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靜安寺相信大家都聽說或者實地遊玩過。
靜安寺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因為地處寸土寸金的上海市靜安區中心,其造價高達28億,供奉著868座佛像,而堪稱中國最土豪寺廟。
搜圖
編輯
日本金閣寺又稱鹿苑寺,位於日本三大都市圈的京都,寺廟以貼滿了金箔的舍利殿為代表,所以又被叫做金閣寺,這座渾身金光的寺廟同樣顯露著土豪的氣質。
那麼同樣豪氣的逼人的兩座寺廟,上海靜安寺和日本金閣寺,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我們接下來就從多個方面來比比看。
一、歷史積澱
靜安寺的建寺史最早可以追至其前身——滬瀆重玄寺,為三國時東吳政權在赤烏十年所建,後來到了宋大中詳符元年,也就是公元1008年正式改名為靜安寺。
算起來,靜安寺從誕生至今已有大約1800年的歷史,遠早於上海建城,可以說是先有寺,後有市。
其後靜安寺不斷擴建,也不斷遭受天災人禍,在清朝光緒初年,在鶴峰法師的主持下,重建靜安寺,正式形成了今天的大體樣貌。
可以說靜安寺的建寺史和修寺史就是我國長江三角洲歷史變遷的一個縮影,承載著國運興衰的悲歡榮辱。
相比之下日本金閣寺的歷史就短的多了,不過這也正常,畢竟在靜安寺建寺之時,日本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在應永四年,也就是1397年,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就是《聰明的一休》裡處處為難一休的那個將軍)用他在河內的領地與西園寺交換獲得了當時被稱為「北山地」的山莊,並對其進行了改建,開始形成金閣寺最初的雛形,其後改建和增築的過程一直持續到足利義滿去世。
1420年,足利義滿去世後,根據其遺言,北山第正式改名為鹿苑院殿,至此金閣寺才算真正形成。
建立之後的金閣寺相一路走來比靜安寺要順風順水的多,但反而到了文明的近代,卻遭受了一場滅頂之災。
昭和25年,也就是1950年,時年25歲的學僧林乘賢一把火點燃了金閣寺,這把火徹底終結了金閣寺將近700年的歷史,舍利殿被完全燒毀,足利義滿雕像、觀音像、春日佛師做的夢窗疏石像等10尊木像被毀,可以說全寺百年的精華都化作了灰煙。
火災後的金閣寺
現在我們看到的金閣寺是1955年在村田治郎的指導下,根據明治時期修理寺廟時留下的圖紙的全盤重建的,也就是說歷史滿打滿算也就80年。
雖然上海靜安寺歷史上也經過多次重建和維修,但其主體建築卻一直保持完好,因此在歷史積澱的「豪氣」上金閣寺與之相比還是要遜色不少的,這一局靜安寺贏得穩穩的。
二、寺廟規模
靜安寺佔地規模達到了2.2萬平方米,單論寺廟面積在中國寺廟群裡是排不上號的,但靜安寺坐落的地方是上海乃至中國地價最貴的地段,僅按2018年靜安區的土地拍賣價格來算,靜安寺單地價就值22億元人民幣,這還沒有加上同等歷史建築的拆遷附加款。
早年間便有——「靜安一座寺,江南半片佛。」的說法。
除了地段價值連城,靜安寺的本體建築也十分的恢弘大氣,靜安寺整體建築,按照中國傳統的中軸線布置法陳列,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依次由南向北坐落。
山門出路口鋪築著花崗巖地石,這種花崗巖產自雲南的崇山峻岭中,開採艱難,加上運輸費用後比等價的白銀還要昂貴。
鐘樓鼓樓各側東西,鐘樓底層是重新恢復的「天下第六泉」——湧泉,上懸精鑄7.3噸的和平鍾。鼓樓採用架空方式將地鐵出入口覆蓋起來,上置直徑3.38米牛皮大鼓。
其中的和平大鐘由純銅一體鍛造而成,至於這個鐘價值幾何,可以給大家做個對比。
港交所的銅鑼重1噸多,由山西制鑼藝人採用現代化製作方法製作,價格60萬人民,單獨用單位重量衡量的話靜安寺的鐘就價值438萬人民幣。
這還不考慮鐘的製作比鑼要複雜的多,也沒有考慮寺鐘的歷史價值,如果把這兩點算在內,那麼,這口鐘的價值將逼近千萬。
下面我們來看看金閣寺。
日本的寺廟大都比較小巧秀氣,用料上也較為樸素,一般以原木色為主,唯獨金閣寺是個例外。
在昭和30年10月10日重建後的金閣寺舉行了隆重的復寺法會。
重建的金閣使用了約20萬張是普通金箔厚度5倍的金箔,每張金箔含有黃金0.2克,按照今天的價格來算僅黃金就價值2132萬人民幣。
寺廟其他的木質裸露部分則採用了1.5噸日本傳統的浄法寺漆,這種漆的製作方法極為考究,且無法大批量生產,只能用小碗進行調製,所以價格也十分的昂貴。
重建後的金閣是木造的3層樓閣式建築,全閣採用樹齡在三百年以上的楠木建成。
關於這些木料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在重建金閣寺時,由於楠木在日本比較少,所以一度找不到適合建造主梁的楠木料,工期停了大半個月,後來有個在海關工作的佛教信徒,夢見有一批走私的楠木進了東京灣,醒來後的信徒第二天跑到港口果然發現了這批走私的楠木料,其中一棵直徑超過了1.3米,為日本當時直徑最大的單體楠木,最後這棵楠木被作為金閣寺的主梁,重建工程才得以繼續。
老話說的好:小富守金銀,大財藏金楠,金閣寺這些楠木料是真正的不可再生資源,現在數量已經極為稀少,價值當然也不可低估。
金閣寺雖然規模上不及靜安寺,但在建築用料的精細程度上卻不遑多讓,這點和日本民族不求大求精的民族性格不謀而合。
靜安寺的大氣恢弘,金閣寺的小巧精緻,都是一種美,他們代表了各自民族不一樣的審美方向,也為世界的文化多樣性,貢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珍惜去品味的。希望大家以後有機會也都可以實地去這兩座寺廟看看。
最後,這兩座寺廟你更喜歡誰呢?或者關於它們你有什麼其他想說的呢?
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裡暢所欲言,我們一起掰扯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