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寄予厚望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為何會遭到許多質疑?

2020-12-15 文史不假

古代的中國印度、埃及、古巴比倫並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其中,中國更是以璀璨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史而著稱於世。

因為從懵懂時期就開始接受這樣的歷史傳統教育,所以這些記憶已經鐫刻在了我的腦海中,並且深深地以此為榮,張口就是源遠流長的五千年中華文明史。

但是,隨著對於歷史更多的接觸和認識,文史不假逐漸發現,因為缺乏有效的文字記載和考古發掘,所謂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不僅在國際上不被認同,就連國內的史學界也存在諸多質疑的聲音。其中,最大的質疑聲都集中在了夏朝。

我們一般都認為,夏朝是中國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也是我國文明社會的開端。雖然,《史記》中的確記載過夏朝的存在,不過司馬遷距離夏朝的時間跨度,並不比我們今天距離西漢的時間跨度更小。

而司馬遷當時的考古手段和技術手段,顯然無法與現代社會相提並論,他在《史記》中也僅僅記錄了夏商周各王的世系,並無具體在位的年代。所以,很多人都質疑司馬遷所記載的夏朝,更多也是來源於民間的流傳而已。

本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態度,後世對於「三代」夏、商、周提出了自己很多的見解和主張,甚至還對於夏朝的真實性提出了一些質疑。

事實上,我國的確沒有夏、商、周的確切紀年,長久以來只是依照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進行了大致的推算而已。而且,也只能向上推算到公元前842年,那時已經到了西周的晚期。由於厲王暴虐,從而導致發生了「國人暴動」,將周厲王趕離了鎬京。

國人暴動的第二年起,西周由共伯和攝政並代行天子事,號「共和元年」。自此開始,我國才有了準確的紀年,共和元年就是公元前841年。

這樣,在共和元年之前的歷史就多以神化和傳說的形式存在,以至於出現了「五千年文明,三千年歷史」的尷尬境地。

1995年,原國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請在北京的部分學者召開了專門的學術座談會,第一次提出推動「夏商周斷代工程」這一宏大的設想。

1996年,這一工程正式宣布啟動,成為了國家「九五」科技攻關的重點項目,旨在研究和確定中國「三代」的確切年份,並為此尋找理論和實物依據。期望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已有相關成果與研究手段相結合,具體設置了9個課題和44個專題,組織抽調了來自國內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地理學、天文學和測年技術學等多個不同領域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在科委的主導下進行聯合攻關。

2000年9月,原國家科委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作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階段性成果。其中,推定夏王朝起於公元前2070年,止於公元前1600年。而對於商周時期的幾個大型歷史事件也做出了斷代,比如盤庚遷都大致發生於公元前1300年,比如商周的分界即牧野之戰發生於公元前1046年。

但是,這些結論一經公布,立即就引起了國外學者的紛紛質疑,除了美國的亞洲研究協會、史丹福大學等國際機構外,史丹福大學的退休教授倪德衛更是在《紐約時報》上撰文,並同時言之鑿鑿地提出了質疑:

國際學術界將把工程報告撕成碎片。

與此同時,就連國內的很多專家學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異議。故宮博物院院長和考古專家張忠培就曾對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結論,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見:

搞三代紀年,動機無疑很好,熱情可嘉,但這是否科學,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文史不假個人認為,對於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斷代的年份全都是整數年

夏朝的建立是公元前2070年,商朝的建立是公元前1600年,周朝的建立是公元前1300年……。在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年鑑中,出現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幕,那就是「取整數」

文史不假個人竊以為,這種「取整數」的方法,似乎既不科學,也不嚴謹,是專家組對歷史的不負責,還是對結論的不自信?

我們姑且相信,其中所有的專家組成員都本著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來從事這場科學研究。那麼,就只剩下了唯一的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對於自己的結論並不自信。或者說,他們內部也沒有形成了統一的共識,因此只能以取整數的方式進行相互的妥協。

但是,歷史領域和科學領域一樣,完全不同於政治領域,可以相互進行妥協和談判。出現了這種取整數的結論,明顯就缺乏一種去偽存真的科學精神。

二、夏朝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我國發現了很多殷商時期的遺址,從中也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玉器和甲骨文等珍貴文物。但是,在這些甲骨文和銘文中,僅對於商朝進行了大量的描述,對於之前的夏朝卻沒有任何的記載。

即便在豫西和晉南一帶發現的「二里頭文化」中,其出土的文物和所處的地理位置,基本具備了夏朝文化的特質。但是,依然沒能從中找出類似於殷墟甲骨卜辭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

而且,遺址內發現的卷沿鬲、陶豆等器物,反而說明了當時社會與氏族和族群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如果說,夏朝在歷史上不存在,那這裡完全有可能是更早前的商人遺蹟,是屬於在商湯之前的先商遺址。

換句話說,「二里頭遺址」非但沒有證明夏朝是奴隸社會的開端,反而更傾向於證實了它是中國原始社會的末端。

具備了屬於夏朝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卻一直未能出土類似殷墟甲骨卜辭的同時期文字記載,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於是,質疑夏朝的聲音反而更大了。

直到從西周時期的出土文物中,才發現了對夏朝隻言片語的描述。而西漢的司馬遷,也很可能是依據這些隻言片語的殘缺記錄,才在《史記·夏本紀》中記載: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

以上記載,是在中國的正史中,第一次對夏朝進行的詳盡記載。

三、夏朝的開國之君究竟是誰

據春秋戰國時期的《竹書紀年》記載:

自禹至桀十七世。

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中,確立了夏朝存在的同時,就究竟是由禹建立夏朝,還是由啟建立夏朝,沒有像以往一樣徘徊搖擺,而是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夏朝的世系。

在這次明確的夏朝世系中,將禹置於了首位,明確夏朝自禹開始,至桀終結,共歷經了十七代。顯然,這是完全採信了《竹書紀年》說法的結果。

雖然,相較於之前史學界含糊其辭的說法有所進步,但似乎也沒有太大的突破。因為,夏商周斷代工程中,對禹的身份並沒有太過詳細的解釋或者說明。

比如,禹的準確身份究竟是什麼,他的這個開國之君,是自己親手建立或者打造了夏朝,還是由後世君王所追認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對此並沒有明確提及,我們也不得而知。

四、關於斷代紀年的檢測方法

在夏商周斷代工程中,他們所採用的「碳-14」測年、樹輪測年天文測年,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

(一)「碳-14」測年

據目前的實際比對,碳-14測年會比實際年代要晚一些,它的數值基本只能作為一種參照而已,只有68%的置信區間。

其實,考古中的地層劃分和出土器物,都不能成為確定實際年代的直接依據,即使在測試的過程中再精確也不行。

(二)天文測年

由於受到觀測者所處地理位置的局限和影響,天文測年具有鮮明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觀測北鬥以及它周圍的星座。

在黃河流域的緯度,北鬥位居恆顯圈,而且由於歲差的原因,幾千年前它的位置較今日應該更接近於北天極,所以導致常顯不隱。隨著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種測年方法雖有科學性,但是誤差也很大。

而且,僅憑著延續數千年的混亂和殘缺記載,這種測年方法很值得商榷。

(三)樹輪測年

樹輪測年是利用樹木形成層向內側分化過程中由於生長速度的周期性和季節性變化,而在木質的橫切面上形成的層層同心輪狀結構。

利用樹輪進行測年,對於樹木生長年代的精確度要求甚高,如果能正確判斷當時所處的極端氣候和地理環境,測年的精確度可以達到數年。

不過,這種測年方法只能測算兩百年左右的日期。如果測算上千年的日期,就必須和碳-14測年結合使用。也就是說,除了它自身的弊端外,還得將碳-14的弊端和誤差也計算在內。

綜上所述,文史不假個人認為,雖然夏商周斷代工程中明確提出夏朝不僅存在,而且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和文明社會的發端。但是,他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似乎並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中華文明

退十萬步講,即便夏商周斷代工程所做的結論完全正確,公元前2070年就的確是夏朝的開始,夏朝也的確是中國的第一個文明社會。那麼,「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提法也是不科學的,儘管不情願,但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我還是只能遺憾的承認「中華文明四千年」的歷史。

文史不假:「點讚不如關注,多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夏商周斷代工程
    「夏商周斷代工程這一工程涉及的學科包括歷史學、考古學、古文獻學、古文字學、天文學、測年科學等。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九五」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這一研究課題首先是由當時任國務委員的宋健在1995年9月向專家們提出的。1995年秋,「夏商周斷代工程」開始籌備,1996年5月16日正式啟動,截止日期為1999年9月。這一工程的專家組組長是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
  • 覐公簋:見證晉國早期歷史,顛覆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結論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件青銅器也是丈夫為妻子做的器物,它不但見證了周代晉國的早期歷史,甚至顛覆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一個結論。下面就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它的形制、來歷和銘文。那麼覐公簋銘文到底見證了什麼歷史,又顛覆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什麼結論,敬請接著往下看。
  • 埃及歷史可以用曼涅託的王表,中國夏商周為何不用竹書紀年的時間
    如今夏商周的時間都是用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時間,夏朝為前2070年到前1600年,商朝是從前1600年到1046年,西周是從前1046年到前771年。這些時間被廣泛運用於中小學的歷史教科書和各種書籍,只有十分嚴謹的歷史學書籍才不會寫出具體的時間。
  • 今天|11月9日,19年前,《夏商周年表》公布,把我國歷史紀年向前延伸...
    2000年11月9日新《夏商周年表》公布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提出的新《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把我國歷史紀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中華文明是舉世公認的文明之一,又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一直綿延傳流的文明,但標誌著中華文明由興起到繁盛的夏商周三代卻一直有世無年,成為中國歷史以及世界歷史上的重大缺憾。世紀之交得以完成的這份《夏商周年表》,為填補我國古代紀年中的空白作出了巨大而堅實的努力。
  • 為何「四不像」式的機車哪吒,被寄予厚望,成為春節檔重磅電影?
    在已經宣布春節檔上映的眾多電影中,《新神榜:哪吒重生》被寄予了厚望,被媒體譽為是春節檔的重磅電影。《封神榜》已經是華人家喻戶曉的大IP神話故事,每年翻拍這個系列的影視劇層出不窮,然而屢次翻拍,屢次被吐槽,已經沒有了任何新意。
  • 秘野星蹤:夏商周斷代的天文路標
    1955年,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在報告中將三門峽工程政治化,提出「黃河清,聖人出,聖人出而天下治」,從此反對意見瞬間噤聲,技術之爭也戛然而止。 現在看來,五星聚,黃河清,以及歷朝歷代出現的五花八門的所謂祥瑞,原本與人間治亂並無關係,所謂預言本皆虛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多次的政權更迭中,這些自然現象確實發揮了隱秘卻極其重大的影響。
  • 在共享雨傘不被看好情況下,為何花粉共享晴雨傘仍被寄予厚望
    在共享雨傘不被看好情況下,為何花粉共享晴雨傘仍被寄予厚望曾經被人寄予厚望的共享雨傘一時間好像消失了,在大街上在難覓其蹤影,是共享雨傘不被人需要了嗎?還是共享雨傘當時的模式錯誤了?首先花粉共享晴雨傘採取區域性投放:如景區、學校、社區、產業園區、城市綜合體、寫字樓、地鐵、公交站、酒店等不同類型,在這些人流較為集中流動的場所遇雨雪烈日天氣,人們出行用傘量將會激增。
  • 夏朝明明很多文獻都有記載,為何西方學者卻執意否定它的存在
    那麼夏朝明明有文獻記載,為何西方學者卻一直不承認呢? 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中就曾寫道:「夏」是姒姓夏后氏、褒氏、辛氏等十幾個氏族組成的部落名號,因為以「夏侯」為首,故建立了以「夏」為國號的王朝。 在《大戴禮記·帝系》中也有記載:夏朝建立之前,夏朝人的祖先叫做顓頊。而夏族很可能是顓頊部落的一支後裔。
  • 無法被寄予厚望的一代人了解一下
    無法被寄予厚望的一代人了解一下時間:2019-09-07 17:1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平成廢物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無法被寄予厚望的一代人了解一下 指日本平成年代的年輕人。 他們多沉迷網絡和二次元,是資深宅男/女,沒有上進心且軟弱無能,對現實漠不關心,是不折不扣的廢柴。
  • 加雷斯·貝爾:曾不被寄予厚望的英雄
    不過,哪怕是他在熱刺的早年歲月,依然有許多針對他的質疑。2009年,貝爾幾乎要加盟比利·戴維斯執教的諾丁漢森林的事實也是一個明證——即使到20歲時,依舊沒有多少人相信他會成為超級巨星。或者再往前看一些,當貝爾在南安普敦的青訓營時,他的生涯依舊還是時而掙扎,時而成功。貝爾在加迪夫時,一直是一個相當有天賦的運動員。
  • 夏商周都是大一統的國度,為何說秦始皇第一次統一了華夏
    在秦帝國以前,我們華夏大地也有過大一統,分別是夏商周三朝,但後人卻單獨把秦始皇列為華夏大一統第一人,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夏商周雖然是統一的王朝,但卻結構鬆散,整個王朝是由很多個諸侯國組成,在形式上統而不一。
  • 炎炎消防隊為何不火?被寄予厚望推出第二季,可惜生不逢時
    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季動畫第二季顯然是被寄予厚望的,經費是真的足,不僅更換了監督,還請來了Aimer演唱OP,動畫質量上也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高水準,看來是想打個漂亮的翻身仗。總的來說,《炎炎消防隊》的確是製作出彩的佳作,但也沒能走出熱血少年漫的一貫套路,如果放到五年前,或許能成為熱門,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即便第二季被寄予厚望,也很難創造奇蹟了。
  • 炎炎消防隊為何不火?被寄予厚望推出第二季,可惜生不逢時
    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季《炎炎消防隊》仿佛被幸運女神眷顧一般,第一季剛完結就宣布製作第二季,要知道第一季的碟片銷量少得可憐,即便如此還要製作續集,或許是B站投資了不少吧。動畫第二季顯然是被寄予厚望的,經費是真的足,不僅更換了監督,還請來了Aimer演唱OP,動畫質量上也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高水準,看來是想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 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齊格菲」防線,為何4個月就被盟軍攻破?
    文/滅霸他爸提到防線,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戰初期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這條被法國人寄予厚望的防線,在戰爭爆發後,並未發揮出阻擋敵人的作用,從而成為戰爭史上的笑柄。實際上以規模而論,「馬奇諾」防線只能屈居第二,二戰期間還有一條比它更長、更堅固,規模更加龐大的防線。
  • 曾被騰訊寄予厚望的大作《代號:生機》停止研發(光子工作室群研發)
    【每日科技網】  曾被騰訊寄予厚望的大作《代號:生機》停止研發(光子工作室群研發),這讓人很是意外。  今天,根據騰訊遊戲品類業務規劃,《代號:生機》停止繼續研發。
  • 貨幣——古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淺談夏商周錢幣
    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歷史學家習慣從中國有商品交易的第一天談起;考古學家上場在中國神農冢下的第一缽谷慄中尋覓;錢幣專家呢,他們往往會鄭重其事地告訴你——中國最古老的貨幣是夏商時的天然貝殼。商朝末期,銅仿貝開始出現了;西周以後,在中國北方、東方和南方,以不同的地區特點,形成了特色紛呈的布幣、刀幣和蟻鼻錢。這三大貨幣體系其實是與中國三大地域文化奇葩——中原文化、齊文化、楚文化分不開的。
  • 博人傳:向日葵是否會成為忍者?其天賦和毅力被多人寄予厚望
    體驗忍者活動身上流著正統的日向血脈,為了有足夠的能力繼承家族,自然也會成為忍者。所以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向日葵參加了一場學校體驗日的活動。雖然是體驗日,但卻是組成了三人的小隊,進行了下忍日常的抓貓任務。伊魯卡安慰著向日葵,仿佛是在她的身上看到了鳴人當年的影子,伊魯卡對向日葵是寄予厚望的,因為在向日葵的身影中,他能感受到,那種永不放棄的忍道。這一次的體驗也是讓向日葵充分地意識到了忍者和同伴之間的關係以及重要性。最後向日葵和一起來體驗的同伴重歸於好,共同完成了這次的任務。
  • 科普:抗擊新冠,為何單克隆抗體被寄予厚望
    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記者郭洋)近來,科學界對單克隆抗體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寄予厚望。甚至有專家認為,單克隆抗體療法可能先於疫苗,在遏制新冠大流行中發揮重要作用。那麼,究竟什麼是單克隆抗體,它又是如何發揮預防和治療新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