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還只看特效?剖析《頭號玩家》中的「新審美現實主義」

2020-12-15 大劉愛生活

引言:

"當我們這代人在遊戲裡砥礪成長,超越地域結交最真實的友誼,跨過虛擬收穫最純真的愛情。當遊戲為代表的流行文化終於戴上光環,成為被傳頌的偉大故事,讓我們激動歡笑流淚,這意味著,一代人的怕與愛被認可了。"——《頭號玩家》

作為美國著名的電影導演,史匹柏的電影風格有目共睹,他善於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其電影內容往往在現實與虛擬之間遊走。

故而,有人用"新審美現實主義"來稱呼史匹柏這類穿越虛擬和現實的電影的藝術風格。電影《頭號玩家》上映,在觀眾熱情的尋找片中彩蛋的同時,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史匹柏在影片中對新審美現實主義的書寫。

針對電影中的現實主義運用,電影理論大師安德烈·巴贊將他們分為了三類:本體現實主義、戲劇現實主義以及心理現實主義。而在史匹柏所導演的電影《頭號玩家》中,三種類型的現實主義手法都得到了體現。

《頭號玩家》海報

一、角色人物的細節描寫,「本體現實主義」的體現

在《頭號玩家》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導演史匹柏不僅刻畫出了虛擬世界中的遊戲角色,對於影片中真實世界中的人物,也進行了細緻的描寫,這就是所謂的"表現對象的真實"。在保證了遊戲角色立體完整的同時,又保證了真實世界中人物形象的豐滿,而在虛實切換之間體現出的人物的細節,正是對本體現實主義的進一步詮釋。

遊戲角色"帕西法爾",其含義為勇氣、拯救。這樣一個騎士的形象,其操控者韋德·沃茲卻是一個生活在貧民區,平平無奇的普通男孩。身為女性的艾奇,遊戲形象是一個高大魁梧的黑人男孩,之所以如此設定,只是不想因為自己是女性而受到歧視。少年周不想因為年齡小而被大家輕視,故而在"綠洲"創建了日本忍者修的角色形象;

而遊戲的設計者詹姆斯·哈利迪則化身阿諾克,以上帝的身份觀察著他的遊戲世界。虛擬世界中的遊戲角色,或多或少,都是現實生活中玩家意願的體現,是他們理想之中的自己。

現實世界中的男主與女主

雖然影片之中的玩家與他們所操縱的角色是截然不同的形象,但因為《頭號玩家》受眾群體大多都是遊戲愛好者的緣故,畫面在角色與玩家之間切換,並不會引起觀影者的間離感。就像影片中的玩家一樣,觀影者們同樣可以在遊戲中塑造的角色形象身上,找到理想之中的自己。史匹柏正是通過將人物的設計細節化的手段,幫助觀眾找到了這種本體現實主義的通路。

男主人公的遊戲角色——帕西法爾

二、遊戲背景的巧妙融入,「戲劇現實主義」的體現

根據安德烈·巴贊的觀點,所謂"戲劇現實主義",最主要的特徵便是"時間和空間的真實性",史匹柏的成名作——"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便以真實存在的恐龍為影片背景,達到了這一要求。

而在《頭號玩家》之中,因為故事發生在遊戲的世界之中,利用別人和體感所構建的遊戲世界本就是虛擬的,故而影片的背景也不必具象化,在遊戲世界的設定之下,史匹柏對時間與空間進行了更為巧妙的處理。

與現實世界不同,在遊戲空間之中,是沒有時間概念存在的,除卻一些需要計時完成的關卡之外,遊戲內並無對時間概念的體現。

在空間方面,也因為是遊戲世界的緣故,在不同的空間內進行切換也不會顯得突兀,而在現實世界與遊戲世界相切換時,則是以VR的技術承接代過。如此一來,巴贊所提出的戲劇現實主義的要求,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消除了。

女主人公的遊戲角色——阿爾忒彌斯

值得一提的是,在《頭號玩家》的設定之中,痛覺是共享的,也就是說如果在遊戲中受到了傷害,相應的痛感會通過連接點設備傳遞到玩家身上,遊戲中發生的事情會直接影響到現實世界,這是目前的遊戲尚且無法實現的功能,也是吸引觀影者的賣點之一。

三、親切化的影片劇情,「心理現實主義」的體現

在巴贊的理論觀點之中,敘事的真實性是與感性的真實性是針鋒相對的,蒙太奇等各種剪輯手段打斷了現實世界裡事件正常發展的真實性。巴贊所認為的心理現實主義並非是具象的,而是抽象的,巴贊致力於使觀影者在觀看影片時,會被某一個鏡頭、某一處畫面所觸動,進而產生感同身受的體驗,而這正是史匹柏導演電影時的理念。

否認女性身份化身為黑人男性的艾奇

不同於一般都好萊塢式的科幻影片,史匹柏所指導的《頭號玩家》,在將少數族裔、亞文化、性別、離散等文化元素的群體涉及在內的同時,還用現實主義的表達方式豐富了劇情,打破了觀眾對此類科幻電影的認知,給予觀眾更強的身份認同的代入感。

例如影片中的男主角韋德,為了尋找遊戲發明者詹姆斯·哈利迪的記憶,通關"綠洲",他前往了遊戲中的圖書館內尋找記憶碎片。

而影片中詹姆斯·哈利迪的記憶是通過3D視頻一樣的方式呈現的,視頻中所呈現的場景,是現實的世界,可以引起觀眾的親切感和共鳴。

史匹柏為劇情裡的人物造了一個回到過去的夢,不僅讓劇情中身處遊戲世界的男主人公看到過去的世界的樣子,也使得觀影者由科幻的劇情中回到了現實。

史匹柏的電影,往往會向觀眾傳遞真善美的願景,《頭號玩家》也不例外,影片中通過寫實的鏡頭,給予觀影者共鳴的手法,正是心理現實主義的體現。

鑰匙——開啟最終彩蛋的關鍵所在

四、賽博朋克空間的構建,對「現實世界」的警醒

作為科幻電影子類型之一的賽博朋克電影,《頭號玩家》基於遊戲的背景,構建出了現實的世界與虛擬的世界兩處空間。電影的鏡頭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中切換,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反差。使得觀眾能直觀的感受到事物和情節的突出,進而感受到視覺空間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和意義所指。

電影基於科學發展的現狀,對未來展開了無限的想像,進而構建出了一個"烏託邦"式的遊戲世界,而這個烏託邦世界最終以瓦解告終,無疑反應出導演對未來世界發展的擔憂。儘管史匹柏善於使影片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中切換,但他的立足點還是十分明確的,始終立足於在現實世界之中。

破敗不堪的現實世界

在影片之中,遊戲世界是光怪陸離的,而與之相對的,《頭號玩家》中的現實世界卻是昏暗壓抑,死氣沉沉的。不管玩家們在遊戲世界中如何大放異彩,終究是要回歸到現實世界之中,這一切都無不在表現史匹柏從虛擬世界向現實生活發出的吶喊。

賽博朋克類型電影往往都展現技術發展能夠帶給人們的正效應,探索人類未來的社會形態,並且通過考慮當代人的存在狀態的反映去批判和反思技術的負效應。《頭號玩家》將人類的生活緯度由現實世界拓展到了虛擬世界,通過整個綠洲世界的搭建和人們一次次進入、熟悉、依賴、彷徨、逃離的過程,呼籲觀眾回歸現實,找尋丟失在科技發展中的人與人之間最為真摯的感情。

最終的金色彩蛋

五、結語

對遊戲世界的依賴,對現實生活的逃避,影片中主人公從對虛擬世界的沉迷到抗爭,直至最後的掙脫,無一不是史匹柏在影片中表達的對價值意義的追求。史匹柏在影片中利用虛擬和現實的對話,深刻的反思了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深層影響。

《頭號玩家》作為史匹柏的最新力作,引起了許多研究者的關注。我們不僅僅要從傳統好萊塢高概念電影或是科幻片的角度去分析它的特效和技術,也應該看到從新審美現實主義下電影全新發展。

相關焦點

  • 「影評」《頭號玩家》可能是最好的商業科幻片
    《頭號玩家》劇照最近去看了一部公認的、可能是本年度最好的商業科幻片——《頭號玩家》,影片用了140分鐘,重新定義了科幻電影:「看」電影還是「進入」電影?本來投資方曾找過指導過《星際穿越》的諾蘭,也找過《回到未來》的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大約是因為檔期或者故事太過簡單而沒有接這部《頭號玩家》。最後這部片子交給了史匹柏,老爺子把小說劇情基本保留在了電影中,剩下的就開始玩了。電影劇情很簡單,小人物經歷重重險阻,最終大獲全勝,再進一步就是拯救世界。
  • 《頭號玩家》:好萊塢科幻片,帶你進入哈利迪的綠洲世界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科幻片---《頭號玩家》。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之前刷爆微博和朋友圈的神作《頭號玩家》。而這部影片上映之後,更是好評不斷,豆瓣評分高達8.7分,五星好評達到48.9%,可以看出觀眾對其喜愛程度。
  • 《頭號玩家》:看遊戲和電影的彩蛋文化,科幻世界是如何構建?
    而史匹柏的電影,卻能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與商業性,從戰爭片到愛情片,從科幻片到歷史片,他都能夠以商業電影導演的身份拍攝得遊刃有餘。如濃厚商業性的《侏羅紀公園》,傳遞出藝術性和書寫現實主義的《辛德勒的名單》,憂患未來科技統治人類的《人工智慧》等,很多他所執導的電影都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
  • 豆瓣評分9.0以上科幻片 科幻片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推薦
    隨著年初的《流浪地球》的大熱,許多不看科幻片的觀眾都對科幻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面就來盤點下豆瓣評分9.0以上的科幻片。《頭號玩家》 豆瓣評分9.1分  科幻片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推薦主要講述了一個從親眼目睹父母被殺,經過千辛萬苦從陰影中走出來的「蝙蝠俠」,以現實主義警匪片的手法包裝了一個極度寫實的超級英雄故事。該劇成功地挖掘出角色的深層性格和故事蘊含的人性哲理,將漫畫電影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優秀電影。
  • 三問賀歲檔③|科幻片能成為華語電影的新方向嗎?
    在很多《三體》迷看來,如果科幻電影技術發展不成熟,不拍比匆匆上馬去拍要好得多,因為《三體》小說中的時空線索複雜,信息量巨大,科幻場景宏大,「比如外星人用二向箔毀滅地球的場面,拍好了就是名垂影史的名場面,拍不好就是粗糙的頁遊風。」不過這次《三體》電視劇的導演楊磊對科幻有自己的理解,一個好的科幻片一定是有現實意義的,看了這個科幻,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
  • 《頭號玩家》原著作者:電影續作《二號玩家》籌備上了 -電影,頭號...
    《頭號玩家》是由史匹柏執導的科幻冒險片,於2018年3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全球累計票房達5.82億美元,反響不錯。該片根據Ernest Cline(恩斯特·克萊恩)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現實生活中無所寄託、沉迷遊戲的大男孩,憑著對虛擬遊戲設計者的深入剖析,歷經磨難,找到三把鑰匙通關遊戲,並且還收穫了網戀女友的故事。在這裡,只需帶上VR設備,不同次元的影視遊戲中的經典角色就可以齊聚一堂。就算你在現實中是一個掙扎在社會邊緣的Loser,在這裡也依然可以成為超級英雄。
  • 《頭號玩家》續集《二號玩家》製作中,導演或許換人
    一個月前,恩斯特·克萊恩剛剛完成小說《二號玩家》。近日恩斯特·克萊恩就透露《二號玩家》的電影正在開發當中,還處於早期階段。《二號玩家》是《頭號玩家》的續集之作,延續了前作的故事線,並會對遊戲世界中的「綠洲」情節進行更新。目前該片的導演人選還未確定,前作演員是否回歸也未可知。
  • 《頭號玩家》致敬梗喚起遊戲情懷!
    本片有非常多的遊戲人物和電影人物(看一遍肯定數不完),我只記得熟悉的蝙蝠俠、喪鐘、哈莉奎因、金剛、霸王龍、獵空、春麗,當然還有最後大戰的哥斯拉對高達。這部電影感覺就是玩家的福音啊,畫面好的沒話說,影片中大量的遊戲情節。據說viveport上有《頭號玩家:綠洲測試版》,可以去看看。總體來說本片還是不錯的,期待電視貓上的二刷。
  • 科幻片能成華語電影的新方向嗎
    在很多《三體》迷看來,如果科幻電影技術發展不成熟,不拍比匆匆上馬去拍要好得多,因為《三體》小說中的時空線索複雜,信息量巨大,科幻場景宏大,「比如外星人用二向箔毀滅地球的場面,拍好了就是名垂影史的名場面,拍不好就是粗糙的頁遊風。」    不過這次《三體》電視劇的導演楊磊對科幻有自己的理解,一個好的科幻片一定是有現實意義的,看了這個科幻,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
  • 《頭號玩家》:全民遊戲時代的現實反思
    影片講述了一個現實生活中無所寄託、沉迷遊戲的大男孩,憑著對虛擬遊戲設計者的深入剖析,歷經磨難,找到隱藏在關卡裡的三把鑰匙,成功通關遊戲並收穫愛情的故事。超越現實的未來遊戲世界《頭號玩家》一開場就向觀眾展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未來世界。時間是2045年,虛擬實境技術已經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 《頭號玩家》不過癮,強烈推薦幾部關於遊戲的虛擬實境電影
    《頭號玩家》不過癮,強烈推薦幾部關於遊戲的虛擬實境電影:1.《異次元駭客》 The Thirteenth Floor (1999),豆瓣8.3分。雖然10年前的電影,但的確很強大,很經典。看完後,開始懷疑現實,更加明確了一個觀點:如果有神,世界才會更合理。
  • 《頭號玩家》的內核是史匹柏的人生箴言,玫瑰花蕾的互文
    《頭號玩家》是一部「萬花筒」一般的科幻片。暢遊在遊戲世界,各種夢幻的場景、新奇的皮膚、炫目的裝備、以及廝殺中掉落的閃閃金幣讓你欲罷不能,一個又一個電影梗、遊戲梗、音樂梗連珠彈炮似的襲來,讓你應接不暇。然而無論特效做得多麼酷炫,無論怎樣引經據典,都只是包裝這部電影的「糖衣炮彈」,攻陷你的視覺神經以及擊中你名為「情懷」的軟肋。電影的內核實際上是史匹柏的一處互文,也就是《公民凱恩》中的「rosebud」(玫瑰花蕾)。Rosebud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哈利迪設置的前兩個關卡都是關於「懊悔」和「不懂珍惜」的。
  • 《頭號玩家》:最大的彩蛋
    狂拽酷炫的《頭號玩家》竟然出自72歲的史匹柏之手,這或許是大多數人看完《頭號玩家》最驚訝之處。一位72歲老年人,卻拍出年輕人喜歡的東西,要情懷有情懷,要前衛有前衛,要勁爆有勁爆!史匹柏的多數電影作品掀起一陣類型片的風潮,《ET外星人》《奪寶奇兵》《侏羅紀公園》《大白鯊》《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皆以探索新世紀之姿態,獨闢蹊徑,引領風潮,《頭號玩家》不過是這位全世界最會拍商業片的大導演又一次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獨具匠心。
  • 看完這部超級電影,我也想成為「頭號玩家」
    一部《頭號玩家》讓人印象深刻,確實也驚豔了我。 作為史匹柏的影片,他的科幻程度肯定是我們不用懷疑。這部《頭號玩家》特效和故事以及思想都是高度統一的,絲毫沒有套路,完全符合我的思想,瞬間讓腎上腺素飆升。 地產界的「頭號玩家」則非恆大莫屬。
  • 《頭號玩家》扒一扒綠洲五強,太多秘密你不知道
    《頭號玩家》中充滿男主光環的泰伊·謝裡丹,無疑是「五強」中最為觀眾熟悉的一位。在小朋友看來,出演《玩家一號》最大的挑戰不是動捕,不是臺詞,而是「看閃靈」!「史匹柏要求所有人都要提前看一遍《閃靈》,我看了遍預告就被『嚇尿』了,不行,這個作業我完成不了」,趙家正在一次外媒採訪中說道。
  • 《頭號玩家》觀影前,你需要看36部電影……或這一篇觀影指南
    這輛車上有《回到未來》的一個關鍵道具,便是時間表,標識了目的時間、現在時間等信息,在《頭號玩家》預告片中我們也能看到這個細節。《回到未來》劇照《頭號玩家》預告截圖另外,預告片中女角色把男主角叫做「Mcfly」,雖然譯為「小飛俠」,但實際上Mcfly正是《回到未來》中男主角的姓氏。
  • 好萊塢的頭號玩家,用這部豆瓣 9.1 分的電影宣告王者歸來
    ▲陣容豪華的《華盛頓郵報》看完《華盛頓郵報》之後,極客君甚至覺得這個老頭已經過時了,不再是當年那個拍出《大白鯊》、《侏羅紀公園》、《E.T》的好萊塢工業體系領路人,現在的好萊塢成了漫改電影的天下,而老頭子還在做《尋夢巨人》這樣無人問津的兒童科幻片。
  • 在《我的世界》中,玩家還原了《創:戰紀》中的光影戰機對戰
    提起電子遊戲題材的電影,我們都會想到史蒂文·史匹柏執導的《頭號玩家》。其實,在《頭號玩家》之前,還是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遊戲題材電影的,比如:《創:戰紀(Tron::Legacy)》。《創:戰紀》是1982年經典科幻片《電子世界爭霸戰》的續集,雖然迪士尼推出的這部電影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但電影中的「光影摩託車」以及「光影戰機」(Light Cycles Jet)還是非常拉風的,讓人難以忘懷!那麼,有沒有遊戲可以營造、還原出《創:戰紀》中「光影摩託車」疾馳,「光影戰機」戰鬥的場面呢?答案是肯定的。
  • 「三問賀歲檔」系列報導之三科幻片能成華語電影的新方向嗎
    不過這次《三體》電視劇的導演楊磊對科幻有自己的理解,一個好的科幻片一定是有現實意義的,看了這個科幻,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很多科幻迷認為,「特效」是檢測劇版《三體》是否成功的重要元素。對此,原作者劉慈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技術並沒有鴻溝,導演本身對作品的理解和準備工作才是他合作的前提。《流浪地球》給國產科幻片帶來了什麼?
  • 《頭號玩家》續集電影《二號玩家》已在籌備中
    Ernest Cline 創作的小說《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續篇《二號玩家(Ready Player Two)》已經在11月正式推出,近日 Ernest Cline 在Inverse的採訪時透露,《二號玩家》的電影版已在籌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