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攜手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修肺」
12月21日,張先生(化名)和女兒一起,來到醫生辦公室和醫務人員道別準備出院。他站在走廊上,呼吸平穩,步履輕盈,面帶微笑。很難想像,他曾經被撕心裂肺的咳嗽困擾得痛不欲生,更看不出,就在10天前,他剛剛經歷了一個高難度的大手術。而幫他渡過難關的主刀醫生,是國內頂尖的胸外科專家、數度登上「國內名醫百強榜」的許林教授團隊和當今最先進的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
手術前:咳嗽撕心裂肺,該不該手術成難題
張先生65歲,有40多年的吸菸史,常年有咳嗽氣喘。一個月前,出現了刺激性嗆咳,從早咳到晚不能停止,總是感覺氣管有東西嗆住了,但是只能咳出大口大口的痰,痰中帶血。持續劇烈的咳嗽讓他感覺痛不欲生。在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右上肺中心型肺鱗狀細胞癌、肺氣腫。
多家醫院都認為手術風險太大,建議他採用非手術的姑息治療。後來找到江蘇省腫瘤醫院胸外科許林教授,許林教授和助手李明主任醫師詳細評估了張先生的情況,情況很不樂觀。
腫瘤位於肺門部,從右上肺支氣管向右主支氣管生長,很快會造成氣道堵塞,病人嗆咳會變本加厲,右肺的通氣功能會逐漸喪失。更危險的是,腫瘤與大血管右肺主動主幹緊緊相連,一旦侵犯大血管隨時會因咯血而窒息死亡。而肺鱗癌對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都不敏感,短期內非手術治療很難迅速控制腫瘤。
許林教授團隊清醒地意識到,手術刻不容緩。
常規術式:切掉右肺,只能保留四分之一肺功能
最常規的手術方法是切掉腫瘤所在的右側肺,靠左側肺來代償呼吸。而張先生兩側肺上葉都充滿了魚網狀的肺大泡,通氣功能很差,切除右肺後主要依靠尚健康的左下肺通氣,但靠佔人體四分之一肺功能的左下肺,根本不能滿足身體的換氣功能。即使手術成功將腫瘤切掉了,但生活不能自理,抵抗力低下,普通的肺部感染都可能會致命。
腫瘤只侵犯了右肺上葉,連鍋端切掉整個右肺得不償失,可不可以考慮袖狀切除呢?這種術式的優點是只切除腫瘤所在的右上肺葉,保留健康的右肺中下葉,將上下端支氣管吻合重建氣道(手術方法就像把襯衫的袖子裁掉中間一段,將上下兩段縫合對接,所以被稱為「袖狀吻合」)。如果採用開放性手術完成高難度的袖狀切除手術,可爭取保留病人四分之三肺功能。但開放性手術,手術創傷太大,傷口長達20多釐米,病人痛苦大。而張先生長期肺氣腫,身體虛弱,根本承受不了這類開胸切骨的大手術。「微創+袖狀切除手術」,才是最好的手術方案,但需要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助力。
人機攜手:創切除+完美吻合
經過周密準備,許林教授和李明主任開始手術。手術過程中,許林教授眼睛緊緊盯著達文西機器人主控制臺的3D目鏡,用雙手拇指和中指套在達文西機器人的感應指套裡,靈活操控離機器人主控制臺3米遠的兩條5毫米機械手臂,從患者胸部的手術小孔進入右胸腔。術中並不順利,病肺與胸腔緊密粘連、肺血管解剖變異、腫瘤侵犯右主支氣管。在機器人的配合下,一道道手術難題都迎刃而解。五個小時後,精準切除了右上肺腫瘤、累及的右主支氣管與中間幹支氣管(支氣管切除了3釐米)、肺門與縱隔淋巴結。然後將右主支氣管、右中間幹支氣管嚴密地吻合在一起,成功地保留了健康的右中肺和右下肺。
張先生手術麻醉醒來後,一度如惡夢般纏繞的劇烈咳嗽消失了,第二天就下床走動,生活慢慢恢復到正常軌道。出院前複查纖維支氣管鏡和X光胸片,顯示支氣管吻合口通暢,右中、下肺膨脹良好,術後病理學檢查顯示右上肺癌及支氣管切除乾淨,這個高難度手術取得了成功。許林教授介紹,和手術機器人配合,如虎添翼,最大手術視野角度從60°提高到80°,還可根據手術需要隨時轉換視角,醫生術中看得「更清楚」。機械臂能540°靈活轉彎,可以從任意角度完成袖狀切除術中的支氣管吻合,操作「更靈活」;手術器械更細更長,可深入體腔內操作,體形「更苗條」。
據悉,用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開展高難度肺葉袖狀切除手術,在江蘇還是首例。
(文章來源:金陵晚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