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兩天網際網路圈最熱的瓜,就是遊族董事長林奇被同事毒害的新聞。
大家吃瓜歸吃瓜,但我還是很惋惜一位才39歲的青年企業家,以這種命運告別這個世界。
再聯想到之前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帶幾個大漢上門「搶公章」事件,我發現:公司內鬥,真的是其害無窮。
我曾經見過這樣一個故事,為什麼是用「見過」,而不是聽過,因為這個故事是真的,其次是我查閱資料加親身經歷才知道。
某公司老闆非常的摳門,承諾給高管的績效遲遲未兌現,後來還把這位高管趕走,高管一氣之下,把老闆告到了法庭,後來法庭判高管勝訴,賠償了高管一大筆錢(主要是績效+加班補償),因為這位高管手上有證據。
後來這位高管走後,他帶走了之前公司的下屬,第一件事情就是成立公司,做和前公司一模一樣的業務,三年以後,這家高管搶走了原公司的大部分業務,最後逼得前公司老闆轉型。
我後來加入這家公司的時候,已經明顯感覺這家公司不行了:公司裡要麼就是沒有鬥志的老人,要麼就是剛來不到一年的職場新人,中層也全是新的。
老人為啥沒有鬥志,因為老闆很摳門,賺到錢了,也不捨得分給高管。所以,在職的高管都有一種養老的心態,但求無過,不求有功。
然而這家公司在10年前,幾乎壟斷了長三角某業務一大半市場,說起xx領域,它就是毋庸置疑的老大哥。而現在呢?那位高管成立的新公司已經把它打敗了。
2.
內鬥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我的理解是公司利益分配不公,並且利益雙方意見不一致。
蘋果公司也曾經發生高層內鬥事件,主角就是史蒂夫·賈伯斯和當時的蘋果CEO斯卡利。
上個世紀80年代,不到30歲的賈伯斯通過創立蘋果成為了億萬富翁,但是因為他太年輕,性格也不太適合當CEO,董事會另外安排了CEO的人選。
斯卡利是蘋果第二任CEO,在1983年走馬上任,當時他還是賈伯斯粉絲,也是賈伯斯跑到斯卡利的住所,請到了斯卡利,沒想到兩年後一切都變了。
賈伯斯在1984年忙著蘋果第一款圖形界面電腦麥金託什的設計和營銷,他錯誤地估計這款電腦會大賣,賈伯斯和斯卡利吹牛,說這款新電腦一年賣50萬臺不是夢,很多人都聽說過經典廣告《1984》,其實這款電腦當年賣的很糟糕,每月只賣出2萬臺。
後來在蘋果公司內部又爆出麥金託什電腦部門員工的工資,比隔壁的蘋果Ⅱ部門要高出不少。這下蘋果Ⅱ的工程師不樂意了,因為蘋果Ⅱ才是公司的現金流來源,公司上下對賈伯斯意見很大,而且賈伯斯經常越權指揮員工,當年有幾十位工程師因此離開公司,包括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
作為CEO的斯卡利忍不住了,他向董事會提議,免去賈伯斯在麥金託什電腦部門的總經理職位。
賈伯斯也在策劃讓斯卡利離開公司,結果就是賈伯斯在1985年被董事會趕出公司,後來他一氣之下把手上的蘋果股票全賣了,從億萬富翁的起點重新創業,陸續創立和收購了幾家公司,事業做得相當不錯,直到1997年再被請進蘋果公司。
蘋果公司1980年就上市了,通過股價可以看出,這家公司從1980年到2000年漲幅很小,後來在賈伯斯1997重新加入以後,才迎來了騰飛。
假如蘋果當初沒有內鬥,賈伯斯不出走,而是一直呆在公司裡,現在會是怎樣的景象?
3.
雖然沒有人喜歡公司內鬥,只要人類還存在地球一天,內鬥就不可能消失。
如果有一天,你成為了內鬥的當事人,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是每個職場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內鬥的存在,很多時候是管理的缺失,利益分配的不公。
有句話說得好,一念天堂。
當面對不公的時候,人可能會一秒墮入地獄。
賈伯斯被斯卡利趕出蘋果,但他沒有選擇報復,而是專注做自己擅長的領域,一樣取得了成功。
所以說,如果你是內鬥的受害者,千萬別用損人不利己的做法。打敗敵人的方法有很多,最蠢的就是自殺式襲擊。
就像我開頭講的故事一樣,打敗敵人的最佳的方法,就是在他的領域打敗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