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財經銳眼
歲末年初,伴隨2020年業績預告陸續面世,上市公司業績爆雷風險再度引發外界關注。
近日,被投資者譽為「尼古丁第一股」的金城醫藥,因商譽爆雷導致業績巨虧,成了資本市場的一大看點。
在商譽爆雷的背後,金城醫藥因主業不濟導致業績下滑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此外公司還有不少潛在風險,未來前景一片茫然。
商譽爆雷導致業績巨虧
業績爆雷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A股上市公司金城醫藥(300233.SZ)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1月11日晚,金城醫藥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預計年度歸屬淨利潤為虧損4.5億元-5億元,2019年公司歸屬淨利潤為2.03億元。
導致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是金城醫藥擬對子公司金城泰爾和金城素智分別計提商譽減值準備7.3億元、87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金城醫藥自2011年6月登陸A股以來,上市近十年間首次出現業績虧損的現象。
時針回撥到2016年,當年金城醫藥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以18.8億元的總代價將金城泰爾收入囊中,這起併購溢價率高達416%,由此產生11.44億元商譽。
彼時的金城泰爾還叫朗依製藥,公司的拳頭產品是匹多莫德,2014年該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31.36%,金城醫藥對其寄予厚望。
收購之初,雙方約定,2015年至2018年,金城泰爾應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56億元(當時已完成)、7100億元、1.87億元、2.25億元。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2015年至2018年,金城泰爾累計實現淨利潤約為5.28億元,累計承諾完成率為82.72%,金城醫藥不得不對金城泰爾計提商譽減值。
實際上,金城醫藥曾在2018年、2019年分別對金城泰爾計提商譽減值1.22億元、2.9億元,使公司帳面商譽從2017年最高峰11.53億元降至2019年的7.42億元。
但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金城泰爾受醫藥行業政策、疫情等因素影響,業績出現虧損,金城醫藥決定對其計提商譽減值準備7.3億元,由此引發業績爆雷。
早年間,A股盛行併購擴張之風,不少上市公司都靠外延併購迅速推公司規模,同時埋下了商譽地雷。一旦大額計提商譽減值,上市公司業績難免受到衝擊,金城醫藥就是如此。
股價上演驚天大逆轉
令人意外的是,金城醫藥業績預虧公告發出後,公司股價不跌反漲,上演了驚天大逆轉。
1月12日,金城醫藥股價大漲13.55%;1月13日,公司股價再度上漲5.94%。在金城醫藥股吧內,有投資者激動表示,「利空出盡!利好來!」
股市上確實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炒股就是炒預期,利空出儘是利好!但對於金城醫藥弔詭的股價走勢,更多投資者表示看不懂。
甚至有投資者在金城醫藥股吧內留言,「這樣的股票散戶朋友還是別碰為好,別為了幾個點利潤把本錢都輸掉了。」
通常,對於商譽減值的計提,資本市場沒有統一的規定,上市公司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這就讓商譽成為上市公司調劑利潤的工具之一。
但一次性大額甚至全額計提商譽,可能會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倘若金城醫藥按照公告披露進行商譽減值,金城泰爾的商譽餘額將歸零。
1月13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金城醫藥說明本次集中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準備的原因,是否存在通過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的情形。
與此同時,深交所注意到金城醫藥近日股價漲幅較大,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公司股東及高管是否存在內幕交易等情形。
好巧不巧,趕在關注函下發當天,金城醫藥發布了公司高管人員減持計劃實施完畢的公告,公司副總經理崔希禮、楊修亮和財務總監孫瑞梅均已完成減持計劃。
公告顯示,2020年7月16日,金城醫藥高管崔希禮、楊修亮、孫瑞梅累計減持公司股票6.28萬股,合計套現超255萬元。
公司高管本輪減持始於2020年6月,當時金城醫藥因搭上「尼古丁」概念迎來一波大漲行情,股價從5月份的20元出頭一路拉升至7月份最高價43.87元,期間累計大漲117.6%。
公司高管趁機拋出了減持計劃,金城醫藥股價隨即降溫,截至目前已跌去45.64%,近乎於「腰斬」,金城醫藥頭頂上的「尼古丁第一股」光環逐漸黯淡。
眼下,金城醫藥尚未回復,公司商譽減值是否還會做出調整,外界不得而知,但公司的兩大潛在風險已經日益凸顯。
兩大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金城醫藥原本是頭孢類抗生素醫藥中間體的細分小龍頭,主要從事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20年5月,金城醫藥涉足尼古丁業務的相關信息在網絡世界快速傳播,傳聞公司規劃產能為200噸/年,純度可達到99.6%,可用於醫藥和電子菸。
按照化學合成尼古丁4500美元/噸的價格估算,市場預計該業務每年可為金城醫藥創造60億元的銷售額,並由此引爆公司股價。
近日,金城醫藥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就相關報導內容進行了核實,認為該報導部分描述與事實不符。
從現實角度出發,尼古丁是劇毒化學物,危化產品的申報審批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金城醫藥的尼古丁項目才到環評的階段,即還沒過環評。
而項目的建設周期至少要15個月,該項目投產最早要等到2022年。就審批和建設周期而言,金城醫藥的尼古丁項目究竟可以為公司貢獻多少利潤,目前還是未知數。
除了尼古丁項目懸而未決外,金城醫藥還有一大潛在風險,即公司第一大股東錦聖基金的減持風險。
2020年6月,錦聖基金擬在阿里拍賣平臺出清所持金城醫藥全部股份,交易價格高達27.19億元,但該交易最終流拍,錦聖基金開始了大舉減持操作。
金城醫藥2020年三季報顯示,錦聖基金在報告期內累計減持公司股票2434.7萬股,減持比例達26.86%,不排除2021年繼續大幅減持直至清倉的可能。
作為基金,錦聖基金本身要到期贖回,而金城醫藥主業不濟導致業績下滑的現實,更加堅定了錦聖基金早日清倉離場的決心。
2017年至2019年,金城醫藥營收分別為27.9億元、30.1億元、27.9億元,歸屬淨利潤分別為2.86億元、2.64億元、2.03億元,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
主業不濟導致業績下滑,尼古丁項目懸而未決,就算將帳面商譽全部出清,金城醫藥未來能否輕裝上陣,恐怕還要打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