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的不凡人生

2020-12-22 獨視角

在西方的著名作家中,馬克·吐溫無疑地具有重要的地位,近代冠予他許多褒讚的名稱,例如有人形容他是塞凡提斯的化身,甚至於有過之,塞凡提斯是西班牙最重要的文學家,《唐吉訶德》便是出於他的筆下。他和富蘭克林、林肯等人都是自學成功者,用自己的能力和奮鬥,積極去開拓自己的命運。成功後,他用無數充滿魅力的作品、洋溢著幽默的演講、果敢的言行舉動,把他的思想傳達給一般民眾。

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之於美國就如同託爾斯泰之於俄國一般,只不過兩人在生活上的處理態度有極大的分野。託爾斯泰由於妻子和他的年紀差距甚大,再加上思想異於常人,因此經常酗酒、賭博和到處尋花問柳,也曾因此染上疾病,這讓他的妻子極為光火。像這類生活上的處理態度,馬克·吐溫和託爾斯泰其實有著極大的不同。

諷刺西方人人性裡最卑劣的部分

一位作家的傳世作品,往往也可以反映出作家的人格特質和道德態度。馬克·吐溫許多的著作都是取材自美國人的文化、生活背景及大時代的變化,他那種高度巧妙運用之下的幽默感,以及別人無可取代的幻變構思、詭譎起伏的情節,無人可以出其右的布局及巧思,至今恐怕很難有人可以凌駕其上。

對現實的批判馬克·吐溫有著細膩而公正的寫作態度,即便身為美國人,但他對於從政者和政客,以及關於種族、膚色的問題,他也會明諷暗刺地描繪出西方人人性上最卑劣的部分。例如那些政客們是如何口無遮攔地信口開河,及如何讓民眾徹底地絕望。他還曾經透過作品極力捍衛黑奴權利,譴責蓄奴制度的罪惡,歌頌黑人的優秀品質,宣揚不分種族地位人人皆有自由權利的進步主張,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他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寫作風格幽默與諷刺,富於個人機智與妙語,且具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

和黑人是好朋友黑奴的迷信傳說和幽默智慧,對馬克吐溫的影響很大。他認為黑人天性善良,且有正確判斷力,從小就對黑人有好感。尤其他小時候有2次差點被淹死,都是黑人把他救起的。他把每個黑奴當作好朋友,始終沒有忘記黑人的救命之恩,後來還出錢幫助2名黑人完成大學教育。他常在姨丈的農場聽中年黑奴丹尼爾大叔說那百聽不厭的故事。他最喜歡緊張、刺激、恐怖的是《金手臂》。丹尼爾就是馬克·吐溫小說《頑童流浪記》中黑奴吉姆的化身。

在幽默與諷刺方面他可以用文字駕馭人心,就如同千軍萬馬般,所到之處民眾為之歡呼與瘋狂,政客為之害怕與惱怒。關於這點,似乎在文壇上極難看到有同樣的作家出現,難怪還沒有人可以取代他在「美國文學之父」地位。

達爾文曾經把馬克·吐溫的著作放在床案,每天習慣性地取出閱讀,藉以淨化洗滌身心。就算是那位高傲的哲學怪才尼採,也會被他的《湯姆歷險記》所吸引,他這部曠世巨作更是徵服了千萬人的靈魂,海明威也自嘆不如地折服在《頑童歷險記》的字裡行間。在馬克·吐溫著作一生裡創作的著作,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有《湯姆歷險記》、《乞丐王子》、《頑童歷險記》和《狗的自述》。讀者往往如同身歷其境或在作者身旁聆聽床邊故事一般,引人入勝無法忘懷,這就是馬克·吐溫過人的文字魅力。世界上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都只是聚焦在一個人成功的具象外表上,很少人會去看隱藏在成功人士身後的慘痛和困頓。

不順利的童年與晚年

馬克·吐溫雖然日後名噪一時,成為所有文學界中仿效追尋的標的,可是他的童年其實過得並不是那樣地順利。他的父親在他十二歲時就已過世,從那時起他就必須自力更生地養活自己,並且貼補家用,所以他曾經在印刷廠裡當很基層的揀字員,後來他一度成為朝思暮想的海員,可是隨著戰亂,他又失去了工作。可以說在三十歲之前,馬克·吐溫的人生是極度地不穩定,居無定所,工作漂泊,投資也從未得利過。

之後因為嘗試寫了一篇文章,引起了較大的迴響,才漸漸嶄露頭角。從那時起,他就以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感,冠上幽默的字句,一剎那間,幾年之內收穫巨大。馬克·吐溫成名後漸漸地摸索出大多數人喜歡的閱讀內容和方向,他被稱為幽默的多產作家。在那段日子裡,他多部暢銷書被人們購買、收藏,如《湯姆歷險記》、《頑童歷險記》等等,都是伴隨著多數西方人童年和成長的必備讀物。

馬克吐溫故居

在後來的日子裡,馬克·吐溫也曾經因為投資不當而遭遇到破產的厄運,霎時間,他變成了一位債臺高築的作家。那時他已年過六十,為了還債和維持家人的生計,他必須四處去演講和推銷自己的書籍。如此的時間長達數年,這對他的晚年來說,無疑是一場惡夢。而更雪上加霜的是,無情的事情似乎接踵地逼迫著馬克·吐溫,他的女兒不幸因驟逝,馬克·吐溫也由幽默風趣轉變成焦慮頹喪。

同時在那段時間,受到美國和歐洲各種新思想的影響之下,對於整個社會、國家、民眾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效應。馬克·吐溫開始用他犀利的筆觸,透過文字批判種種的不公不正,來宣洩內心的憤憤不平。但厄運之神又來到了對馬克·吐溫身上,他最鍾愛的妻子去世了,照顧他妻子的小女兒也因為身心負荷過量,而罹患了精神疾病,另一位女兒也發生車禍,與他感情最深切的親姐姐也在那段時間離開人世……

一般人如果像馬克·吐溫這般的遭遇,應該消極厭世,甚至於精神崩潰,種種心理、身體疾病都會接踵而來。但馬克·吐溫遭遇到如此的人生變故卻不會因此而被擊垮。相反地,他繼續堅持大量地寫作,大量地閱讀,藉以充實自身的創作泉源及刺激新思潮的湧現。如此潛修汲營的結果,是牛津大學頒發名譽博士的學位予他。當他還清了所有的債務之後,由於書籍的暢銷,甚至還幫他累積了不少的財富,他擁有了新的豪宅,並且在那段時間裡成為那個時代知名的大文豪。魯迅曾評價馬克·吐溫稱他「成了幽默家,是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著哀怨,含著諷刺,則是不甘於這樣的緣故了。」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充實的人生?馬克吐溫回答的很有水平,讓人長見識!
    可見充實人生,跟有錢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只要你不滿足,即便你再有錢,也會找到不滿足的地方。可見在沒有讀馬克吐溫的語錄前,很多人都會認為,只要心態好,人生就會過得很充實。只要心態好,無論貧窮,還是富貴,都能好好生活,不去抱怨,都會去享受,因為心態好的人,能在貧窮中也能品出一些美來。
  • 誇張與驚喜:《馬克·吐溫短篇小說精選》書評
    上周四,讀罷了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精選》。要說讀完此書最大的感受,莫過於誇張的結構,誇張的結尾。這是馬克·吐溫小說最大的特點,也是他小說的靈魂所在。現在依次分析馬克·吐溫的小說。這篇小說精選共有15篇故事,每個故事都是獨立成篇,體裁涵蓋了小鎮居民、新聞從業者、政府職員等各色人等。
  •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的經典語錄,秒殺一切段子手
    馬克土溫趣聞趣事 1、馬克吐溫一次乘車外出,火車開得很慢。當查票員過來查票時,馬克吐溫遞給他一張兒童票。查票員調侃道:「我還真沒看出您還是個孩子呢!」 馬克吐溫回答:「現在我已經不是孩子了,但我買票上車時還是個孩子哩。」
  • 馬克·吐溫——我國讀者最熟悉的一位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最愛穿白西裝圖片來自《名作家和他們的衣櫥》馬克·吐溫丨我國讀者最熟悉的一位美國作家胡允桓系《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選》前言,題目為編輯所加馬克·吐溫(1835.11.30—1910.4.21)是我國讀者最熟悉的一位美國作家。
  • 「成為幽默家,是為了生活」|馬克·吐溫逝世110周年
    曾虛白在《美國文學ABC》(1929)一書中評價馬克·吐溫:「他實在是穿著小丑衣服的人生哲學家」;張越瑞編譯的《美利堅文學》(1934)介紹《哈克貝利·芬歷險記》時,提到小說主人公的「哈姆雷特問題」,也極富見地。1932 年,馬克·吐溫的代表作之一《湯姆·索亞歷險記》由月祺翻譯,在《中學生》雜誌上連載,引發廣泛關注。
  • 馬克-吐溫兩次「黃金夢」破滅 為還債漂泊世界
    打字機變成「燒錢陷阱」  馬克·吐溫的第一次經商活動,是從事打字機的投資。那時馬克·吐溫已經45歲了。在此之前,他靠寫文章發了點小財,並有了點名氣。  《讀者》雜誌刊文稱,一天,一個叫佩吉的人對馬克·吐溫說:「我在從事一項打字機的研究,眼看就要成功了。研究成功、產品投放市場後,金錢就會像河水一樣流來。
  • 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
    我不得不讚揚馬克·吐溫,一個了不起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以幽默詼諧的筆風形象生動地刻畫著英國上層社會拜金主義思想。抱得美人歸那麼,這便是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如果,你對他有興趣的話,不妨也去讀一讀這部令人啼笑皆非,詼諧幽默的世界名著吧!
  • 一起開掘文學寶藏,致敬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
    馬克·吐溫(Mark Twain),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作為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前期作品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是美國批判主義文學奠基人。後來,馬克·吐溫為自己預言,當1910年哈雷彗星再次出現時,他會隨它離世。那年4月19日彗星果然出現,他也在第二天辭世。這也就是為什麼馬克·吐溫被稱為「彗星(comet)帶來的男人」。
  • 馬克吐溫和他的《湯姆索亞歷險記》
    而密西西比河畔不僅有高速發展的經濟,孕育了豐富的文學作品,還養育了一位以諷刺幽默聞名於世的作家——馬克·吐溫1835年11月,馬克·吐溫出生在密西西比河河畔。他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生活,參過軍,挖過礦,三十歲才被報紙聘用,開啟了自己的碼字生涯。
  •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人生觀,幫助他戰勝各種困境,值得學習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諸多煩惱。生活是一面鏡子,樂觀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微笑;悲觀的人看到的則是自己的苦澀。如果你不能戰勝痛苦,就會成為痛苦的俘虜。美國著名作家、演說家,文學界的領軍人物,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榮耀和成就的背後,是一生波折。他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馬克·吐溫"是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 ...百萬英鎊|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
    馬克·吐溫(Mark Twain),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作為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前期作品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是美國批判主義文學奠基人。後來,馬克·吐溫為自己預言,當1910年哈雷彗星再次出現時,他會隨它離世。那年4月19日彗星果然出現,他也在第二天辭世。這也就是為什麼馬克·吐溫被稱為「彗星(comet)帶來的男人」。
  • 馬克吐溫的語錄,道盡了大多數人的前半生和後半生,一針見血!
    在我們這個年代,相信很多人沒有讀馬克吐溫的語錄,也能說出很多人的前半生和後半生,我們這個年代,大多數人的前半生,估計都在為房子奮鬥,一套房子,可以讓全家人奮鬥半輩子,當房奴半輩子。其實很多普通家庭裡,花個二三十年在一線城市買一套房子,還算比較不錯的,大多數家庭,只能在縣城裡買套房子。很多人前半生辛苦為房子奮鬥,後半生幾乎也不能清閒,還要為兒子奮鬥房子。
  • 馬克·吐溫逝世110周年:研究過他的人,覺得他本應更有作為
    海明威稱,全部美國現代文學,源於馬克·吐溫寫的一本書《哈克貝利·芬歷險記》;毛姆認為馬克·吐溫是帶有正宗「美國味」的作家;海倫·凱勒形容他嫉惡如仇,擁有十足的道德勇氣;奧威爾則認為「他儘可能站在強者一邊,而且相信強權即公理的傾向在他整個職業生涯中都顯而易見」。在馬克·吐溫逝世110周年的日子裡,本文將這些聲音放在一起,試圖還原出一個儘可能豐滿的馬克·吐溫。
  • 來自星星的馬克吐溫,與哈雷·彗星神同步,寫的小說竟救活特斯拉
    他就是號稱來自哈雷彗星的馬克·吐溫,美國大文豪和科技神人。一 馬克·吐溫的神秘生卒年份,與哈雷彗星神同步哈雷彗星在1835年再次出現,中國記載,「道光十五年閏六月十一日彗星見」,11月份的時候馬克·吐溫出生了。「我在1835年與哈雷彗星同來。明年它將復至,我希望與它同去。如果不能與哈雷彗星一同離去,將為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晚年秘聞:組建俱樂部,只接納10-16歲美少女
    #馬克·吐溫馬克·吐溫是美國著名的作家和幽默大師,被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譽為「美國文學之父」。他的文學名著包括《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等。但他晚年生活悽涼,不但因風險投資失敗而破產,家庭成員也在幾年內因疾病或意外相繼離世。他由此深陷抑鬱之中,但也因此迸發出了對年輕女性的熱愛。
  • 馬克吐溫回答了2個字,放在當今,都很刺耳!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馬克吐溫的一段語錄,他就道出了什麼是萬惡之源,放在當今,都很刺耳,警醒世人!文字如下:缺錢乃萬惡之源。——馬克吐溫#馬克吐溫語錄#讀完馬克吐溫的這段語錄,相信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認,這還真是萬惡之源,可能很多人都想到了是錢,但沒有想到馬克吐溫想到的更仔細,是缺錢。
  •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精選
    馬克·吐溫的父親收入不多,命運不濟,買了田地未見收益,開店又賠本,「逼得他子女長期為生活而在世上掙扎」。馬克·吐溫在這樣的家境裡沒有受多少正規的教育,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去印刷所當學徒,生活清苦。  大約在他對歲的時候,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有機會在密西西比河航行的輪船上幹活,他學會了領港的本事。這一段生活是他最難忘的。
  •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簡直是馬克吐溫巔峰的兒童文學作品
    上一期我們分享了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今天我們來聊聊他的另一部作品《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提起這本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不過是一本兒童驚險小說。這樣認為的人一定沒有想到,他們錯過了一份文學的《獨立宣言》。這本書到底有多好?
  • 馬克-吐溫:勇氣 Courage(雙語美文)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馬克-吐溫:勇氣 Courage(雙語美文) 2017-03-27 10:17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DreamABC送你馬克吐溫《給年輕人的忠告》的中英文版
    這是馬克吐溫經典語錄的一句,很喜歡這句話,作為自己的人生嚮導。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