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山寨」兩個字,相信不少人都對其嗤之以鼻,因為在人們印象中,山寨產品一般代表著假冒偽劣,質量差,效果不好。在國內「盜版」盛行的年代,就有不少商家幹起了仿冒知名品牌的勾當,像雷碧、康帥傅、粵利粵等山寨產品,讓買的人無語,看的人哭笑不得。
不過,國內有這麼一家「山寨」企業,他們認為「正版」做出來的產品質量不佳,竟然將這家企業給收購了,這讓多少人摸不著頭腦,這家企業就是飛鷹牌刀片,是九十年代的時候國內很流行一種的刀片,它不僅可以刮鬍子,還可以用來摳字和裁剪,因此深受用戶的喜愛。
說起飛鷹牌刀片,實際上是它「山寨」美國一家工廠生產的刀片。那時,我國刀片市場的需求與日俱增,此時,美國刀片企業也在這個時候進入我國市場,成功搶先一步佔據了市場,並從中賺了不少錢。對此,中國刀片廠紛紛開始模仿,所以很多「山寨刀片」開始在市場上出現,其中就包括飛鷹牌刀片。
後來,雖然生產山寨刀片的工廠越來越多,但飛鷹牌的「山寨刀片」是其中做得最成功。然而,後來美國刀片卻突然出現了「么蛾子」,產品質量開始下降,做工也變差了,導致銷量急劇下降,反觀國內這邊,或許是中國的製造業太過強大了,不僅在品相上可以媲美國外的刀片,而且質量過硬,價格更是實惠,這讓不少用戶開始轉用國產刀片,首要選擇自然是上海飛鷹刀片廠生產的刀片。
據悉,在1990年的時候,上海飛鷹刀片廠的產值已達8億元,產品更開始銷往海外,成為世界著名的刀片品牌。在1992年,飛鷹刀片已經成功消費者的認可,穩穩佔據著全國70%的市場份額,反觀美國這邊「正版刀片」的鼻祖卻每況愈下,開始走下坡路。
與此同時,由於當時美國生產的「正版刀片」質量實在是太差了,一直被消費者吐槽,不僅口碑越來越不好,連其他刀片廠都跟著「躺槍」,以至於靠「山寨」起家的飛鷹刀片被牽連。
為此,上海刀片廠還做了一件讓眾人都意想不到的事,就是把美國的正品刀片公司給收購了,飛鷹刀片也因此完成了從「山寨」到「正品」的華麗轉身,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國產打敗外資」的成功案例。
從那以後,上海飛鷹刀片廠發展迅速,在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開始與國外刀片廠合作,並吸引了大量外資。1992年,上海飛鷹於與美國吉列公司合作,1995年,又與德國雙立人亨克斯公司合作。就這樣,上海刀片廠先後與6家公司進行合作,公司規模得以進一步擴大,飛鷹的總資產也從最開始的6000萬元增加到2億元,年淨利潤也從1000多萬元增加到1.6億元。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發生,儘管飛鷹刀片沒有在資本合作的過程中迷失,但它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當時,電動剃鬚刀的出現,讓昔日風光的「飛鷹牌」刀片成為歷史,企業又跟不上時代的腳步,逐步失去了原有的市場份額,最終被市場淘汰。
雖然飛鷹牌刀片最終還是失敗了,但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國產山寨史」上的經典產物。畢竟他是曾經打敗過美國正品刀片公司的企業,他只是輸在了創新,所以最終被市場淘汰了也不足為奇,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