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雲中隼 券商中國
醜媳婦也得見公婆,在兩度年報延期後,華訊方舟的2019年業績終於浮出水面。
6月14日晚間,華訊方舟2019年審計後的年度報告出爐。數據顯示,華訊方舟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50億元,同比下降83.51%;實現歸母淨利潤-15.21億元,同比下降208.63%。
截至2019年底,華訊方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4.81億元,成為負值。不出意料,這份年報也遭到了審計方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無法表示意見」。
在審計機構力陳財務數據「不靠譜」之時,上市公司的兩名獨董也不願以自己的名聲繼續為華訊方舟背書。在華訊方舟2019年年報中,獨立董事曹健、謝維信稱對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無法保證,並在董事會上對2019年年報投出棄權票。
實際上,今年4月7日,華訊方舟三名獨立董事就已全部提交書面辭職報告,稱以「個人原因」辭去獨立董事職務,並招致深交所的關注函。此後,華訊方舟證券事務代表、總經理陸續因「個人原因」提出辭職。短期內大量人員變動,華訊方舟的危局仍待解決。
從股價表現來看,華訊方舟僅年內跌幅已接近50%。如今面對巨虧15.2億,外加獨董無法保證年報真實,復牌後的股價表現令人擔憂。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華訊方舟股東數為6.6萬戶。
2019年巨虧15.2億
兩度延期之下,6月14日晚間,華訊方舟2019年審計後的年度報告終於出爐。
年報數據顯示,華訊方舟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50億元,同比下降83.51%;實現歸母淨利潤-15.21億元,同比下降208.63%。而在4月30日華訊方舟公布的2019年主要經營業績中,其歸母淨利潤為-11.29億元,虧幅進一步擴大。此外,截至2019年底,華訊方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4.81億元,成為負值。
為何華訊方舟2019年業績出現如此巨虧?華訊方舟將此解釋為:2019年公司業績下滑主要是在去產能、去槓桿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公司對軍民融合業務進行進一步規劃,剝離部分業務;同時,受到客戶需求及公司資金等內外生影響,公司業務訂單下滑,交付及回款不及預期。
在披露2019年年年報之外,華訊方舟還披露其2019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情況。經資產減值測試後,華訊方舟2019年度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12.19億元,這也是其當期業績「滑鐵盧」的主因。
具體來看,華訊方舟2019年新增信用減值損失3.20億元,商譽減值損失8.62億元,構成其資產減值損失的主要項目。在信用減值損失上,華訊方舟的計提主要是針對應收帳款及其他應收款減值準備金額;商譽減值則是由於對其全資子公司南京華訊方舟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華訊)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所致。
由於連續兩年經審計的淨利潤為負值,且淨資產為負值,同時華訊方舟2019年年度財務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根據規定,華訊方舟股票交易將於6月15日停牌一天,自6月16日開市起復牌,復牌後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
對此,華訊方舟表示,其將積極推進司法重整,在重整過程中引入戰略投資者解決債務風險;梳理存量業務及資產,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內部管理,嚴格控制費用支出。督促管理層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儘快消除「無法表示意見」所涉事項的影響。
此外,華訊方舟還在年報中進一步提示,其公司存在司法重整風險。3月26日,華訊方舟收到廣州市沐陽產權經紀有限公司送達的《告知函》。《告知函》稱,廣州市沐陽產權經紀有限公司以華訊方舟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為由,向法院提出對其進行重整的申請。該申請能否被法院受理,華訊方舟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尚具有不確定性。
年報被「無法表示意見」
對於華訊方舟而言,此次2019年年報的披露也是一波三折。
4月21日,華訊方舟曾公布延期披露2019年經審計年度報告的公告,將公告時間延期至5月30日。彼時,華訊方舟稱,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年報審計工作進度晚於預期。特別是全資子公司南京華訊復工較晚,部分數據未能及時取得完整的相應材料依據,導致初始報表延後,相關函證未能提前發出。
不過,在5月30日,市場並未迎來華訊方舟的年報,而是又一份延期披露的公告,理由仍是受疫情的影響。由於南京華訊2018年營業收入佔華訊方舟合併報表營業收入的比例約91%,是淨利潤的主要來源,其中主要客戶收入及應收帳款尚需進一步核實。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華訊方舟已自認,存在函證回函不及時或回函差異較大的情況,年審會計師項目組相應的替代程序並不能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因此,其2019年年報被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可算是意料之中。其中,主要問題仍出現在南京華訊之上。
回顧來看,早在2015年4月,連續兩年虧損的恆天天鵝公布資產置換計劃,將原有傳統業務全部置出,置入控股股東華訊方舟全部軍事通信及配套業務,置入載體即為南京華訊。2015年10月,此次重組成功落地,「恆天天鵝」也變身成為「華訊方舟」。正如華訊方舟所言,南京華訊在承接了全部軍事通信配套業務後,成為華訊方舟的主要利潤來源。
然而,近年來南京華訊曾多次出現債務逾期。2月19日,華訊方舟曾發布公告,南京華訊因資金緊張出現部分債務逾期,逾期本金1億元,逾期時間為2019年12月26日,華訊方舟系該債務擔保人。因未及時披露,華訊方舟還曾遭遇深交所的監管函和河北證監局的警示函。
大信會計師事務所指出,報告期內,南京華訊向富申實業公司銷售商品,確認營業收入2.09億元,毛利3452.38萬元。大信對此實施檢查、函證、訪談等程序,取得了富申實業公司交易和應收帳款詢證函回函,但與貨物驗收單、訪談等相關信息存在不一致。因此,大信表示無法判斷交易的真實性,以及相應的收入確認與成本結轉是否恰當。
除收入確認問題外,大信還指出,在函證中,南京華訊對外多筆往來款項存在未取得回函、回函不符、信息無法相互印證等問題。在存貨方面,同樣存在未能對存貨實施監盤、函證不符等問題,無法判斷存貨的存在性及帳面價值。
另外,在報告期內,華訊方舟存在人員大量流失,管理失控,經營活動處於非正常狀態,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大信表示,其無法判斷或有事項及關聯方關係和交易披露的完整性,也無法判斷因內部控制失效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的其他影響。
在華訊方舟的經營困難之下,大信認為,其財務報表仍按照持續經營假設編制也是「無法表示意見」的形成基礎之一。截至2019年末,華訊方舟累計虧損21.42億元,歸母淨資產-4.81億元,營運資金為附屬,重要子公司業務停止經營,報告期出現流動性困難,銀行借款、供應商貨款逾期,多個銀行帳戶因訴訟被凍結。大信稱,雖然華訊方舟披露擬採取的改善措施,但其仍無法判斷該等措施的有效性。
包含華訊方舟在內,目前A股市場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上市公司已有25家。其中,龍力退、天茂退等多家公司已進入退市整理期,大部分公司存在暫停上市風險、退市風險。
兩名獨董:無法保證年報真實準確完整
在審計機構力陳財務數據「不靠譜」之時,上市公司的兩名獨董也不願以自己的名聲繼續為華訊方舟背書。在華訊方舟2019年年報中,獨立董事曹健、謝維信稱對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無法保證,並在董事會上對2019年年報投出棄權票。
在兩名董事的聲明中,曹健表示,由於其希望到南京華訊、成都國蓉進行實地調研,但最終未能成行,鑑於對這些重要的子公司經營管理情況缺乏了解,故難以發表意見。另外,目前華訊方舟經營情況嚴重下滑,南京華訊經營與管理失控,人員大量流失,財務制度未能有效遵守,導致財務數據難以確定,且年度審計機構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對2019年度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類似地,謝維信也表示,三位獨董一直未能到南京華訊等子公司調研,對這些子公司缺乏實質性了解。2019年財務有些資料不完整,存在資料缺失,致使財務數據難以認定,年度審計機構大信會計師事務所未能對2019年相關財務數據提供支撐。
公開信息顯示,曹健本人為註冊會計師,曾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副教授;謝維信則為深圳大學教授、ATR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
實際上,今年4月7日,華訊方舟三名獨立董事就已全部提交書面辭職報告,稱以「個人原因」辭去獨立董事職務。隨後,深交所對華訊方舟下發關注函,要求其說明三位獨立董事在同一時間全部提出辭職的具體原因,以及是否存在拒絕、阻礙或幹預獨立董事行使職權等情況。
對此,華訊方舟回復稱,三位獨立董事認為近年來和公司管理層的溝通變得不夠順暢,了解公司實際情況比較困難,管理層一再違規,人員更替過於頻繁,且認為自身年齡較大,沒有足夠充沛的精力面對公司日益複雜的局面,因此辭職。
此後,深交所在關注函中還曾繼續追問,華訊方舟是否採取措施以避免部分董事無法保證年度報告披露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即便華訊方舟稱「保持積極溝通」,但仍未躲過兩名獨董耿直投出的棄權票。
在三名獨董一同在今年4月辭職後,5月11日,華訊方舟證券事務代表劉天睿提出辭職申請。5月29日,華訊方舟董事、總經理張沈衛同樣提出辭職,「公司將另行安排」。短期內大量人員變動,華訊方舟危局仍待解決。
原標題:《遲到年報果然爆雷!巨虧15.2億,兩獨董對年報無法保真,這家公司慘了!年內股價已腰斬》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