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波(英文:Vaporwave),是2000年左右誕生於網際網路線上的一種復古藝術風格。
這種藝術的內核是「反叛與懷舊」;精神氣質上,又最具網際網路精神。
2000年左右,網際網路連接世界,科技預示著更美好更和平的未來。
所有實體的東西,一件件數位化,變成網際網路上的「流」。報紙變成信息流,卡帶、CD變成音樂流,錄像帶、DVD變成視頻流,相冊變成圖片流……
站在2000千禧年的門口,我們相信全世界的藝術、音樂、電影、文學……通過看不見的「流」湧到我們面前,我們相信自己會更自由。
世界變成了平的。
人人皆可創作,也能從網上獲取任何想要的;人人皆可創造意義或消解意義,通過拼接、變形、混剪等手段……
另一背景是消費主義抬頭,財富神話塑造新的時代偶像,網景、雅虎、亞馬遜紛紛上市,締造網際網路神話和新的財富英雄。
如伊桑·祖克曼這類先知先覺者,早早意識到科技帶給人的困境:「網際網路讓人類更孤立更狹隘」,網際網路成了投人類所好的「回音壁」……
「蒸汽波」在小圈子應運而生。
它反思當下,回溯過去;反叛正統,消解意義。
在視覺藝術上,它把古典藝術形象、80-90年代流行文化、Windows95窗口樣式、特定年代的標誌象徵等元素、形象,做拼貼再組合。
以隨意和粗糙的形式,重造意義,或消解,或重構,或反諷……建構了一套新的美學體系。
阿波羅白色雕像、日本動漫、錄像帶、Windows 95彈窗、手持遊戲機、街機遊戲人物……低畫質、低像素、粗顆粒、霓虹色、大塊顏色……
一面是古典意象,一面是科技產品,混雜出一種超現實的和諧,在復古氛圍中營造出一種迷幻的未來感。
到2010年左右,隨著電子舞曲興起,蒸汽波音樂開始嶄露頭角。
蒸汽波音樂,主要通過採樣1980-1990年代歐美或日本Funk音樂、流行樂片斷,對它做放慢、循環、做舊與風格化處理,強化節奏,向舞曲靠攏,重新賦予音樂一種復古、迷惘的氣質。
彼時,日本流行文化輸出全世界,動漫、音樂、電影……從大都市霓虹閃爍的繁華風貌到經濟泡沫破裂後的迷惘、無助;非常契合蒸汽波復古懷舊、反叛當下、未來迷幻的風格。
典型音樂人和作品,如:MACINTOSH PLUS《FLORAL SHOPPE》、マクロスMACROSS 82-99《AMillion Miles Away》,以及國內的李老闆《嘉禾天橙國際大影院》、幸子小姐拜託了《柴 魚 の ca l l i n g》等。
最大的聽覺感受是,蹦迪狂歡,卻有一種世紀末對未來的悵然。
究竟如何言簡意賅來定義蒸汽波呢?
知乎上一個點讚數最高的答案,無疑是最全註解:
賽博朋克式的/反烏託邦的/低保真的/採樣融合爵士的/數字的/晶片音樂式的/故障藝術式的/未來主義的/但是又復古的/藝術去質化的/復古科技的/超現實主義的風格。
以上,全部,也可能是我的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