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農村老話「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有道理嗎?

2020-12-25 宗元三農

今天是2020年12月21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冬至節氣日。冬至是太陽運行到南回歸線,也就是運行到黃經270度處,時時令交接的時刻。冬至的到來預示著進入了寒冷的冬季,從這一天開始進入數九嚴寒天氣。

冬至在農曆的11月份,在農曆的11月上旬、中旬或下旬。農曆11月又被稱作為冬月,寒冬臘月就是表示農曆10月、11月和12月這三個月,也說明這三個月是寒冷的冬天。畢竟在我國的農村流行的一些關於節氣的俗語,基本上是按照農曆的時間來計算的,尤其二十四節氣的制定也是按照農曆的時間來推算的。

農村俗語:「冬在首,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這句農村俗語就是說的冬至在農曆的11月上旬,那麼整個冬天就會出現暖陽陽,也就是一個暖冬的現象。如果說冬至在是農曆的11月下旬,天氣就非常的寒冷,甚至能把鬼凍死。這是一個比喻的說明了冬至如果在農曆11月下旬,天氣是異常的寒冷。

其實道理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冬至如果是來的比較早一些,冷空氣南下的比較晚,這也使得冬天顯得非常暖和,冬至也非常暖和。如果冬至在11月下旬冷空氣來得非常的及時,顯的天氣非常的寒冷。

農村老話:「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這句老話就是說的冬至在農曆11月下旬,那么正月是非常的寒冷的。畢竟冬至以後來了以後,下面緊接著就是小寒和大寒,小寒和大寒是最寒冷的季節。

因為冬至到來以後,就開始進入了數九的嚴寒天氣,而最寒冷的季節就在於三九和四九。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冷天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等俗語都說明了。冬天最冷的時候就三九和四九。

根據冬至在農曆的11月下旬按照暑酒來推算,正月份正處在三九或者四九的嚴寒天氣,所以說冷在正月也是有道理的。尤其從冬至這一天開始數九,算作數九的第1天,每九天算一個九。從數九歌裡,大家也能夠理解,為什麼冬至在農曆11月下旬寒冷會在正月的說法了,這也是有道理的。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總之,在古代農村一些老話是農民祖祖輩輩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一些名言警句流傳下來,警示後人在農業生產和生活當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或者是指導農業生產,畢竟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高科技的天氣預報。即便是現在農村的一些老話,對於我們的生活和生產還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

相關焦點

  • 俗話說:「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狗」,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大多數去世的老年人都是在冬季離開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年人身上沒火力,不耐凍。再加上農村住房簡陋,一般家裡都沒有暖氣,很多老年人在夏季的時候都是穿著秋褲,到了冬季更是冷的受不了。那麼今年的冬季會不會寒冷呢?
  • 「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啥意思?今年冬至在月頭冷不冷?
    今天正好是冬至日,過了今天晚上的18時02分,我們就會迎來冬至節氣的開始,而在農村,冬至開始就是數九天的開始,老話常講「數九寒天」說的就是數九天開始,就是寒冷的開始,寒冷開始了,人們自然就會想辦法禦寒了,吃一些高脂肪的食物,穿一些厚厚的衣服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農村。但每個冬至都會非常冷麼?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今年春節會冷嗎
    再過幾天又是冬至,冬至節有很多講究,比如說我們農民會根據冬至這天是在月頭還是月尾,來預測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老話說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也會根據冬至的天氣,來推斷春節期間是否有雨雪。比如,晴冬至,年必雨。陰過冬至晴過年。
  • 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年兜什麼意思?天氣還會冷嗎?
    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這句俗語裡的「年兜」指的是年底,意思是如果冬至在月初的那幾天,那就證明這一年的年底會很冷。這主要是因為冬至是數九天的開始,從一九天以後天氣就開始漸漸進入寒冷階段,到了三九、四九就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如果冬至這天在月初的話,那麼三九天大概就到了年底,年底就成了最冷的時候,所以才會有「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的說法。
  • 農村俗語「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冬至節氣已至,開始進入數九,真正的寒冷已經拉開了序幕。今年的冬至的具體時間是在12月21日早晨6點21分就開始了,農村裡,人們一大早就告別暖和的被窩,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仿佛是在珍惜這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冬至到,老話「冬至晴爛大年,乾淨冬至有髒年」啥意思?老農來說
    今日冬至,在農村冬至也被稱為冬節、亞歲,其實就是和過年差不多,但因為節氣的原因冬至一直只是一種人文和氣候的象徵,很多地方都講究「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的時候會和春節一樣,吃餃子、祭拜先人、給孩子準備禮物,因為各個地方的區域不同,所以習俗也就不同。
  • 冬至將至,「冬至出日頭,十個牛欄九個空」咋回事?有道理嗎?
    導讀:冬至將至,「冬至出日頭,十個牛欄九個空」咋回事?有道理嗎? 這些都是需要在冬至來臨的時候,農民需要置辦的。 冬至節氣的到來,農民們非常關心,因為農民們可以根據冬至節氣天氣的情況來預測來年天氣情況。這些也是前人一代代流傳下來的農村俗語。 對於農村俗語,農民們是非常在意的,農民們只是想通過俗語來告訴自己,這來年農活要怎麼做,當然,既然是預測的吧,也不需要十分準確。
  • 冬至已到,今冬天氣冷不冷?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諺語怎麼說
    「冬在頭」發生在農曆的月初,那麼百姓不用受凍了,把被子取出來變賣,用換來的錢去買牛;「冬在中」指冬至在月中,意味是一個暖冬,牛欄裡的牛要下地幹活了,人們開始為播種做準備;「冬在尾」形容了冬天的極寒導致民生凋敝,是說如果冬至發生在月末,那麼這個冬天就不太好過了,將是一個寒冷而漫長的冬季
  • 冬至將至,農諺「數九就屬暖,數伏就屬寒」是啥意思?今冬冷嗎?
    時間過得真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地表中尚有餘熱,所以寒冷的冬天是從冬至節氣開始。在農村有「提冬數九」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開始進入到數九寒冬。
  • 農村俗語「冬至陰天,來年春旱」,有道理嗎?2021年春季會幹旱嗎
    馬上就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了,如果說立冬節氣代表冬季的開始,那麼冬至節氣便是寒冷的開始。因為從冬至這一天開始,人們就開始進入數九,大家應該都聽過「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說法。這也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才是最寒冷的。冬至作為對農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的節氣之一,人們對冬至節氣也是相當重視的。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
    導讀: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 現在已經進入寒冷節氣了,對於今年冬季天氣很寒冷一直爭論不休,其實吧,現在還是大雪節氣期間,還不能感受到天氣的寒冷,冬季寒冷天氣要到數九寒冬開始,而數九又是從冬至開始的,所以真正冷天是從冬至開啟
  • 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
    導讀: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現在已經進入寒冷節氣了,對於今年冬季天氣很寒冷一直爭論不休,其實吧,現在還是大雪節氣期間,還不能感受到天氣的寒冷,冬季寒冷天氣要到數九寒冬開始,而數九又是從冬至開始的,所以真正冷天是從冬至開啟。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距離冬至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
  • 臨近冬至,「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是啥意思?
    導語:接近冬至,「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是什麼意思?冬至是24個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它出現在每年陽曆的12月22日左右,此時太陽經度達到270度。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這一天,隨著太陽向南走向最末端,陽光最偏向北半球。
  • 俗語「冬至頭,凍死牛」,21號冬至的天氣,對春節天氣有啥影響?
    但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他們則更關注這一天的天氣,因為冬至這天的天氣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民來年的莊稼收成。關於冬至天氣,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也是我向很多農村老人請教才知道的,畢竟這些俗語經過幾千年的驗證,還是相當準的。本文給大家分享3條農村俗語,細細品讀,能幫大家長見識。
  • 農村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啥意思?
    天氣寒冷,農村老人常說「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是什麼意思?冬至是我國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之一,同時它也是我國人們稱為的「小年」。在民間常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由此可見冬至也是一年四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到來,我們南方地區農村會通過祭祀先祖來喜迎豐收,同時也祈福來年能夠獲得更大的豐收。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不過事無絕對,也要相信農民長久以來的觀察能力,也是有過人之處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些農村老話俗語,就有不是這就是那的說辭,有些絕對和以偏概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各地的天氣情況肯定不一樣的,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要是放在南方來看比較適用,但是對於北方天氣,則會有「冬無雨一冬晴」的說辭了。而「冬至暖春節冷」,也是不絕對的,還是比較適用於南方天氣,對於北方來說,冬至暖可能會一直暖到開春天氣。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臘月忌尾:臘月是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老人還常常把臘月叫做「歲尾」,作為結尾的一個月份,在農村有很多關於臘月的講究,人們認為,有些事情在進入到臘月後就不能再做,只有平平安安地將這一年送走,我們才會順順利利迎接新的一年,那麼臘月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