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將中國業務作為發展核心
——科萊恩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王安廷談本土化戰略
為實現成為中國市場局內人的願景,科萊恩實施「在中國,為中國」的市場戰略,採取本土化戰略框架,讓中國業務「從邊緣走向核心」。2019年,科萊恩在中國的銷售額達4.3億瑞士法郎,佔全球比重 9.7%。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科萊恩中國仍保持活力。今年上半年,中國區的銷售額為1.88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13.98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長達17%。憑借中國的強勁增長,科萊恩亞洲業務接近去年水平。科萊恩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王安廷表示,進入中國25周年,科萊恩努力提高其本土綜合能力和本土創新力,以上成就就是科萊恩五大本土化戰略的實施結果。
五大本土化戰略
科萊恩五大本土化戰略指本土洞察力、本土競爭力、本土決策力、本土創新力和本土合作力。王安廷解釋,所謂本土洞察力,就是希望更多了解本地市場,本地客戶的需求。為了加強本土競爭力,科萊恩因地制宜建立技術服務並提高技術響應速度。而本土決策力,就是賦予本地團隊更多權力,能夠做出更多本土決策。他強調,這三者具有很強的內在聯繫,有了切合實際的決策,才能增強競爭力,而對當地市場的深度了解又為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2008年前,科萊恩的高層管理團隊是非常國際化的,成員來自歐洲、美國和其他國家,而現在科萊恩中國的管理層包括技術服務以及各業務部門的高管基本上來自中國。
本土創新力是指針對本地客戶需求來做定製化開發,這對於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王安廷指出,科萊恩非常重視本土合作力,即與包括合資企業,行業協會、知名高校在內的合作。今年9月中旬,科萊恩與天津大學籤訂合作協議,針對催化劑業務單元進行深入合作。從根本上,本土合作力是本土創新力的有力支撐。
擴大在中國的投資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化工市場,市場份額佔到全球的40%。為此,科萊恩集團高層於2013年形成共識:「科萊恩的未來取決於亞洲,尤其是中國。」為此,科萊恩逐步改變著自身在中國的運營模式。早期,科萊恩的運營模式是在歐洲生產,將產品銷往中國。後來由於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科萊恩調整戰略,將發展中國業務置於核心地位。
王安廷表示,通過本土化戰略,科萊恩希望做到「在中國,為中國」,並通過在中國生產服務全亞洲。目前,科萊恩在中國生產的產品70%供應本土市場,30%出口,主要面向東南亞市場。
與此同時,既然將中國作為發展核心,那麼在中國本土的投資和擴張是必然的。近幾年,科萊恩連續在中國建立了許多新工廠和合資企業,擴產增能。這包括在鎮江新增兩座添加劑生產設施,為塑料、塗料和油墨行業提供解決方案;與北京天罡助劑合作在河北滄州建立合資企業,致力於高端聚合物添加劑生產;對上海工廠的工程塑料和高溫樹脂產能進行擴建;在銀川和青島設立科萊恩催化劑辦事處等。
今年9月,科萊恩又在浙江嘉興破土動工興建催化劑生產基地,這是科萊恩在華發展的又一重要裡程碑。王安廷表示,不久的將來,科萊恩將啟用位於上海莘莊工業園的全新科萊恩一體化園區,將銷售、支持和創新部門納入新的先進設施。
關注可持續能源發展
王安廷指出,在中國,科萊恩十分關注新能源建設,發展氫能運輸和燃料電池,將固定燃料電池和移動燃料電池用於新能源汽車等。在生物質能方面,科萊恩採用自主技術生產化學產品。
談到sunliquid技術,王安廷表示,這是一項充滿潛力的技術。科萊恩的這項技術是利用秸稈來生產生物乙醇燃料。纖維素乙醇是一種先進、可持續和實用碳中性的生物燃料,通過使用農業廢棄物,纖維素乙醇讓使用新原料生產生物燃料成為了可能,進而優化了生物燃料的效率和可持續性。同時,纖維素糖也具有作為基礎材料的潛力,用於生產未來的生物基化學品。
王安廷表示,根據《關於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在燃油中至少要有10%乙醇含量,這對科萊恩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商業機會。目前,科萊恩正與中國本地合作夥伴進行積極洽談,尋找合作的可能性。
今年1月,科萊恩和安徽國禎及康泰斯宣布了sunliquid纖維素乙醇技術在中國的許可協議。這是sunliquid技術的第二份許可協議,也是sunliquid這一技術成功邁向商業化的又一大步。
(文章來源:中國化工報)
(責任編輯:DF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