    《銀翼殺手2049》無疑成為2017年最失敗的一部電影。並不是說它拍的不好,而是這部電影票房上慘敗。共計1.5億美元的投資,總票房才2.58億美元,加上營銷成本等開支,《銀翼殺手2049》預計要虧損8000萬美元。
  • 銀翼殺手2049
    人類終究成了造物主,當生命可以被創造,那麼被創造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要從2017年上映的科幻電影中選一部最好的話,我選擇《銀翼殺手2049》,它不僅有科幻片那看得令人爽到全身發顫的視覺特效,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部思想深刻
  • 《銀翼殺手2049》推前傳動畫片 渡邊信一郎掌鏡
    這支短片以2022年為故事背景,填補了《銀翼殺手》2019年與《銀翼殺手2049》之間空白的30年的劇情。短片故事聚焦了美國西海岸神秘大斷電事件,繼而導致社會動亂,直接引發複製人被立法禁止。「大斷電」為2049的發展埋下伏筆這支動畫短片,時間設定在2022年,場景完美致敬1982年的前作,故事上則承上啟下,很好的銜接《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短片中,名叫莫奈的複製人,即是《銀翼殺手2049》中的複製人Sapper,由戴夫·巴蒂斯塔飾演。
  • 培叔:深度解讀《銀翼殺手2049》前世今生,如果電影看不懂就進來
    嘿,大家好我是培叔,最近熱影的《銀翼殺手:2049》網上評論也是一邊好一邊壞的,好的人說,看到了電影的核心價值所在,不好的人說故事不是科幻片那種爆米花式的呈現,是更偏向文藝片覺得太悶,今天我給大家做一做深挖關於銀翼殺手的前世今生,也是從網上各方採納整合的,個人影評,不喜勿噴,如果你看懂了就真正了解意義所在了
  • 《銀翼殺手2049》國內票房撲街,是因為觀眾太沒品?
    以至於國內票房首周票房勉強過5000萬,日票房甚至不及已經上映了二十多天的《羞羞的鐵拳》,該片的票房走勢參考丹尼斯·維倫紐瓦的上一部電影《降臨》,這部電影雖然在內地的票房勉強過億,但北美票房也收了1億美元,且該片的製作費用只有4700萬,而《銀翼殺手2049》的製作費高達1.5億美元,即便投資1.2億美元、口碑一般的《全球風暴》首周三天票房還拿了2.25億,所以,這點票房確實與其製作身價不符
  • 《銀翼殺手2049》是一部非常「稱職」的續集電影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講述的是在未來人類和複製人共同生存的2049年,連鎖九型的複製人K(瑞恩·高斯林飾)為洛杉磯警察局的銀翼殺手,在一次追查舊型號的複製人的過程中,意外在泥土中挖出一個神秘的箱子,他打開後發現是「大停電」之前更舊型號的連鎖六型的遺骸。
  • 我們只不過是個人,是我們自己而已——《銀翼殺手2049》
    《銀翼殺手2049》,人稱上世紀科幻神作的《銀翼殺手2019》的正統續作,由新版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此人作為導演的功力也是十分了得,曾經執導過《降臨》《焦土之城》等大作。銀翼殺手系列,最為經典的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2019,以及近期上映的2049,還有其他網絡發布的3部短片,分別是由渡邊信一郎執導的2022:黑暗浩劫,以及路克史考特執導的兩部2036:複製人時代,2048:無處可逃,銀翼殺手是一個虛構的未來世界,但同時也是一個荒涼的世界。地球慢慢地走向終結,糧食和農作物都不能生產。
  • 如何有逼格地談論一部電影:以《銀翼殺手2049》為例
    《銀翼殺手2049》的每一幀劇照都可以當屏保。文/鶴本想要當影評界的銀翼殺手,或許你可參考以下10條建議。《銀翼殺手2049》看了嗎?如果你想參考一下網上的大眾評分,《銀翼殺手2049》並非同檔期最高分的電影。
  • 《銀翼殺手2049》追尋「特別」的人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線設定於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之後的30年。銀翼殺手是人類製造出來的仿生人,專門獵殺叛變的舊型號仿生人,在這個世界觀裡,仿生人的製造遵從於服務人類的原則,以及絕對不被允許產生人類的感情。
  • 續集泛濫的時代,《銀翼殺手2049》為何能成為神作?
    如果多數續集都能有《銀翼殺手2049》的水準,觀眾根本沒必要去抵制續集。問題是要如何才能拍出來呢?有三個要點值得關注。《銀翼殺手2049》打從一開始就沒想要想通過老角色來延續故事,主創一開始考慮的,不是前作男主角狄卡遭遇到了什麼,而應該是前作結局之後,銀翼殺手所處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所以在片頭字幕,導演就給出了一個宏觀的故事框架,試圖讓觀眾對整個世界的命運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