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身上最嫩的肉,我的回答是——牛裡脊,即牛脊椎骨內側的條狀嫩肉。我們大家對牛肉評價都很高,牛肉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它裡面的胺基酸組成更比豬肉接近人體需要,而且味道鮮美,是一類健康肉,所以非常受人喜愛。牛肉營養好的是沒法說,不過牛肉的肉纖維與其它肉類對比還是比較粗老,吃起往往發韌,烹飪不好了還嚼不透,唯獨牛肉身上的牛裡脊,幾乎都是脂肪含量低的精肉,沒有半點的肥油,它適合煎、炒、炸,是老少皆宜的肉類。不過牛裡脊最適合的是做菲力牛排。是對廚師考驗極高的一道菜品,各方面把控比較嚴格,多一分就柴,所以一般菲力牛排都在3-5成熟,以保持肉的鮮嫩多汁,除此之外,牛裡脊也常用來做鐵板燒。
雖然牛裡脊是牛身上最嫩的一部分,肉質非常棒,不過一頭牛,我們只吃牛裡脊肉,太浪費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估計世界上有2/3的人都會吃不起牛肉。再說也不一定所有的人都喜歡吃牛裡脊肉。實際上牛身上其他部位的肉,也是有自己的優點的,採用適合的烹飪方法,烹飪出來的菜品也是非常好吃,值得我們都嘗試一下,牛身上還有哪些部位,我們一起來看看:牛頸肉牛頸肉,也就是牛脖子上的肉,又稱「脖頭」、「脖子」,這塊肉位於牛頭後部。因為這裡是牛頭老師來迴轉動的部位,所以它的肉質粗且硬且帶些筋,運動多了肉質偏硬,其硬度僅次於牛的小腿肉,是牛身上肉質第二硬的。
牛頸肉肥瘦兼有,肉質幹實,肉紋較亂,肉質勁道,適合做碎肉或是拿來燉、煮湯,做牛肉丸也不錯。牛上腦牛上腦是位於牛肩頸部靠後,脊骨兩側的牛肉。這個部分是肉運動量很少的地方,所以它的肉質細嫩多汁,脂肪雜交均勻,伴有有大理石花紋沉積。牛上腦肉質口感綿軟,入口即化,脂肪低而蛋白質含量高,是我們平常涮牛肉火鍋、烤肉牛串的首選肉,它還適合煎炸和清炒。牛肩肉牛肩肉是位於牛的前肩胛部,前腿的上部,由岡上、岡下肌、前臂筋膜張肌,臂三頭肌外側頭肌構成,牛肩肉含有優質的蛋白質,裡面還含有肉毒鹼,多吃有助於增長肌肉。所以非常受健身人士的喜愛。
牛肩肉的間隙脂肪含量較多,肉質鮮嫩、富有彈性,適合燉、煮、滷。牛排骨牛排骨是牛骨架上剔肉後剩下的肋骨和脊椎骨,因為是從牛腩上取下來的,肉質比較鮮嫩、細膩。這個牛排骨和我們平常吃的豬排骨一樣,適合燉煮、熬湯、紅燒。牛眼肉牛眼肉是牛背上兩側前面的部位肉,它有形似眼睛的脂肪所以叫肉眼或眼肉,是牛身上高檔部位肉。牛眼肉的肉質細嫩,脂肪含量較高,吃起來的口感比較香甜多汁,不乾澀,此部位的肉最適合涮牛肉,也適合煎牛排,或者是燒烤也可以。牛腩牛身上多個部位的肉都可以被稱為牛腩,它統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牛腩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肉質稍韌,口感肥厚而醇香,適合紅燒、燉湯或咖喱,比較有名的一道菜品就是西紅柿燉牛腩。
牛腱牛腱是牛腿部位肉,實際上這牛腱肉也屬於牛腩肉的一種。牛腱肉經精細修割乾淨,剔除筋油,不帶肥脂。它屬於純瘦肉型幾乎全是瘦肉,硬度適中,筋肉多、油少,最適合用來做滷味,不適合燉湯,更不適合紅燒。牛外脊牛肉有牛裡脊肉,也有牛外脊,它是牛背部的最長肌,容易有脂肪沉積,此處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炒、炸、涮、烤都適合,日常我們常吃的西冷/沙朗牛排就是用到這塊肉製作出來的。比起菲力牛排,沙朗牛排因為裡面含脂肪,所以煎、烤起來味道會更香,口感也不錯。牛霖牛霖也是牛臀,它取自牛後腿近臀部的肉。它的形狀呈圓滑狀,也叫和尚頭。
牛這部位的肉肌肉纖維較粗大,脂肪含量少,口感略澀,屬於瘦肉型。它適合把整塊來來烘烤、碳烤、焗,爆炒。許多平價牛排就是用這個部位的肉作為主要食材的。牛尾牛尾顧名思義就是牛的尾巴,我們時不時都能看到牛在摔尾巴,運動量極大,所以牛尾巴基本是瘦肉,並且富含膠質、營養價值極高。牛尾肉的風味十足,我們常把它加在砂鍋菜或湯餚中,長時間的燉煮可以完美的釋放美味,別看是尾巴肉,也非常受大家喜愛。愛吃、愛美美食、更愛生活,希望能尋找出各種食物最適合的做法,把最美味的食物傳遞給你、我、他。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去尋覓和挖掘食味、食趣、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