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裡密密麻麻的羅非魚、清道夫,而其他水族絕跡,這一幕早已是廣東城市河道的「獨特風景」。
然而近日,廣州番禺區有市民反映,在河裡發現一種「新魚種」,不僅非常兇猛(會捕食羅非魚),並且生命力極強,被人丟在岸上暴曬也能存活很久……
上岸曬不死、還能吃羅非魚
「這個(新出現的魚)兇得很,我看到幾回它們吃羅非魚,小羅非一口一條,速度很快……」
住在附近的一位市民劉先生介紹說,這種魚一看就跟河裡密密麻麻的羅非魚、清道夫不一樣,體型更大,魚頭是尖的,平時就喜歡靜靜地趴在水底。
然而如果有羅非魚路過,往往被它們一口吞下……羅非魚不是說沒有剋星嗎?這魚還能吃羅非魚?
而更令他驚訝的是,這些「怪魚」不僅兇猛,並且生命力非常強,曾有人釣魚時釣起來一條,丟在岸邊大半天都沒曬死。
(一條被釣魚人丟棄岸邊的「怪魚」,看起來已被曬乾,但這位劉先生用腳去試探,卻馬上活蹦亂跳起來)
這些兇猛怪魚到底是個什麼魚種?
是一種肉食魚「雷龍魚」
其實,這些「兇猛怪魚」原本是一種從東南亞傳入的「觀賞魚」,學名南鱧,因為體型矯健、性情兇猛,又被許多人稱為雷龍魚。
事實上,南鱧在珠江流域早就出現,並且數量不少,不過南鱧是一種對水質要求較高的魚,而前些年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河道中水質汙染較嚴重,因此很少看到它們的身影。
如今市內河道裡出現大量南鱧種群,看得出來,經過這些年的河道治理,城市河道水質在明顯變好。
(劉先生數了一下,在自己家門前這一段河道,就發現五六條這個魚)
南鱧能消滅羅非魚、清道夫?
羅非魚、清道夫這些「河道害蟲」,早已讓許多人深惡痛絕。
因此這些能捕食羅非魚的南鱧出現,也是令一些網友也是非常興奮,認為「終於有能治得了羅非的了」、「希望它們越多越好,吃光羅非魚」……
(嘴大且密布尖銳牙齒)
應該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要說南鱧能消滅羅非魚不至於,首先兩者的繁殖能力不在一個層級上。
其次,南鱧只能捕食一些體型較小的「幼年羅非魚」,而生長半年乃至一年以上的成年羅非魚,因為體型太大,南鱧並不能吞食。
另外南鱧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外來物種,一旦它們大量繁殖,可能危害比羅非魚還大.....
不過,南鱧捕食羅非魚的現象能說明一個問題——羅非魚並非沒有天敵。
其實能捕食羅非魚、清道夫等生物有很多,比如本土翹嘴魚、鱤魚,還有各類水鳥,都能輕鬆捕食羅非魚。
只要持續在生態保護上發力,江河生態日漸健全,各類水族、水棲生物更豐富,這些外來物種生存空間自然會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