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河道現「新魚種」,非常兇猛、暴曬不死,能吃光羅非魚?

2020-12-16 騰訊網

河道裡密密麻麻的羅非魚、清道夫,而其他水族絕跡,這一幕早已是廣東城市河道的「獨特風景」。

然而近日,廣州番禺區有市民反映,在河裡發現一種「新魚種」,不僅非常兇猛(會捕食羅非魚),並且生命力極強,被人丟在岸上暴曬也能存活很久……

上岸曬不死、還能吃羅非魚

「這個(新出現的魚)兇得很,我看到幾回它們吃羅非魚,小羅非一口一條,速度很快……」

住在附近的一位市民劉先生介紹說,這種魚一看就跟河裡密密麻麻的羅非魚、清道夫不一樣,體型更大,魚頭是尖的,平時就喜歡靜靜地趴在水底。

然而如果有羅非魚路過,往往被它們一口吞下……羅非魚不是說沒有剋星嗎?這魚還能吃羅非魚?

而更令他驚訝的是,這些「怪魚」不僅兇猛,並且生命力非常強,曾有人釣魚時釣起來一條,丟在岸邊大半天都沒曬死。

(一條被釣魚人丟棄岸邊的「怪魚」,看起來已被曬乾,但這位劉先生用腳去試探,卻馬上活蹦亂跳起來)

這些兇猛怪魚到底是個什麼魚種?

是一種肉食魚「雷龍魚」

其實,這些「兇猛怪魚」原本是一種從東南亞傳入的「觀賞魚」,學名南鱧,因為體型矯健、性情兇猛,又被許多人稱為雷龍魚。

事實上,南鱧在珠江流域早就出現,並且數量不少,不過南鱧是一種對水質要求較高的魚,而前些年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河道中水質汙染較嚴重,因此很少看到它們的身影。

如今市內河道裡出現大量南鱧種群,看得出來,經過這些年的河道治理,城市河道水質在明顯變好。

(劉先生數了一下,在自己家門前這一段河道,就發現五六條這個魚)

南鱧能消滅羅非魚、清道夫?

羅非魚、清道夫這些「河道害蟲」,早已讓許多人深惡痛絕。

因此這些能捕食羅非魚的南鱧出現,也是令一些網友也是非常興奮,認為「終於有能治得了羅非的了」、「希望它們越多越好,吃光羅非魚」……

(嘴大且密布尖銳牙齒)

應該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要說南鱧能消滅羅非魚不至於,首先兩者的繁殖能力不在一個層級上。

其次,南鱧只能捕食一些體型較小的「幼年羅非魚」,而生長半年乃至一年以上的成年羅非魚,因為體型太大,南鱧並不能吞食。

另外南鱧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外來物種,一旦它們大量繁殖,可能危害比羅非魚還大.....

不過,南鱧捕食羅非魚的現象能說明一個問題——羅非魚並非沒有天敵。

其實能捕食羅非魚、清道夫等生物有很多,比如本土翹嘴魚、鱤魚,還有各類水鳥,都能輕鬆捕食羅非魚。

只要持續在生態保護上發力,江河生態日漸健全,各類水族、水棲生物更豐富,這些外來物種生存空間自然會被抑制……

相關焦點

  • 珠江又現新魚種,像是羅非魚和太陽魚雜交,美國孔雀鱸?
    廣東珠江水系,可以說是我國外來物種之「集大成者」,數量和品類都是全國獨一檔……並且近日,廣州許多釣魚愛好者反映,珠江裡又發現一種新魚種,外形奇特沒人見過,竟像是數種魚的雜交……像是羅非魚、太陽魚和鱸魚的雜交「頭一回釣到的時候我以為又是什麼羅非魚,後來發現不對,這個魚跟羅非魚差別挺大,又像是太陽魚,有人還說是鱸魚……」廣州網友@天羅南門 在社交網絡稱,自己最近在珠江垂釣時,用蚯蚓做魚餌釣到好幾條從未見過的怪魚,疑似是「羅非魚和太陽魚」的雜交。
  • 老鄉河道裡釣起許多怪魚,像羅非魚但更兇猛
    經驗豐富的釣魚愛好者就知道,羅非魚這種外來物種非常兇猛,它們大量聚集的地方,往往釣不上其他魚。然而下面這位廣西柳州的釣魚愛好者,在一條「滿是羅非魚」的河道裡,卻釣起許多「怪魚」來.然而「惡人自有惡人磨」,兇蠻的羅非魚碰上攀鱸,則只有敗下陣來的份——攀鱸堅硬銳利的刺鰭,能輕鬆刺穿、撕開羅非魚的鱗片,使其受傷感染……(攀鱸的刺鰭與鰓都非常健壯和尖銳)了解水產行業的朋友就知道,在羅非魚剛引入我國養殖的時候,那時候經濟價值很高,養殖羅非魚的利潤很可觀
  • 南方河流屢現太陽魚,形似羅非魚但更兇猛,現令日本人慾哭無淚!
    在外型上,太陽魚和羅非魚差不多一個樣,以致於太陽魚被人們經常錯認為羅非魚,但事實太陽魚更小、更兇猛。形似羅非魚,個頭小但更兇猛,會吞食其他魚類魚卵和幼魚!太陽魚(學名:Lepomis gibbosus),英文名為「sunfishes」,也叫北美洲慈鯛,屬鱸形目太陽魚科的一種中小型溫水性淡水魚的統稱,種類約有30種,原產於北美各地的湖泊和溪流中,但現已擴散到夏威夷、非洲、亞洲、南美和歐洲等地的河流中。在外觀上,太陽魚與羅非魚有點像,但顏值要比羅非魚略高一點。
  • 羅非魚,我們拿什麼來抵禦你?外來入侵魚種如何處理
    這幾個月外出野釣,我突然發現,完全不需要計劃要釣什麼目標魚,因為到達野釣點後全是羅非魚咬鉤,而且都是指甲大小的羅非,又稱「貓非」(餵貓吃合適的羅非魚)。大的半斤以上的也有,但是很難釣上。釣魚餌料扔下去,指甲非給你吃得精光。
  • 廣州河道現「半米長土鯪魚」,重7斤,可能已活了一二十年
    然而下面這位廣州釣魚愛好者,在市內河道時,卻意外釣起一條重達7斤的「巨型土鯪魚」,堪稱罕見的「土鯪魚王」……(體長超過半米的土鯪魚,長江君也是第一次見……)河裡釣起「半米長土鯪」,以為是「大草魚」「……我一位是條草魚呢,老大一條,(魚在水下)
  • 廣州河道出現非洲肺魚?市民撈起「半米黝黑大魚」,不敢吃又放生
    根據水產部門統計,廣州已成我國外來入侵物種最嚴重的城市。相信廣州的朋友對此深有體會,甚至自己就曾從河道裡,捕獲、釣獲過稀奇古怪的「怪魚」.......「我爸爸早上出門撿回來了,說這條魚在石井河岸邊遊來遊去,他一下就撈了起來,也不知道是不是別人放生的」網友(小陳)介紹說,這條「怪魚」是其父親,早上「遛彎」帶回來的,是從附近的石井河裡撈起來的。石井河是廣州市內大河,河中野生魚不少,河邊也常有人釣魚、捕魚。
  • 這種農村水溝裡的「發財魚」,其實是兇猛的外來物種
    「......這個魚就是這兩年多起來,吃河蝦、吃泥鰍都厲害的很,但是它本身比較貴,不愁賣.....」 湖南的一位老鄉羅師傅介紹說,近兩年,這種魚在當地的水塘、河溝裡越來越常見——其肉質鮮美無刺,在魚市上也是迅速受到歡迎。
  • 原創 該魚俗稱紅羅非魚,是雜交的突變種,釣魚人該如何垂釣?
    原創 該魚俗稱紅羅非魚,是雜交的突變種,釣魚人該如何垂釣?生活在南方的人,深知羅非魚已經是主要魚種。我本人對羅非也是情有獨鍾,因為每次去釣魚必有羅非。每到5-9月是羅非魚的繁殖高峰,幾乎就只能釣羅非魚了。近幾年來,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黑坑裡出現了羅非魚的一個新品種「紅羅非」。因為顏色鮮豔,個體又大深受釣魚人喜歡。
  • 如何才能釣到羅非魚?羅非魚喜歡吃什麼食物?羅非魚的生活習性
    羅非魚是原產自非洲,所以很多人稱它為「非洲鯽魚」。實際上,羅非魚是我國在1957年從越南引進的。羅非魚屬於熱帶魚類,耐高溫,不耐低溫,喜歡25攝氏度以上的水溫。羅非魚肉質非常好,富含各種胺基酸,烹飪之後極其鮮美可口。
  • 意料之外,水裡面全是外來魚種,泛濫成災,釣魚人太痛苦了
    什麼魚才是水庫,河道的霸主?很多人說是雀鱷鱔,鱤魚,烏魚,鯰魚等肉食性魚類,因為這些魚非常的兇猛,會吃其它小型魚種,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但是這些魚其實都算不上什麼霸主,真正隱形的霸主還算是那其貌不揚的外來物種,清道夫下口鯰魚。
  • 黃顙魚、羅非魚等多魚種價格維穩,草魚領漲0.4元/斤!| 一周塘...
    黃顙魚、羅非魚等多魚種價格維穩,草魚領漲0.4元/斤!普通淡水魚:湖北宜昌受洪災影響較小,基本無成魚存塘,新魚8月才上市,比較缺魚,價格較上周上漲0.2元/斤;潛江地區流通量較大,價格較上周上漲0.1-0.4元/斤;江蘇鹽城地區精養銀鯽規格達4兩左右,養殖戶為緩解養殖密度出魚,4.4兩鯽魚價格達8元/斤,同等規格價格與上周持平;黑龍江地區新口鯉魚陸續上市,供應量較大,價格較上周下跌0.5元/斤;華南地區羅非魚存塘較多,流通穩定,價格與上周持平
  • 羅非魚在我國泛濫成災,中國人卻都不吃,只能出口到日本了
    羅非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國南方地區,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魚,在野外的一些流域甚至出現了泛濫成災的情況,但是中國人卻不太愛吃這種魚,很多人認為它有一種土腥味,不如本土魚好吃,因此羅非魚在中國的銷量並不是特別好,這也是它能在野外地區泛濫成災的原因,但即便如此,中國的羅非魚養殖業依舊進如火如荼。
  • 野外泛濫的羅非魚,是最好吃的淡水魚之一,老少皆宜
    我也看到一些網友在下方的評論,什麼重金屬含量超標、水質汙染嚴重,這樣的魚根本就不能吃,或者說,羅非魚也是雜食性魚類,和清道夫有一定的相似習性,它們也可能攝食垃圾,因此看起來很髒,所以絕對不能吃。最髒的應該是鯰魚,該吃照樣吃關於羅非魚是否可以食用這一點,我們未必就要全部去否認,如果是野外釣取的羅非魚,它們的生活水質到底如何?其實我們應該是一清二楚的,如果汙染過重的話,誰也不會去吃的。但是,如果要論攝食垃圾過多的魚類,最髒的,我認為反而應該是:鯰魚。
  • 說說引進的三種羅非魚,在釣魚人眼中老實憨厚,有些呆傻
    盛夏、金秋時節,是羅非魚生長最快的時候,攝食量大,喜在高溫水域中遊弋覓食,早晚沿岸邊在水體底層遊,中午在中上層遊動。用浮釣、底釣,都可以釣上魚。雖然羅非魚是釣魚人最熟悉的魚種之一,但是你對羅非魚到底了解多少呢?
  • 半米長、7斤重,羅非魚能長這麼大?網友:這該怎麼吃?
    羅非魚怎麼能長到這麼大? 體長超過半米,體重7斤多,在一般人的概念裡,這是鯉魚、草魚才有的尺寸。而羅非魚號稱「非洲鯽魚」,其常見體型只比本土鯽魚略大,不過半斤到一斤之間。
  • 別看它個頭小,咬鉤卻很兇猛,淺談太陽魚的釣法及用餌
    每次說到太陽魚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聯想到羅非魚,確實,這兩種魚長得很像,如果不熟悉或不仔細看很難在第一時間分辨出來。記得我第一次釣到這種魚也以為是羅非,大概是因為我老家這邊的自然水域沒有這兩種魚吧,羅非只能在黑坑見到,太陽魚則更少,偶爾在一些收費垂釣的水庫能夠看見。
  • 這一兇猛外來物種,長得像黑魚,離水半天不死,已入侵大量河流
    導讀:這一兇猛外來物種,長得像黑魚,離水半天不死,已入侵大量河流國內的淡水魚之中,黑魚是比較受歡迎的一個種類,它的肉質緊實,味道鮮美,在市場上常年暢銷。黑魚的外形較為獨特,在淡水魚之中很難找到和它相似的魚,然而近些年來,在南方一些地區,卻經常能在野外釣到一種長得像黑魚的「新物種」,不少人表示就是最近幾年多起來的,以前都沒見過。那麼這到底是一種什麼魚呢?為何近些年突然開始在野外河流之中大量出現?這種酷似黑魚的魚叫做「白邊烏鱧」,它和黑魚同是鱧屬,的確存在「親戚關係」。
  • 手竿釣羅非魚的調漂技巧,用這幾種調漂方法,中魚率明顯提升!
    羅非魚在南方非常常見,原產自非洲,刺少肉多味道還算鮮美,最初在南方地區引入養殖,不過現在南方很多自然水域都能見到羅非的身影。羅非魚是非常耐高溫的魚類,這是因為原產自熱帶,高溫的夏季可以正常垂釣,所以是很多南方釣友的主攻魚類。聊聊釣羅非魚的調漂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