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顛覆啟示錄:瑞士機械錶如何跨越「石英危機」

2020-12-22 騰訊網

作 者 | 歐家錦

1

生於1980年代之前的國民,至少經歷過三次個人消費品的科技迭代。

一是柯達(Kodak)膠片相機消失了,而終結其生命的數位相機,也是它自己發明的,但卻被以索尼、佳能、松下、奧林巴斯等為代表的日本電子品牌發揚光大;

二是諾基亞(Nokia)手機式微了,而帶來手機行業顛覆性革命的觸控螢幕,正是它自己研發的,但被天才賈伯斯大批量運用了,他顛覆性地重新定義了手機,iPhone將人類帶入了全新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三是瑞士機械錶經歷「石英(表)危機」衝擊後,依然傲立在行業之巔,而石英表也正是瑞士人發明的。從計時的實用角度看,石英表比機械錶走時更精準、裝配更簡便、使用更方便、售價更便宜,為何沒能將其行業終結?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商業案例。

讓我們簡要復盤這個故事——

作為現代機械腕錶界的地區霸主及發源地,瑞士日內瓦(Geneva)雄霸了兩個多世紀後(瑞士史上最古老的手錶品牌,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註冊的鐘表品牌為Blancpain/寶珀,創始於1735年),卻在1970年代被來自日本的Citizen(西鐵城)、Seiko(精工)等這些後起之秀打得落花流水。

這些日本品牌生產了大量的物美價廉的石英表,漸成鐘錶市場的新主流,並對瑞士的機械腕錶產生了革命性的打擊。至1980年代初期,瑞士機械錶出口額比高峰時期下降了70%,從業人員從90萬下降至30萬,「至暗時刻」之下,有言論認為機械錶將成為歷史,全面被石英表取代。

而頗具諷刺意義的是,世界上第一個石英表正是在瑞士於1967年7月製成的,但瑞士人並未意識到它的革命性作用。

並不是所有的瑞士品牌都這麼悲觀,比如Rolex(勞力士)時任總裁安德烈·海尼格(Andre J. Heiniger),他認為石英表很快就會變得非常平庸,而機械錶的魅力永存。實際上,Rolex在任何階段的主流產品始終是機械錶,即使在石英危機時期,也只是生產過少量石英表而已。

而Blancpain(寶珀)更是打出了響亮的口號:只做機械錶。

改變這一局面的人物,名叫尼古拉斯·G·海耶克(Nicolas G. Hayek,1928-2010)。

1980年代初期的瑞士鐘錶業已處於全面崩潰的階段,大面積的表廠瀕臨破產,政府甚至開始做產業調整規劃,放棄鐘錶業,所以找到了瑞士當時最著名的會計事務所,讓其對這些表廠進行破產清算。而這家會計事務所的老闆便是海耶克。

海耶克的事務所服務於各大表廠,由此他對這一行有著自己的思考——他認為這一切的原因和表本身沒有任何關係,而是管理者沒有把這套複雜的系統運作好。他深刻地意識到,一旦做了清算,瑞士鐘錶業很可能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他燃起了鬥志,決定改變這一切。但因為他不是鐘錶圈的人,沒有人相信他這麼一個「門外漢」能拯救瑞士的鐘表業。最終,海耶克還是做了艱難的決定:不管付出多大代價,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挽救瑞士鐘錶業!

進行一番詳細調研,海耶克逐步形成了拯救瑞士鐘錶業的解決方案。他發現了產品、政策和分銷方面的問題,以及急需改變過時的領導思路。「例如,鐘錶集團Asuag,擁有超過100家獨立公司,一些是大公司,一些是小公司,一些是現代公司,一些是落後公司。」

1981年,瑞士政府出面組織,由當時的瑞士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等7家銀行聯合出資,以10億瑞士法郎收購了兩家最大的鐘表企業——Asuag和SSIH的98%股權,歷經四年時間的重組後,於1985年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鐘表集團——Swatch(斯沃琪)集團。海耶克的任務就是帶領集團去阻擊日本鐘錶,以挽回瑞士鐘錶業的地位。

為更好地施展抱負,海耶克攜手一批瑞士投資家成為了集團的控股方。1986年,海耶克就任Swatch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在他的帶領下,瑞士制表業逐步重新走向輝煌,瑞士機械錶重返全球鐘錶業品牌金字塔的頂端,並受到全球各地高端人士的追捧。

作為外行,海耶克對瑞士機械錶行業有著獨到認知:

我們的失敗不是技術和價格的問題,而是忽略了自身最大的優勢——品牌。瑞士手錶與日本手錶最大的差異在於「瑞士表有歷史」,歷史將是瑞士表重建的基石,唯有品牌才能贏得未來。

腕錶對於人們來說並不是一隻冷冰冰的計時機器。比如一塊潛水錶最深可以潛到水下數千米,但又有多少購買它的人真的會下潛到那樣的深淵之下呢?所以,買表的人絕不是為了看時間,而是一種身份的證明,一種個性的象徵:我有能力和品位購買這樣的表,而且我熱愛運動和自然。

人們可以將腕錶當成傳遞個性和情感的產品,可以彰顯自己的身份與品位,可以像更換時裝一樣,根據不同心情和場合而擁有第二塊、第三塊甚至更多的腕錶。

而生產者要傳達給消費者的,正是這種無形的東西。這絕非電子科技可以簡單複製。服務和產品都很容易快速被抄襲和複製,唯有品牌與品位無法被超越。

在領導Swatch集團期間,海耶克所創下的非凡成就包括:

1、戰略性推出Swatch時尚腕錶,令業界震驚;

2、為瑞士鐘錶業提供腕錶機芯和零部件,制定行業發展戰略,助力瑞士鐘錶業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復興;

3、持續開發和提升Breguet(寶璣)、Omega、Rado、Longines、Tissot等品牌的腕錶產品及品牌形象,使其不斷樹立瑞士鐘錶業的先鋒典範;

4、(2001年起)實現年銷售額逾40億瑞士法郎,使Swatch集團在全球鐘錶業中長期保持頭名位置;

5、促使Breguet品牌煥發新生,在擔任該品牌的總裁期間,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便使它重新回歸頂級豪華鐘錶的行列。

如今的Swatch集團已擁有Breguet、Blancpain、Harry Winston、Jaquet Droz、Glashütte Original、Hamilton以及Swatch等近20個品牌,成為全球第一大鐘表集團。

2

為何機械錶遠遠比石英表貴,卻依然備受消費者追捧?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好回答「奢侈品為何這麼貴,卻還會有人買單,是因為人傻錢多、崇洋媚外嗎?」

當我們在消費奢侈品時,到底是在消費什麼?我曾寫過一句:「你消費的是傳統工藝與現代材料相結合的無與倫比的產品;你享受的是商家營造與周遭投射相呼應的自我滿足的情感。」

拋開情感、道德、文化、理念等精神層面的爭執,站在經濟學角度,我們來解剖奢侈品,它至少包含了以下六個特徵:

一是客群定位清晰。

二是極致工藝呈現。能將數百個零件整合在手腕上的方寸之間,這對材料的把握與精妙運用、設計的創意與絕妙執行、工藝的精湛與巧奪天工、功能的創新與精益求精等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絕對是人類在天體學、物理學、材料學、工藝美學等方面集大成的極致成就。

三是大師匠心凝聚。

四是投資增值功能。奢侈品既是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又是極富文化內涵的藝術品,從物以稀為貴的角度看,從消費者追捧的供需失衡關係上看,奢侈品也具備了保值增值的投資屬性。

五是身份品位彰顯。

六是供需匹配失衡。正是因為奢侈品具備了以上五種特點,讓它備受市場矚目,而眾多消費者的持幣待購,加上品牌方的「飢餓營銷」(或工藝複雜而產能有限,或維持形象而限量發售),更助推了奢侈品價格的上漲。

當一個產品面臨著三個以上的消費者爭搶,品牌方就獲得了絕對的談判優勢地位。為何疫情之下,Hermès、LV、Chanel等頭部奢侈品牌依然敢漲價?答案很簡單,因為有消費者需要,「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對於中國企業家而言,與其攻擊西方奢侈品牌「漫天要價」,謾罵中國消費者「人傻錢多」,痛恨國民大眾「崇洋媚外」,還不如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產品,時刻捫心自問:我的產品足夠精美嗎?我的服務足夠精緻嗎?我的心態足夠精益求精嗎?

畢竟,遙想兩三百年前(特別是18世紀),歐洲大地還盛行過「中國風」呢!作為新生代的中國企業家,你有沒有勇氣、信心與能力,將你的品牌打造成為源自中國且被全球主流消費者(特別是歐美日國家)認可的世界級精品品牌?

小福利

- 本文結束 -

因為微信平臺推送規則的改變,如果您希望經常看到我們的文章並在推送的第一時間出現您的訂閱表內,歡迎您在「諾亞精選」公眾號首頁設為星標哦。

具體操作如下圖所示:

精選原創

相關焦點

  • 這個公司曾經讓無數的瑞士手錶廠被逼破產,製造了著名的石英風暴
    瑞士人一看情況不妙提出了一個新規定,允許石英腕錶和機械腕錶共同比賽。為什麼這樣規定呢?因為瑞士人已經有了最新的石英表,而為了防止精工的機械錶蓋過瑞士表的風頭,只能用這樣的手段來阻止日本人。考慮到來自精工的威脅以及石英表對於機械錶所帶來的影響,再加上幾百年來機械鐘錶製作的傳統,終於讓瑞士做出了暫停各類鐘表的天文臺競賽的舉動。但這只是開頭。從這1969年一直到1985年,被稱為瑞士鐘錶業稱為最黑暗的歷史已經打開了帷幕。
  • HIPINE西普尼:買金表,選石英表好還是機械錶好?
    新手在購買腕錶時,往往都會遇到一個選擇題:同一品牌腕錶,既有石英表又有機械錶,有人說石英表走時精準,有人說機械錶更有檔次,到底選哪一種更好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石英表和機械錶都有哪些區別。
  • 賈伯斯手上的精工,當年差點就把瑞士表幹掉了
    精工看這邊沒法玩兒了,又跑到隔壁的瑞士日內瓦天文臺繼續挑戰高手。但萬萬沒想到,日內瓦天文臺竟然臨時改變比賽規則,讓機械錶和石英表同場競技。這TM簡直比耍流氓還耍流氓。Beta21然而,這次的臉打得更疼。說到這,不得不提石英表的工作原理。
  •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戴手錶選擇石英表還是機械錶?
    而從以上這個方面來說,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往往也更需要一隻合適的手錶,因為他們需要接觸更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溝通技巧還不足夠熟練的情況下,通過外形的修飾來讓其他人更了解自己,對於年輕人來說無論是與同事、老闆,還是客戶的交流都大有益處,至於機械錶和石英表如何選擇,只能說看看哪一種更為適合自己罷了。
  • 機械錶和石英表哪個好?哪款值得購買?
    如果你剛剛開始想戴好一點的手錶,但卻對該選機械錶還是石英表感到猶豫不決的話,以下我們就來個別分析石英表和機械錶的優缺點。必須要強調的是,沒有產品是完美的,所以你很難用孰優孰劣的角度去評論兩者,頂多就是在了解了兩種手錶的特性後,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手錶類型。
  • 瑞士手錶曾經的自救之路,也許在今天走不通了 | 獵雲網
    從機械錶到石英表,再到智能手錶,這段歷史波瀾詭譎。創新與傳承交織,死亡與重生反覆,閃爍的智慧讓人驚嘆,逝去的輝煌令人惋惜。如今可穿戴設備大熱必將掀起又一番腥風血雨。讓我們一起看看傳統的手錶商如何展開自救吧!
  • 日本精工GS系列機械錶值得購買嗎?其中最好的是那種機芯?不要石英...
    X 日本精工GS系列機械錶值得購買嗎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機械錶和石英表區別在哪?新手用戶選那種好?看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機械錶分為手動和自動。機械錶主要是能量存儲於發條內帶動齒輪發動。每款手錶的儲存能量都不同,比如一款手動儲存48小時的手錶,每隔一日就需要手動錶冠上緊發條。而自動機械錶的原理跟手動是差不多的,也可手動上發條,即可保證手錶的正常運轉。
  • 瑞士機芯難度只是一個噱頭嗎?機械手錶常見的機芯究竟有哪幾種?
    當我們準備入手某一款腕錶時,主要查閱的不僅僅是它的品牌文化與表殼材質,更重要的是看它的機芯品質如何。牌子大不大跟手錶質量好不好不一定是成正相關,關鍵還是看機芯如何。因為機芯對於手錶而言,就好比心臟對人類的重要性,機芯不單單是手錶的動力之源,同時亦是其靈魂以及精髓所在。因為專業所以客觀,因為客觀所以公正,這一期我們主要講一下機械錶的機芯類型和主要劃分。
  • 沒有機械錶測試儀,如何校對機械錶時間?機械錶中不起眼的小知識
    手錶走時準不準,一直是影響人們糾結是選擇石英表還是機械錶一大問題。但在沒有石英表時候,人們是如何使用走時不準機械錶呢?有朋友會說到機械手錶測試儀,但是機械錶出現遠遠早於機械手錶測試儀。那麼到底對機械錶校對時間呢?
  • 機械錶不管手動自動都有誤差,如何調整?機械錶快慢調整原理!
    喜歡腕錶的朋友都知道,凡是機械錶都不像石英表或智能手錶那般高精度走時,不管是走快還是走慢,其總會有一個偏差範圍。那麼出現了走時誤差,就得對機械錶進行時間的調整。如何調整?根據什麼來調整呢?今天鑫諾德小編是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機械錶走時精度的調整。
  • Apple Watch想打敗瑞士手錶沒那麼容易?
    蘋果公司於2014年9月10日推出的這款智能手錶,被視為瑞士鐘錶行業自1970年代「石英表危機」後的最大威脅。Hayek通過技術研發推出低價Swatch品牌石英表,以及在瑞士政府幫助下鐘錶品牌整合形成規模化集團經營,同時瑞士高端機械錶工藝持續精進,始終佔據高端腕錶市場的領先地位,瑞士制表業才在1980年代中後期開始實現復興。目前瑞士鐘錶主要有三大集團,按排名先後依次是Swatch集團、勞力士集團和旺多姆集團。
  • 十大品牌入門機械錶千元搞定!新手選機械錶的幾個標準!
    對於很多男性朋友都繞不過機械錶這個情結,雖然現在戴表不再是單純為看時間。而是作為飾品直接反映了一個男人的品味、地位和氣質,同時機械錶具有一份制表人特殊正式感。那麼對於學生黨或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想要入手一塊入門機械錶,怎麼選擇?今天鑫諾德小編就收集和整理幾個價格入門手錶品牌。
  • 石英表、機械錶、智能腕錶,那種類型是你喜歡的?
    大家都知道石英表計時精準,機械錶經久耐用,但是擁有一塊智能腕錶,去感受科技帶給你的高效便捷的智能體驗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下面陳彌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三種類型的腕錶。 路易.威登智能腕錶 其實在LV剛推出智能腕錶時很多表友都不感冒,覺得名表還得是機械錶,但是LV把智能表做到了和傳統名表一樣的豪華級別,這是其他智能表做不到的
  • 石英表簡史第二部:浪琴表奮起競爭
    [腕錶之家 鐘錶文化] 人們通常認為,1970年代的瑞士制表公司的領導者並不了解石英革命的意義。但這是一個誤解,浪琴表就證明了這一點。本文我們將聚焦1970年代以及浪琴表如何應對「石英危機」。與普遍的看法相反,瑞士制表品牌和精工一樣,迅速地開展研究,深入探討開發可能性。
  • 生化危機2啟示錄如何保存遊戲
    《生化危機:啟示錄2》是由卡普空研發的一款動作冒險遊戲,於2015年2月24日發行,是《生化危機啟示錄》的續作。有玩家在遊玩《生化危機:啟示錄2》的時候發現遊戲沒有類似其他遊戲的存檔菜單選項,想知道怎麼給該遊戲存檔, 所以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生化危機:啟示錄2》的存檔方法。
  • 機械錶大師:機械錶上使用的瑞士機芯差別真的很大嗎?
    談論起機械錶人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到瑞士表,這主要源於機械錶的發源地就是瑞士,雖然地方不大但是產業卻很集中。德國和瑞士都屬於歐洲,距離也不遠,德系表這些年一直在努力追趕,但機械錶如果少了瑞士這個標籤就總感覺差那麼一點意思。
  • 瑞士是如何長期把持高級鐘錶產業?他們靠什麼手段維持優勢?
    17 世紀後期法國的胡格諾教派由於政治迫害的緣故大批流亡國外,其中不少人翻過汝拉山區來到了瑞士;這些胡格諾教徒在法國時多為中產階級,來到瑞士以後也將他們原本的營生帶了過來,裡頭也包括了制表,有了這股外部新血的注入著實對當時瑞士制表的文化帶來了不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