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經歷的網際網路公司「內鬥」故事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深燃團隊 深燃 收錄於話題#小酒館14個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周繼鳳 唐亞華 李秋涵 黎明 蘇琦 金璵璠 魏婕

編輯 | 金璵璠

最近,中芯國際高層「內鬥」風波傳遍了網際網路。一時之間,職場上的吃瓜群眾開始調侃各自經歷的內鬥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紛爭,翻開網際網路發展史,其中不乏網際網路公司的內鬥案例,無數公司甚至因此被拖垮。職場的內鬥就如同房間裡的大象,一直存在,卻是隱晦拿不上檯面的話題。

近期,深燃與七位參與或見證網際網路公司內鬥大戲的人聊了聊,他們分享了諸多內鬥場面:

有些因為空降了領導,「辛苦打下的江山,被不太懂業務的人摻和、指導」;有些是高層間利益分配不均,或是親自上場大打出手,或是安插心腹互相傷害;有些是老闆為了剷除異己,默許內鬥……

而身處於內鬥漩渦中的打工人,要麼被迫站隊,面臨著站錯隊的事業風險,要麼抱緊團隊大腿一致對外,最慘的是淪為利益紛爭下的炮灰。

一撕驚人型

產品經理「手撕」程式設計師

其實是幫老闆剷除異己

佟文彥 | 34歲 某網際網路公司市場經理

以前經常聽說程式設計師和產品經理是死對頭,但沒想到在新入職的公司親眼看到這對冤家打起來了,還是我混職場十多年從來沒見過的名場面。

我們公司這個產品經理是個冰山美人,在公司不跟任何人多說一句話,但性格強勢,只要是她說出來的話容不得別人半點反駁和質疑,不然一定會很生氣。

事情還要從一個下午說起,當大家正埋頭噼裡啪啦敲鍵盤時,這個產品經理突然氣衝衝地闖到一個開發的工位旁,說著說著嗓門越拔越高,一句「就這麼個小功能,你為什麼加不了,給我個理由」徹底驚醒了公司一群像我這樣的吃瓜群眾。因為這句話裡帶髒字,我特地回頭確認了一眼,同時發現一個辦公室的人和我一樣,都在豎著耳朵聽,因為噼裡啪啦的鍵盤聲沒有了。

「理由已經跟你說過了。」開發這句話徹底讓公司氣溫降到冰點,我隔著老遠都替他倒吸了一口涼氣。緊接著產品經理又是一句髒話,還伴隨著椅子被踹的聲音。這個時候,開發旁邊的技術經理終於看不下去了:「請你放尊重一點。」

兩個女人的戰爭瞬間爆發了,人力經理過來攔住她們,把產品經理和技術經理拉到會議室去協商。結果還沒到2分鐘就聽見裡面「啪啪」的桌子響聲、咣咣砸東西的聲音,聽說兩個人都互扯頭髮了,人力經理根本拉不動架。公司不少同事都圍在會議室門前,膽大的同事才敢進去拉架。

兩天後,公司發了通知,產品經理和技術經理各打五十大板,兩個人的季度獎金都取消,這還算公平,但讓剛來兩個月的開發當了炮灰,直接辭退。

因為我跟技術經理關係比較近,她說這個產品經理非常熱衷於跟老闆告黑狀,她已經害怕開會了。我也能感受到,老闆很少來公司,但每周一例會都會批評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且愛對技術部門吹毛求疵,一定是有人吹了耳邊風。其實公司很多人也知道告狀的人是產品經理,因為她和老闆私交甚好。據說認識了很多年,但是具體有多好,只有他們兩個清楚了。

當時我以為風波已經過去,沒想到兩個月後技術經理閃電離職了。我突然發現當時明哲保身的選擇是對的,不然肯定會被「連坐」。因為全公司都知道我和技術經理走得很近,但事實我們只是飯友。

我工作這麼多年,社畜本質在這家公司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家公司的氣氛可以用死氣沉沉來形容,我不信任任何一個人,每個人都像暗坐在辦公桌上的殺手,都在支稜著耳朵聽我說什麼,好給老闆匯報,我從來沒有表達過任何意見,每個同事也都特別會包裹自己。我在上一家公司非常愛聊、愛開玩笑,但在這裡就像是個工作機器。

後來偶然的一次機會,我跟技術經理閒聊,她說,產品經理實際上是老闆剷除異己的工具人,而她也不介意當這個壞人,她發脾氣都是有針對性的。公司也如他們所願一直在「優勝劣汰」,鐵打的老闆和產品經理,流水的員工。

一山不容二虎

領導們在餐桌上大打出手

王麗 | 27歲 某網際網路公司運營

沒想到,我剛畢業進第一家公司,就遇上一場極其複雜的內鬥,而且不是一般的暗地裡捅刀子,是餐桌上的大打出手。

我的頂頭上司是一位男領導,也是一位女領導招進來的,算是女領導的手下。

在我這位初入社會的萌新的眼裡,女領導性格強勢且控制欲強,經常推開門就厲聲詢問業務,總是黑著臉。但是業務能力沒話說,是個好領導。

男領導則充滿了智慧,日常和我們吐槽開玩笑,每回開會女領導罵我們的時候總是幫襯著我們,也是個很好的領導。有時候女領導也會毫不客氣地當著組員的面訓斥男領導,男領導總是情商很高地化解了女領導的怒氣。

我當時認為,這兩個人搭配起來非常完美。直到有一天矛盾爆發了,我才看到了人心的複雜與人性的多面。

矛盾的爆發點是女領導拉來的一位潛在客戶。我們做的內容產品影響到了潛在客戶的利益,這讓潛在客戶非常不滿意。內容業務是男領導負責,正當他在和對方交涉之際,女領導得知了此事,一狀告到大老闆那裡,那還了得,大老闆直接批評了男領導。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氣壓很低,男領導黑著臉對旁邊的人說:「這是她第幾次截胡打小報告了。」

當晚公司聚餐時,我一進餐廳包間,就聽到女領導向大老闆抱怨訴苦,說自己多麼不容易,為了公司業務嘔心瀝血,而男領導做事情不夠認真。

等所有人都來齊了,男領導也到了飯桌上,女領導的情緒一下子就上來了。她邊罵邊哭,越說情緒越激動,然後噌地一下子站起來,抄起手邊的菸灰缸就砸向了男領導,還拔高了嗓音咬牙切齒:「你是要堵我的路嗎?」作勢就要撲過去。

所幸菸灰缸沒砸到人,但就像是打仗時衝鋒的號角,男領導也不甘示弱,站起來大吼了一聲就把桌子掀了,滿桌子菜劈裡啪啦掉到地上,震驚了全場。我們這才趕忙拉架,把人分開,最後鬧騰到半夜兩點多才收場。

後來我才知道,這兩個人的矛盾一早就有了。女領導強勢且溝通方式有問題,男領導經常被女領導一訓就訓一個小時。而女領導拉客戶是有提成的,男領導失誤相當於直接斷了女領導的財路。同時男領導也覺得自己能力很強,沒必要屈居人下。總之就是一山難容二虎。

—領導空降型—

高級打工仔惡鬥小老闆

員工成炮灰哪困難調去哪

小祁 | 25歲 某網際網路公司HR

我之前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HR。那家公司原來的老闆(乙方)因為經營問題,把七成股份賣給了一家集團(甲方)。乙方因為自己之前是這家公司老大,現在變成了老二,話語權降低,心裡有點不平衡。

最初雙方約定,總經理由誰擔任甲方有決定權,副總由誰擔任乙方有決定權。後來甲方派自家公司的高管擔任總經理,乙方派自家兒子擔任副總,於是高級打工仔惡鬥小老闆的故事就此展開了。

具體鬥爭,他們都是暗戳戳地你來我往互相傷害,我們能看到的就是不給面子、「打臉」之類的小事。比如有一次,我們都在工地上視察,副總先到,先去了解了情況,總經理帶著一群中層幹部走過來,副總迎上去,想跟總經理介紹,結果總經理當沒看見他,浩浩蕩蕩帶著中層從他旁邊走過了。

副總是乙方的兒子,也算是富二代,受不了這個氣,沒多久就走了。後來乙方又安排來一個副總,剛來的時候可謂是來勢洶洶,直接說自己「當不習慣副的」,各種擠兌總經理的心腹,diss人家只會做PPT,說他們尸位素餐,說在街上隨便找個拉三輪的教一教,也能做這些活兒,逼著總經理一個心腹提前離職了。

他們這場鬥爭,我也被殃及過一次。我的領導是人力資源主任,她跟甲方心腹財務總監是兩口子,我們每個季度會有績效考核,她給這個副總定的某一項考核的數據,需要財務總監提供。當時他們兩口子去度假了,只能我把考核信息發給副總。副總一看就不高興了,打電話給我,說「這個是不是變相地讓財務總監來考核我,我是二把手,憑什麼他要來考核我」,把我臭罵一頓。

這個副總手腕還是比不過總經理,雖然表現得也很風光,但是沒堅持一年,還是被總經理暗中用手段擠走了。

總經理一統天下後,只要有人不服他,就會有戰爭。給乙方的人「穿小鞋」,普通人就直接調崗,哪裡困難就調去哪裡。當時有一個行政崗的員工,因為不懂察言觀色得罪了總經理,就被調崗,從朝九晚五、每周雙休的工作,變為了三班倒、沒有雙休,特別辛苦。

那時候,大多數員工都不敢明晃晃地站隊,都怕有一天自己站的這方敗了,被勝利方收拾。大家該幹什麼幹什麼,還擔心看熱鬧的時候引火上身,吃瓜也是悄悄吃。高層內鬥,下面的員工心思都非常散,我也沒有什麼歸屬感,沒多久就離職了。他們還趁我離職,讓我背了一些財務的黑鍋。其實不管有沒有內鬥,我遲早都是要離職的,只不過這個事情,真的是讓我開了眼界了。

公司大換血,超過500人被清走

李達 | 某教育企業員工

我經歷過一場公司內部的大換血,半年之內各部門的主要成員相繼出走,最終有多少人離開我不知道,不過一個500人的離職微信群很快就滿員了。

剛進入公司的時候,我感覺那是一個網際網路感比較強的公司,有事說事,同事間氣氛也特別好。後來,集團派過來的一個新領導「架空」了當時的COO。新領導年輕、強悍,管理風格和原來差別很大。他和他手下部門負責人都是集團老闆的嫡系,行事非常兇狠,想換血就完全是大刀闊斧地推進,甚至會不擇手段地質疑你、詆毀你,手段非常多。

業務不合格的部門,直接以此為由換掉負責人,面對業務能力強的中流砥柱,那就是「找事」,在負責人下面安插副總裁聯合管理、砍掉投放、換人等等。

業務上也很難推進,新領導認為拿幾百萬、幾千萬投廣告,不如把錢花在優化內容和產品體驗、師資和課程打磨上。我們市場投放的費用申請非常困難,5-10萬這種小額預算都需要COO親自審批,而且我們需要把收益測算做得非常清晰,他要求我們雅思、託福的投放ROI在5以上,但當時這個數字在1以上的企業都不多。

我們為了正常推動業務運轉,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在解決內部溝通、應付領導上。後來新領導陸續插入了更多他自己的人員,把我們原本已經驗證過跑不通的模式又嘗試了一遍,消耗了很多資源去幫新負責人換取認知成長。

有一次領導說了一個觀念我非常不認同。他說你的領導能坐上這個位置是有原因的,他讓你做的一些事情你可以不理解,但是要先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慢慢理解。我不可能有主觀能動性去推動我不理解不認可的事情,這算是埋下了離開的種子。

後來,新領導在一個周五小範圍溝通會上定下了一個方案,隨後的周一就通知我們做一個新的產品,周五就要上線。這一套產品設計、開發下來,幾天根本完不成,但他們並不關心,我推進了幾天,就提了辭職。

在這種氛圍下,同事們也開始相繼離職,有的是自己直屬領導走了追隨而去,有的是工作體驗差離開,還有的幾乎是被排擠走,大部分人加入了競品公司。

我們離職同事的普遍感受是,很多行業大咖辛苦打下的江山,被不太懂業務的人一頓指導,感覺特別可惜。但這是集團的決定,沒辦法。

新舊勢力站隊

空降來的負責人被鬥走

徐欣鴻 | 28歲 某教育公司員工

我們公司今年發生了一起內鬥,發生在部門兩位負責人身上,起因是一位負責人的空降,最後以這位負責人出局告終。

我在公司待了好幾年了,我們部門一直非常穩定,負責人從來都沒有換過,公司老闆也比較放權,部門的任何事情都是這位負責人說了算。但是今年疫情期間,公司業務變化很大,老闆從其他部門空降了一位高管到我們部門,直接成了部門一把手,原來的領導成了二把手。利益格局被打破,一場權力爭奪戰於是上演了。

新負責人屬於公司管理層成員,資歷很深,也很懂業務,新官上任三把火,瘋狂給我們派項目,經常在群裡@我們。我們這些員工其實有點迷茫,不知道應該聽誰的。新負責人開始頻繁找我們單獨談話,畫大餅。原來的負責人則開始打感情牌,有事沒事請我們吃飯、買小禮物。

一個多月過去了,新負責人發現了一個問題——他被架空了。原來的人還是按原來的習慣,聽原負責人的,一些項目也都是很快內部消化了,原來的負責人只是象徵性地做一下匯報,相當於新負責人就是籤籤字、參加管理層會議、給老闆匯報,部門裡的事他實際管不了,兵也調不動,沒有實權。

於是新負責人開始招人。突然有一天我們發現部門群裡多了兩個人,新負責人@他們布置任務,沒有新員工歡迎,也沒有任何介紹,原來的負責人根本都不知道這倆人哪來的,第二天我們就在公司看到他們在參與項目了。

於是部門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原來負責人為首的老員工,一派是以新負責人為首的新員工,中間還有幾個員工立場不明,沒有站隊。

這個局面維持了一段時間,其間我們聽說這倆負責人都向老闆告過狀,原來的負責人說新負責人不懂業務,天天瞎指揮,新負責人說原來的負責人搞小團體,不放權。

但是後來有一件事情我們都沒想到。新負責人招的一個員工,突然有一天在群裡發飆,跟新負責人直接懟起來了。後來我們聽說這個員工還跑到老闆那裡告狀,沒過多久他就離職了。我們也不知道他是被原負責人策反了還是跟新負責人有啥矛盾。再沒過多久,新負責人就離職了,聽說是去了一家競對公司。

我們部門又恢復了原樣,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內鬥至「死」型—

有些人為了名利沒有底線

我選擇離開烏煙瘴氣之地

周遲 | 26歲 某企業培訓機構運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這份工作讓我見識到了在利益面前,人性有多麼複雜和自私。這也使我下定決心繼續學習深造,去尋找真正值得投入和共事的人。

加入那家公司,我最初是抱著一顆學習的心去的。面試時得知公司高層都有自己的資源,這也是公司培訓業務一開始辦得風生水起的原因。跟著學員一起聽課,我自覺賺到了。

但漸漸地,公司的兩大派系開始互相割據,都開始顯示自己的重要性。

銷售部老大手握最重要的客戶資源,這也是大老闆找他當合伙人的原因,隨後他帶著自己的幾個老部下進駐公司,私底下,大家喊他老大或者頭兒,意思很明顯了。

另外一派是老闆的一位兄弟。這位兄弟其實沒有真才實學,在公司扮演總管的角色,看似什麼都管,其實不做事,拍老闆馬屁拍得很好。

當老闆開始在會上表揚銷售部老大的業績,並給出了真金白銀的獎勵,大總管開始緊張了,開始在公司挑各個員工的錯,每個季度變換公司的規章制度,來顯示自己的辛苦。同時,他每周開會都會叫人留下談心,話裡話外要人站隊。但我明確表示自己只是打工的,不想參與。

在會上,大總管明裡暗裡地諷刺銷售部老大手底下的人手腳不乾淨,吃回扣,銷售部老大倒也不吭聲,只是不屑地笑一下,仿佛他是空氣。每周,他都會讓人把自己團隊當周的業績用紅紙大字報的形式貼在公司最顯眼的白牆上,意思是,你們每個月的工資,都是我賺來的。

實際上到這一步,我作為一個員工,站隊的事沒有波及到我,我仍然想的是做好工作,耐心應對上級的挑錯,忍受著銷售部的江湖氣做派和目中無人。公司的氛圍雖說劍拔弩張了一點,吵了一點,但我還沒有對公司失望。

直到公司出現了一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業務經理,公司開始崩壞。私底下,大家都說這是大總管給老闆搭線介紹的「對象」,在公司掛著虛職。

為什麼有人可以什麼都不做,卻在那麼高的位置上,只向上管理好老闆就可以了,為了錢真的什麼都做得出來嗎?在這裡再待下去,我會變得和他們一樣。

沒有相同的價值觀,最終我選擇了裸辭。直到我離開,那個業務經理的「崗位」已經換了好幾個人。

當公司利潤下滑時,內鬥最嚴重

牛華 | 28歲 某晶片公司前研發部員工

網際網路大廠能夠得到的薪酬、利益都相當可觀,這種情況下內鬥肯定是存在的,如果沒有鬥贏的話,可能就會逐漸被邊緣化,最終被淘汰。

我之前這家公司本身就是做技術的,內鬥主要就是產品線之間的爭鬥,在越大的公司裡,產品線之間的鬥爭是被允許,甚至是被鼓勵的。

內鬥大多發生在高層,普通員工能做的就是緊緊抱住自己產品線領導的大腿,緊跟他的步伐,盼望自己組贏得戰爭。內鬥越激烈,一個組裡的同事越團結,因為大家都想卯足了勁想做出成績,公司的資源就能傾斜到自己的產品線,項目就能更快推進,領導的業績就越好,員工們的收益也越高。

內鬥是一場殘酷的競賽,作為小兵,要嚴格遵守遊戲規則。因為一旦犯錯,可能牽連整個組的命運。

內鬥時,一定要繃緊一根弦,分清誰是自己人,誰是「敵方」。一旦涉及到在高層面前項目展示、跟「敵方」項目PK,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絕對不能犯錯,給「敵方」領導遞刀子,讓自己的領導在鬥爭中失去籌碼。

有一次,我們組有個項目要去客戶那邊調試,但是性能不是很好,我們組的一個「豬隊友」發郵件的時候,把數據、性能結果原原本本都寫了進去,還抄送了好多領導,其中就有敵方產品線的領導。這下他可是抓住我們領導的把柄了,立馬拿著數據跑到高層領導那告狀,說我們組耽誤公司資源。

我們領導當然很生氣,但沒有當場開除他,只是後來再也沒有給他升職機會,這個人後來就主動離職了。不過好在後來我們領導把敵方的產品線打掉了,也就是奪權成功了。作為親信的我們薪水跟著漲好多,一年調好幾次;而其他領域基本就是稍微上浮一下,有的甚至都不漲。作為小弟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有個大哥罩著真好。

根據我多年的工作經驗,除了內部資源分配問題會導致內鬥,當一個公司整體利潤開始下滑、業務得不到發展的時候,內鬥會越來越嚴重。所以,內鬥的激烈程度也是我判斷一家公司盈利情況的重要指標。如果我感覺到一家公司內鬥比較嚴重,我就知道這家公司可能快不行了,會想著跳槽。

*題圖及文中配圖均來源於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達、小祁、徐欣鴻、周遲、王麗、佟文彥、牛華為化名。

你見過哪些公司內鬥故事?

原標題:《我所經歷的網際網路公司內鬥大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所經歷的網際網路公司內鬥大戲
    一時之間,職場上的吃瓜群眾開始調侃各自經歷的內鬥故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紛爭,翻開網際網路發展史,其中不乏網際網路公司的內鬥案例,無數公司甚至因此被拖垮。職場的內鬥就如同房間裡的大象,一直存在,卻是隱晦拿不上檯面的話題。
  • 網際網路公司內鬥名場面:掀桌、扯頭髮、穿小鞋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作者 | 周繼鳳 唐亞華 李秋涵 黎明 蘇琦 金璵璠 魏婕編輯 | 金璵璠最近,中芯國際高層「內鬥」風波傳遍了網際網路。一時之間,職場上的吃瓜群眾開始調侃各自經歷的內鬥故事。
  • 為什麼說內鬥是一家公司走下坡路的開始?
    大家吃瓜歸吃瓜,但我還是很惋惜一位才39歲的青年企業家,以這種命運告別這個世界。再聯想到之前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帶幾個大漢上門「搶公章」事件,我發現:公司內鬥,真的是其害無窮。我曾經見過這樣一個故事,為什麼是用「見過」,而不是聽過,因為這個故事是真的,其次是我查閱資料加親身經歷才知道。
  • 遠離那些內鬥的公司
    A股市場一直以來還有不少內鬥的公司,從最後演變情況來看,內鬥的公司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上市公司的內鬥鬧到天下皆知,毋庸諱言,內鬥的主角都是公司的核心人物,比如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之間的矛盾、董秘和公司
  • 公司管理層地震,會對企業產生什麼影響?上市公司內鬥案例話你知
    大家都在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兩個高管出現意見分歧,我個我就沒有必要再為大家呈現,我想說的,是公司內鬥,到底會對公司發展產生什麼影響。這個方面內容,以前的港劇非常多,數都數不過來,不過更有意思的是,香港無線電視臺也有內鬥,從一家深受觀眾喜愛的電視臺,發展成默默無聞的公司,也是醉了。
  • 被造謠內鬥投毒,A股遊戲公司要發律師函,曾借殼梅花傘公司上市
    文 | 葉抱一 12月23日,網傳遊族網絡出現內鬥投毒事件,但管理層表示一切都是謠言,已經安排律師函,讓遊族網絡成為了焦點。 早在劉慈欣的《三體》榮獲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之前,遊族影業就拿下了改編權。
  • 遠離那些內鬥的公司:視規則如無物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遠離那些內鬥的公司證券時報記者 陳楚在自媒體無限發達的當下,資本市場永遠不缺談資,「吃瓜群眾」不亦樂乎。A股市場一直以來還有不少內鬥的公司,從最後演變情況來看,內鬥的公司幾乎都沒有好下場。上市公司的內鬥鬧到天下皆知,毋庸諱言,內鬥的主角都是公司的核心人物,比如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之間的矛盾、董秘和公司管理層之間的矛盾,或者大股東和二股東、三股東之間的矛盾,雙方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背後大多是利益之爭,但這會給上市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獲獎結果揭曉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侯雪靜)《中國扶貧》雜誌社和新華網14日聯合揭曉「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獲獎作品,共有288件作品和10個單位獲獎。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夏更生14日在「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獲獎作品展示展播啟動儀式上表示,這些作品生動講述了扶貧一線的感人故事和先進典型,充分展示了社會各界凝心聚力決戰決勝的精神風貌,全面展現了脫貧攻堅火熱實踐和決定性成就。
  • 最新| 公司高層內鬥致CEO被投毒?上海警方通報!
    最新 | 公司高層內鬥致CEO被投毒?上海警方通報!媒體 12月23日,市場有傳聞稱,遊族網絡疑似發生內鬥
  • 比特大陸的這場內鬥到底會如何收場?
    各路人馬叉腰圍觀,公司員工自嘲調侃。6 月 4 日,撬鎖回到比特大陸辦公樓的詹克團發出「召集令」,呼籲全員回歸公司辦公。自此,持續了近一年的內鬥戰火,最終燒到員工身上;要不要「聽從」新法人的安排去公司上班,成了不少北京比特大陸員工的「靈魂自問」。
  • 又是內鬥!上市公司董事長被帶走12天後,妻子現身詳解細節……
    順利辦的股東內鬥已持續了半年以上,並於2020年5月全面爆發。內鬥雙方為原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和董事長連良桂,以及公司現任第一大股東、剛剛辭去董事長職務的彭聰。去年5月,連良桂等董事曾提出因彭聰涉經濟犯罪被受理為由罷免彭聰,但此後因流程違規被法院否決。
  • 又一公司內鬥升級!高管大批辭職,竟然有人搶公章
    來源:阿爾法工場導語:疑雲叢生的內鬥「羅生門」。01商場如戰場,波詭雲譎,變局可能就在一瞬間。歷史的經驗證明,上市公司一旦上演內鬥大戲,劇情往往會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朝著誰都無法預測的方向發展。ST圍海(SZ:002586)的「內鬥」大戲,就正在火熱進行中。
  • 我所經歷的字幕組消亡
    2017年,我加入一家美劇字幕組,見證了這一網際網路物種的落幕。本文作者於潤澤。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真實故事計劃」(id:zhenshigushi1),每天一個打動人心的原創真實故事。回覆郵件後,對方讓我加字幕組長的QQ,組長加了我,立即說明翻譯沒有報酬,純粹為愛發電。接著,他發來一份翻譯準則,挺詳細,包含翻譯基本原則、流程、軟體試用指南,印象最深的一條是,字幕組翻譯不求文採,力求還原劇中人物的語氣,儘量口語化。往後就是試譯。兩小時內翻譯15分鐘的劇情。
  • 我所經歷的學校怪談
    我所經歷的學校怪談 2020-02-27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市公司奇幻內鬥:董事長背靠螞蟻金服,卻遭「同盟者」彈劾下臺
    在公司業績平穩增長的情況下,背靠三六零、螞蟻金服的原董事長,竟遭自己「心腹」倒戈;世紀金源黃氏家族的身影又浮出水面。如此精彩的上市公司實權爭奪大戲,未來又會如何發展?董事長被罷免故事還要從一個月前說起。
  • 遊族被爆公司高層內鬥 CEO被投毒住院 警方通報來了
    反轉之戲再度上演,遊族網絡官方剛剛闢謠「沒內鬥」,警方通報卻幾乎坐實了內鬥存在一事。今天晚間,上海警方通報稱:「2020年12月17日17時許,警方接到報警稱,某醫院在診療時發現病患林某(男,39歲)疑似中毒。接報後,警方立即開展偵查。
  • APP內強推遊戲 網際網路公司為何集體「不務正業」?
    早上打車去公司,APP喊你集貓貓瓜分101億;中午叫個外賣,下單後系統引導你擲色子領金幣;摸魚時摳手機,七大姑發來「江湖救急」,點進去一看是某電商平臺的「守衛現金」小遊戲;晚上鎖屏準備睡覺,突然想起來今天的能量還沒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遊戲成了網際網路公司的標配。APP的主營什麼業務是何已不重要,似乎遊戲才是其和用戶之間最深的羈絆。
  • 內鬥?中芯國際連發6個公告
    根據公告,蔣尚義這次在中芯國際的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隨後須於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上接受本公司股東重選,而如獲重選後,須至少每三年一次輪值退任。 令人驚訝的是,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在這次人事變動中投出無理由棄權票。 隨後,臺媒《DIGITIMES》以《中芯再現內鬥》為題曝出梁孟松已提交辭呈,但董事長周子學並未當場核准。
  • 「內鬥」過後A股上市公司大連聖亞再陷1.79億訴訟!董事長回應
    此前因「內鬥」頻上新聞的A股上市公司大連聖亞,又「攤」上事了。因一起三年多前的股權轉讓,大連聖亞被交易對手方告上法院要求支付1.79億元,案件將於下月開庭審理。公司董事長回應大連聖亞在公告中表示,因本次訴訟在疫情期間,公司在中國工商銀行大連星海支行等 7 家銀行開具的所有帳戶被大連市中院凍結, 原本應支付的大量員工工資、 所欠的員工社保不能及時發放;以及亟需採購補充的海洋動物藥品、飼料不能按需補充;所欠的稅金以及水電費、供暖費等不能及時繳納,嚴重影響生產經營
  • 網際網路醫療創業公司,無法走「富二代」的路
    京東健康的奇蹟,是創業公司無法複製的。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和平安好醫生,被從業者稱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二代」,他們的生意只有「二代」能做。深耕在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其它創業公司,長跑十年、二十年之久,才能憑藉微弱的營收利潤,看見零星的勝利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