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才建立兩年,為何周武王姬發就憂鬱而終?

2020-11-24 騰訊網

大家都非常熟悉封神演義,在封神演義的最後,周武王姬發在姜子牙等人的輔佐下,最後滅掉了商朝,統一了天下。無論從哪一點看,周武王姬發都顯得是非常的英明神武。雖然在真實的歷史上大致的歷史進程也是如此,不過為何周武王在統一天下之後兩年就抑鬱而死了呢?

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歲月不饒人,幾經周折武王姬發才建立周朝,周武王得天下後,為了鞏固全國政權,自夜不寐。過度操勞也讓這個一向為後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明君心力交瘁、積勞成疾。為了鞏固周朝的統治,武王在返周后選定伊水、洛水一帶夏人的故居地,準備建立新的都邑,但不久病逝,未能實現計劃。

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所以武王是以小邦之主統治萬國,滅商之後,天下並未太平,由於商人的勢力還很大,所以紂王之子武庚被封於殷,以示周朝滅紂王是弔民伐罪,無滅殷絕祀之意,以安撫東方的殷人,並在武庚周圍分封自己的弟弟來監視武庚。所以實行分封制,一方面牽制住原商朝的勢力,一方面鞏固自身的統治。

建立周朝後,沒看到不穩固的根基背後的陰謀是周武王最大的憂心之處,廣施仁政最後卻得不到各路諸的誠服,周武王的很多懷柔政策,尤其到做出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政策更讓人覺得這個天子的天真。還有一部分諸侯國聽說紂王之子依然在殷封邦建國,紛紛前去朝賀,可見這些諸侯國還是臣服商國,這就是周武王所憂慮的。武王的憂慮是正確的,武王死後,武庚糾結武王的幾個弟弟和原東夷部落發動三監之亂,聲勢浩大,歷時三年才被平定。

為了制衡武庚舊勢力的發展,姬發努力安撫各個諸候國,以求各國不為虎作倀,但姬發越給各諸候國好處,各國卻越和武庚走的越近,尤其是奄,薄,姑,熊,盈等國甚至不來朝貢。

姬發為此深感不安,每日被殷商舊勢的發展形勢所困擾,終於心身不支,抑鬱病倒,雖說有眾大臣來勸說安慰,姬發最終還是沒想開,於(約前1043)年,留下了他還沒來得及完成的遺願,終於駕崩。

相關焦點

  • 實力強大的周王室,為何把封國封那麼大,卻不自己直接控制土地?
    周王朝在初期是天下諸侯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沒有哪一個諸侯,或者部落能夠撼動周王室。春秋戰國時期的局面也是周武王無法料到的,周武王姬發建立周王朝後,因政治形勢嚴峻,為穩固政權,便進行論功封賞,實行以周王室為中心的分封制,開始分封王族、功臣等人到各地做諸侯,建立國家,控制廣闊的地區和拱衛周王朝。
  • 真實的牧野之戰:周武王打敗了商紂王,為何自己卻徹夜難眠?
    即位第四年的2月27日,周武王姬發發起了對殷商的決戰,史稱牧野之戰。但大勝之後,武王卻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周公旦前往探視,在這個親密的兄弟面前,武王說出了心中的煩惱:「天保未定」。而一個夙夜憂慮、難以入眠的人,怎麼可能長壽?果然,大約在武王即位後的第六年,牧野之戰後兩年,武王便去世了,享年54歲。
  • 召公奭在北,太公望在東,周公旦與齊為鄰,周武王是怎麼思考的?
    召公奭是周王室成員,周公旦是周武王的親弟弟,太公望是周武王的師父,他們三個都為周王室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論功行賞時,召公到了北方,周公、太公到了東方,明面上的原因是「以藩屏周」,為周天子看家護院;仔細分析的話,還有多層含義。
  • 成語典故之玩物喪志:周武王逗獒
    典故出自周朝,自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后,開始分封諸侯,並且派出大量的使臣去向偏遠地帶的小國家宣揚自己的事跡,並且希望他們能夠歸順周朝。因此,很多遙遠的小國家就派人來到周朝的國都洛陽,帶著禮物。其中有一個部落帶來自己部落都喜歡的獒,(一種狗)這隻狗非常聰明,兇猛無比。
  •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近800年,為何會稱為西周、東周還有春秋戰國
    周朝在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率領盟軍在牧野打敗商紂王軍隊(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商紂王在鹿臺自焚,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公元前256年被秦國軍事欺壓,又在國內欠下巨債的周赧王姬延終於憂憤而亡,成為周王朝最後一位周天子,至此周王朝覆滅,公元前249年秦國的莊襄王滅掉最後的東周國
  • 姬昌有18個兒子,為何除姬發外,其餘17個都不姓姬?跟誰姓?
    關於記載姬昌的兒子《史記·管蔡世家》一書中有所提到,姬發的名字不是直接稱呼的,周武王這個稱呼才是在書裡面一直對姬發的稱呼拿毛叔鄭當個範例,"毛"它指的是封地;"叔"指的是在兄弟間的排名,"鄭"就是他原有的名字,所以"姬鄭"才是他原本的名字。需要注意一點的是,大家千萬不要叫他"姬鄭",這是對他非常不尊重的,可以稱呼他"鄭",也可以稱呼他為"叔鄭",甚至直接稱呼他"毛叔鄭",這些都是可以的,但千萬不能叫"姬鄭"。
  • 以「周」為國號的政權:西周、東周、北周、武周、後周
    周武王姬發「周」作為國號,被很多政權使用過。今天,俊飛帶大家一起捋一捋。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0年。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公元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 西周初年,周天子為何說話很有底氣?看看周王有多少武裝就明白了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武王姬發開創的周王朝就不是這樣。除了西周初期那幾個周天子外,其他的周王就是個打醬油的擺設。春秋戰國時,諸侯們各玩各的,每天打得不亦樂乎,你周天子在那也就只能「看電影」而已,毫無發言權。那麼為啥西周前幾代君主就那麼有底氣呢?這個就與他們的恐怖實力相關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領著幾百諸侯興兵討紂,最後在牧野一戰定了江山,從此建立了周王朝。
  • 孔孟春秋傳:第1章 周王朝天子式微 孔仲尼西郊哭麟
    周王姬發的諡號為「武」,所以史稱周武王。周王稱天子,在後來的朝代,除秦朝外,漢朝及歷代皇帝也都沿用天子的稱號。周武王有了天下,怎麼做呢?周武王抱定的信念是公心懷天下,力行仁義德惠。這也是武王遵從先祖古公亶(dan)父的遺訓。
  • 萬姓之祖——姬姓,八成以上的姓氏來源於它,為何如今卻沒落了?
    在上古時代,「姓」與「氏」不同,(直到漢代以後,「姓」和「氏」才慢慢融合成我們如今的「姓氏」)「姓」多繼承自母親抑或取自地名抑或自己命名,而原始氏族中的「氏」則是整個部落的「氏」,我們的先祖黃帝就是軒轅氏姬姓(黃帝因長於姬水而得名姬)。據《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取於有蟜氏,生黃帝,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
  • 西周時期,姬姓遍布全國各地,為何現在很少看到了?
    周天子姬發大封諸侯時,僅姬姓國就有53個,隨國姓的臣民更是不計其數,當時可以說遍地姓姬。為何會有這樣的反差呢?姬姓源於皇帝。黃帝本姓公孫,生於壽丘,後因長居姬水,改姓為姬。這姬水在哪呢?這些後裔後來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國或部落,有了獨立的姓和氏。皇帝的曾孫是帝嚳,帝嚳也是姬姓。帝嚳與慶都生子堯。不過,堯並不姓姬而姓伊祁。堯有子后稷,他就是姬姓。《史記·三代世表》載:堯立后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繼姬姓,是周朝的始祖。
  • 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究竟有何德何能?被孔子尊稱為儒家「元聖」
    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因採邑(國君封賜給官員的田地)在周,所以稱周公或周公旦。同時又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周公思想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關於周公對後世的影響,我們看看幾個非常熟悉的成語,就能對他有了初步認識。
  • 春秋戰國頻頻出現的周天子是誰,為何這個稱謂貫穿了周朝800年?
    從武王伐紂建立西周,到呂不韋為秦相滅掉東周,中間近800年,而在我們印象中壽命最長的漢朝也僅僅只有400餘年的歷史。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而周朝也分為西周和東周,至於東周和東漢為何還延續周和漢的國號,很簡單,這是因為這兩個王朝的開創者姓氏沒有改變,還是宗族王室的後代。
  •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又是一部姬發和子魚的愛情史嗎?其實不然!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主線是興周滅紂,封神大戰,不少仙凡死於戰亂,運氣好可以上封神榜;還有一副線,自始至終貫穿姬發和子魚的纏綿愛情,武王為了愛情曾幾次險些壞了大事。有人認為武王大奇葩了,開國君主成就大業不應有兒女情長,其實不然。封神大戰,另擇明主,不但要有戰場經歷,更要有患難與共、心繫萬民的高尚情懷,這樣才能成為一代明君!因此武王姬發需要全方位磨練。
  • 《封神榜》龍套周公旦為何是孔子的偶像?他開創了中華禮儀之邦
    古典小說《封神演義》描寫的是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的故事,看過本書的人會記住姜子牙、哪吒、楊戩,記住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但可能沒有幾個讀者注意到一位醬油角色——周公旦,周公旦在《封神演義》中的身份是「四賢八俊」之一,作用大概就是周武王的保鏢,最後也沒有被封神。
  • 周朝建立後,幫助武王伐紂的神仙都哪去了?
    周朝,是我國史上第三個奴隸制王朝,由周武王在原周國的基礎上於公元前1046年建立,共傳了32代37王享國791年。周分為西周和東周,以周平王遷都洛邑為分界線。東周又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
  • 作為周朝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姬延最後的結局,究竟有多窩囊?
    此時在各大諸侯國中,秦國迅速稱霸,逐漸凸顯出一家獨大的形式,周赧王在位時期,秦國國君秦昭襄王更是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周王朝此時已經夠衰弱了,周赧王還不消停,可能周赧王在後期是忘了在秦武公時期被丞相樗裡疾趕出王宮,強行遷移居住地的事情了。
  • 風物誌丨周舊邦木坊,慶城一座古建承載的中國精神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意思是說,周國雖是一個古老的諸侯國,但由於文王秉承天命除舊布新,所以它終能自我更新。周人的邦國有多古老呢?周在氏族社會本是姬姓部落,後來與姜姓部落聯合為部落聯盟,在西北發展。周立國要從堯舜時代的后稷算起。早在夏太康年間,周先祖不窋就率族人徙居於此,拓荒墾田,教民稼穡,肇創了華夏民族農耕文化,奠定了周王朝發祥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