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網訊 鎮江,依江而建,因江得名,靠江為生。作為長三角區域重要的中心城市,鎮江和長江的密切早已不言而喻。從上千年的歷史中一路走來,這個長江經濟帶的現代新城而今正在「共抓大保護」的囑託下繪製新的藍圖。
推進鄉村振興,描摹農民美好生活新圖景
從鎮江城區一路向西,通過潤揚大橋,就來到了世業鎮。這個四面環水、形狀如同一枚「江中元寶」的小島,就是曾被總書記稱讚「這裡的風景比畫還美」的地方。近年來世業人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積極推進「三治兩改一試點」,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之路。從2015年開始,世業鎮先後關閉了5家船舶修造企業、3個砂石碼頭、40家畜禽養殖場;全面啟動改廁工程,島內戶廁變為三格式、四格式無害化戶廁;建成107公裡汙水管網和2座汙水處理廠,全鎮生活汙水處理實現全覆蓋。
據悉,世業鎮的水系交通網發達,但是近幾年因為管理上不到位,很多河塘長滿了渣草,對水質造成了汙染。「通過對『長江大保護』工作的重視,我們對河道進行了清淤,包括雜草的清除、河坡的整理等,現在我們全鎮河網全面貫通,水變清了,魚蝦也回來了」,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副鎮長聶永平說。而在村民洪家勇家中,我們看到敞亮的住所和精緻的院落就坐落在清澈的河道旁,臨水而居、蔬果新鮮、雞棲於桀,好一幅美麗的農家生活圖景。
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垃圾協同處理開創「鎮江模式」
如今,垃圾分類已成為人們生活的新風尚,而鎮江在此基礎上又開啟了垃圾協同處理的全新模式。在鎮江禹山北路城市有機質協同處理中心,餐廚廢棄物及生活汙泥協同處理項目正在進行當中。這一項目的運營方——江蘇泓潤生物質能科技總經理曹波介紹,協同處理採用「餐廚源頭預處理+汙泥熱水解+汙泥和餐廚廢棄物協同厭氧消化+沼渣深度脫水太陽能幹化+沼氣淨化提純制天然氣」工藝方案,產生的毛油提煉生物柴油,產生的沼氣經提純、加壓後直接接入市政燃氣管網,產生的沼渣用於土壤改良、園林綠化等,產生的沼液可提純作為液態肥用於苗木培育種植。也就是說,餐廚廢棄物和市政汙泥經過處理之後,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實現了「變廢為寶」。
目前,這一項目規模已達到260噸/日,其中餐廚廢棄物140噸/日,生活汙泥120噸/日。隨著垃圾分類的推廣,未來集中收集的廚餘垃圾也能夠得到同樣的協同處理。值得一提的是,鎮江是全國首個開啟運作餐廚廢棄物及生活汙泥協同處理項目的城市,而今,這一「鎮江模式」已被推廣到湖北荊門、江西九江等地方,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供了示範。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能源島」走出減排新路子
在長江第二大島——揚中,我們更是看到了鎮江在節能減排上的新路子。這個四面環江的小島而今也被稱為「綠色能源島」。近年來,揚中立足生態條件良好、光伏產業基礎雄厚等方面的優勢,加快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風電、生物質能利用等清潔能源項目,走出了一條綠色能源發展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轉型的特色之路。
在通威環太光伏電站揚中運營站,在上可發電、在下可養魚漁光一體化產業方興未艾。「漁光一體」的模式不僅可以實現土地複合利用,而且還能夠利用太陽板進行遮陰,為魚類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真正實現了「漁、電、環保」三豐收。通威環太光伏電站揚中運營站值班長李琦告訴記者,項目自2017年投產以來,發電4600餘萬度,創造4000多萬元經濟效益,總減排二氧化碳量達到4.6萬噸。據悉,三年來,揚中全市完成光伏項目裝機總量191兆瓦,揚中建成漁光互補項目2個,工商業光伏屋頂200餘個,累計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119座,年替代化石能源4萬噸標準煤。GDP能耗從2016年的0.2094噸標準煤下降至2018年的0.1616噸標準煤,遠低於全國標準,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水平。
從村居整治、河網貫通,到垃圾分類、協同處理,再到光伏發電和綠色能源,鎮江正在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鎮江很有前途」的諄諄囑託變成美好的現實,而這一路,「共抓大保護」始終在鎮江人的心中迴蕩和鳴響。
(我蘇特稿記者/唐寶妍 江蘇新聞廣播/王文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