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報導,杭州錢塘新區一小區裡十輛車子被劃傷,警方經過調查後找到了作案者,他是年僅14歲的男孩小林(化名)。事後,小林的爺爺帶著小林挨個向車主道歉,並積極賠償損失。案件告破,背後的故事卻讓人心酸,原來小林的爸爸媽媽都去世了,他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都在工廠做工,三班倒,陪孩子的時間有限。
小林的身世讓人唏噓,爺爺奶奶年齡大了,精力有限,對他的管教也少了些。但至少在這件事上,爺爺盡到了家長的責任,並且給小林立了一個好榜樣:做了錯事要承擔責任,勇於改正。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南開區政協副主席許洪玲建議,在社區舉辦家長課堂,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工作室」,針對準備入小學的家長開展相關課程教育,頒發「合格父母」上崗證。
不必糾結於「合格父母」上崗證這個說法,許洪玲的意思是希望大家學會做一個好父母。能不能做好父母,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雖然我們沒辦法給家長劃定一個統一標準,但是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孩子成長,家長可以向什麼方向努力,這是可以說清楚的。
比如,幼兒期該如何教育,青春期該如何應對,這裡面都有很多技巧性、專業性的知識,需要聽專家、看書進行學習,有時也需要社會幫助和介入。但現實是,很多家長倉促上崗,「帶病上崗」,讓自己的問題成了孩子的問題。
由此,舉辦家長課堂這事非常有意義,由社區組織公益性講座或者學習課堂,再合適不過了。
我們都是從為人子開始的,都知道小孩犯錯的風險有多高,而成長之路上的不少錯誤源於家庭教育的錯誤。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不合格的老師,怎麼能教出一個優秀的學生?
在一個合格的家庭中,孩子就會少走一些彎路,少一些成長的煩惱。而掌握並執行一定的育兒方法的家長,則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助跑人,也是確保孩子身心健康的護佑人。
原生家庭對孩子而言,最大的風險不是生活環境是否優越,而是父母親的教化是否恰當。以身作則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劃定底線和禁區,這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做的。可惜的是,不少家長真得學一學。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