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育女就像在樂團中演奏,需要不斷的練習、修正、發現自我、了解他人,盡我所能,然後才能逐漸表現得出色。」——羅娜雷納
晚上孟孟從幼兒園回來是要寫作業的,也不多,只是寫數字1-10。平時不覺得自己脾氣有多暴躁,但到了孟孟寫作業的時候,才覺得自己簡直就是一個炸約包,還是一點就著的那種。
特別是有一周,我和孟孟都處於崩潰邊緣,我是被自己的情緒影響,再加上孟孟寫作業時,總是連續犯同一個錯誤,徹底讓我爆發,對著他怒吼,恨不得揍他一頓。孟孟則是被我的暴怒影響,神經繃得非常緊。寫作業時不停地喝水、上廁所,根本沒有坐下寫作業的時間。其實大多時候他根本就沒有小便,只是被我的怒吼給弄得精神緊張,就像所有考試的學生要上廁所一樣。整個晚上所有的時間都是在不停地重複這些動作。甚至在廁所裡沒有小便時,會把自己急哭。
整整一周的時間,直到我發現孟孟的情緒不對。他不再往我身邊湊,總是一人在那裡畫畫,雖然大多我都看不懂。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一張畫上,都一個或幾個張著滿口利牙大嘴的恐龍,於是我開始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行為。
一、父母為什麼會對孩子吼叫?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樣輔導熊孩子做作業的,反正我是快要瘋了。怪不得有人說:」家長快瘋的時候,把孩子送學校,老師快瘋的時候,就放寒暑假。」這樣交替起來,總不至於把任何一方徹底逼瘋了。
孟孟還只是上一個幼兒園,我無法想像他以後上小學、中學了,我會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話說回來,為什麼一個寫作業就把父母逼得對孩子大吼大叫呢?
首先,觸發吼叫的日常因素有很多。做了父母以後,不再像二人世界時那樣灑脫,也不再有大把的時間去充實自己,每天都要圍著孩子轉。特別是娃媽,白天黑夜的上崗,家有老人的還好,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只要能搭把手的,都能讓娃媽輕鬆不少。不要說有娃爸啊,家中真正能搭把手照顧娃的奶爸有幾個?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這樣不分晝夜的緊張狀態下,再加上睡眠不足,就會感覺孤立無援,這時人的想法、情緒、精神狀態就會像燃料一樣。而熊孩子的一些失當行為,就像導火線,讓你的怒火熊熊燃燒。
其次,觸發吼叫的還有家庭影響。如果你小時候經常被父母吼叫,那在你的內心深處就潛意識的形成了一種習慣,就像自古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一樣,讓你自然而然的效仿老輩的教育方法,對自家的熊孩子吼叫。
最後,還有一種做父母的內心都不太願意承認的觸發吼叫因素,那就是遷怒。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生活、工作、家庭各種壓力,讓我們有時候會產生恐懼、悲傷、無助,而吼叫會掩蓋這些感受,讓我們暫時釋放壓力和痛苦,而熊孩子的不當行為只是我們的一個發洩藉口。
好了,本篇先聊這些,下一篇,我們再接著聊第二點,吼叫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