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業務的規模會變小,但我們會擁有一個成長更加穩健、更加專注於核心業務增長的整體架構。我們會更加關注核心業務,包括催化劑業務單元,之後會進一步投資核心業務。」近日,在被問及公司業務調整時,全球特種化學品製造商科萊恩(Clariant)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王安廷((Andy Walti)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如是表示。
2019年10月和今年7月,科萊恩相繼出售了醫療包裝業務和全部色母粒業務。王安廷表示,「我們的顏料業務也會進行剝離,但是因為新冠疫情影響現在是有一個滯後,可能在明年會有一個最終的決定。」
全球特種化學品製造商科萊恩(Clariant)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王安廷(Andy Walti)
科萊恩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附近的穆頓茲,目前擁有約17223名員工。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疫情影響疊加下,科萊恩在全球的銷售額為19.45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144.64億元),同比下降5%。不過,其在中國區的銷售額為1.88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13.98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長達17%。
科萊恩去年的業績數據顯示,其在中國的銷售額佔到全球銷售的大約9.7%。科萊恩目前的願景是成為「中國市場的局內人」,寄希望於集中資源讓其包括催化劑在內的核心業務在中國市場佔據更穩固的地位,推動其中國業務「從邊緣走向核心」。
讓其中國業務「從邊緣走向核心」1995年,科萊恩(天津)有限公司成立,這是科萊恩首次進入中國。截至目前,科萊恩在國內14個主要城市設立了工廠、銷售處或技術中心,在華員工超過840人。這對一家跨國外企來說發展並不算激進,其在中國的銷售額佔全球銷售額的份額尚不滿一成。
2014年左右,科萊恩集團高層提出「科萊恩未來取決於亞洲,尤其是中國」。「我們希望這樣的比例能夠進一步上升。可以看到我們在全國一共有8家生產基地,從北方的盤錦一直到南部雲南祿豐,今天是第9個生產基地的開工。」王安廷對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記者表示。
9月18日,科萊恩宣布了將在中國新建一座頂尖的催化劑生產基地。項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的平湖獨山港經濟開發區,工程建設於2020年第三季度開工,預計到2022年開啟滿負荷生產。
這一新的生產基地將主要負責生產用於丙烷脫氫工藝的CATOFIN催化劑。CATOFIN是一種可靠、高效的脫氫催化劑,用於通過輕質鏈烷烴原料生產烯烴,如丙烯或異丁烯。據介紹,該催化劑與科萊恩的發熱材料結合使用,可進一步提高生產裝置的選擇性和產量。
建成後,該生產基地將成為科萊恩在華的第三座催化劑工廠。另外兩座已有的生產基地包括與北方華錦集團在盤錦的合資工廠,以及科萊恩在上海金山的獨資工廠。
「嘉興催化劑生產基地破土動工,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重要裡程碑項目。」科萊恩催化劑業務在中國的足跡始於上世紀70年代,源自科萊恩收購的知名催化劑企業德國南方化學,這家全球享有盛譽、超過160年歷史的的催化劑供應商於2011年被科萊恩收購。
「中國市場有著非常強勁的增長,在早期的時候可能都是基於在歐洲生產,然後到中國來進行銷售。後來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亞洲強勁增長,讓我們調整戰略,將中國業務的發展置於核心地位,希望能夠『在中國,為中國,當然也會有產品是在中國本土生產製造然後出口。」王安廷介紹,「我們看到中國市場不僅增長快,還非常龐大,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需要在中國本土來生產並供應全亞洲。目前中國產品的生產中有70%是向中國本土市場供應,30%進行出口,主要是向東南亞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除此次加碼嘉興催化劑基地外,位於上海莘莊工業園的「科萊恩一體化園區」也被視為是科萊恩中國戰略的另一重要基石。「為了加強科萊恩在中國的本土投資和布局,我們設立了位於』科萊恩一體化園區』的新的區域創新中心。科萊恩一體化園區,包括大中華區總部和區域創新中心,可以支持技術運用、服務和運營等等,我們很快就會陸續搬進科萊恩在中國的新家。」
據透露,該一體化園區將於今年完工,並於明年初正式入駐。
「專產丙烯工藝超過50%的需求來自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場,中國市場份額佔到全球的40%,科萊恩此番加碼在華催化劑業務也彰顯了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期待。
「中國市場依然保持增長,我們認為將來也會繼續增長。為了在未來實現持續成功,我們必須在中國進行更多創新、進行更多投入。在中國的成功是科萊恩催化劑全球戰略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科萊恩催化劑業務中國區副總裁陳志鵬(Kevin Chan)對記者表示。
陳志鵬介紹,科萊恩目前在中國一共有3座催化劑生產基地、4個辦公室代表處(分別在上海、北京、青島和銀川)。「對於我們催化劑業務單元來說,貼近市場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所以我們在這幾個地方設立辦事處。青島辦事處靠近山東,銀川靠近中國的煤化工基地,這些都是針對我們特定的催化劑市場和客戶去設立的。」
陳志鵬也進一步介紹了最近動工建設的嘉興生產基地,這一基地未來生產用於丙烷脫氫工藝的CATOFIN催化劑。CATOFIN是科萊恩和美國魯姆斯公司(Lummus)一起聯合開發用於專有丙烯生產的高效催化劑。就目前丙烯生產工藝來看,專產丙烯工藝佔全球丙烯產量的30%,其中超過50%的需求來自中國。
「我們認為在中國丙烯生產將會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領域。在過去這幾年我們花很多時間來評估這個細分市場,最終決定增加產能,擴大更多用於丙烷脫氫催化劑的產能並放在中國生產。」
陳志鵬表示,「我們希望能夠在2022年投產,也就是從現在開始不到兩年時間。建成之後不僅僅有生產線,除此之外還有研發的能力,還有就是中試裝置的能力。這也能夠進一步支持我們在科萊恩一體化園區的研發中心的發展。我們希望能夠做到本土化生產,同時也能夠做到本土化創新。」
自2017年以來,CATOFIN已被22個新項目所採用,新增丙烯年產能超過1500萬噸。「在世界各地眾多的在運行裝置中,我們的客戶能夠以滿足或超過110% 設計產能運行,實現了預期生產目標並獲得了極高的投資回報。」
值得一提的是,科萊恩目前催化劑業務單元在全球有兩大技術研發中心,一個是在美國,另一個是在歐洲。「我也非常激動看到在上海這個研發中心能夠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希望進一步推進研發能力的發展。」
陳志鵬介紹,科萊恩催化劑業務單元在中國的研發重點領域主要包括煤化工、環保相關應用、高價值化學品(精細化工)、定製催化劑。尤其在提到第一點煤化工時,他表示,「這個是在世界其他地區沒有、我們在中國非常關注的化工領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