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得了第一名,卻要了孩子的命。」這就是幾天前發生的真實事件。 1月1日,安徽省潛山市,一名13歲女生不幸溺水,原因大概率與她月考得了第一名有關。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位叫小怡的初一女孩,道德與法治課考了100分,總成績全校第一名,這是件本該高興的事,卻遭到了班主任的質疑。
成績出來後,老師先是打電話給小怡的家長,詢問孩子是否在外面或別的學校拿過試卷,讓家裡人幫忙做過。得到否定的答案後,老師依然不相信好成績是小怡自己考出來的。 據天目新聞報導,事後老師再次找到小怡談話,孩子的雙胞胎姐姐後來提到,妹妹是哭著從班主任辦公室裡走出來的。詢問家長未果,小怡又不肯「承認」,於是老師就單獨給小怡和姐姐安排了一次補考。全校120多人,只有第一名被安排了補考,小怡的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補考成績並沒有特別大的出入,有一門道法課,之前小怡考了滿分100分,而補考也只錯了兩個小題,最終考了98分。 補考後,小怡在QQ空間發動態說:「考試正常發揮,考不好怪我咯。」
小怡QQ空間動態
因為補考的事情,孩子心情有些低落低落,據家裡人透露,回到家後,小怡一晚上什麼話也沒有說。 補考後的第二天,正是新年第一天。上午小怡還和姐姐一起寫作業,吃零食。午飯後,小怡獨自出門,直到下午4點左右,家裡人覺得不對勁,才急忙出門尋找。 被發現時小怡已經在池塘溺亡。父母趕到時,孩子的鞋子和衣服還在水上漂著。
爸爸親手把女兒打撈上來,據警方和法醫的初步鑑定,小怡的死因已排除他殺。
隨後,家長致電班主任,要向學校討個說法。電話接通沒到一分鐘,就被老師草草掛斷。到現在為止,學校沒人出面解決。校長也是以「尚未統一口徑」回應前來採訪的媒體。孩子考第一,原本是件值得全家驕傲的事。但萬萬沒想到,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考試本來就有臨場發揮的因素,僅僅是靠老師的個人猜測,就斷定孩子作弊,這本身就是荒唐的。 直接否定孩子的成績,對於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帶來的是莫大的傷害。事後的反覆質疑,只能愈發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不被信任的。 誰也沒有想到,考了第一要了孩子的命。
類似的事情,原本可以有完全不一樣的結局。 就在前幾個月,有這樣一條新聞:在重慶沙坪垻區,一輛奧迪轎車被劃傷。視頻監控顯示,奧迪停放在這裡的幾天,只有10歲的小新近距離接近過,並且有伸手碰車的舉動。一切跡象表明,豪車上的劃痕這很有可能是小新幹的。
民警找到小新和家長,小新否認自己劃傷了車,只是說自己曾在這輛奧迪周圍玩耍過。
雖然兒子否認了,但在監控這樣的「鐵證」面前,父親出於承擔責任的想法,先賠償給了奧迪車主3500元。事後,小男孩當時委屈的表情,讓經手案件的民警鄒興華耿耿於懷。直覺告訴他,小新可能沒有撒謊。
況且,奧迪車的劃痕很深,一個10歲的小男孩恐怕沒有這麼大的力氣。
為了弄清心中的疑慮,鄒興華調取了奧迪車的所有監控錄像。40多個G的素材,光是拷貝就足足花了3個多小時。
監控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前後花了好幾天的時間,鄒興華才終於找到了真相。
當時,小男孩的確靠近過奧迪車,但只是圍著車子轉了一圈,並沒有做出任何劃車的動作,可是這些也不足以洗清男孩的「嫌疑」。
於是民警順藤摸瓜,輾轉找到奧迪車駛入停車場前的畫面,這才發現:車子在開進這個停車場之前就已經有劃痕了。
這回足以證明奧迪車的劃痕和孩子沒有半點關係了。
得知民警叔叔還了自己一個清白,小新高興極了。
民警在接受採訪時也說到:把事情調查清楚後,我特別欣慰,這樣對他未來的成長,就不會留下什麼陰影了。
孩子的爸爸也說,雖然事情解決好了,但孩子回家後,還是悶悶不樂好幾天。要不是民警的再三確認,恐怕這個誤會就將跟隨小男孩一生了。
在孩子眼中,老師和家長的評價大過天。家長不經意的一句批評,甚至能讓孩子一生都忘不掉。
尤其是當被誤解、被冤枉的時候,孩子處於低位,總會有更多無力辯駁的無奈。
長此以往,只會加劇孩子負面反饋,遇到類似的事情也「不想澄清」、「懶得解釋」。所以,當他們能遇見真正幫助他們求證真相,捍衛自尊心的人時,就會格外珍惜。
有人說,毀掉一個孩子,冤枉他一次就夠了。在小怡溺水的新聞下面,有不少人分享自己少年時被誤解過的經歷: 「一次考試超常發揮,同學都說我是作弊來的,當時老師也默認了。其實只不過那些題目之前都做過,印象比較深而已。現在想想還是很委屈。」
「有一次兩個同學打架,我去勸架,結果被老師當成打架的人,請了家長,嚴肅批評,回家挨了媽媽一頓罵。」
「我初中時候調皮,上課不認真聽講。只要沒考好班主任就說我是沒聽講,考好了就說是因為我搞小動作,後來我也習慣了。」
時隔十幾年,童年的經歷依然讓人忘不了,足以可見幼時的「被冤枉」、「受委屈」能給人留下多深的烙印。
作為大人,慣性思維總是會把孩子的過激反應看做是無理取鬧、小題大做。遺憾的是,大部分的成人都無法學會彎下腰來看孩子的世界。日常生活中,我們大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用同理心,接納孩子的情緒,讓他們覺得自己被家長和老師理解。在孩子的世界中,沒有小事,每一件都是天大的事。一旦態度與孩子對立,就會讓他們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強烈的無助感。 孩子的糾紛原本就不複雜,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完全可以用比較委婉巧妙的方式解決,嚴肅處理固然能讓孩子敲響警鐘,更加正視自己的問題。但前提是要擺事實,查明真相。
同時,我們應該學會道歉。作為家長或多或少都誤解過自己的孩子,大多數家長會顧忌自己的面子,而把問題搪塞過去。 但其實擺正態度,學會道歉,可以增強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信任,也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自尊心。擁有健康自尊觀的孩子,可以把錯誤看成是學習的機會。當誤會真的發生時,孩子也能用積極的心態應對,不逃避問題,勇於及時解決,減免造成心裡負擔和傷害。
喬伊斯·布拉澤斯說過的:「愛的最好證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別讓不經意的誤解,成為孩子童年的灰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