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於美女的評價標準是不斷變化的,比如唐朝喜歡胖胖的,魏晉喜歡病懨懨的,但是自古以來對于帥哥的評判標準還是比較一致的。
「才如宋玉,貌似潘安。」潘大帥哥在歷代帥哥排行榜上,絕對算得上是宗師級別。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密一下這位享譽古今的美男子。
花樣美男
潘安到底有多美?
史書上未有很多描寫,但在《晉書》上有三個字形容,那就是「美、姿、儀」。
不要小看這短短三個字,這可以稱得上形容男子相貌的最高標準,「美」指的是外表相當出眾,「姿」代表氣質過人,「儀」可理解為儀表堂堂,文學修養達到一定境界。
《世說新語》記載:
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潘安長得太帥了,年輕時只要拿著彈弓到洛陽城外遊玩,就會被婦女們圍起來仔細端詳。
這待遇可比得上如今的小鮮肉出街了。
不僅僅是婦女,就連老太太也被潘安的盛世美顏給迷住了。劉孝標在《語林》中寫道: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意思是說,每當潘安駕車出行到大街上,不但年輕的女孩被其傾倒,一路圍著他,就連上了年紀的老婦人都會尾隨他的車子,又是獻花又是獻果,以至於潘安每次回家的時候,都能滿載而歸。
果然這人一旦帥起來,連福利都變得多了。
出門不花錢就能得一車子的果子,這種好事可羨煞了旁人,於是就要人想要效仿。
當時和潘安同一時代的有一曠世才子——左思,很多人可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成語「洛陽紙貴」指的就是他寫的《三都賦》。
左思雖然腹有詩書,但容貌卻甚是醜陋,且沒有自知之明。看到潘安這麼受歡迎,也有樣學樣的拿著彈弓坐車上街,結果差點被女人們的唾沫星子淹死,活生生上演了一場「東施效顰」的好戲。
看來,西晉的女子們都是真性情啊。但是這場笑話也再次證實了潘安的帥無人可比。
風流才子
除了美男子這個頭銜,潘安身上還有很多重量級的標籤——「西晉文壇三大家之一」、「金谷園二十四友之首」。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明明可以靠美貌,卻偏要靠才華。
潘安出生在一個儒生世家,祖父為安平太守,父親為琅琊內吏。家境還算不錯的潘安自小就有「奇童」的稱號,更是在17歲便成了秀才。
在漢魏晉那個時代,賦寫得好是文人的最高成就。
潘安恰巧深諳此道。
潘安二十歲那年,晉武帝司馬炎巡視四方,期間突然心血來潮,決定冒著高溫親自下鄉插一次稻子。
這在當時可是活生生的熱點啊,全國政府機構都在播報,全國才子都在寫文歌頌「天子之德」。潘安自然也沒有錯過,於是他大筆一揮,書成《藉田賦》。
念茲在茲,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辭。
整篇文章以華麗的辭藻描寫了晉武帝親自下田勞作的感人場面,歌頌了晉武帝以人為本的崇高境界,表達了自己願跟隨晉武帝向貧下中農學習的強烈渴望。
要不說潘安是才子呢,一篇短短的馬屁文寫的是含而不露,分寸拿捏恰好到處,辭藻文雅清豔,令人讀完口齒留香,連皇帝都為他點讚。
除了《籍田賦》,潘安的《秋興賦》、《悼亡詩》都是那個時代的巔峰之作。後世蘇州三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之名,也是出自他的作品《閒居賦》。
容貌出眾,才華橫溢。這下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古代美男子如此之多,偏偏潘安名氣最大。
至情至孝
潘安在當時還有一個稱呼,叫做「檀郎」,意思就是女兒家的心上人。按說潘安這樣有才華的帥小夥身邊肯定有很多鶯鶯燕燕,但實際上,潘安和妻子楊氏十分恩愛,眼裡根本容不得別人。
潘安十二歲時,便和十歲的楊氏定親了。楊氏也就是楊容姬,是西晉名儒楊肇之女。等楊容姬及笄之後,二人便完婚了,婚後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好不快活,所謂的人生贏家也不過如此了吧!
遺憾天不遂人願,楊氏48歲染病身故,讓潘安悲痛萬分。
此時潘安不到50歲,卻在妻子離世後立誓不再續弦。他對妻子的情真意切,令無數人動容,史稱「潘楊之好」。
楊氏的死給了潘安沉重一擊,他悲痛欲絕,便將自己對妻子的思念都寫進了自己的詩裡:
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
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
在潘安之前,中國曆朝歷代幾乎沒有懷念妻子的作品。潘安的《悼亡詞》則開啟了中國文學史上一類特殊詩歌——悼亡詩的先河。
後世很多文人也寫過類似的悼亡詞句,甚至比潘安寫的更加出色,比如蘇軾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然而,饒是如此深情的蘇軾還是在妻子死後不久就迎娶妻子的妹妹過門,紅顏知己更是不計其數。而對於潘安來說,則是真正做到了「一生一世一雙人」。
最難得的是,潘安不僅對妻子專情,而且對母親也非常孝順。
有一次,母親生病了,想回老家。潘嶽立即打辭職報告。他的上司極力挽留,潘安卻說:我若貪戀榮華富貴,讓母親飽受思鄉之苦,那算什麼兒子呢?
結果上司被他感動了,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母親的病居然好了。當時家裡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買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特意餵了幾隻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
晚節不保
這麼個有顏、有才、有情、有義的四好青年,卻在中年捲入政治漩渦,使得自己晚節不保。
當年,潘安因為一首《籍田賦》名震朝野,卻沒想到被其他大臣所反感,受到嫉妒,被排擠出了朝廷。
這件事對於潘安的打擊很大,這位不過二十出頭的翩翩少年,從他一路走來都是一帆風順,卻在他最拿手的寫文章上,栽了跟頭。此後,潘安在家賦閒了十年,直到三十餘歲,才被太傅楊駿提拔,做了太傅主簿。
本以為時來運轉,可沒想到幾年的功夫,楊駿因為與皇后賈南風爭權失敗,被冠以謀反的罪名,誅滅三族。潘安作為楊駿的幕僚,自然也在被誅殺之列。幸好他當時因公出差不在京城,加上好友公孫弘為他請求,這才逃過一劫。
經歷了一系列波動,潘安變了。
當初那個正直高傲的潘安蛻去了桀驁不馴的舊殼,開始在朝中尋找可以依附的對象。恰在此時,皇后賈南風的侄子賈謐喜好文學,開閣延賓,好友石崇便將潘安引薦給他,潘安欣然接受,成為了其麾下「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此時已步入中年的潘安已完全沒有了少年意氣,為了討好賈謐,居然每次遠遠看到他的車架揚起塵土,就拜倒在地。
《晉書》給潘安的評價是「輕躁、勢利、諂媚」。
公元299年,當時一手遮天的賈南風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開始密謀起了構陷太子的勾當。作為賈南風侄子的賈謐自然是當仁不讓的要為自己的姨媽解決後顧之憂。
於是,作為賈謐手下「金谷二十四友」之一的潘嶽,此時就派上了用場。
賈后派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一份手稿。爛醉如泥的太子哪裡還有神志細看內容,於是就照著筆畫亂抄一遍。筆畫不全的地方,賈后又叫人進行了處理,最後竟成了一篇有謀反之意的文章。而潘安所做的事,正是對太子文章進行處理。
為了榮華富貴,潘安做了賈南風的幫兇。
很快,賈南風謀害太子奪權的事情就引起了司馬氏諸位藩王的連鎖反應,以趙王司馬倫為首的諸王發動了兵變,率兵進入京城擒殺了賈氏一族。而與賈南風一起參與謀害太子的潘安最終也沒有逃脫被殺的下場,一代美男不僅自己死於刀下,還被誅滅了三族。
後記
如果沒有那一段趨炎附勢的不光彩歷史,憑藉顏值逆天、愛情忠貞、至誠至孝、才華橫溢這幾大特點,潘安在歷朝歷代都不可能掉粉。
但是潘安卻不安小成,趨炎附勢,最終落得個死於非命的下場,作為古代第一美男子,這樣的結局著實令人惋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