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臨近春節,一大批上市公司卻開始提前引爆業績大雷,炸得A股小夥伴一臉炮灰。
就在昨天,超50家公司發布業績預虧公告,合計虧損金額超過560億元,其中包括已經暫停上市的樂視網巨虧112億,影視龍頭股萬達電影計提超45億商譽減值、以及巨虧數額超出市值的眾泰汽車等,影響了超百萬的持股股民。
毫無懸念,今天A股市場一大批業績預虧股開始了批量跌停的節奏,飛樂音響、青海華鼎、榮華實業、雙傑電氣、敦煌種業等多隻個股早盤一字跌停,雙傑電氣最新股價創出四年來新低。
然而,一邊是業績集體變臉,一邊卻是提前進入慶祝時刻。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月21日,超949家上市公司去年淨利潤預增,其中有29家上市公司年度淨利增長超600%。儘管前述爆雷公司巨虧數額驚人,但總體而言,預虧公司佔比僅為已公開數量10%左右。
更有機構人士表態,看好上市公司2020年業績表現,盈利周期將伴隨經濟周期預期企穩提前到來。
一夜之間巨虧560億
爆雷股批量跌停
對於不少A股投資者而言,昨日晚間似乎烏雲布陣、雷聲滔天。一夜之間,竟然爆出超560億虧損。
1月20日晚間,又一批上市公司集體業績爆雷,引來市場震驚。其中眾泰汽車曝出60億商譽減值,虧損金額達60-90億元;影視股龍頭萬達電影商譽減值45-55億元;暫停退市的樂視網更是踢爆113億巨虧;此外還有*ST中絨、飛樂音響虧損在10億元以上。
據數據寶統計顯示,僅僅1月20日當天,就有超50家公司發布業績預虧公告,合計虧損金額超過560億元,影響了背後數百萬持股股民。更有網友評論稱,一夜之間,竟然集體「關燈吃麵」。
業績大變臉無疑也攪動A股市場表現。1月21日早間,一大批業績預虧股上演披露跌停的行情,其中飛樂音響、青海華鼎、榮華實業、雙傑電氣、敦煌種業等多隻個股早盤一字跌停,雙傑電氣最新股價創出四年來新低。
當天,業績爆雷指數大跌超1.61%,板塊內超75隻個股下跌。當日超200億資金拋出籌碼。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月21日,已有超136家上市公司預報業績預虧,其中*ST鹽湖、樂視網、眾泰汽車分別巨虧432億、112億、60億位列上市公司業績預虧榜前三甲。
而這樣的業績變臉似乎並沒有停下來的節奏。1月21日晚間,太原重工公告稱,預計2019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7.5億元。
同日,聯絡互動披露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修正後預計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27億元-30億元。
問題股計提巨額商譽
有公司提前鎖定退市
細分來看,上市公司集體上演業績巨虧,但造成業績爆雷的「元兇」卻各有不同。
一方面,商譽巨額減值成為巨虧股的重要原因。以萬達電影為例,公司1月21日晚間公告,預計2019年虧損33-45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1億元。
據公告披露,萬達電影巨虧主要原因為公司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45億元-55億元,扣除商譽減值影響後,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盈利10億元至12億元。具體主要是公司上市以來併購的影城、時光網、萬達傳媒等計提商譽減值;另外收購的萬達影視業績不達預期。
數據統計顯示,從1月20日至1月21日,萬達電影連續兩日大跌,股價跌幅超11.17%,市值蒸發超50億元。放量大跌背後,多家機構提前出貨拋售。據昨日龍虎榜數據顯示,當天,三機構席位賣出1.1億元,深股通賣出3560萬元並買入5844萬元,兩機構席位買入7611萬元。
除了萬達電影之外,還有多家公司也存在「商譽爆雷」問題,而導致了業績巨虧。其中眾泰汽車商譽減值60億、通化金馬商譽減值超20億、金冠股份商譽減值超15億等。
尤其是眾泰汽車,在業績預告中,公司預計2019年淨虧損60-90億元,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為60億元左右。截至1月21日,眾泰汽車市值僅為54億,預虧和商譽減值均超市值,令股民大跌眼鏡。
同時,由於業績連續巨虧,不少上市公司也提前鎖定了退市。
1月20日晚間,樂視網提前公布年度成績,巨虧112.8億元,上一年虧損40.96億元。幾乎可以肯定,樂視網的退市已經板上釘釘。對於巨虧,公司表示,計提樂視體育、樂視雲案件負債約98億餘元。
而走進退市預警區的公司名單仍在增加。1月21日,銀鴿投資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度公司業績虧損6.3億元到6.8億元,上年同期虧損8868萬元,公司股票在2019年年度報告披露後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截至去年三季報,仍有近6萬股東持有銀鴿投資。
業績巨虧引交易所問詢
是否涉嫌「調節利潤」?
上市公司業績突然「變臉」,引來股民集體「關燈吃麵」,同樣也讓交易所產生質疑。不少上市公司發出業績預告後,交易所開始就大筆業績巨虧數據發出問詢函,並質疑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調節利潤」的嫌疑。
1月21日消息,華策影視收關注函:要求說明以前年度未計提減值準備但2019年度計提大額商譽減值的原因和合理性,說明公司是否存在通過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的情形。
同日,力帆股份公告稱,收到上交所對公司業績預虧等事項問詢函,要求補充披露導致2019年度大額虧損的具體原因及其對應虧損金額;第四季度業績出現大額虧損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雙傑電氣也收到深交所的發關注函,要求說明是否存在通過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的情形。
更早之前,1月17日,科大智能公布業績預告,2019年預虧25.90億元至25.95億元,這可能是科大智能上市第9年的業績,不僅首次出現年度虧損,且一次性虧光了過去8年的淨利潤總和。
如此巨虧數據也引來深交所質疑,並火速下發關注函並提出,科大智能收購標的永乾機電在2014-2016年的業績承諾完成率均超過100%,上海冠致、華曉精密在2016-2018 年的業績承諾完成率也都超過100%,以前年度均未對其商譽計提減值準備。
對此,公司回復稱,受汽車行業 2019 年產銷量較大幅度下降、汽車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近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等行業因素及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影響,上海冠致、華曉精密、永乾機電 2019 年前三季度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出現下滑,但因上述公司業務經營存在明顯季節性,項目實施及驗收主要集中在四季度,通常四季度收入佔比較高,故在 2019 年三季度尚無法可靠預計全年情況,減值跡象無法明顯判斷。
業績預喜公司近千家
上市公司上演冰火兩重天
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上市公司業績頻頻爆雷和變臉,但另一邊卻是企業盈利好轉、年度業績預喜的出現,A股市場上演了「冰火兩重天」的態勢。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月21日,超949家上市公司去年淨利潤預增,其中有29家上市公司年度淨利增長超600%,16家年度淨利增長超1000%,成為目前市場關注度較高的「預增王」。儘管前述爆雷公司巨虧數額驚人,但總體而言,預虧公司佔比僅為已公開數量10%左右。
從排名前5名的業績預喜公司來看,郵儲銀行、中國人壽、貴州茅臺等三家公司淨利預增最高分別為617億、592億、405億,尤其是中國人壽去年淨利預增超420%。多數業績預喜企業是行業龍頭公司,市值和規模體量龐大,上市公司馬太效應明顯。
而從行業來看,年報預喜公司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通信電子、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等景氣度較高的行業中。
以食品飲料為例,無論是A股公司還是海外上市公司,消費類企業的業績增長態勢明顯其中不乏超大市值公司,比如A股股王「貴州茅臺」、港股公司美團、海底撈等。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稱,目前來看,食品是最能體現出「消費升級」的一個行業。隨著食品消費端的擴容、增長,產業端的創新迭代也在加速,讓整個中國食品飲料行業進入到了「產銷兩旺」的階段。據其預測,2020年食品飲料板塊還會延續今年的增長態勢。「未來,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有望繼續對食品飲料行業釋放紅利。」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從目前已公布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來看,食品消費類企業大多實現了業績的穩定增長,這說明「中國經濟在消費面、需求側具有很強的韌性」。
而相比而言,預虧股多數表現並不令人滿意,更有市場人士認為,預虧股的業績爆雷仍在意料之中,投資者需要提前「跳船逃生」,不可有僥倖心理。
數據寶統計顯示,從過往近一年的表現來看,不少業績預虧的公司2019年至今股價平均跌幅5.13%,遠遠跑輸同期滬指。*ST北訊、*ST歐浦、*ST飛馬、亞太藥業等4股累計跌幅均超過50%。
機構:看好2020年盈利表現
儘管上市公司雷聲不斷,但對機構而言,業績提前爆雷也意味著利空提前出盡,2020年企業盈利周期可期。
某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儘管看到了很多上市公司業績巨虧的消息,但是上市公司整體質地仍然處於行業中上遊,甩掉部分虧損資產包袱,「輕裝上陣」,在經濟周期調整預期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企業盈利周期將會提前上調,並會有比較不錯的表現。
「看好上市公司2020年業績表現,盈利周期將伴隨經濟周期預期企穩提前到來。」上述策略分析師表示。
招商證券策略分析認為,目前A股業績修復已經進行的較為充分,整體盈利增速難以在短期內實現較大幅度的好轉,但是部分中下遊行業以及新興產業會存在結構性的盈利改善,從而——實現盈利的緩慢復甦。短期內平穩的基本面預期和向好的流動性水平是有利於估值提升的,長期來看投資者預期將會引導未來估值體系中行業的市值和估值出現明顯調整,A股的估值體系將會更加成熟。
儘管商譽爆雷明顯,不少機構也指出這樣的商譽集體減值的情況未來將會減少。廣發證券認為,在監管加強之下,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各板塊商譽仍需進一步消化,但壓力與風險小於2018年。
天風證券也表示,對於春季躁動而言,年報商譽暴雷最多是在1月影響整個中小創公司的β行情,但是對大部分機構持有的核心公司而言,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類似19年1月。同時,即便有核心公司出現暴雷,也大概率是靴子落地,在5G科技產業周期逐步兌現的過程中,未來業績趨勢性改善的可能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