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亞大陸才是人類文明黃金開局的世界島呢?

2020-12-15 滄海終化桑田

大家好,我是通曉君,一名亞洲大陸上的土著居民,相信此刻在看我文章的你們,大部分也是亞洲大陸上的土著居民。我們的祖先在上萬年前就已經生活在這片大陸上了,薪火傳承數萬年而不絕,那可是非常不容易也非常偉大的,對比一下其他大陸上的土著居民,比如美洲的印度安人,澳洲的澳洲土著,非洲的非洲黑人,他們有的幾乎被滅種,有的丟失了祖先土地,有的至今仍極度貧困,而曾經殖民他們的人,幾乎都是從歐亞大陸上走出去的人,從今天的世界格局來看,我們可以理所讓然的認為,從歐亞大陸上走出來的人徵服了全世界。

這顯然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如果我沒有記錯,最早的人類發源於非洲大陸,並且非洲大陸也曾經孕育出過燦爛的古文明,前段時間美洲大陸上也挖掘出來了類似於古漢語的甲骨文殘片,這意味著古代的美洲大陸也曾經有過燦爛的文明,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歐亞非美四塊大陸上的土著人類都有過強大的祖先,那憑什麼最後是歐亞的土著走向了全世界並且徵服了全世界呢?我們且來分析一下這四塊大陸的分別蘊藏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首先我們來看非洲大陸,客觀上來說,我覺得這塊大陸才是早期人類的嚮往的天堂。除了撒哈拉沙漠之外,非洲大陸的其它地區全年氣候適宜,降雨頻繁,沒有凜冬,無需禦寒。森林草原連綿不絕、動物種類繁多,千姿百態,幾乎沒有什麼生存壓力。

生活在那裡的原始人,隨便挖個洞都能逮到獵物,根本沒有必要去辛辛苦苦的種地,去圈養家禽家畜?

而且非洲大陸是出了名的自然資源豐富,鐵礦銅礦煤炭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使得生活在這裡的土著早早掌握了冶鐵技術,有了對付自然界萬物的利器,因此早期的人類在這塊大陸生活,那幸福感絕對是爆棚的。

不過,由於不愁吃,不愁喝,不用面臨自然災害的威脅,活的太舒服了,這間接導致非洲誕生了很多懶人,他們放棄了思考,放棄了探索通往更璀璨文明的道路,幾千年下來,非洲大部分地區的部落,仍然過著打獵、採集野果的原始生活,基本上沒有誕生過什麼強大的王朝,人民群眾也組織不起來,難以形成統一的意識和統一的戰線。

所以,當後來的歐洲殖民者衝進非洲大陸大肆掠奪,買賣黑奴的時候,非洲人基本上沒有反抗之力,只能任人宰割,直到殖民者放下屠刀。

借用《士兵突擊》中的一句話來說:人不能活的太舒服,太舒服了會出問題。

如果說生活在非洲大陸上的土著人是因為太舒服而廢掉的,那麼生活在美洲大陸上的土著人則是因為太艱難而失去了發展的機會。你要知道,人類可以馴化的動物和農作物非常有限,

迄今為止人類也不過完全馴化了38種動物,這些動物大部分分布在歐亞非三塊大陸上,而美洲大陸僅有三種動物能夠被人類馴化,農作物則更是少的可憐,這就意味著美洲的原住民再怎麼聰明也無法靠自己發展出成熟的農業文明,只能採摘狩獵,過著原始的生活。原始部落的生活模式很簡單,部落的形式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所以無需建立城邦,自然也無法完成文明的積累。

其次,美洲大陸上擁有大片大片的雨林,這些雨林限制了部落與部落之間的交流,由於缺少交流,美洲基礎科技就沒辦法發展,舉個例子,你比如美洲印第安人A部落掌握了燒陶技術,B部落掌握了開採技術,C部落掌握了燒木炭技術,本來ABC三個部落如果相遇,他們交流一下就能發展出早期的冶金術,但大片的雨林使得他們終生無法相遇,無法交流,所以無法發展出冶金術,沒有冶金術就意味他們無法砍伐雨林,無法改善交通環境,再加上美洲缺乏淺層易開採的鐵礦銅礦,最終他們只能被困在石器時代晚期,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我記得有一本叫做《槍炮,病菌和鋼鐵》的書中提供了這樣一個觀點,文明不是玩遊戲,不存在公平的開局,投胎在不同的大陸上,命運是真的不一樣。非洲人土著太幸福,美洲土著太痛苦,那麼歐亞土著的生活條件好不好呢?

在早期的亞洲,其自然條件遠比不上非洲,人們經常要面臨著洪水的威脅,於是就有了大禹治水,還要面臨著可怕的旱災,於是就有了后羿射日,更要面臨寒冬的威脅,所以為了活下去,人民只能辛勤工作,儲備糧食過冬,那些生活在高寒地區遊牧民族,一旦到了冬天糧食不夠吃,馬上就要南下搶劫,為了能搶到更多糧食他們必須多交流,發展冶金術,多組織,發展強大的帝國,農耕民族為了抵抗他們,也拼命的發展軍隊,精鍊冶金術,生怕自己的技術落後於對手,因此,雙方在競爭之中越變越強,一聲號令,就能形成統一戰線和強大的戰鬥力。

為了更高效地生產糧食,就要制定曆法節令,升級農務器具;為了生產棉衣,就要懂得篩選棉種,紡織工具更新迭代,研發紡車、織機等。

社會發展起來後,為了更好地管理百姓,就需要政權、司法和軍隊,來維繫一個國家運轉。

於是,誕生了許多輝煌古代文明。我們比美洲幸運的是,我們沒有那麼多雨林阻隔,並且有很多淺層易開採的銅鐵礦,這就導致了我們交通便利,容易發展科學技術,所以我們才能發展起來。

歐洲的自然條件比起亞洲版塊更差,地形支離破碎,被山脈分割,島嶼眾多,小邦小國擁擠不堪,彼此競爭激烈。他們和亞洲一樣對抗過洪水,有過諾亞方舟的神話,他們種植的農作物甚至沒辦法滿足自身的需求,大自然逼著他們往外擴張,因為不擴張,就只能生活在窮苦之中。

於是,在15世紀新航路開闢後,歐洲走上了海外殖民道路,憑藉著他們和大自然鬥爭幾千年形成的兇殘性格和成熟的智慧,他們迅速徵服了全世界其他地區的土著居民。當然他們也曾經想過徵服我們,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畢竟,歐亞大陸上的土著居民各方面的差距其實都不大。

所以,為什麼歐亞大陸才是人類文明黃金開局的世界島呢?因為人類這種生物,你不能讓他活的太舒服,太舒服了他會懶惰,會放棄進步,也不能讓他太艱難,太艱難了他發展不起來,會原地踏步,當一個個適當的困難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才會激發他無窮無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歐亞大陸正好是這種環境模式,所以,幾千年的訓練使得這兩塊大陸上的土著比其他大陸上的土著更聰明,更勤奮,也更有潛力。

文章的最後,如果你對我這個亞洲土著的腦洞思維感興趣的話,歡迎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豆瓣8.8《槍炮、病菌與鋼鐵》揭秘歐亞大陸碾壓其他大陸真正原因
    這本書的起源自作者於1972年在紐幾內亞時被一個生活在石器時代的土著朋友耶利的問題問倒:「為什麼你們白人製造了,那麼多的貨物並把它運送到紐幾內亞來而我們,黑人卻幾乎沒有屬於我們自己的貨物呢?」這一問題觸及了人類現狀的實質,也是更新後世人類歷史的關鍵所在,它實質是探詢文明不平等的根源。
  • 徵戰歐亞大陸,蒙古帝國崛起對人類文明是福還是禍?
    就行為本身而言,蒙古的崛起,是各個文明的災難。蒙古鐵騎所到之處,青壯年男子、老人悉數被殺,只留下婦女和兒童為奴隸。被佔領的城市,往往人口被屠殺殆盡,城池付之一炬。在長江以北,在中亞,在烏克蘭大草原,蒙古鐵騎經過的地方,往往是累累白骨,千裡赤地,文明遭到了極大的破壞。但是,如果你打開上帝視角,從歷史文明演進的角度去看,蒙古崛起,反倒是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 冷戰後,美國為控制歐亞大陸而制定
    排在美國之後的六個經濟大國都在歐亞大陸(英、法、德、俄、中、日),公開的核大國中只有一個不是歐亞國家,不公開的核大國中也只有一個不是歐亞國家。更重要的是,地理位置上的關聯決定了無論在任何時候,美國的世界大國地位與它對歐亞大陸的政策是聯繫在一起的。
  • 凝結了歐亞大陸的文明——海獸葡萄鏡
    在宋代《博古圖錄》中被稱為「海馬葡萄鏡」 ,到清代《西清古鑑》中才改稱為「海獸葡萄鏡」。關於葡萄,其實是一種外來水果。文獻資料表明,自漢代張騫通西域後,中國便已開始種植葡萄,當時的絲織品上也開始出現了葡萄紋飾。
  • 為什麼澳大利亞沒有本地家畜,沒有歐亞大陸同樣大型的哺乳動物?
    人類第一次大規模滅絕大型動物物種。除了人類自到達歐亞大陸以來第一次使用水運工具和擴大活動範圍外,對澳大利亞/紐幾內亞移民還有一個重大的第一次聯繫在一起:人類第一次大規模滅絕大型動物物種。今天,非洲、歐亞大陸都還有許多大型哺乳動物,如犀牛、大象、老虎等。
  • 去清華藝博,看歐亞之心上的「黃金之丘」寶藏
    這裡出土的大量美輪美奐的黃金隨葬品,其美妙迷人的程度足以與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相媲美。4月29日,「器服物佩好無疆——東西文明交匯的阿富汗國家寶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蒂拉丘地的黃金寶藏成為本次展覽最奪人眼球的部分。
  • 為什麼上億年的恐龍沒有產生文明,200萬年的人類卻產生了文明?
    提到地球的統治者,除了人類,每個人想到的可能就是恐龍了。人類在200萬年的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社會,產生了文明,可是恐龍在地球上也生活了上億年,為什麼沒有產生同樣的文明呢?什麼是文明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文明?
  • 環境制約下的世界文明發展新思考,以《槍炮、病菌與鋼鐵》為例!
    但是歐亞文明明顯更為繁盛,發展速度較快、水平較高、在新航路開闢以後逐漸擴張到世界各地;與之相對的是,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在同時期並沒有發展出與之相似的文明,且發展速度緩慢。因而,許多學者試圖探討為什麼歐亞文明戰勝其他文明得以延續,而不是相反。賈雷德之前的傳統研究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秉持"人種決定論"的觀點,認為人種基因、智力的差距決定了他們的發展能力,例如試圖證明白人的平均智商高於白人。
  • 橫跨歐亞大陸的城市,讓人置身維斯特洛大陸,充滿玄幻的色彩
    為什麼呢?因為別人家的遊記裡,都是美好。別人的遊記裡不會告訴你的兩三事土耳其的地毯很美很美,可是味道很大很大,有時還很臭很臭。坐熱氣球的卡帕多奇亞,很難找到普通居民,所到之處,皆是旅行社、旅店、旅行紀念品店。如果想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就去做火車吧。自駕,夜行大巴沒什麼不好,只是那也許不適合你。
  • 人類文明演進中最沒存在感的地區——中亞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在作為搖籃的歐亞大陸之上,最沒存在感的地區當屬中亞,是個不折不扣的配角。首先看歐洲部分,先有希臘城邦,後有馬其頓和羅馬帝國,接下來是基督教旗幟之下的東西羅馬帝國。印度次大陸上印度,雖然迭遭徵服,但依然向外面輸送出以佛教為代表的文明。中國所處的東亞更是不用說了,先有秦漢兩大帝國,後有盛唐、蒙古,兩宋與明清。
  • 為什麼人類文明發展到最後都認可黃金?這絕非偶然
    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最後都認可黃金為貨幣,這是為什麼?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與黃金的自然屬性有關,二是社會原因。黃金是化學元素金(化學符號Au)的單質形式。早在1萬年前,人類就發現了黃金。古代帝王的宮殿就用黃金裝點得金碧輝煌。黃金的化學性質穩定,在空氣中不會與氧氣發生反應,而且不容易被腐蝕,十分易於長期保存。黃金不僅抗氧化強性強,導電性能也非常好,一些對性能有較高要求的電路就需要使用黃金。比如電腦內存條的接口表面就有鍍金,俗稱「金手指」。人類最早是以物換物,後來隨著發展的需求逐漸誕生了貨幣。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世界的影響——加速了人類文明傳播的步伐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佔領了歐亞商品往來的重要道路,作為帝國權利的最高統治者的哈裡發,眼裡散發著金光,貪婪的目光緊緊盯住這塊肥的流油的發財致富路。通過增加來往商人貨物的稅收,奧斯曼帝國的哈裡發賺的盆滿缽滿。
  • 先有人類 還是先有文明?
    直至上世紀90年代,仍有許多學者認為,人類在5萬年前突然獲得了認知能力,隨後才產生了擁有複雜的語言和符號系統的人類文明。然而,最近的考古發現顯示,人類文明真正的演化過程要複雜得多。古人類學家甚至無法判斷,認知能力的突然提高和人類文明的出現,是否與智人物種的形成過程有關。
  • 中國為什麼沒有遭遇阿茲特克和印加帝國那樣的厄運?
    因為中國很幸運的位於歐亞大陸的中緯度地區。歐亞大陸的任何一個中緯度國家,都沒有遭遇美洲文明這樣的亡國、滅種和信仰大規模轉換。中國沒有、伊朗沒有、土耳其也沒有,即使是中亞和北印度,它們也至少保留了自己的信仰和文化。
  • 消失的太平洋「姆大陸」,曾有高度發達的文明?
    也就是說,太平洋那裡曾是一塊大陸,當這塊大陸飛到宇宙中,就變成了月亮,也才有了太平洋。這個設想非常吸引人,別說是在19世紀,即使在今天,我想依然很多人會相信這個說法。20世紀人類登月成功,發現月球上的物質跟太平洋沒有關係,於是這種假設就不攻自破了。
  • 地球上有多少次人類文明呢?
    霍皮人的傳說在北美霍皮族人的傳說中,人類已經經歷過了三次文明。第一次文明是因為火山爆發。主要原因是因為人類自私,佔領資源,讓神發怒,把人類毀滅。而第二次如同第一次一樣,讓神發怒使地球自轉發生傾斜,帶來了冰河時期消滅地球人類。第三次,人類文明已經高度發達了,科技也是非常發達,因為總是爆發戰爭。讓神用水毀滅了人類世界?
  • 地球出現過超級文明嗎?姆大陸上的人們到底去了哪裡?
    地球出現過超級文明嗎?姆大陸上的人們到底去了哪裡? 說道地球上的文明,大家肯定不會認為我們現在的人類是地球上的第一個文明,但是受到現在科技實力的限制,再加上出土資料的匱乏,人類對於史前文明一直是處於猜想階段。
  • 歐洲和亞洲明明是完整的一塊大陸,為什麼要分成兩個洲?
    從地圖上看世界,人們會發現這世界上的七大洲,唯有歐洲和亞洲共享一塊大陸,其餘的五大洲,都有自己獨立的大陸面積板塊。除此之外,其他各個州之間的分界線清楚明了,基本上都是以海峽、運河、海洋為界,唯有歐洲與亞洲的分界線最為複雜,分界線基本位於陸地,山脈、河流、海峽更是缺一不可。
  • 美國發現一顆小行星,遍地都是黃金資源,能否被人類利用呢?
    人類目前已經不滿足在地球上佔領一席之地,反而將所有的目光都轉站在太空中,目的就是為了找尋第2個家園,找尋第2個家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奇怪的星球。美國曾經發現一顆星球,這顆星球上遍地是黃金,如果說能將這顆星球的資源運回地球上,那麼每一個人都將成為比爾蓋茨,在有生之年,這顆星球上的黃金資源能否被人類利用呢?
  • 地球一共經歷過幾次文明?上次文明是不是人類呢?
    大量史證表明,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文明就已經不只一次地形成著。更別說整個銀河系中除地球之外,存在於其它的星系的外星文明了5、地球起源的不同說法作為太陽的行星之一,地球是如何產生的呢?其說法不止一種。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地球經歷了1千萬到1億年的時間才最終形成穩定的天體,而那些距離太陽更遠的行星,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成形。6、印在石片上的史前文明在長達46億年的漫長日子裡,人類文明在地球上是一位姍姍來遲的晚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