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特殊時期,每一個收入院的患者,都需要排查有沒有肺炎,除了做新冠肺炎的核酸檢測,還需要做胸部CT檢查。
最近一段時間,有三位患者,因為良性疾病,本來要收入我們科做手術的,但是,他們在做手術之前,胸部CT都發現了問題。
這三位患者年紀都不大,最年輕的34歲,最大的50歲,都是家裡面的中流砥柱,他們沒有任何的呼吸道症狀,沒有咳嗽、咳痰、沒有胸痛、咯血、沒有發燒等症狀。
但是,他們的肺部CT檢查,均發現了共同的問題,肺部有1釐米左右的結節,而且從CT的影像檢查來看,都不太像是良性的,考慮是早期的癌症。
三位都轉去了胸外科做手術,最後病理證實,三位都是早期的肺癌,沒有轉移,手術非常成功,他們都可以獲得長期生存。所以,肺部CT檢查救了三位患者的性命,挽救了三個家庭。
大家想想,如果沒有早期發現肺癌,而是等到出現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來看病,那往往是晚期的了,不僅花費高,治療效果還非常很差,死亡率高,患者也非常痛苦。
肺癌是我們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的惡性腫瘤,肺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已連續10年位居惡性腫瘤之首,2015年,中國新發肺癌患者78.7萬人,死亡63.1萬人,這個數字每年還在增長。
肺癌不是吸菸人群的專利
吸菸會增加肺癌的發病率,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吸菸並不是肺癌的唯一發病因素,遺傳因素、空氣汙染、二手菸、粉塵、石棉、PM2.5等等,都是肺癌的發病因素,臨床上面可以見到很多不吸菸的人,也患上了肺癌。
所以,不抽菸就一定不會得肺癌,這句話是錯誤的,不抽菸的人,也有很多人患上了肺癌。
胸片不能降低肺癌死亡率
肺癌發病率這麼高,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每年做一個胸片來檢查一下。很多人確實是這麼做的,每年體檢做一個胸片檢查,但是,曾醫生要告訴各位,胸片的解析度太低,發現不了早期肺癌,已經有研究證實,胸片並不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
低劑量螺旋CT可以救命
想要早期發現肺癌,應該做肺部的低劑量螺旋CT檢查,低劑量螺旋CT,顧名思義,就是劑量比較低的CT。
對於肺癌而言,用CT篩查比較靈敏,效果遠比X光胸片好。但是常規 CT 的輻射較大,且費用昂貴,不太適合推廣給大規模人群做篩查。直到20 世紀 90 年代,低劑量螺旋CT (LDCT)應運而生,才真正帶來了改變。
低劑量 CT 較常規 CT 的輻射劑量降低了 75%至90%,同時,它克服了 X 光胸片的一些弱點,能發現小至4或5毫米的微小病灶。
有研究顯示,與拍X光胸片相比,採用低劑量CT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哪些人應該定期做檢查
一般來說,肺癌高危人員需要篩查,主要為年齡40歲以上,且具有以下任一種危險因素者:
吸菸≥20包/年(或400支/年),或曾經吸菸≥20包/年(或400支/年),戒菸時間<15年;
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瀰漫性肺纖維化或有肺結核病史者;
既往罹患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中國有很多不吸菸的人,特別是女性,也得了肺癌。目前認為這和各種室內外空氣汙染有關,中國是全球二手菸最嚴重的國家,有超過7億人被二手菸危害。
因此,即使完全不吸菸的人,40歲以上的成年人也應該自我評估一下風險,看是否有肺的結節或者其他疾病,需要多久複查一次。
查出肺部有結節,應該怎麼辦?
查出肺部有結節,不用太緊張,大部分的肺結節都是良性的,特別是直徑小於6mm的結節,幾乎都是良性的。
查出肺結節之後,需要去胸外科就診,醫生會根據你的結節的大小、影像學特徵,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定期隨訪,複查胸部CT,或者立即手術治療。
總而言之,建議大家在40歲左右的時候,一定要去做一個胸部低劑量CT檢查,為了您和家人的建議,請轉發給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