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生成功隧道作者:人生科學系統論
受疫情影響,今年全國停擺近兩個月,就業市場疲軟。與去年相比,一季度大學生招聘需求減少了16.77%,求職申請人數增加68.92%。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信息顯示,2020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874萬人。預計2021屆大學畢業生將達到1000萬左右。
一方面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市場需求卻在減少。
在求職市場中,除大量高校應屆畢業生外,還包括職場從業經驗豐富的待業者和失業者。
應屆畢業生想要從中脫穎而出,難度可想而知。
現實條件,我們無力改變只能接受,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有所作為。
那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01 認清自己,悅納自己
馬克·吐溫,19世紀美國著名的作家,他一生中寫了很多文章。
年輕時,他的作品一經出版,便被讀者搶售一空,這讓他萌生了發財的想法。
心想與其讓出版商、零售商賺錢,不如自己寫書、出版、賣書。
於是乎,這位大作家搖身一變成了集「產、供、銷」於一體的大書商。
然而,沒過多久,由於馬克·吐溫不具備經商的技能和素質,使得生意難以維持,就連自己寫作的主業也被荒廢了。
馬克·吐溫只能放棄了做書商的念頭,回頭專心搞文學創作,最終取得了成功。
那對於我們年輕人,該如何認清自我呢?
比較法:從自己與他人不同方面的對比,從而認清自己的能力、水平。
他人評價法:通過別人的評價,側面反映自己。
內省法:通過反省、分析自己來了解自己。
實踐成果法:通過評判自己參加活動的效果來了解自己。
每個人的智力、興趣、愛好、能力各有不同。有的適合經商,有的適合科研,有的適合創作等等。
別人在這方面有所特長,你的天賦或許在其他方面有所體現。
正如這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世上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只有認清楚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02 找準方向,穩步前行
巴菲特的私人飛機駕駛員邁克曾與巴菲特討論職業規劃。
巴菲特讓邁克寫下25個職業目標。邁克寫完後,巴菲特又讓他挑選出最重要的5個。
「現在你該知道怎麼做了吧?」巴菲特問。
「你的意思是讓我先集中精力完成這5件最重要的事,然後再去做那20件不重要的事?」
「不。另外20件事,是你必須全力避免去做的事情。」
那對於我們這些即將畢業的年輕人,該如何確定自己的方向呢?
第一步,做你該做的事情。
作為學生,首先得學好自己的專業技能,不能捨本逐末。
第二步,做你想做的事情。
所謂想做的,便是你感興趣的,願意去做的事。
在做好你該做的事之餘,你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畢竟興趣是最好的動力。
漫長的一生之中,道路千萬條,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
不要抱著廣撒網的心態,總想著在有限的時間去做無限的事,到最後一件事也沒做好。
付出努力後一無所獲,通常是努力的方向不對。
03 設定目標,步步分解
1979年,哈佛商學院採訪了一批哈佛畢業生:
84%的人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
13%的人有目標,但是沒有寫在紙上;
3%的人有清晰的、寫在紙上的目標,並且有計劃去實現。
十年之後,他們重新採訪了這些人,答案你或許已經猜到——
13%有目標的人在賺錢,並且比其他84%的人賺得還要多兩倍。
更明顯的是,那3%寫下目標的人,賺得比其他97%的人加起來還要多十倍。
我們不僅要設立目標,還需要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日本人山田本一爆冷門,奪得了世界冠軍。
大家都以為他是僥倖,未必是個真正的厲害角色。
在兩年後的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再次獲得了冠軍。
人們才意識到他是一個有真本事的人。在賽後的採訪中,他透露到:
每次比賽前,他都會提前踩點,並且把沿途醒目的標誌記下來,比如10千米處有一家銀行,15千米處有一家醫院......
然後在比賽時把目標分段,達到第一個目標之後,以同樣的速度跑到第二個目標,最終到達終點。
要是一開始就把眼光放在40多千米外的終點處,恐怕跑出去沒多久,信心就會被遙遠的路程擊垮了。
想要達成一個遠大的目標是很艱難的,但是如果把它變成幾個小目標,再分步來完成的話,就會發現夢想實現起來也並沒有那麼難。
設立目標,很大程度是暗示自己時刻在正確的道路前進。分解目標,能讓我們的每一步走得更踏實。
至於最後結果與目標是不是100%一致,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為了到達這個目標付出努力的過程。
04 前瞻思維,不斷調整
亞馬遜創始人兼CEO的貝佐斯,在2011年年報中說:
「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
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很少了。
因為很少有公司願意做那麼長遠的打算。」
亞馬遜能做成為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公司,也與決策者的前瞻思維密不可分。
前瞻性是一種高瞻遠矚的能力,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魄力。這種能力和魄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逐步培養的。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途徑來培養前瞻性:
1.經常思考過去、現在和未來
思考現在,主要就是對自己所處的現狀不斷進行反省。
思考過去,最重要是思考過去的成敗以及從中獲得的教訓,從你以往的人生經歷中提煉出社會知識,銘記於心。
思考未來,主要包括對未來的環境、格局的思考,保持危機意識。
2.平時要善於總結
要善於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進行歸納與總結。
用策劃的思維思考每一件大事小事,讓它們條理清楚地呈現在你的面前,就像女孩子的長髮,需要經常打理,才會絲絲分明。
3.多做預測
平時要多做預測,無論預測對還是錯都不要停止。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做預測也是一樣,做得多了,你的思維自然就成了預測的思維。
嘗試著把時間進行劃分:
80%的時間花在現在,做好當下的事;10%花在過去,總結成長;10%花在未來,去探索可能到來的機會。
向前看,發現機會。因為只有發現機會,才有可能比別人先一步把握機會。
不是把一個人放到某個位置,他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而是通過不斷的使用前瞻思維,去抓住即將到來的機會,一個人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這個過程或許是艱難的,但鳳凰只有不斷涅槃重生,才能蛻變得更強大,才能長出更鮮豔豐滿的羽翼。
人也一樣,只有不斷發現自身的問題,並且不斷調整自己,才能順應職場的需求,及時作出正確的選擇。
05 長風破浪會有時
迷茫的時候,嘗試著反問自己:
現在的生活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這條路走下去是否能最終通往你要去的遠方?
願你找到自己的方向,揚帆起航;
願你不被世俗打擾,靜心做自己喜歡的人,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願你有屬於自己的信仰,一路追隨,信仰不滅,理想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