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父母對社會的責任

2020-12-03 齊魯壹點

據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報導,杭州錢塘新區一小區裡十輛車子被劃傷,警方經過調查後找到了作案者,他是年僅14歲的男孩小林(化名)。事後,小林的爺爺帶著小林挨個向車主道歉,並積極賠償損失。案件告破,背後的故事卻讓人心酸,原來小林的爸爸媽媽都去世了,他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都在工廠做工,三班倒,陪孩子的時間有限。

小林的身世讓人唏噓,爺爺奶奶年齡大了,精力有限,對他的管教也少了些。但至少在這件事上,爺爺盡到了家長的責任,並且給小林立了一個好榜樣:做了錯事要承擔責任,勇於改正。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南開區政協副主席許洪玲建議,在社區舉辦家長課堂,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針對準備入小學的家長開展相關課程教育,頒發「合格父母」上崗證。

不必糾結於「合格父母」上崗證這個說法,許洪玲的意思是希望大家學會做一個好父母。能不能做好父母,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雖然我們沒辦法給家長劃定一個統一標準,但是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孩子成長,家長可以向什麼方向努力,這是可以說清楚的。

比如,幼兒期該如何教育,青春期該如何應對,這裡面都有很多技巧性、專業性的知識,需要聽專家、看書進行學習,有時也需要社會幫助和介入。但現實是,很多家長倉促上崗,「帶病上崗」,讓自己的問題成了孩子的問題。

由此,舉辦家長課堂這事非常有意義,由社區組織公益性講座或者學習課堂,再合適不過了。

我們都是從為人子開始的,都知道小孩犯錯的風險有多高,而成長之路上的不少錯誤源於家庭教育的錯誤。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不合格的老師,怎麼能教出一個優秀的學生?

在一個合格的家庭中,孩子就會少走一些彎路,少一些成長的煩惱。而掌握並執行一定的育兒方法的家長,則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助跑人,也是確保孩子身心健康的護佑人。

原生家庭對孩子而言,最大的風險不是生活環境是否優越,而是父母親的教化是否恰當。以身作則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劃定底線和禁區,這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做的。可惜的是,不少家長真得學一學。

(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孩子「自來熟」好不好?容易被人騙走,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
    對此,李玫瑾教授認為:「有些家庭給孩子的教育是文明、禮貌、克制和自律的,就像大家閨秀一般,可是如果當她長大了,遇到粗暴、野蠻的人,一點自我保護能力都沒有。」因此,父母除了要保證家庭內部是溫暖、和諧的,還要考慮到孩子將來離開家、走出去。因為社會上什麼人都有,所以在孩子走進社會的過程中,父母教育孩子對人友善,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如何應付壞人,保護好自己。
  • 回饋社會長城愛和城教育榮獲央視網"社會責任教育集團"大獎_易車網
    12月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主辦的2020年度央視網教育盛典正式召開,長城汽車愛和城教育集團榮獲"2020年度·社會責任教育集團"大獎,央視網充分肯定了學校在教育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樹立了教育反哺社會的新榜樣
  • 推動社會責任教育高質量發展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金嶺 通訊員 高英傑)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社會責任教育高質量發展,由天津師範大學主辦的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論壇
  • 教育男孩子,父母應該注意這4個原則,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優秀
    教育男孩子,父母應該注意這4個原則,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優秀。教會男孩勇敢讓男孩從小擁有男子漢的氣質,相信哪一位父母都不希望男孩像女孩那樣扭扭捏捏,靦腆害羞,這樣的男孩子上學的時候被欺負不說,走上社會更難立得住腳。
  • 平行教育要求父母平等對待孩子
    三、不要混同家長與教練的身份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就是教練或老師,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經常混同家長與教練這兩個身份,混同的結果,就可能分不清自己的行為究竟是在愛孩子,還是在教育孩子。把孩子當成獨立的民事主體看待和對待,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就不會用情感代替理智,就能排除各種非理性因素的幹擾,在判斷孩子的言行是正確還是錯誤時,就會提高判斷的準確性,教育孩子就更有針對性,就能做到對事不對人。
  • 老師委屈、父母抱怨:教育孩子到底是誰的事兒?
    可是,每當抱怨「作業多、孩子不聽話、老師管得少」的時候,輕易一句「誰讓孩子是你親生的」,就能讓家長敗下陣來。可是,畢竟孩子是在學校讀書,難道養育孩子的責任就應該都落在自己頭上嗎?若是這樣,又何必讓孩子上學呢?
  • 適合父母陪孩子一起欣賞的5部教育題材電影,父母必看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在自己的人生當中,尋找教育孩子的真實目的,這個過程艱辛而多變。隨著閱歷、知識的不斷增加,價值觀的不斷重塑,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斷改變,意義也更多維屬於正常現象。在別人的故事裡總結自己的經驗也是一種捷徑。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Breck的死亡,警方的不作為有著很大的責任。如果他們在接到電話時能上心查詢,至少可以了解到Lewis的不良記錄,之後對Breck進行教育和採取保護措施。在教育孩子時,媽媽已經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但結果卻讓人惋惜。這也提醒我們,作為家長,在跟青春期孩子溝通時要更加注意方法。
  • 父母教育孩子時,是「害」不是愛的三件事,大部分的父母中招
    文|文兒孩子是生命的延續,父母將期待都放在寶寶的身上。父母將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絞盡腦汁想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這雖然是很偉大的母愛和父愛,但是有的時候,這些愛就會「過火」,走向了不對的方向。① 批評孩子不知道適度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犯錯一定要批評,並且對孩子要有懲罰,孩子才有記性,否則就是溺愛。孩子犯錯誤父母教育是很正常的,但是一定要適度。
  • 廣西南寧「社會搖」未成年人打架事件背後的教育問題
    根據警方的調查,參與鬥毆的孩子們有九成已經輟學,超過半數的孩子父母離異,脫離了大人的管教。也就是說,這些孩子經歷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雙重缺失的困境。缺失了家庭教育,或者說經歷了殘缺甚至不正確的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足以影響其一生的命運。事件中的主角「小辣椒」琪琪2歲的時候就跟隨父母來到了南寧。童年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搬家。父親忙於掙錢,對孩子幾乎沒有任何關心。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文章說:「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給孩子裝上什麼硬體,孩子就會擁有怎樣的內核。父母給予孩子什麼教育方式,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孩子未來的成就與高度,都與家庭的教育密不可分。
  • 父母教育孩子,這幾句話千萬不要對孩子說,父母一定要牢記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說一些有對於孩子攻擊的話,其實這可能會對孩子的未來有極其高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中,孩子們會對世界上的每一種事物都充滿著特別強的好奇心,在這個時候,父母的正確引導對於孩子至關重要,這樣才能讓孩子對於社會的事物有更好的認知,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方法方式是極其重要的,父母如果經常用一些對孩子來說有傷害的話,或者是攻擊性的話,對於孩子影響極大。那麼作為父母在生活中,有幾句話是千萬不能對孩子講的,父母們一定要牢記這幾句話!
  • 父母是孩子的模範標本: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文|文竹媽媽當我們的孩子出生以後,作為父母,我們自然而然,身上就多了一份責任與義務。我們需要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家庭當中汲取豐富的營養,茁壯成長。老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就說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生命基石,成為塑造孩子的關鍵部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當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成為孩子的模範標本時,我們做父母的就要多一份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讓其符合社會的正確價值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自覺做到這一點。
  • 感恩節:做父母的要學會感恩孩子,中國父母都缺一堂感恩教育課
    而媽媽則心滿意足的享受著,並把餅乾遞給了孩子,還不忘誇讚孩子有禮貌。這位媽媽我經常見到,她每次都會要求孩子說「謝謝」,但自己卻沒有任何回應,哪怕只是簡單的「不客氣」。這一幕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我腦海中卻回想著一位做教育的朋友說過的話:「中國父母都缺一堂感恩教育的課!」
  • 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國美愛心捐贈為工友孩子送溫暖
    除了為貧困孩子捐贈衣物外,在今年6月,國美還組織了書籍捐贈活動,攜手80後插畫師兼記者黎婧將其創作的40本親筆籤名新書——《2020武漢日記:方艙「手繪小姐姐」的抗疫畫集》,送給了國美「未來空間」公益項目中的魯甸縣龍頭山鎮中心小學、魯甸縣二中等五所貧困學校的孩子,為他們送去了一份特殊禮物的同時,傳遞溫暖,弘揚社會正能量。
  • 為什麼有人會把弒父殺母的責任推給父母呢?
    今天看到很多文章對南寧黃某弒父殺母案把問題推給父母看到文章中說:很難說到底是誰殺了父母,是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父母是作繭自縛,自食惡果。父母養育到十八歲就盡到了責任,如果不需要父母的管束,那麼就擔起自己的責任來,說白了,你有錢想出國想玩搖滾,哪個父母阻止得了?!想用父母的錢實現自己夢想,父母不給就懷恨在心,這是魔鬼!不要為殺人犯開脫!除了自衛,殺人都是重罪,殺生養自己的父母,它根本就不是人!這個孩子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 家裡有男孩的,父母要丟棄3種教育方法,這樣孩子才會更優秀
    人們常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的父母都捨不得「苦孩子」,導致一個個孩子被父母寵壞,出現各種性格問題,比如:叛逆、霸道、自私、懦弱、自卑、膽怯等等。無論窮養還是富養都不如教養,父母要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養孩子,將來孩子才能有大出息。
  • 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但也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那就是青春期階段,這個階段既是孩子性格、人生觀的養成時期,也是做父母的對於孩子教育的最好時期,可以說是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最好機會。 比如一個女孩子在小學前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關愛,那麼步入青春期時,她就有可能早戀、厭學、與老師作對……,一個男孩子也有可能因童年階段與父母的不良關係,而在青春期發生一些反常現象,比如網癮、打架、早戀或逃學等。童年是種子,青春期結出第一茬果實,但還未成熟,雖然青黃不接,青澀脆弱,卻也實在地掛滿枝頭,呼朋引伴。
  • 一個孩子「素質」的高低,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你做對了嗎?
    文/小軒的媽媽孩子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父母在上畫什麼,孩子就是一個怎樣的作品,現在大多數父母都比較在乎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種,老師的教育、社會的經歷等等,但是要說一個孩子素質的高低,往往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那麼個人品質是和別人不一樣的,這個也是很多人都能夠看出來的。如果孩子從小就接受的良好的教育,那麼他是善良的同時,又是一個高素質的人,長大後基本上這種素質也不會消失。
  • 藝旗科技|美術寶教育榮膺央視網社會責任教育集團
    其中,藝旗科技(美術寶教育)榮獲「2020年社會責任教育集團」殊榮,創始人&CEO甘凌出席頒獎典禮,並接受央視網專訪。秉持初心發揮企業責任 堅守使命用科技助力教育行業發展2020年,對於美術寶教育來說是發揮「企業社會價值」的一年,更是「深耕」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