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逼格地談論一部電影:以《銀翼殺手2049》為例

2021-01-09 新周刊

《銀翼殺手2049》的每一幀劇照都可以當屏保。

文/鶴本

想要當影評界的銀翼殺手,或許你可參考以下10條建議。

《銀翼殺手2049》看了嗎?

如果你想參考一下網上的大眾評分,《銀翼殺手2049》並非同檔期最高分的電影。在貓眼電影上,《銀翼殺手2049》只有7.0分,連《逐夢演藝圈》都有7.5分!

即使是在較為公允的豆瓣網,《銀翼殺手2049》也只得到了8.5分,與9.2分的《盜夢空間》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銀翼殺手2049》迷霧籠罩的氛圍與前作一脈相承。

實際上,前作《銀翼殺手》剛上映的時候,大眾評價也不太友好。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至今記憶猶深:「老天,評價一塌糊塗。他們簡直把我們貶成了一坨屎。」

1982年的人一時還無法接受文藝科幻片,畢竟那時最受歡迎的電影是《星球大戰》和《奪寶奇兵》。

可今時不同往日了,《銀翼殺手》上映35年後,已經成為了電影史上最經典、最重要的科幻片之一,它直接為人類打開了賽博朋克的大門,對後來的電影美學、流行文化都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2017年的電影觀眾,也對文藝科幻片有了更高的鑑賞能力和接受能力。在IMDb上,《銀翼殺手2049》排名59,超過排名145的《銀翼殺手》。

羅傑·狄金斯的攝影,將《銀翼殺手2049》的光影和構圖提高到了新的美學高度。

全球大多數電影人和影評人都牆裂推薦的電影,你當然得去看一看。人活一輩子,也許並沒有多少次機會能夠在電影院裡看到一部勢必留名青史的電影作品。

看完後,真正的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談論《銀翼殺手2049》?35年來,對這部電影的分析已經足夠多了。在這個影評多如牛毛的年代,還能怎樣把影評寫出格調、品位和逼格?

想要當影評界的銀翼殺手,或許你可參考以下10條建議。

《銀翼殺手2049》用CG動畫將前作的女主角瑞秋還原了出來。

1/多讀點小說,以防導演出招

如果一部電影有原著作品,你必須要讀原著,才能理直氣壯地說:「這部電影不行,比原著差遠了。」假如電影評價比原著還好,你也可以怡然自得地說:「你們就是跟風,沒看過原著,懂個屁哪裡好?」多讀幾本書,任何時刻都能用上場。

這一點可要向李歐梵學習——看完伍迪·艾倫的《迷失決勝分》(又名《賽末點》),李歐梵立刻回到家裡的書房,找出那本已經翻得殘破不堪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原著《罪與罰》英譯本,迫不及待地翻到該書第一部最後一章(第八章)仔細閱讀。沒錯,影片中的情節就是直接引用了這一章!記得要讚嘆伍迪·艾倫的用心,開場不久就讓男主角睡在床上看《罪與罰》。

身為《銀翼殺手》的粉,如果沒聽說過《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立即掉兩個檔;如果不懂一點倫理學與烏託邦哲學,你就當看了個小清新科幻片吧。

《銀翼殺手》(1982)劇照。

2 / 談論導演就像談論你家親戚

稱呼導演,要像稱呼某個你熟得不能再熟的人。王家衛不能叫王家衛,要叫墨鏡王;杜琪峯要叫杜sir;賈樟柯要叫科長;至於大名鼎鼎的雷德利·斯科特,尊敬點可以叫「雷德利·斯科特爵士」,親近點可以叫「老雷」。

《紅》《白》《藍》三部曲已經被談論過無數次了,如果你能不百度、不google就把導演的名字——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一字不誤地寫下來,你已經贏了第一步。記住了,一個字兒都不能少,也不能多,不然會起到反效果。

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當然了,這只是第一步。接著你從1989年的《十誡》談起:他的風格如此鮮明,難以效仿。記得要提起《十誡》中那個沉默寡言的目擊者,還有《紅》《白》《藍》中的老嫗,簡直就像他的化身。

最重要的是,你要準確地說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才華所在——既反古老的人文主義,又對後現代社會的反人文現實有著人文主義的思考。接著搖頭感嘆:可惜啊,成名太晚,去世太早。最後,你要學戴錦華說一句:「在歐洲電影作者中,他堪稱伯格曼後第一人。」

《十誡》劇照。

3/搭配N本歷史書

人人都看過《阿甘正傳》,但只有了解美國當代史,才能好好解釋《阿甘正傳》。

請正確數出阿甘見證過的美國1950—1980年代的大事件:包括遇見了音樂界靈魂人物貓王;與反戰前沿的核心人物約翰·列儂一起出現在電視臺;甘迺迪總統遇刺;參加了越戰;還有桌球外交;等等等等。

總之,電影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懂得花邊越多越顯得你比別人更了解這部電影。你看,甘迺迪遇刺事件又有新的秘密文檔公布了,到底誰是兇手?你必須能夠侃上幾句。這可不是陰謀論,而是理解《阿甘正傳》和那一代美國人的鑰匙。

不過嘛,最終還是得說,這故事故意抹去了黑人運動的反抗與鬥爭,也把嬉皮士「詹妮」的結局寫成了失敗(得了愛滋,當服務生),最終也還是太保守主義了。

阿甘與甘迺迪總統會面。

4/黑白片才是裝X的最高境界

千萬不能承認《鐵達尼號》是部經典影片,「不過是部場面宏大的浪漫片而已」。如果別人問道,那什麼才是經典呢?說出一系列黑白片,你就是人生贏家。

如果對黑白片的印象只有卓別林、黑澤明,逼格又降了兩個檔次。起碼也要認識比利懷特,納努克,劉別謙,戈達爾,小津安二郎。記住了,越小眾,就是越高級。

接著你可以如數家珍:德萊葉的《聖女貞德蒙難記》,布努埃爾的超現實主義影片《一條安達魯的狗》,茂瑙的《日出》,表現主義《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新現實主義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光聽這些冷僻的名字,就足以嚇退一大幫子人。

如果你還懂一點電影語言,分分鐘秒殺豆瓣影評家。「電影鏡頭,說到底還是《公民凱恩》的景深牛!蒙太奇?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的奧德賽階梯才是經典!」

《公民凱恩》是1941年的電影,據說用了兩臺焦距不同的攝像機進行拍攝,然後進行拼接,最終超越了電腦特效能達到的景深效果。

5/用精神分析解讀電影

如今這個世道,寫影評不扯上弗洛伊德、榮格和拉康,還好意思出來混嗎?

如果談巖井俊二《情書》只能說「浪漫」「唯美」,未免太過乏力,扯上拉康的鏡像理論談一談,立刻就不一樣了。「《情書》是拉康意義上的自我寓言,講述一個人絕望地試圖獲取或到達自己鏡中的理想自我的故事。」

記住,希區柯克是沒有黑點的。他開創了懸疑恐怖類型片之餘,影片的藝術性和思想性也有非常高的造詣。在希區柯克作品《愛德華大夫》裡,J.B.說:「我才不相信弗洛伊德那一套!」這時,你必須要指出,事實上希區柯克非常善於精神分析,他在自己的電影中大量地討論了弗洛伊德提出的話題,比如釋夢、窺視、童年、戀母,堪稱電影界的弗洛伊德。

1945年,薩爾瓦多·達利為希區柯克拍攝《愛德華大夫》電影而特意創作了巨幅油畫《著了魔》(5米×5米),是目前全球現存的最大尺幅的達利油畫。

6/八卦學就是人類學

對八卦嗤之以鼻的愛好者恐怕沒法成為電影研究者。因為正如人類學家麥可·赫茲菲爾德說,八卦是理解文化價值保持或變遷的重要線索。

當別人談起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伊利亞·卡贊,你要若無其事地說道,1999年他獲得終身成就獎時, 還好些人不樂意呢!

斯科塞斯和德尼羅為他頒獎,卡爾·莫爾登和沃倫·比蒂站起來鼓掌,史蒂文·史匹柏坐著鼓掌,而艾德·哈裡斯和埃米·馬迪根夫婦坐在座位上沒有鼓掌。因為,他曾間接導致查爾斯·卓別林、奧遜·威爾斯等大咖流亡海外。

你看,八卦折射大歷史!

伊利亞·卡贊。

7/時刻把握時代的脈搏

年輕人不能像許知遠說的那樣不關心時代。談論種種電影流派,從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達達主義、黑色電影、現代主義、結構主義到後現代主義,還要注意到種種流派電影表現的社會問題。不要忘了胡適先生的指導,少談點主義,多關心社會。

所以,說起後現代,言必稱《大話西遊》就有點土了。《大話西遊》可以,它反崇高,展示邊緣性,甚至還有點後現代的神經兮兮。但是,光知道《大話西遊》,顯得你的觀影量嚴重不足,跟那些幻想意中人「穿著金色戰衣,腳踏七色彩雲」的淺薄文藝青年沒太大區別。

庫布裡克的《發條橙》才是最牛的。它是後現代主義電影的鼻祖,又帶有強烈的現實關懷,在社會批判和文學內涵上,都達到了後人望塵莫及的高度,「簡直就是神預言加神寓言啊!」

《發條橙》劇照。

8/專業名詞解釋爛片

所有爛片,幾乎都可以用「行為藝術」來解釋。

行為藝術是什麼?就是用一種奇奇怪怪的方式,讓大眾關注一些平常不關心的議題。就這一點來說,《逐夢土味圈》,啊不,《逐夢演藝圈》可以說是行為藝術的典範。

海報奇妙的配色,重複詠嘆的主題曲,簡單粗暴的臺詞,可謂當代爛片的佼佼者。與外面那些妖豔賤貨不同的是,別的爛片請各種明星大牌湊場,以宏大的電影畫面來掩蓋爛片的本質,以圖多收一點票房錢。

可是《逐夢》不同,它真的是有夢想的,因為它壓根兒就不在意票房,就為了道出娛樂圈的殘酷面目,不惜以土味標榜自身,是對當代爛片的有力嘲諷,完全可以跟杜尚籤名的那隻馬桶比肩。

《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可謂土出了境界。

9/掌握鄙視鏈

想吊打別人的電影鑑賞水平,你必須掌握鄙視鏈。

「《盜夢空間》不行,有了一點點哲學隱喻就被當經典了。那個能腳踩天花板的梗還是學谷克多的!庫布裡克也用過!」

「老謀子不行,美術出身敘事就是不好呀!」

「王家衛?他給安東尼奧尼提鞋都不配。」

「香港電影就跟香港音樂一個樣,都是跟別人學的,有必要看嗎?」

「我不看好萊塢。」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和費德裡科·費裡尼。

10 / 深夜發朋友圈討論電影

深夜才是分享電影的時刻。

發朋友圈的時候,下午三點和凌晨三點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因為深夜的黑暗最適合還原畫面的光影組合,不會被外界的光源破壞了質感。因為深夜熊孩子已經睡著,沒有人在座椅後面每分鐘問一次「媽媽,他在幹什麼」。因為導演大都拍片到深夜,雖然你不能拍片,但能看片到深夜,可以說是成功人士了。要知道,成功人士都痛苦,成功人士都失眠。

《銀翼殺手2049》海報。

綜上所述,一篇高逼格的朋友圈影評可以這樣寫:剛看完電影,翻來覆去睡不著,迷迷糊糊間我好像也夢見了電子羊。我想,我們人類的本質和命運可能都是一樣的,所有的一切都會消失在時間裡,就像眼淚融進了雨水。天快亮了,晚安,全世界。

要金句有金句,要氛圍有氛圍,要情懷有情懷,要思想有思想,曾經路過全世界的張嘉佳都要給你點讚。

相關焦點

  • 《銀翼殺手2049》是一部非常「稱職」的續集電影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講述的是在未來人類和複製人共同生存的2049年,連鎖九型的複製人K(瑞恩·高斯林飾)為洛杉磯警察局的銀翼殺手,在一次追查舊型號的複製人的過程中,意外在泥土中挖出一個神秘的箱子,他打開後發現是「大停電」之前更舊型號的連鎖六型的遺骸。
  • 以《銀翼殺手2049》為例,探究視覺系科幻電影的靈魂
    1982年,一部科幻電影上映,在之後的幾十年中都獲得了認可,時隔35年,它的續集講述了前作三十年後的有關於複製人的故事……35年前,科幻電影《銀翼殺手》問世,成功將觀眾帶入未來,它一直被稱為電影史上最佳、最重要的動作片之一,其影響深遠已經開始滲透到電影、電視、
  • 《銀翼殺手2049》:科幻的唯美
    你不需要了解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原作《銀翼殺手》,也不必是一個科幻迷,作為續集的《銀翼殺手2049》(下文簡稱《2049》)自成體系,展現出特殊的美學。電影並不是科學,它暗示的答案是情感和記憶。在科技可以製造出完美和馴服複製人的2049年,有靈魂地活著(soul)是關鍵,這和導演維倫紐瓦前作《降臨》中所探討的相似。複製人K與Joi,後者由安娜·德阿瑪斯飾演。
  • 《銀翼殺手2049》片尾有彩蛋嗎 銀翼殺手2049結局是什麼意思
    電影銀翼殺手2049在10月27日正式上映哦,那這個銀翼殺手2049有沒有彩蛋呢?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什麼呢?想必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吧!片中,「女神」喬伊與銀翼殺手K有著複雜的關係,她是他的摯友,他的紅顏知己,?還是他真正僅有的後備支援。隨著K的偵查逐漸錯綜複雜,K逐漸走上了一條越來越危險的路,而「女神」喬伊成為唯一一個他完全信任的人,反過來,喬伊也溫柔地指引鼓勵著他,提供他無人能及的視角去看待問題。除了「女神」喬伊之外,「女精英」喬茜、「女戰士」露芙也是片中兩個至關重要的女性角色。
  • 銀翼殺手2049
    人類終究成了造物主,當生命可以被創造,那麼被創造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要從2017年上映的科幻電影中選一部最好的話,我選擇《銀翼殺手2049》,它不僅有科幻片那看得令人爽到全身發顫的視覺特效,更重要的是,它還是一部思想深刻
  • 銀翼殺手2049劇情解析 銀翼殺手2049沒看懂的看這裡!
    《銀翼殺手2049》今天將和中國影迷見面了,那麼《銀翼殺手2049》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電影《銀翼殺手2049》會不會看不懂呢?  《銀翼殺手2049》劇情:  電影《銀翼殺手2049》是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哈裡森·福特領銜主演的科幻動作片。
  • 銀翼殺手2049電影豆瓣8.5分 但為什麼叫好不叫座
    《銀翼殺手》是近十年來最優秀的科幻電影應該沒有人有異議吧!  但神作之名,顯然也讓這部作品與普通觀眾之間形成了隔閡。這是一部有門檻的科幻電影,它不像好萊塢科幻大片——節奏偏慢、故事晦澀、充滿複雜的隱喻和哲學的探討。
  • "銀翼殺手2049"口碑解禁 一片叫好
    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時光網訊今天,年度科幻巨製《銀翼殺手2049》社交網絡口碑解禁,先期評價一片大好。距離1982年老雷的《銀翼殺手》至今已過去35年,這個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主演、系列「主心骨」哈裡森·福特也再度加盟的老牌科幻IP重啟版到底怎麼樣呢?《The Wrap》:《銀翼殺手2049》絕對是一部驚人之作和科幻神作,它展現的特效又達到一個全新高度,絕對是2017年最好的電影之一。
  • 九大問題解讀《銀翼殺手2049》
    《銀翼殺手2049》並不是一部難懂的電影,恰恰相反的是,本片比起1982年的第一部,在風格和格調甚至敘事層面上都高度一致,但故事方面,相對比較簡單。這跟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的特點有關,他的作品,無論是《邊境殺手》還是《降臨》,都是那種信息量很大的電影,但故事方面卻很簡單,本片也不例外。
  • 《銀翼殺手2049》對這部震撼到我無法呼吸的電影,還是有一點遺憾
    如果把《銀翼殺手2049》看作一部獨立的電影,我給10分。影像上雄渾瑰麗,意蘊深遠。空中俯瞰,城市如墓地一般規整冰冷。隨著視野不斷拉近,又如工業廢墟般頹亂。真正處身其中,衝撞而來的是市井的志怪與豔俗。鏡頭如怪獸,冷冷地注視,又偶有天外飛仙,例如篝火幻化為城市燈火的蒙太奇。
  • 說實話,《銀翼殺手2049》我看得睡著了
    刀馬作為一名電影愛好者,看過的電影不少,真的在影院睡著的還是次數還是很少很少的。不過,看《銀翼殺手 2049》的時候,的確有一會兒眯著了,雖然很短暫,但實在是沒有被劇情完全吸引進去,進而出現了打盹。看完之初,甚至都有一點點雲裡霧裡,尤其是沒看過《銀翼殺手》更是如此,回家怒補了半天,才基本明白了前因後果,再回味《銀翼殺手 2049》的劇情,也基本明白了導演在詮釋什麼,看來文藝片不叫座也不是沒有理由的。當然,無論是在空中穿梭的汽車,無人機等未來科技,寂靜荒涼的末世之境、人與複製人的哲學思辨等等,還是有一定值得反思的地方。
  • 賠了不少錢的《銀翼殺手2049》卻被奧斯卡認可了,這很不尋常
    上周,2018年奧斯卡提名公布,票房慘澹的《銀翼殺手2049》竟然被提名了,還一口氣獲得了五項提名。《銀翼殺手2049》是1982年經典科幻電影《銀翼殺手》的續集,原版電影具有極高的地位,這讓續集非常難拍。
  • 一天三刷《銀翼殺手2049》,告訴你這片為什麼受歡迎吧
    而且,昨天三刷《銀翼殺手2049》,還有一個原因。因為這片剛好是我在豆瓣標記的第一萬部電影,很有紀念意義,所以也算三刷紀念吧。很多人期待的年度科幻大片《銀翼殺手2049》北美和港臺等地都正式上映了,媒體評價也非常好,爛番茄現在還是90%的新鮮度,8.4分。連觀眾爆米花都有90%的新鮮度4.4分(5分制)
  • 「沒有感情」的機器——淺析電影《銀翼殺手2049》
    諸多無壽命限制的舊型號複製人倖存了下來,但他們依舊受到追捕,遭到「報銷」,這些追捕舊複製人的殺手得名「銀翼殺手」。《銀翼殺手2049》前部《銀翼殺手》,都改編自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兩部電影的主人公分別取名為迪克和K,也是為了致敬作家。銀翼殺手2049發生在銀翼殺手背景的30年後,銀翼殺手K在一次銷毀複製人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一具屍骨。
  • 為《銀翼殺手2049》打call,一個傅紅雪迎頭撞上白天羽的好故事
    而且,弔詭的是,《銀翼殺手2049》與《全球風暴》在中國同日上映,後者在北美已經撲街被視作為了大爛片,但在中國卻在攻城略地,票房上將《銀翼殺手2049》甩在了身後。《銀翼殺手2049》與《全球風暴》在國內的票房,實在是很有意思。拿淘票票上的觀眾評分與專業評分進行對比,更為明顯。《銀翼殺手2049》的大眾評分為7.7分,不算低啦,但《全球風暴》的大眾評分卻高居8.6分就大有問題。
  • 不知道這100條,你永遠看不懂《銀翼殺手2049》
    035 為了在一種不同的氛圍下延續《銀翼殺手》的美學,《2049》想出了一個核爆後殘存的城市,一座籠罩在黃色塵土下的廢城,四處都覆蓋在巨大的土黃色迷霧下。黃色在這部電影中非常重要,是主角緩慢追隨的線索。036 《亞利桑那共和報》評論說:《銀翼殺手2049》除了可看作前作的延續之外,更是一部獨立的電影。
  • 《銀翼殺手2049》太長?其實它原本時間是四小時!
    《銀翼殺手2049》無疑成為2017年最失敗的一部電影。並不是說它拍的不好,而是這部電影票房上慘敗。共計1.5億美元的投資,總票房才2.58億美元,加上營銷成本等開支,《銀翼殺手2049》預計要虧損8000萬美元。
  • 「銀翼殺手2049」值得刷N遍
    今天說的這部電影,真的是活久見。誰能想到有生之年竟然還能看到《銀翼殺手》第二部。銀翼殺手2049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老爺子的《銀翼殺手》,簡直是經典中的經典,這一晃35年過去了,想都不敢想,竟然有了第二部。
  • 《銀翼殺手2049》推前傳動畫片 渡邊信一郎掌鏡
    「大斷電」為2049的發展埋下伏筆這支動畫短片,時間設定在2022年,場景完美致敬1982年的前作,故事上則承上啟下,很好的銜接《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短片中,名叫莫奈的複製人,即是《銀翼殺手2049》中的複製人Sapper,由戴夫·巴蒂斯塔飾演。
  • 《銀翼殺手2049》幾大看點 但你別奢望第一次就能看懂
    《銀翼殺手2049》註定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科幻片,儘管它的身上帶著奠定了科幻世界的前作的影子,帶著無數在北美上映時收穫到了榮譽:IMDB8.5分,爛番茄99%,MTC81分,但在北美上映20天,票房僅僅7673.8萬美元,在海外其他地區也僅得到1.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