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小矮人」長成「大高個」,家長這3個做法,很關鍵

2020-12-12 百無聊育兒

孩子的學習成績、外貌身材等都可以通過後天改變,唯獨身高這一項,一旦落後了,就真的追不上了。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高,可卻總是找不到讓孩子長高的竅門,喝了一箱又一箱的牛奶,吃了一瓶又一瓶的鈣片,連骨頭湯這種「土」方子都用上了,可孩子的身高似乎沒有多大變化,家長難道從來就沒懷疑過什麼嗎?

家裡沒有「高個」基因,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長成「大高個」?牛奶、骨湯只是一方面,真正決定孩子能不能長高的,其實是這些。

兒科醫生:「小矮人」想長成「大高個」,家長這3個做法,很關鍵

1、保證孩子睡眠充足

長高和睡覺,咋一看似乎沒什麼聯繫,所以很容易被家長們忽略。

事實上,促進孩子生長發育的激素一般都是在晚上分泌得比較多,而且要在孩子熟睡以後,睡太晚、睡太少、睡不踏實都會影響生長素的分泌。所以說想要孩子長高首先要保證孩子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是孩子長成「大高個」的必要條件。

2、帶娃一起勤鍛鍊

經常打籃球、排球的人身高都挺高的,為什麼?因為這些運動會經常涉及到拉伸動作,孩子經常舒展身體,有助於骨骼和肌肉的發育,相對來說就有一些促進作用。

再就是經常鍛鍊的孩子身體素質都不會差到哪裡去,小孩子最見不得生病了,一生病就要耽誤發育,所以體質好也是孩子長高的「加分項」。

3、營養絕對不能少

家長保證孩子睡眠充足、帶著一起鍛鍊,只是為孩子打好了長高的基礎,但如果孩子每天飲食的營養跟不上,哪怕基礎再好,孩子也很難長得高。

如果有條件,建議家長從給孩子添加輔食開始,就注意給孩子補充營養,比如可以在孩子的輔食裡加一些淮菇甘末,營養比較全面豐富,彌補米粉米糊一類輔食的營養單一和不足,也更適合孩子的體質。營養只有充分吸收了,才能夠稱之為營養,不然只是增加飽腹感的食物而已,反而加重脾胃的負擔。

還有,家長也別覺得什麼有營養就一味給孩子吃什麼,比如前面提到的牛奶、骨湯等等,雖然很有營養,但也要看孩子適不適合、缺不缺啊,比如萬一孩子體內並不缺鈣卻一直在補鈣,反而會影響體內其他礦物質營養的吸收,所以非常不建議家長給孩子「盲補」,其實只要吃得均勻全面一點,就差不多了。

生兒育女是一場修行,關注我,每天了解一點健康知識,調理好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娃的發育。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與寶寶家長的對話,這不是笑話
    兒科醫生與寶寶家長的對話: 「大夫,孩子發燒39度 」 「燒這麼高先打個屁股針退燒 」 「不行,打屁股太疼 」 「口服退燒藥有嗎,先喝上」 「不行,
  • 2020兒童標準身高表出爐,抓住這3個階段,小矮人也能變成大高個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養娃成了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生活,沒有一個不讓家長操心的,特別是娃的的身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身高和以前相比提高了不少,但是也有不少家長總覺得自家孩子長得慢、長得矮。每每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眾場合時,談到孩子身高總是抬不起頭來。
  • 9歲男孩半年長個10cm,兒科醫生:他的飲食習慣是猛長高的關鍵
    身高方面對人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擁有較高的身高,無論就業還是擇偶都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長得高一點。孩子不長個?或許是沒吃好!小敏的兒子今年9歲了,身高不算突出,聽身邊的人說多遊泳能增高,小敏就給兒子報了個班,每天放學都去遊上一個小時。可誰知堅持了半年,兒子不僅沒怎麼長個,反而因為遊泳更容易餓,吃得越來越胖。而遊泳班上和小敏兒子同齡的男孩,個頭卻在瘋長,這讓小敏感到疑惑:同樣是學遊泳,為啥差距這麼大呢?
  • 專訪|編劇王歡、翁海鑫:《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五個真實剖面
    王歡和翁海鑫作為藝術工作者,他們敏銳地覺察到這個題材的稀缺性和價值,而作為兩個女兒的父母,他們也想讓觀眾們更深入地了解「兒科醫生」這一群體的不易。同時,他們希望通過這部影視作品告訴所有的家長,在孩子與病魔作鬥爭的時刻,你們不是孤獨的,因為兒科醫生跟你們站在一起。
  • 吃一次相當於5個塑膠袋,很多父母還在這樣餵,兒科醫生:無知
    前段時間颳風,稀稀又發燒了,去醫院做了全面體檢才知道孩子已經脾胃衰竭了,而且長期積食,這也是稀稀不長個,常生病的原因!兒科醫生一番詢問之後,和稀稀父母說,這些食物經常給孩子吃,孩子不脾虛才怪!吃一次相當於5個塑膠袋,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摧殘孩子嬌嫩的脾胃,無知至極!
  • 美國兒科醫生:多摸孩子這3處,孩子更聰明,很多家長連碰都不碰
    我們國人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但這是20年以後的事情,我們家長是無從得知的,不過,俗話說得好三歲看老,孩子以後成為什麼樣,關鍵在於家長怎麼培養。家長們想要孩子變得聰明伶俐,除了物質上的滿足之外,你不經意的小動作也能夠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的哦!美國兒科醫生:寶寶這3處要多摸,孩子更聰明,可是很多家長不碰。1、手指寶寶的小手是認識物體的主要器官之一,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觸覺器官之一。
  • 吃幾口相當於吃5個塑料杯,家長還在傻乎乎的餵,兒科醫生:胡來
    而且這段時間升升老是反覆生病,經常咳嗽發燒,漸漸的也沒有胃口吃飯了,真是把姥姥姥爺折騰壞了。左鄰右舍都建議升升的家長趕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經過一系列的檢查之後,兒科醫生說,升升的腸胃裡面堆積了大量的食物無法消化,導致脾胃虛弱,導致孩子吸收不到營養,從而影響了升升的身體發育。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創作是一場無悔的奔赴
    這是一部兒科醫生的成長史,帶領觀眾進入一個「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世界。 因為職業的特殊性,醫療劇的製作難度非常大,對劇本、臺詞、演員表演、場景道具等要求非常嚴格。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一旦劇本層面不夠紮實,整部作品的成色將會受到極大影響。
  • 擅長看咳喘、有耐心,東莞這名兒科醫生的家長粉絲眾多
    提到孩子咳嗽,很多家長都有訴不完的苦,尤其是一個多月都不好的咳嗽,更是讓家長們焦慮。在東莞,有一位擅長看小孩咳喘的兒科醫生,他講話慢條斯理,還是個溫暖的男中音,再加上問診細緻、病情解釋清晰、交代仔細、有效果,吸引了不少家長粉絲。
  • 兒科醫生:如果發現醫生給你孩子開這幾種藥...
    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看到這樣的新聞實令人痛心疾首。孩子死亡具體原因是與輸液有關,還是自身疾病,應該按相關程序調查後才能確定。我要強調的是基層醫生,尤其是兒科醫生需要合理用藥,因為視頻裡醫藥費用清單中的至少有兩個藥物是不應該使用的。
  • 寶籃貝貝兒科醫生今日講:小兒「尖足」是病嗎?
    寶籃貝貝門診也經常見到因為寶寶尖足而來就診的現象,最小的居然還有尚未滿月的寶寶,來診的寶寶中,有的是早產兒,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任何高危因素的足月兒,隊伍還真是龐大呀,不得不佩服網絡知識傳播的洪荒之力呀。所以,今天由寶籃貝貝兒科醫生吳菊英醫生給我們分享一下每個家長都非常心焦的小兒尖足問題。  「尖足」真的一定就是腦癱嗎?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腦癱。
  • 兒科醫生說--寶寶揪耳朵一定是中耳炎嗎?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有時寶寶會揪耳朵,這時家長就擔心寶寶是否患了「中耳炎」,究竟什麼原因會引起寶寶揪耳朵呢?寶寶揪耳朵一定是「中耳炎」嗎?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為什麼寶寶總是揪耳朵? ●疼痛:當寶寶哭鬧時拉自己的耳朵,很可能是疼痛引起的,最常見的原因出牙,耳垢堵塞外耳道,或是耳部感染(例如中耳炎); ●玩耍或自我安慰:當寶寶3個月左右大時,就已經能夠意識到自己耳朵的存在了,這時寶寶有時會揪自己的耳朵玩耍,當寶寶高興或緊張時,他也會揪耳朵來安慰自己。 2.家長應該怎麼做?
  • ...徐宗秀|張玉輝|葉愛娟|俞小梅|兒科醫生|寧波|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
    今天,為大家整理一批在寧波比較熱門的兒科醫生名錄。這樣家長們在找醫生的時候,可以有個參考,而不是亂求醫,或者掛錯號。當然,除了這些專家,還是有很多好醫生的,我們要相信醫生的專業,有時候也需要寶寶的配合。
  • 兒科醫生:7個月的寶寶,家長常給做這些智能訓練,寶寶會更聰明
    對此,兒科專家說,寶寶之所以會有這些表現,說明他們在體力和智力方面又有了一個新的提升,尤其是智力方面,他們開始理解大人的語言,好奇心也變得越來越旺盛,家長朋友們要常給寶寶做智能訓練,寶寶會更加聰明。三、逐漸培養寶寶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寶寶7個月的時候,他們對於周圍事物的認識能力在不斷地提升,同時寶寶也非常渴望認識和接觸周圍的世界。因此家長朋友們此時千萬不能鬆懈,要注重開始幫助孩子訓練和提升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
  • 兒科醫生說這2個小妙招,見效快還省事
    到了之後,值班醫生一看又是我們兩口子,而且還都衣著單薄,一直咳嗽、打噴嚏,就說:「你們家孩子總是低燒,沒必要次次半夜來醫院,在家做物理退燒就行了,我看你們倆這感冒的症狀比孩子發燒還要嚴重。」那次,醫生或許是覺得我們這樣半夜就醫太折騰,就給我說了2個退燒小妙招。後來我試了一下,沒想到見效挺快還省事。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很多新手爸媽都害怕孩子半夜發燒。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大結局,編劇夫妻說:全劇44個病例,都有原型可...
    寫一部以兒科醫生為主角的電視劇的想法,與兩人的親身經歷有關。王歡與翁海鑫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十幾個月的時候,從上呼吸道感染一直發展到腎盂腎炎,免疫系統崩潰,白細胞持續超標,兩人為此跑遍了上海的三大兒科醫院,從孩子病發到治癒一共持續了三個多月。「就連孩子走路都是在醫院候診的過程中學會的。」王歡說。而小女兒在出生25天的時候,就因為腹股溝疝氣需要手術。
  • 兒科醫生: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易傷寶寶
    但過度緊張憂心,反而容易病急亂投醫,走錯了路,不但不能幫孩子退燒,還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隱患,兒科醫生提醒大家,孩子發燒時,3個退燒方法不要用,並不科學,還容易傷到寶寶,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下,望你沒有中招。
  • 電視劇周榜|《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醫療劇該上浮還是下沉?
    由王凱、楊爍、董子健主演的《大江大河2》評分比已獲8.8高分、2018年播出的《大江大河》還高了0.5。而《巡迴檢察組》卻被網友吐槽說「擔不起《人民的名義》續作之稱呼」。 其中,由陳曉、王子文主演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也通過聚焦兒科醫生這一特殊群體,取得了同期都市劇中相對較好的評價。據CSM59城收視,該劇後期收視率破2,連續三天榮登榜首。
  • 春天是孩子長個的關鍵時期,家長注意這四點,促進孩子長得更高
    都說孩子春天長得快,兒科醫生整理了4個妙招!2020-03-29原創:卓正診所Distinct Clinic促進孩子長高,兒科醫生的秘密武器是……前幾天,有朋友問我:孩子們是不是春天長得快一些,我可以做些什麼幫助他長個兒嗎?
  • 3種常見輔食,看似大補實則傷身,醫生:年齡小的娃吃就是毒藥
    給孩子添加輔食也是一門學問,需要父母們好好學習,有些輔食看似大補,實則傷身,父母們在給寶寶添加輔食之前,需要對輔食這門功課有一定的了解。醫生表示:"給孩子添加輔食要多加注意,不要操之過急,青菜汁看似大補,實則傷身體。" 蕾蕾聽了後,才恍然大悟,她目的是為了孩子好,想讓孩子多吃青菜,這樣才能長身體,不曾想卻害了孩子,使孩子脾胃虛弱。據知名兒科醫生表示:"以下這三種食物,年齡小的孩子吃就是毒藥,這些食物看似大補,實則傷身體,父母們都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