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帶同心結已成,淺述《伏羲女媧圖》的由來和意蘊

2020-12-09 淳于朵

文/淳于朵

伏羲女媧的身世起源

遠古之時,人神雜糅而居,我們的先民一族,質樸淳和,心性泯然。因不擅使用工具,全賴自然以生息,還遠遠稱不上繁盛。

那時的人間,山河爛漫,人跡杳然,唯有寂寂的天光與雲影,襯著四時的良辰美景、風花雪月。

又是一年春好處,又到了陽光漸暖,山花荼蘼,夭桃灼灼的好時節。

某天,一位名叫華胥氏的韶齡女子,翩然遊於雷澤,卻望見遠處空曠的大地上,赫然印著一個巨大無比的腳印,好奇的少女踏進了這方印跡之中,倏然之間,她便感應到周身產生了一種微妙的變化。

華胥氏從大腳印中邁步而出,立即便回家去了。

雷澤歸來十二年後,華胥氏產下了一雙兒女,名為伏羲和女媧。註:《後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普》曰:「華胥生男子為伏羲,生女子為女媧。」

伏羲女媧的神像起源

伏羲與妹妹女媧降生之時,便是人首蛇身的樣貌,且都是天生神力,智慧非凡。他們長大之後,便成了部落裡的首領。

《文選·王延壽》曰:「伏羲鱗身,女媧蛇軀。」

伏羲又號羲皇,與神農、女媧並稱為遠古三皇。他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的規律,創造了符文八卦。且世傳有:「伏羲倉精,初造王業,畫卦結繩,以理海內之能。」

女媧又號媧皇,三皇之一,擅摶土造人。某年,因不周山的天柱傾塌,導致地維斷絕,世間生靈塗炭。於是女媧力挽狂瀾,煉出了五色石以補蒼天,又斬下大鰲的四足穩固四極,才拯救了天地人間。

伏羲與女媧,為了天下子民的生息繁衍,設立施行了婚姻禮制,並自願結為了夫妻,自此成為了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並以福佑天地社稷、執掌日月星辰的創世神形象,被後世子民以畫作形式保留了下來,永受歷代萬民的虔敬與膜拜。

在亙久的光陰中,伏羲和女媧的故事,經過華夏子民一代代的文化傳衍,早已經成為了我們華夏民族最最鮮明的文化印跡。

《伏羲女媧圖》的詳解

歷朝歷代的《伏羲女媧圖》類型很多,因細微之處的不同,而各具風採與價值,所代表的文化意義,也不盡相同。

其中最知名的,當屬1965年在新疆阿斯塔納地區出土的唐代《伏羲女媧圖》。

《伏羲女媧圖》以絹本設色而成,縱長220釐米,橫長116.5釐米,成畫於唐代,約公元618------907年。圖畫以黑、白、紅、黃四色,描繪出了伏羲女媧相擁交纏的景象,情態生動,衣袖飛揚,線條粗獷,色澤單純。畫面綴以日月星辰,不僅有一種空間遼闊,神秘壯美之感,也體現了伏羲女媧作為人類始祖的特有意義。

這幅《伏羲女媧圖》中伏羲手執矩(曲尺),女媧手執規(圓規),代表了天地方圓,同時寓意著陰陽相合,萬物生長。

伏羲正是從天地萬物、日月星辰的存在與變化中,領悟了陰陽相生的道理。陰代表了圓融之道,陽代表了方正之道。陰陽缺一不可,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根據陰陽相生之理,這世間萬物的葳蕤生長,也都可以從《伏羲女媧圖》中一窺端倪。

《伏羲女媧圖》的意蘊

圖中的伏羲與女媧相攜而立,尾尾交纏。將男性的陽剛與女性的陰柔,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便代表了陰陽相生,剛柔相濟,十全十美。

《易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也。」唯有陰陽相合,才能天清地寧。自伏羲女媧結為夫妻,衍生出婚姻制度以來,陰陽之道,也可以理解為夫妻之道。

所以《伏羲女媧圖》,歷來也有著寓意夫妻同心,百年好合的美好意願,並逐漸成為了華夏民族的精神寄託,受到崇祀與敬仰。

我國從遠古之時至今,世間的痴情兒女,始終都懷著對愛情的憧憬與期待,《詩經》有云: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唐代詩人白居易《車遙遙篇》亦云: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

我們常以詩句如:綰綰青絲綰綰心、心似千絲網,中有千千結、羅帶同心結未成……來感慨愛情中的諸般因由和變化,也都願自己的愛情能夠堅貞不移,白首同心。

從圖中伏羲與女媧結尾交織的景象,我們也可以理解這是對愛情的堅守,是永結同心,亦是生死相依。

羅帶同心結已成,不恨江頭潮已平。

結十全十美的願,納伏羲女媧的緣,願生生世世,朝朝暮暮,十美十全。

相關焦點

  • 羅帶同心結未成,「梅妻鶴子」的林逋,一首《長相思》也讓人動容
    這首《長相思·吳山青》寫的是相愛的人被迫訣別,彼此之間的不舍和傷感,既有一往情深的愛戀,也有無可奈何的憂傷。語言直白樸實,讀起來卻回味無窮,絲絲扣人心弦。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 在「伏羲女媧圖」中,伏羲和女媧為何手拿圓規和尺子,有何寓意?
    受到母系社會女性地位高於男性的影響,伏羲一直「默默無聞」,他本是遠古時期的部落酋長,從事狩獵打漁,並將這些技藝授予給部落民眾。1965年,在新疆的阿斯塔那出土了一件唐代的文物——《伏羲女媧圖絹畫》,畫中的伏羲與女媧都是人首蛇身,他們相擁在一起,連蛇尾都緊緊纏繞,這也證明了伏羲與女媧的夫妻關係。
  • 「三皇之二」伏羲女媧圖賞析
    目前高昌遺址發現這種伏羲女蝸圖總數達三十幅以上。這些圖一般都畫在抹布或絹上,用木釘釘在墓室頂部,畫面向下朝向被葬者的臉。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伏羲、女媧、神農)之一。這幅伏羲女蝸圖最上方和最下方的正中央分別是群星圍繞的太陽與月亮(月中繪有鴞xiao面,即抽象的貓頭鷹的臉,形制與北大賽克勒博物館收存的陝西出土新石器時代黑陶鴞面全同)。畫中伏羲女媧下半身交纏在一起,周圍畫滿星辰,包括北鬥七星(還有一個彗星)。鴞形目鳥類的俗名就是貓頭鷹。貓頭鷹只在夜間活動,而且飛翔起來沒有聲音。
  • 沉寂200多年,《伏羲女媧圖》在新疆古墓死而復生,訴說前世傳奇
    比如,古典神話中的西王母「嫁」給了被創造出來和她匹配的東王公;以月神常羲為原型塑造的嫦娥,本來和后羿並沒有關係,可到了漢朝《淮南子》等文獻中,就成了夫妻。在伏羲女媧的身邊,一共有74顆圓點。畫面上方正中的1個大圓點代表「日」,加上周圍的11點,一同代表著天上12個月。
  • 世間流傳無數女媧伏羲圖,女媧真是人首蛇身嗎?
    試掘時,女神廟出土了紅陶彩繪的壁畫和祭器殘塊,以及泥塑的熊爪、鷹爪和鳥翅。最令世人震驚的是在廟西側發現了許多人物塑像的殘塊,包括頭、肩、臂、手、ru房等器官。後人將該遺址稱為:紅山文化遺址這其中,有一尊和真人大小相當的彩塑女神像。她的肢體雖已殘碎,頭部也缺了半邊耳朵,但整個面部表情卻依然生動。
  •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伏羲女媧本是兄妹,為何卻結為了夫妻?
    伏羲,華夏人的始祖,與黃帝、炎帝並稱為三皇,是燧人氏的兒子。女媧,創世女神,被稱為大地之母,能自己捏泥制人,創造人類社會和婚姻制度,後天地四方塌陷,熔彩石補蒼天。可見女媧和伏羲可以算得上是華夏族人的鼻祖。那麼伏羲和女媧有什麼特別的關係嗎?
  • 伏羲,女媧到底長得什麼樣?一幅圖道出了真相
    伏羲,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同為福佑社稷的正神。關於伏羲,女媧的長相,數千年來,一直引人猜測,相傳伏羲,女媧長相是人獸蛇身,但現在想想,伏羲,女媧真的是人首蛇身?,恐怕現代沒人會認同吧。1972年-1974年,長沙馬王堆出土一幅帛畫。
  • 中國的亞當與夏娃——伏羲與女媧
    女媧補天雕塑 其實早在戰國時代,中國人固已盛傳女媧造人的故事了,關女媧的記載,最早見於《楚辭·天問》。 所以,西方文化中有亞當和夏娃的愛情故事,而我,當真是女媧隨便甩的泥點子嗎...... 其實大家也許不知道,在上古的另一傳說中,女神女媧也和另一位男神伏羲也被緊密聯繫在一起, 今天我們就來八卦一下女神和伏羲的感情史吧!
  • 我國出土的女媧伏羲圖,兩人手裡拿著圓規和曲尺,有什麼寓意?
    動物的這種特性對人類的意識形態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幾位創世大神,如,盤古、女媧、伏羲等人的形象,都被人們想像成是人首蛇身的樣子。近幾十年,全國各地相繼出土了許多女媧伏羲圖,比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境內出土了幾十幅畫在絲織品上的女媧伏羲圖,山東嘉祥武梁祠西壁上有許多漢代畫像石,裡邊有多幅女媧伏羲圖,另外,陝西、河南、山西等地方,也出土過不少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上面都有女媧伏羲圖。隨著人們對這些文物的研究,對這兩位人文始祖的研究和了解也更加全面,有望解開許多圖騰崇拜的謎底。
  • 伏羲女媧圖與DNA雙螺旋圖,有相似處?《山海經》隱藏了多少秘密
    《山海經》中的秘密在一幅珍貴的文物畫卷《伏羲女媧圖》,這幅畫卷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墓,以白、紅、黃、黑四色繪成。上方有日,下方有月,其間星羅密布。圖中伏羲執矩、女媧持規,兩人皆是人首蛇身,上體相擁、下體互相纏繞,充滿著濃鬱的神秘色彩。伏羲和女媧都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人類的始祖,《山海經》中就有關於伏羲女媧的傳說,傳說中的女媧捏土造人,並以五彩靈石補煉蒼天,被譽為華夏民族之母。
  • 伏羲女媧圖與DNA圖完美「撞臉」,《山海經》中隱藏了什麼秘密?
    提到伏羲和女媧,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國神話故事中的兩位人物,是華夏民族的始祖。至於這樣的故事是如何流傳下來的,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任何線索,所以這樣的神話人物是否存在也是沒有證據可以證明的。著名科學藝術研究中心首席顧問,基因組學科學家於軍教授,他曾經在全國各地博物館瀏覽過不下百十件形態各異的《伏羲女媧圖》。例如:莫高窟壁畫、山東武氏祠漢代畫像石中的伏羲女媧形象、以及河南南陽出土的伏羲女媧交媾圖等等。
  • 神的基因密碼:伏羲女媧圖代表的會不會是基因呢?
    說起雙蛇圖案,肯定要從伏羲、女媧開始說起,眾所周知,不管是正史還是神話傳說中,伏羲、女媧一直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關於伏羲、女媧的神話記載比較混亂,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今天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但是按照各朝代的神話記載以及他們相似的形象來看,首先他們肯定是同族,再從漢代出土的畫作來看,他們也有可能是夫妻,千年來,伏羲女媧一直都代表著創造,伏羲有人祖的美稱,女媧有造人的傳說,但是傳說歸傳說
  • 我國出土的伏羲女媧圖裡兩人的手中各拿尺和規,有何寓意
    各地的伏羲女媧圖,尺寸不等,但漢代多為黑白兩色。聯合國的宣傳雜誌上,曾經做為封面刊出過,就是一幅漢代黑白色的伏羲女媧圖。自唐代開始有了唐三彩後,伏羲女媧圖開始採用絹本彩色。河北承德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叫《小布拉達宮》,始建於清代,是西藏的《布拉達宮的縮小版本》。在其右方出宮處附近,也有類似的伏羲女媧圖。
  • 閒人詞庫: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23)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世上永遠只有像林逋這樣的隱士能夠洞察世事,他們隱居世外,每天閒情逸緻,看著潮來潮去,人來人往,內心平靜。他們看著世上一天天在上演離愁別恨,內心滿含同情,卻也並不能怎樣。因為這樣的事情太多了,除了菩薩能管,別人是很難顧得過來的。
  • 女媧與伏羲,一個徹頭徹尾的錯誤
    這個問題不是我們要探討的,這裡關注的是王逸的注釋,這個王逸是東漢人,他對《楚辭》的註疏有很大的影響力,關於這一問,王逸注曰:「傳言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其體,如此,誰所制匠而圖之乎。這段話所表達的思想顯然是受《莊子》的影響,而這裡講的伏戲和女媧顯然是上古的氏族,是伏戲氏、女媧氏的簡寫,這也是我們可以查到的最早的伏羲和女媧同框,但這時候的他們還不產生關係。同樣是《淮南子·覽冥訓》,還記載了一個與女媧有關的神話。
  • 我國出土的伏羲女媧圖中兩人的手中各拿著曲尺和圓規這有什麼寓意
    伏羲女媧,是我國遠古傳說的創世神,手中的圓規和直尺,一說代表著天圓地方,另一說代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關於伏羲女媧的傳說女媧,傳說捏土造人,後來又鍊石補天。伏羲,有神話傳說是漁獵之神。教人結網捕魚,打獵。
  • 盤古、伏羲、女媧、黃帝、炎帝、蚩尤、后羿,這些人物究竟有著什麼...
    不過,成書於戰國中期的《楚帛書》中,則認為伏羲才是創世神,他是天地間最早誕生的神靈,是"三皇之首"。因為他的出現早於盤古在史料中的登場,這一說法或許更早被人認可。
  • 井上豪:唐詩、壁畫和正倉院寶物裡的「同心結」
    自左右對稱的結目穿出兩根長帶垂下的形狀就浮現在眼前,「一雙同心結」正是指這樣的形狀。綜上,唐代的同心結是作為「愛情的象徵」而為男女之間互相交換的一種吉祥符,並被用作「求愛」 、「夫婦之間的誓言」的小道具。可以作出如下的推測:通常,同心結是用綾絹、錦等細帶編結而成的,本來「同心結」是其結法的名稱,由左右對稱的花結延展到自結目而出的兩根長帶垂下的形狀。
  • 不死之謎:伏羲女媧圖與人體基因雙螺旋理論
    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類開始研究人體,研究基因,發現構成人體的主要成分是基因組,而基因組是由23對染色體所組成,染色體又是由DNA所構成,通過對DNA的研究,發現DNA的形狀是雙螺旋狀,每條染色體由三十萬億個DNA單元體排列成螺旋狀所構成,成數列排列,通過研究發現染色體的排列組關乎人體的方方面面,通過對其編號,共發現了七十四組DNA排列組。
  • 女媧不是伏羲的妹妹,她是中國的「上帝耶和華」
    女媧神像女媧的傳說遠早於隧人與伏羲,先秦的記載表明,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