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除暴》講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內地涉槍罪案、搶劫案超過一萬起的時代背景下,刑警鐘誠受命追捕悍匪集團老鷹幫的故事。影片集中呈現了那個年代公安幹警的不易以及匪徒的殘暴跋扈,其中由吳彥祖飾演的悍匪張隼,以真實案件中的「中國第一悍匪」張君為原型改編。《除暴》上映首周末票房破兩億,成為同期票房表現最佳之作,可很多觀眾也在觀後紛紛指摘其中的敘事瑕疵。
11月24日,犯罪心理學專家、心理學博士夏雨受邀做客《今日影評》節目,從犯罪心理學專業視點銳評電影《除暴》,並就影片在人物心理刻畫等層面的缺失與廣大觀眾朋友一併展開探討。
商業合格心理硬傷
正反人物集體失真
作為犯罪心理學專家,做客《今日影評》的夏雨首先對《除暴》極具衝擊與痛感的視覺衝擊給出肯定,認為它是一部「很合格的商業片」。可從犯罪心理角度出發,影片在她看來「太臉譜化了」,令警察與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過程「刺激有餘、智慧不足,打來打去,一言不合就開槍。」她繼續對《今日影評》指出,觀眾更願意看到的靈魂和智慧上的較量,那樣才能引發更強的代入感。
對於刑警隊長鍾誠在片中點到為止、並未詳述的父親身份,《今日影評》主持人曉麗頗感可惜,直言王千源飾演的這個角色「優秀但不可愛」。對此,夏雨也深感贊同。她對《今日影評》指出,這個警察角色首先應該是一個人,保國安民的他相比直接呈現英雄化的身份,其作為父親的溫情或許才能令電影成為永恆。此外,影片對於犯罪團夥的塑造也被觀眾指責「失真」。對此,夏雨向《今日影評》表示,影片以張君案為原型,但編導並未吃準對這一系列人物的心理刻畫,對於他們需要精細進行的腦力分工與心理較量都沒有很好交代,較為遺憾。
言語表達淪為噱頭
如此《除暴》難以「安良」
看過影片的觀眾,都會對其中反覆提及的「你給我講個笑話」和「一根繩子就夠了」兩句話印象深刻。可在夏雨看來,這卻是影片的一大敗筆。她對《今日影評》指出,大家都很期待這兩句話背後能牽出一個故事,可到最後卻虎頭蛇尾、不了了之。結合專業視點,她直言一個人有意無意的語言都是其心理的表現,越是這些近似於口頭禪的話語越能看到深層次的心理問題,可影片卻只是拿它們當成噱頭。
這一問題,其實牽引出的是觀眾對於人物心理的探知渴望,尤其悍匪張隼的媽媽如此溫柔,培養出這樣的孩子更令很多人不解。對此,夏雨向《今日影評》表示影片對罪犯父親這一社會性榜樣的介紹缺失可能就是癥結所在。結合原型張君的成長經歷,她介紹道真實案例是完全符合反社會人格與暴力性犯罪描述的,能夠探知環境對他的影響。而對於票房火爆的《除暴》,夏雨對《今日影評》坦言它在「安良」層面是欠缺的,因為它只是一部提供視覺刺激的爆米花電影,沒有對於警察和犯罪分子更為客觀、科學的心理闡釋,而默默負重前行的公安幹警顯然值得更好的影視表達。
據悉,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檔於CCTV-6電影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