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的又一殘酷暴行,揭秘用戰俘血淚堆砌而起的泰緬鐵路

2020-12-22 天川歷史

回顧歷史上日軍殘酷的戰爭暴行,對戰俘慘無人道的虐待和迫害絕對是一個逃不出的話題。二戰期間,日軍在亞洲各地用盡殘酷的手段,對戰爭中被俘的軍人和平民實施迫害,手段之殘忍發指,可謂全世界所罕見。

而在東南亞的泰國,就有這樣一條鐵路,他的修建是由無數戰俘的生命和血汗而組成的。這條鐵路的每一處,都留下了日軍對待戰俘的罪惡,它就是令無數人憤怒和悲傷的泰緬鐵路。

一、"罪惡之路"的誕生

日軍於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獲得成功後,日軍大本營決定正式向東南亞和太平洋方向進軍,經過與盟軍的激烈戰鬥後,位於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新加坡、泰國、緬甸等國都成為了日軍的附屬國,數十萬名盟軍士兵成為了日軍的戰俘,過著漫無天日的悲慘生活。

1942年6月,盟軍在中途島戰役中給日軍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日軍在東南亞的形勢一時間陷入了困境。不甘心失敗的日軍為了加強對原有地區的軍事控制,並遏制盟軍對自身的戰略壓力,因此決定修建一條連接泰國和緬甸兩國的戰鐵路。根據路線規劃,鐵路需要穿越兩國叢林密布的山區,施工和技術要求都十分複雜和宏大。為了加快修建進程和金錢成本,日軍決定採用英國人之前的勘探路線和設計方案進行修建。

根據日軍的設想,泰緬鐵路從泰國的北碧府開始,經過304公裡後進入緬甸境內,最終在緬甸孟邦的丹彪扎亞截止,線路全長為415公裡。為了加快修建進程,日軍不顧自然環境的惡劣和難度,要求該鐵路在18個月之內必須完工。建造該鐵路的材料由日軍從其他地區拆毀下來的鐵路零部件組裝而成。在解決了施工材料的問題後,尋找施工人員就成了日軍的下一個目標,但此時的日軍早已經"胸有成竹"了,那些被俘虜的盟軍士兵和當地百姓不就是最好的工人嗎?

於是日軍決定使用這些無辜的戰俘和平民作為工人,強迫他們為其修建這條"罪惡之路"。經過統計,共有36萬名盟軍戰俘和百姓成了犧牲品。為防止他們消極怠工和逃跑,日軍決定從遠東戰場上派遣一批兇殘的關東軍監工負責看管他們。對於戰俘來說,這場血腥殘酷的"死亡之路"正式拉開了它罪惡的序幕,時間是1942年的6月。

二、用白骨堆砌的"罪惡之路" 

泰緬鐵路施工期間被分為三段,從起點和終點兩側開始同時施工,日軍在當地招聘勞工時,謊稱有良好的食宿和金錢待遇。一些受矇騙的當地民眾甚至攜帶全家老小去工地報到,結果便成了日軍的奴隸。而戰俘的處理則簡單的多:在新加坡的關押的戰俘會通過火車運輸被送往工地現場,運送戰俘的列車是一節8米長的悶罐車,每30個人為一組被塞在當中,連睡覺都只能站著,有時長達40多個小時都沒有食物供應;而在爪哇和馬來亞等地的戰俘,則是走水路到達泰國或緬甸,他們乘坐的船隻船艙狹小且擁擠,戰俘只能在不到1米高的空間中活動許多人甚至都直不起腰,惡劣的海況和盟軍誤炸,讓不少戰俘都命喪大海。

抵達施工地點後,戰俘和勞工都會被送到由茅草搭建的"營房"當中,每一個"營房"會有200人居住在此。沒有任何的衛生和生活設施,環境十分糟糕,每人的活動範圍只有兩英尺寬地方供睡覺之用,其餘的東西幾乎為零。

日軍為了把防止戰俘和勞工逃跑,於是強迫這些人除一塊遮羞布外什麼都不允許穿。在泰國和緬甸荒無人煙的山區,戰俘和勞工冒著炎炎烈日修築鐵路,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十六七個小時,毫無尊嚴可言。據一位倖存的英國老兵哈羅德·哈切利回憶:"我們每天都要工作14到18個小時,每天摸著黑起床,摸著黑回來。每天回來,我們重新報數時,都會發現人數在減少,因為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在那裡"。

當戰俘患病無法繼續工作時,日軍根本不會對其進行救治,而是隨意地將其丟到一邊,任憑其死去。在炎熱潮溼環境中,缺乏必要生活物資的戰俘和勞工紛紛患上瘧疾,加之蚊蟲叮咬和野獸襲擊,死亡的人數開始逐漸增加。有的人事後回憶,由於死亡人數過多,戰俘們甚至自發成立火化隊來自行處理屍體。而日軍則對此視而不見,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一切根本都不值一提。

在飲食方面,戰俘與勞工也是惡劣令人不忍直視:日常只有野菜和稀飯,如果藏匿食物被日軍發現,那麼後果只有死亡。因此戰俘們為了能夠活下去,甚至會吃任何可以食用的東西,包括老鼠、蜘蛛、甲蟲、蜥蜴等等。就像哈羅德·哈切利所說:"為了能夠活下去,只要是四條腿的,我們什麼都吃。因為每天能否活下去都是一個問題,如果你錯過了一頓飯的話,那你基本上就沒有生還的機會。"

對於戰俘和勞工中不守"規矩"的人,日軍對待方式就是永無休止的折磨、毒打和虐待,甚至會直接槍殺或斬首這些人,方式方法多種多樣,無所不用其極。1943年春季,眼看戰爭的發展方向對日本越來越不利,日軍決定將竣工時間提前到當年的8月。勞工和戰俘的處境開始變得越發兇險,每天超過20小時的勞動使得許多人被活活累死,尤其是在修建整個鐵路難度最大的"地獄之火通道"時,盟軍戰俘先用鐵釺和錘頭硬生生開鑿出來,然後使用炸藥進行爆破而成。每天夜晚,戰俘借著火把和油燈繼續開山劈石,昏暗的光亮與人們的身影相互交錯,現場畫面仿佛人間煉獄,這就是"地獄之火"的由來。

1943年10月23日,這條被戰俘和民工鮮血和白骨鋪設而成的"戰爭之路"終於建成通車。日軍預計通過這條鐵路,每天可以向緬甸戰場運輸近3000噸的各類戰略物資,對日本未來的戰爭走向起到關鍵作用。而這個數字的背後,卻是數萬名戰俘和勞工的生命換來的,根據戰後統計,共有1.6萬名戰俘和9萬名勞工喪生,鐵路每一公裡就要有250條無辜的生命作為代價。因此後世的人們將這座鐵路命名為"死亡鐵路"。

三、真實的"桂河大橋"

之所以泰緬鐵路如此地受到大家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部好萊塢的熒幕巨作《桂河大橋》。1954年,曾是修建人員之一的法軍戰俘皮埃爾·布勒創作了一部名為《血濺桂河橋》的報告文學,文章一經面世便引起巨大轟動,銷量達數百萬冊。3年後,英國東方影業公司將這本搬上了熒幕,這部由威廉·荷頓和亞裡克斯·吉尼斯主演的影片由此一炮而紅,在當年的好萊塢票房中獲得了2720萬美元的好成績,更是在1957年的奧斯卡獎中榮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7項大獎,成為了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傳奇。

而在真實的歷史上,這座跨度為322米的大橋已經在1945年4月的盟軍轟炸中成為了廢墟,現在的這座桂河大橋是日本戰後作為對泰國的戰爭賠款而再次重建的。如今的桂河大橋早已不復當年的血腥和戰火,已然成為了當地一座非常著名的旅遊景點,當地的百姓也靠著這座老橋來為自己提供可觀的收入。只有在橋頭的兩個巨大的炸彈模型,還在靜靜地向人們訴說這座大橋的血雨腥風。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盟軍將泰緬鐵路的使用權和管理權收回,將泰國境內的304公裡鐵路以當時5000萬泰銖的價格賣給了泰國政府。緬甸境內的鐵路由於年久失修已被完全廢棄,在泰國政府的修復和保護下,現有的50公裡鐵路被用於旅遊觀光使用。

在大橋不遠處的地方,還建立了一座戰爭公墓和歷史博物館。公墓裡6982名死亡的盟軍戰俘墓碑無聲地控訴著日軍曾經的暴行,而在博物館裡展示著桂河大橋和泰緬鐵路修建時的史料圖片,曾經的歷史就這樣真實且沉重地展現在了世人的眼前。這悲慘的一幕將會永遠留在每一個愛好和平的百姓心中。

結語

作為二戰中最有標誌性的事件之一,"死亡鐵路"帶給世人的除了日軍的殘暴和戰俘的悽慘遭遇外。更多的是對人性和良知的反思,這些曾經血淋淋的史實告誡著我們在任何時候和平的寶貴是多麼地重要。

當一個國家和人民有著最起碼的良知時,這個國家和民族永遠是值得尊敬和敬佩的民族;反之當一個國家與人民失去了原本屬於自己的人性和良知之時,那麼等待他們的只能是世人的唾棄與嘲諷。

參考資料

1. 《歷史上的泰緬鐵路》

2. 《桂河大橋》

3. 《自由的價值:地獄般的死亡鐵路》

相關焦點

  • 二戰中被日軍俘虜的盟軍士兵待遇如何?10萬美軍戰俘慘遭虐殺
    日軍成功偷襲珍珠港,讓他們在太平洋戰場獲得了短暫的優勢期,他們相繼攻佔了東南亞以及太平洋西南部,其勢力甚至擴張到了印度洋。隨著日軍勢力的擴張,他們也俘虜了大批的盟軍戰俘。我們都知道德國人通常是將戰俘關押在集中營,或者強迫參加軍工生產。那麼,二戰中的日本又是如何對待戰俘的呢?
  • 二戰時日軍戰俘心懷不軌,與西伯利亞女子結婚,為何蘇聯會同意
    有戰爭,就會有勝利者,也會有戰俘。二戰期間,由於《日內瓦協議》的規定,國際上各國的戰俘受到保護,不能被虐待,可是邪惡的法西斯國家卻虐待了許多戰俘。不過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國家遵從國際協定,以法律標準對待戰俘。當時,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就有六十萬日本戰俘在勞作。
  • 將軍活埋八千日本戰俘,戰俘後裔狀告法庭索賠2億,他只回了2個字
    此外,我國的一名抗日名將,在二戰期間活埋了八千名戰俘,戰爭結束後,中日友好往來之時,戰俘後裔卻以沒有優待俘虜為由把名將告上了法庭,索賠2億,簡直讓人貽笑大方。而關於孫立人處決戰俘一事,出現於風靡於90年代的《大國之魂》一書中,該書著重講到了中國遠徵軍,但作為一本文學作品,其中內容也運用到了誇張修辭手法,多有不實之處。比如書中稱孫立人畢業是西點軍校的高材生,但孫立人實際是畢業於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不過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的第一任校長史密斯是西點軍校的畢業生。
  • 二戰美軍為何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看日軍怎樣對待美軍戰俘
    其實,日本人不僅僅在中國犯下了如此罪行,被日本人俘虜的美國戰俘也一樣受到了殘忍的對待。 二戰中,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曾俘虜了約3.6萬名美軍官兵和1.4萬名美國平民,這些人在日本戰俘營中經歷了地獄式的虐待和折磨,死亡率高達90%。日軍的殘暴可見一般。
  • 德國專家:目睹二戰中日軍暴行,才知中國為此付出了多大犧牲,西方卻...
    歐洲對於二戰的記憶不同於中國。我出生、成長在二戰後的德國。中小學時,我便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在德國和英國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後,我積極投身於公共生活及從事政治領域的工作。但很長一段時間,我對二戰的認知都如同巴登符騰堡州政治教育出版物中所寫的那樣:「1945年5月8日,二戰結束。當槍聲終於消失,已有超6千萬人喪生。」
  • 日本戰敗投降後,該國拒絕接受日軍投降,17萬戰俘全部被殺死
    依據國際慣例,各國應對戰俘實施人道主義待遇與保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對各個國家的戰俘實施了慘無人道的手段,列如毒氣試驗,烈日下的暴走,對老弱婦孺的屠殺等等。在二戰結束後各個國家處死了少數罪行累累的戰犯後,依據公約不得不將戰俘送回他們原本的國家。
  • 罕見老照片:二戰時期的日本戰俘,日軍也有認慫的時候
    日軍投入戰場近六萬兵力,但實際參戰僅有二萬五千餘人。諾門罕戰役中的日本戰俘。9月16日,日本關東軍戰敗,蘇日雙方籤署了停戰協議。1943年11月,塔拉瓦戰役中,美國俘虜的日本士兵。塔拉瓦戰役是二戰期間,美軍在中太平洋戰區的軍事行動,最終以美軍大獲全勝,並完全佔領了塔拉瓦。1944年8月,紐幾內亞戰役中投降的日軍士兵。一戰後,澳軍佔領德屬紐幾內亞。
  • 戰爭與人性的考驗,二戰期間日軍食人往事
    對於一些二戰倖存者來說,揭露日本戰爭罪行的真相(比如吃人),成了他們的執念。困守高黎貢山的日軍,在吃光了所有乾糧之後,開始以陣地前的屍體為食。在那裡,他們奉命撤退到一片茂密的陌生叢林中。1944年,奧崎最終到達了盟軍基地,隨後被俘。他是整個第36獨立工兵團僅有的6名倖存者之一。在返回日本之前,他在澳大利亞戰俘營度過了戰爭餘下的時間。但他有的戰友卻不知所蹤,這讓他始終無法釋懷。掌握日軍食人的確切證據後,美軍顧問馬上提議將此事公之於眾,以此顯示日軍的殘忍與野蠻。
  • 二戰世界各國都如何對待日軍戰俘?30張老照片告訴你
    但是作為一種戰爭策略,二戰各大盟國對待日本戰俘還是有所區別的,本期我們一起看看各大盟國都是如何對待日本戰俘的?1 中國對待日本戰俘 日本二戰期間不僅僅卑鄙無恥地偷襲了美國珍珠港,造成了極其慘重的損失,更在戰爭期間處決了相當數量的美軍戰俘,可謂是令美軍恨之入骨,甚至美軍士兵都有虐日本戰俘的嚴重事件發生。圖為美軍懲罰日本戰俘光著身體在軍艦甲班擦地。
  • 二戰日本戰俘,為啥寧願凍死餓死,也不去女澡堂幹活?
    導語:二戰日本戰俘,為啥寧願凍死餓死,也不去女澡堂幹活? 在二戰當中,日軍的侵略性很強,曾經侵略過30多個國家,有印度、汶萊、馬來西亞、還包括我國。而日軍對待戰俘,那就只能用一個字形容「狠」。日本拒絕在《日內瓦公約》上簽字,而且對戰俘都很苛刻。日軍對待戰俘,不會給他們吃一頓飽飯,有很多戰俘都因為受不了這種環境很快就面臨著死亡。當時日本在二戰中向蘇聯宣戰,很快就不敵蘇聯人,成為了蘇軍戰俘,數量有70萬。其中大部分被派往寒冷的西伯利亞的地方勞作,蘇軍讓其中一些表現不錯的戰俘去女澡堂工作。
  • 他活埋八千日本戰俘,戰俘後裔狀告法庭索賠2億,他只回了2個字
    另外,我們的一位抗日名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活埋了8000名戰俘,戰爭結束後,當中日友好往來時,戰俘後裔卻以不優待俘虜為由,將這些名將告上法庭,索賠兩億,簡直是天方夜譚。在抗戰時期,孫立人還成為殲滅日軍最多的軍級將領,並被授予「戰神」稱號。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九月七日,孫立人率軍進抵廣州,接受日軍二十三軍的投降。至於孫立人處死戰俘這件事,出現在風靡90年代的書《大國之魂》裡,這本書雖然側重中國遠徵軍,但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內容也運用了誇張修辭,多有不實之處。
  • 巴丹死亡行軍中,日軍有多殘暴?8萬美菲戰俘被殺害4萬
    早在1929年7月27日的日內瓦第二公約《關於戰俘待遇的公約》中,就規定了各國不得虐待戰俘。但在二戰中,日本公然違反這個條例,只要被他們俘虜的各國士兵,都會遭受非人的折磨。日軍曾製造了一起震驚世界的虐待俘虜事件——巴丹死亡行軍。
  • 二戰中不接受日軍投降,17萬戰俘全部處死,至今都令日本後怕不已
    二戰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世界大戰,也讓社會的發展倒退了幾十年,在這場戰爭中發生了不少慘案。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者似乎沒有什麼道德可言,他們在乎的就只有無盡的殺戮,而當時的中國正是法西斯國家日本的目標,這場戰爭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日軍的殘暴。
  • 二戰老照片:向日軍碉堡開火的美國士兵,慘遭毆打的德軍戰俘!
    二戰老照片:向日軍碉堡開火的美國士兵,慘遭毆打的德軍戰俘! 1943年11月,一個美國士兵向日軍碉堡開火,在二戰中這些日軍碉堡給美軍士兵造成了很大的傷亡,一直苦於難以對付日軍碉堡的美軍終於想到了一種掃蕩利器——M2型單兵火焰噴射器,之前需要幾千發步機槍子彈和十幾個手榴彈才能清理乾淨的日軍日軍碉堡
  • 二戰期間日本在世界範圍內一共殺了多少人
    在這一過程中被稱為大陸政策的日本對外擴張的政策基調逐漸成形——其具體方案為:第一步佔據琉球、臺灣;第二步佔據朝鮮半島;第三步佔據中國東北;第四步侵吞中國;第五步徵服東南亞及印度。用日本人自己的話總結就是:欲徵服世界必先徵服東亞,欲徵服東亞必先徵服中國,欲徵服中國必先徵服滿蒙。到了二戰時期日本的野心已膨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 日本戰俘的「人間地獄」
    日本戰敗投降後,蘇軍將60萬日本關東軍戰俘押解到蘇聯西伯利亞戰俘集中營。西伯利亞位於蘇聯遠東地區,是一片廣闊而寒冷地帶,環境氣候極其惡劣,年平均氣溫低於零度。日本戰俘害怕中國報復和虐待,能夠進入蘇聯戰俘營非常高興。特別是蘇軍謊稱會把他們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運回日本國內時,更是一陣竊喜。
  • 二戰中日本戰俘最大越獄:一千人手持餐刀調羹衝向機槍
    二戰日軍有個著名的「戰陣訓」:「生きて虜囚の辱めを受けず」(活著就不能接受被俘囚禁的恥辱),但是在太平洋戰爭後期,隨著日軍的節節敗退,大批的士兵被盟軍俘虜。那麼,這些被軍國主義洗過腦的頑固士兵,會乖乖服從戰俘管理嗎? 答案是否定的:一旦有個風吹草動,日軍就會孤注一擲搞暴亂。
  • 東北獵戶無意中發現日軍地下部隊,揭開了二戰最後一戰的序幕
    但有這樣一支日軍因為深藏地下堡壘,並不知道外部消息,被發現後企圖負隅頑抗而被殲滅。這既是二戰最後一戰,也是一場極其殘酷的戰鬥,作戰雙方損失都極為慘重。 在1945年二戰快結束的時候,一名東北獵戶進入深山打獵,不經意間發現了許多的日軍屍體。這名獵戶憑藉多年的打獵經驗,感覺其中必有蹊蹺,循著屍體留下的痕跡,很快就找到了一個被偽裝的通氣孔,進而發現了一處地下要塞的入口。 這事非同小可,他不敢停留,也沒有打草驚蛇,而是連忙向駐紮在當地的蘇軍報導此事。
  • 德國一支骷髏軍,敢當面燒死蘇聯戰俘,二戰後被瘋狂報復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中最有實力的成員應該是美國、蘇聯、中國,然而蘇聯和美國都是比較晚才加入戰爭的,美國是因為日軍偷襲其珍珠港才加入,而蘇聯加入二戰,說來過程比較曲折,因為在二戰之前,蘇聯和德國雙方曾有諸多合作,而且蘇聯也不敢貿然加入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