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魚曬乾後澆水復活?它可用胃呼吸,上岸幾小時後仍能存活!

2020-12-09 八兩科學

一條魚從湖裡撈上岸曝曬一天,成功曬成「魚乾」後,接著拿點水往它嘴裡倒,結果過一會就能看到魚的嘴巴不斷開闔,魚鰓也在抽動,瞬間滿血復活、死而復生。這是網上流傳的「清道夫魚曬乾後遇水復活」的視頻,其頑強生命力把部分網友驚得咋咋呼呼的。作為一個十年寒窗苦讀的優秀畢業生來說,這種事只在看木乃伊電影的時候看到過。

那麼清道夫魚的生命力真的有如此頑強嗎?其實地球上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魚類有不少,可脫離水在陸地上生活。比如彈塗魚可以離開水超過12小時,過山鯽(攀鱸)可以上岸走路,肺魚可以幹泥土裡存活幾年……但從來沒有任何魚類是可以在徹底被曬乾後遇水復活的,即使是肺魚也不行。

反客為主,魚缸裡的清道夫變外來物種,在我國南方泛濫!

清道夫魚(學名:Hypostomus plecostomus,英文名:Suckermouth catfish),又叫「吸盤魚、琵琶鼠魚、垃圾魚、吸口鯰」,屬於甲鯰科下口鯰亞科下一種底棲魚類,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多數人以為清道夫魚是單指一種魚類,其實不然。它是翼甲鯰屬和下口鯰屬成員的統稱,比如野翼甲鯰、豹紋翼甲鯰、絞口下口鯰、隆頭翼甲鯰、多輻翼甲鯰都稱為清道夫魚,而出現在我國的絕大部分清道夫魚是豹紋翼甲鯰和野翼甲鯰(更多一些)這兩種,也叫普通清道夫魚。

外形上看,不同種類的清道夫魚有顏色差異,體色從金黃到深黑,有黑白(褐色)相間的花紋。有2個背鰭、體側僅有4排大鱗,口唇十分發達,像個吸盤一樣。成年體長約為30-45釐米左右。從其名字上看可以看出這種的大概習性,以藻類和底層有機物為主食,對蝦蟹、魚卵和水草來者不拒,會統統吃掉。

隨著飼養熱帶魚的風潮,清道夫魚在上世紀90年代被引入我國南方,聲稱有清除水族箱或魚缸內碎屑殘渣的功能。事實上,清道夫魚確實能清除魚缸殘渣,但其生長速度驚人,一年可以成長到20-30釐米,且長大後外型不討喜。加上長大後的清道夫魚會吞食小魚和咬傷其他魚類,於是就被民眾丟棄。由於我國南方河流沒有清道夫魚的天敵(巨水獺、凱門鱷、蛇、龜、禽鳥),於是開始野蠻繁殖、泛濫成災,對我國南方水域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曬乾」後的清道夫魚真的能遇水復活?

首先清道夫魚是一種熱帶魚,喜歡棲息在弱酸性軟水中,能夠適應不同的棲地,但不耐低溫。估計北方的同學都沒怎麼見過它,畢竟北方河流冬季常低於零度,若出現在北方應該撐不過冬季。其次清道夫魚的外骨骼比較硬,本土魚類沒辦法咬開,加上原本就是底棲魚類,雜食性、耐低氧(血液中血紅素攜氧的能力比其他的魚類高,以致在低氧的環境中仍可存活),當它來到沒有天敵的環境中,猶如進入了天堂,使原本只是魚缸裡的小配角一躍成為溪流和水塘的新霸主,並已成為破壞生態平衡的大殺手。

儘管清道夫魚的適應能力如此強,但這並不是清道夫魚在被「曬乾」後遇水復活的根本原因。追根溯源,還要說到它獨特的生理構造。科學研究表明,魚類獲取氧氣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魚鰓呼吸,有些魚類可以用鰓上器官、胃、肺等來從空氣中獲取氧氣,比如攀鱸和肺魚就可以同時用鰓和「肺」呼吸。

而清道夫魚除了如一般魚類使用鰓部呼吸外,它的胃部亦可協助呼吸,進行氧氣交換。當清道夫魚在水裡時會用魚鰓來呼吸,當它被撈到岸上曝曬時,表面鱗片的貼實可以防止水分的蒸發,本來就生活在底層水域的它,身上在多多少少會魚鰓帶上一些泥巴,這可以算是第一層防禦了。在沒有水流經過腮部時,它就開始保護鰓絲(鰓瓣上平行排列的黏膜褶)不讓它粘結,然後通過張開嘴連接能呼吸的胃,從空中獲取氧氣。所以清道夫魚到了岸上後幾個小時後仍然能存活。

因此像網上流傳的短視頻中所謂「曬乾」的清道夫魚,「曬乾」這兩個字值得商榷。而有人曾在室內(溫度28°)環境實驗了一條清道夫魚離開水後多久能死掉。在用紙巾拭去其表面水分,清道夫魚在2個小時後還能活蹦亂跳,7個小時後,清道夫魚乾化但還能看到腮部微弱跳動,23個小時後給清道夫魚加什麼水都救不回來了。實驗只是拭去其表面水分,並沒有曝曬,所以短視頻裡說的「曬乾」「曬了一天」……大家應該都懂。

最後提醒一下,不要放生清道夫魚,比較它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魚卵。如果在野外溪流江河發現清道夫魚,直接將它擱在岸上就可以了。

—END—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奇怪的「殭屍魚」,曬成魚乾後,遇水3秒鐘就能復活
    除了是一些不能食用的魚之外,其他的魚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盤中餐,但是我們也都知道魚類是離不開水的,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是有很多非常神奇的事情。 有一種魚絕對會顛覆你的認知。這種魚即使把它暴曬成魚乾之後,只要讓它碰到水,那麼就會立刻活蹦亂跳。有一條小魚已經完全被曬乾。
  • 塘鯴能在印度恆河泛濫!清道夫魚入侵恆河,卻銷聲匿跡!
    二是恆河裡面的另外一種魚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恆河裡面的另外一個主角,它也是一種魚,一種讓國人不敢吃的魚。一種清潔水質的魚,名叫清道夫,從名字上,大家就知道,它具有清潔環境的作用。清道夫魚,根據它的體型和吃食習慣,大家又親切的叫它們為吸盤魚、垃圾魚、琵琶魚。清道夫魚同埃及鯰魚一樣,都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不是印度的本地魚,原產於南美洲的各大水域之中。三是清道夫魚的特點幾乎只要有水的情況下,它就能存活。
  • 清道夫能吃嗎,我們可以用吃來解決清道夫嗎?
    長相普通的清道夫,雖然沒有其他異型魚豔麗的外表,但好在它適應性強、容易養活,尤其在水族箱裡,它喜歡吃殘餌和其他雜質,能起到進化水質的作用,因此得到清道夫的名字,並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 活魚保鮮的六種方法,還是古人厲害,弓過的魚可以存活十個小時
    此外,在垂釣期間,儘量少搬動魚護,尤其是長途搬動,更容易造成魚獲死亡。二、泡沫箱、加冰密封有車族,備泡沫箱一個,頭一天凍實大可樂瓶裝水,若干瓶。上岸返程,馬上把魚獲裝入泡沫箱,及時放經過冷凍成冰的瓶裝水,蓋嚴,用不粘膠帶密封。這樣至少可以保鮮10個小時以上。
  • 關於清道夫等工具魚,經常吸魚的一些小建議,也不必過於驚慌
    昨天的視頻,是有前提條件的,一個是連續飢餓、一個是室內環境過於昏暗昨天的這位魚友,人家也提前交代了,由於近期附近有施工,所以自己離家遊玩後,直接把窗簾給拉上了,因此本來室內過於昏暗的環境,就更加暗淡了。這是清道夫、鼠魚、其他異型魚、夜行魚,活躍度急劇上升的一個基礎前提。
  • 生命力最頑強的魚,被曬成魚乾後入水照樣活,被稱為魚界活化石
    大家對於魚的印象通常是這樣的,在水裡活蹦亂跳,一旦把它撈出來扔地上就會被乾死。在遙遠的非洲大陸上,有一種魚顛覆了我們對魚的認知,叫做殭屍魚。即使離水被曬成魚乾長達3年之久,入水後照樣能活下來!這種魚就像我國傳統文化裡的殭屍,吸收了人氣還能復活一樣,因此被國人侃稱為「殭屍魚」。
  • 廣西「過山鯽」:離水不死、上岸能走,當地人卻要消滅它?
    廣西的自然水域裡,棲息了很多淡水魚種,其中包括保護類的「娃娃魚」等,但還生存了一種怪魚,不僅離水幾天不死,而且還能上岸行走。這種怪魚的學名叫「龜殼攀鱸」,又叫過山鯽飛鯽、步行魚,分布在港澳兩地、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省,屬於熱帶魚類,是我國原生魚。那麼,過山鯽是個什麼的魚呢?當地人為什麼要消滅它呢?
  • 清道夫入侵緬甸多地,專家建議:看到立即殺死
    上面大家聊到的魚,叫清道夫。據說,這是最噁心的魚,連吃貨聽到它的名字都要反胃,更別說做成菜端上飯桌了。 清道夫的肉質粗糙,肉味腥臭,食之無味。同時,它身上大部分都是骨骼,肉量很少;再加上它的骨骼堅硬,容易傷手,處理起來也很麻煩,所以要想把清道夫真正變成一道美食,可以說困難重重,難以推廣。
  • 臨淵「護魚」:長江漁民上岸謀求新生活
    約11萬條漁船、28萬漁民將逐步告別「水上漂」的生活,退捕上岸謀求新生。「過去十年,長江的魚越來越少,以往我們每天可以捕近80斤魚,最近幾年每天捕不到30斤,魚的種類也越來越少,大魚更是少見了。」鄭來根說,面對長江的「無魚之困」,上岸是必由之路。漁民鄭來根在清理魚塘。
  • 廣州河道現「新魚種」,非常兇猛、暴曬不死,能吃光羅非魚?
    河道裡密密麻麻的羅非魚、清道夫,而其他水族絕跡,這一幕早已是廣東城市河道的「獨特風景」。 然而近日,廣州番禺區有市民反映,在河裡發現一種「新魚種」,不僅非常兇猛(會捕食羅非魚),並且生命力極強,被人丟在岸上暴曬也能存活很久……
  • 觀賞魚突然暴斃很常見,為什麼有些快死的魚,很快又滿血復活了?
    其實這也未必,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我們的個人操作和判斷,因為今天一位魚友的評論,使我想起了這個問題,關於突然暴斃的觀賞魚,我們就不必解釋了,再解釋它也是活不了了,這會與很多因素有關。但是,有些觀賞魚明明快死了,還能活過來的,會有哪些情況呢,遇到這些情況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 清道夫吸魚成為魚友公敵,下列這些魚混養不當,比清道夫還兇
    一直以來就是很多魚友不斷爭議的話題,有的說它吸魚、骯髒、相貌醜陋、攝食魚卵、又在野外泛濫,而且還不容易死,趕不盡殺不絕,被人們視為公敵……但同時我們也會發現,清道夫在很多魚友的魚缸裡、還有觀賞魚市場上,依然佔有一席之地,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否則早就被取締了,因為清道夫魚確實有其除藻的功效,而且效果顯著。
  • 清道夫被曬成魚乾,男子往魚嘴裡倒點水,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清道夫被曬成魚乾,男子往魚嘴裡倒點水,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在水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魚類,清道夫就是其中一種,它是一種存活率很高的魚,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東西,都能成為它的果腹之物,即使是被曬成魚乾也有復活的可能,清道夫被曬成魚乾
  • 以前被當作觀賞魚引進我國,如今在農村河裡泛濫,至今沒有天敵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因為清道夫魚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同時被業界宣傳能有效清理水中的青苔和其它魚類的排洩物,然後就將它引入國內觀賞魚市場上了。原產地在拉丁美洲,它長得和我們本土的魚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它的嘴,長得像一個吸盤一樣,能夠吃水底下的垃圾,所以還有人叫它吸盤魚。
  • 銅錢草是公認的好養,有時澆水少了會幹枯,澆水後很快復活
    也許養綠植不能賺錢,不能取得多高的成就,但是能讓你靜下心來,不至於浮躁不安,至少遇見煩心事,還能覺得人間值得,那麼,有哪些好看又好養的植物呢?首先,銅錢是草公認的好養,之前土培,有時候澆水少了會幹枯,澆水後很快復活,這次水培是因為沒土種其他的了,就把它的土都弄出來,然後就這樣一點土加水,這樣方便看到卻不缺水,有時候其它盆水澆的漫出來我都往銅錢草裡面倒的,還有一種草花,花市10塊買的,賣家說是康乃馨,我怎麼看不像呢?花朵很喜歡有點重瓣,開花也快,不管它幾年生,在我家開過花來過就可以了。
  • 長相醜陋的清道夫魚,它的同族兄弟卻備受追捧,身價是其上百倍
    這種魚就叫異型魚,顧名思義,異型魚的體態有異於其他常見的魚。異型魚是啥呢?肯定有人要說:「異型魚不就是清道夫嗎?」不是的,清道夫只不過是異型魚中的一種。異型魚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清道夫只不過是異型魚中的一個成員罷了。
  • 清道夫為什麼在別的國家泛濫成災,而在原產地並沒有?
    長相普通的清道夫,雖然沒有其他異型魚豔麗的外表,但好在它適應性強、容易養活,尤其在水族箱裡,它喜歡吃殘餌和其他雜質,能起到進化水質的作用,因此得到清道夫的名字,並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為什麼會在我們國家泛濫成災?
  • 如果說除藻能力,清道夫功不可沒,所有觀賞魚都可以和它混養嗎?
    如果是我們的觀賞魚飼養密度過大,行動力緩慢的觀賞魚,或者有部分疾病出現的觀賞魚,那麼清道夫在大部分情況下,對於它們就會毫不客氣,不管它是大型的龍魚還是小型的蝶尾金魚,在清道夫眼裡,只要是它能追上並且成功吸附到的,那就是自己的食物,沒辦法啊,餓啊,如果不吃這個,就沒有別的東西吃了。
  • 清道夫中國泛濫成災,印度人民的頂級美味,中國吃貨為啥就不吃?
    一開始大家清除附著藻類的方法一般為人工物理清除和化學藥物清除,但是大家發現,清道夫會吞食青苔等藻類,還會吃沉底的小顆粒性食物,所以又把它作為魚缸裡的配魚,起到輔助清潔的作用。歷經水族市場的追捧和人工養殖的興起,清道夫在中國存市量不斷攀升。
  • 冷凍後的魚體竟然能「復活」?
    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經過冷凍後,可以像磚塊一樣疊起來,運送到目的地後,將魚放入水中解凍,魚竟然又可以遊動了!    「魚體冷凍『復活』技術」是浙江海洋大學冷鏈物流研究所師生共同研發的低溫速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