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梗,是指網絡文學創作過程中匯集各方創意,在作品人物設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為。
因此,很多網絡作家在進行個人文學作品創作的時候,大肆地借用別人的故事與創意,因為只要表達方式只要和別人不一樣,那麼就不會構成抄襲。
其實,對於融梗的使用,但凡有一點寫作技巧的人,寫出來的作品都能夠比原作者好很多,畢竟不是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也就是說,如果融梗不被認定為抄襲的話,照這樣發展下去,就不存在原創作品這樣一個說法了。
其實在原文學平臺,言情小說大神當屬丁墨,她在言情小說領域的實力與地位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但是為什麼後來丁墨離開了平臺呢?原來是因為文學平臺支持融梗這樣一個說法,支持某些網絡言情作家採取融梗這樣一種寫作方式,而不追求創新。
玖月晞就是這樣的一個言情網絡作家,在丁墨聲名鵲起的時候,玖月晞還只是打醬油一般的存在,最開始的時候,玖月晞無人問津,寫幾本書便撲街幾本書,根本就沒有引起很多人的關注。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玖月晞開始慢慢地展露頭角,憑藉《親愛的》一系列作品漸漸被許多讀者熟知。
不過在她站在了和丁墨一樣的位置之後,有一些網友發現了她作品當中的漏洞,這個漏洞就是抄襲跡象明顯。
沒錯,最開始是認為她抄襲,至於融梗這樣一個說法是文學平臺給出的,這才會讓很多原創作者感到失望。
在調色盤的對比之下,玖月晞抄襲的情況不可分辨,不管是她的《親愛的》系列,還是後來的《少年的你》,都無一倖免抄襲,主要的抄襲對象是東野圭吾的作品,甚至連《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部作品也被抄襲。
本以為玖月晞會受到應有的懲罰,畢竟作為一個作家,寫出來的文字居然是別人的創意,未免有一些過分。
不過很可惜的是,玖月晞依舊是混得風生水起,因為在文學平臺看來,玖月晞的作品雖然存在著相似的情節與套路,但是不構成抄襲,只能夠說成是融梗,要那種一個字不差和原文一模一樣的作品才能夠說是抄襲。
說實話,這樣的處理結果對於很多原創作者來說,是很失望的,當抄襲成了融梗,原創作者成了被抄襲的對象,那麼對於原創作者而言,原創的意義何在呢?
那還不如大家都不追求創新,都去融梗算了?畢竟別人的故事與創意根本就不需要借鑑,完全就可以直接使用,既然如此,那麼又何必原創?
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難以接受這種創作氛圍的丁墨,無奈選擇離開。
那麼為何玖月晞抄襲,只是被稱為融梗呢?
其實這和文學平臺的利益相關,如果玖月晞依舊是一個無名作者,被人發現抄襲,面對這樣一個對自身不能夠創作多少價值的網絡作者來說,那麼文學平臺絕對會認定為是抄襲,將其重重地處罰。
可是事情的關鍵是,玖月晞通過融梗創作出來的作品,為文學平臺獲得了很大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之下,文學平臺不可能隨意處置玖月晞,因此在眾人都認為抄襲的情況之下,力挽狂瀾將抄襲說成了融梗,也不足為奇了。
不過這裡給出一個由衷的建議,只有憑藉自己的努力寫出來的作品,才能問心無愧,才會在某一天被別人質疑的時候,能夠理直氣壯。如果本身就是抄襲或者說融梗,即便不承認,反駁起來也沒有說服力,也會心虛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