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這個與我國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的鄰國,大家會想到什麼呢?軍國主義?泯滅人性?極度壓抑的社會?還是乾淨的街道,繁榮的經濟,以及遍及世界的二次元文化?作為外人,我們似乎很難去定性這個國家,它的好它的壞。它的高尚,它的壓抑,總之,這是一個被曝於陽光之下卻依舊無法看清謎一樣的國家。那提起日本人日本這個民族的話,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矛盾。
與中國人所信奉的中庸文化不同,日本是民族一個極度的矛盾與極端的民族。他們喜愛菊花的高雅與純潔的品性,一手將它託起,像一位不染塵世之泥垢的雅士一樣,卻在另一隻手拿起剛剛解剖過孕婦的武士刀,鮮血還在不住的往下滴著,惡魔一般的面孔猙獰可怕。他們非常喜歡喝冷水,即使在零下十幾度的冬天也喝著冰凍的啤酒,卻又在平常將100℃的熱水盡口通下。他們的經濟高度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十分充裕,是全世界最長壽的民族,卻佔全社會裡瀰漫著絕望壓抑與悲觀的氛圍,甚至在他們是禍害世界的二戰惡魔,數以千萬計的人民慘死在他們的屠刀之下,和被他們侮辱死去。可他們卻又那樣的注重禮儀,一套複雜的敬語系統將說話對方的方方面面照顧得無微不至,生怕引起對方的一點不舒服。回望歷史的畫卷,他們的過去寫滿了衝突,寫滿了矛盾,寫滿了極端。
曾經他們是我們虔誠的學生和忠實的信徒,從隋朝開始演一批又一批的派遣,學生來學習我們先進的文化。他們對於中華文化的喜愛與熱情從來就沒有降溫,即使在如今如此細化到日本社會,也從骨子裡生出對於中華文化的敬仰與熱枕。他們對於中國的歷史不比我們知道的欠缺,他們的教科書裡有著甚至比我們更為豐富的古代文學。面對華夏寶庫莫高窟,他們的學者總會面對洞窟虔誠地鞠躬之後才會進洞戴上手套顫顫巍巍地觀看研究,敦煌的名氣在日本甚至比在中國還要大。以至於曾經有學者發出敦煌在中國,而敦煌學在日本的感嘆。他們的人民從小受到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薰染,當不遠萬裡,辛辛苦苦,難道玉門關是滿目望去儘是那斷壁殘垣,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卻哭到那樣了傷心。
可是呢?在近代日本入侵中國之際,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完全是一個野蠻而又兇狠之極的禽獸,全然不顧幾千年來與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恩情,仿佛我們是他們千年的敵人。數以千萬計的同胞死在了他們的手裡,他們是我們唯一一個不能原諒的民族。
我試圖去分析這個民族菊與刀矛盾的性格,以及他們為何如此極端。一人之見。不過是冰山一角,中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海涵,也非常歡迎大家能夠陳述自己的看法。
1.獨特的地理環境。我始終堅信著一點,一個民族的性格,一個民族的文化,甚至一個民族的前世今生都與他所處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希臘星羅棋布的小腦以及曲曲折折的海岸線,將這個民族帶向了商業與民主,中國遼闊富饒的土地,使得農業在此深深地紮根文明不斷地發展進化。日本人的性格也得益於他所處的環境。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日本列島孤懸海外資源貧乏,同時又因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因而多災多難。孤懸海外使得這個民族從古至今與外面的文化交融就不是很繁榮,這便使,他們的民族以及他們的文化有著很強的內斂性,對外部有著很強的抵制性。即使今天的日本如此西化,但是在日本人的內心裡,他們還是瞧不起美國瞧不起西方。
資源的匱乏使得他們必須更加辛苦的勞作與生活,這就讓他們養成了吃苦耐勞的性格。同時呢,多災多難環境也讓他們對於死亡看得更加的淡泊,也讓他們更加的學會了隱忍。
2.歷史的影響。日本不像朝鮮,從一開始便至於中國的影響之下,因此他們也沒有像朝鮮那樣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地接近於中華文明。在日本人的心裡,日本與中國是地位平等的兩個國家,不存在什麼君臣蕃屬的關係。島國資源的匱乏,使得他們一直在渴望中原遼闊的國土與豐富的資源,因此他們一有機會便傾全國之力像外部入侵,但每一次換來的都是失敗與沉重的打擊。便是的日本人的心裡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念想中原是一個天堂,但卻沒有日本人。
個人認為大的方面主要就是這兩個,當然這兩個也不可能說清所有的原因。這兩個大的原因之下,又會衍生出許許多多不同方面的小的原因,是這些共同的造成了日本人矛盾於複雜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