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6日,日本大阪,第三屆女排世界盃決賽激戰正酣。
在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中,中國女排姑娘們終於放出大招,利用一次經典的攔網得分,以七戰全勝的姿態首登世界之巔。
衛冕冠軍日本隊及其球迷,則空留下無奈的攤手和絕望的小眼神~
送上那記攔網的功臣,正是中國隊的場上隊長孫晉芳。當時的解說員宋世雄老師這麼評價她——
40年後,65歲的孫晉芳阿姨面對鏡頭,在《那一天》節目中,將她與排球的情愫和奪冠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
01、一代名將初遇排球,竟是「誤入歧途」?
說來你可能不信,在15歲以前,孫晉芳甚至連排球是什麼都不知道~
而回憶起自己早年練習排球的經歷時,孫晉芳的回答也是令人哭笑不得、匪夷所思:「機緣巧合,誤入歧途」。
堂堂中國女排的隊長,主力二傳手,竟是被「趕鴨子上架」?這其中,究竟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接下來,話哥帶你一一揭秘——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蘇州姑娘,孫晉芳從小就是一個乖乖女,廣泛涉獵棋琴書畫,活脫脫一個典型的江南小女子形象。
不過,雖然身材嬌小,弱不禁風,少年孫晉芳卻有極高的彈跳天賦。
15歲那年,已經在鐵路師範讀中學的孫晉芳參加了學校的運動會,並出人意料的摘得了跳高、跳遠雙料冠軍。當時正值蘇州市業餘體校的教練前來選材,大放異彩的孫晉芳就被體校選中了。
教練希望孫晉芳可以在每天三點半以後到業餘體校訓練兩個小時,但當時的孫晉芳並不情願:「我當時不願意去的,因為我學習很好,怕影響功課。教練就給我一些小鼓勵,誘惑我去兩個星期,後來我又不去了,他就又給我另外一些小鼓勵,然後又動員我去。」
那些所謂的「小鼓勵」,便是1塊5毛錢,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1塊5毛錢便也成了一種特殊的誘惑~
就這樣,孫晉芳斷斷續續在體校練習了三個月,又趕上了省裡的集訓。當時,有很多人都不看好孫晉芳,至於到底有多麼不看好,孫晉芳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
但結果還是圓滿的,在200人中只有20人才能留下的情況下,「半路出家」的孫晉芳榜上有名。就這樣孫晉芳走上了職業體育的道路,成為了一名排球運動員。
即便有些莫名其妙,但就像孫晉芳說道的那般,她是靠腦子打球的,靈活性和意識都是佼佼者,這無疑又顯得如同命中注定般地,套用孫晉芳給自己的「評語」
02、老女排有多苦?窗簾做背心只為保護僅有的兩套運動服
1976年,年僅21歲的孫晉芳就被選拔到了國家隊擔任二傳手,後來還成了場上的隊長。
從對排球一無所知,到國家隊核心,孫晉芳只用了6年的時間。
這其中,除了「天分」,當然也少不了異於常人的付出。
當年的漳州女排訓練基地是有名的「竹棚」,由於條件有限,訓練館是以漳州本地的竹竿為架,谷打、油毛氈為頂,地面則是用煤渣、紅土和沙子三者合一夯實而成,俗稱「三合土」。
一到雨季,竹棚館內的三合土立刻潮溼起來,隊員們一滾就是一身泥,時間一長,三合土逐漸被磨掉了,露出了墊底的煤渣,劃破隊員的大腿、肘部,掛彩是常有的事。
回憶起那段艱苦的歲月,孫晉芳也是感慨萬千
訓練中有地板不平衡或者倒刺的現象,隊員們都會在短褲的兩側墊毛巾,以防止受傷。
隊員們還曾穿過用窗簾布做的背心,如果你認為這是為了保護皮膚,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這便是漳州基地當年的「竹棚精神」。在那個物質生活並不豐富的年代,老女排隊員們完全是靠一種精神在堅持吶~
03、血戰日本成就巔峰,獎盃多到拿不了
在那個時代的排壇,最豪橫者非日本隊莫屬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女排曾多次登上世界女排各項賽事的冠軍寶座,一度以「東洋魔女」之稱享譽世界。
而對於孫晉芳和中國隊而言,日本隊曾長期扮演著苦主的角色。
1977年第二屆女排世界盃,中國隊在第二階段比賽中負於日本,與獎牌失之交臂。比賽中,日本隊每打完一個球就轉圈吶喊的場景令女排姑娘們很不適應,球隊不僅稀裡糊塗地輸掉了比賽,更是在氣勢上完敗給對手。
對孫晉芳刺激更大的,是在頒獎時,日方曾給了女排姑娘們每人一面小黃旗,意在讓她們為獲獎隊伍歡呼。
這擱誰能忍得了?孫晉芳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失去的冠軍奪回來。
四年後,中國女排「故地重遊」,六戰六捷闖入決賽。
無巧不成書,決賽的對手,正是東道主兼衛冕冠軍日本隊。
由於日本隊是5勝1負,因此中國隊只要拿下兩局,即使輸掉比賽,也能捧得冠軍。
這次,女排姑娘們沒有讓機會從手中溜走,前兩局便乾淨利落連下兩城,已經將冠軍收入囊中。
但與此同時,女排姑娘們的心態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這也給了日本隊反撲的機會,中國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連丟兩局被追至2-2平。
袁指導叫了暫停。
孫晉芳回憶道:「當時他就講了一句話,說你們雖然拿了冠軍,但如果輸給日本,你們就是帶著尾巴的冠軍!」
女排姑娘們如夢初醒。比賽的勝負關乎榮譽,早已超出了冠亞軍的範疇。
決勝局打得異常激烈,雙方一度戰至13平、14平、15平,最後時刻,隊長孫晉芳挺身而出,以一記精彩的攔網為比賽畫上了句號。
「當時眼淚全部下來了,冠軍拿到了,這本是我的夢想,但我想到的更多是平時的付出,往日那些吃苦的畫面歷歷在目。」
而那屆比賽,也成就了孫晉芳職業生涯的巔峰,她一個人包攬了包括「最佳運動員獎」在內的三大獎項,這一榮譽在世界盃歷史上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獎盃多到自己拿不了,還讓隊友郎平幫著拿。
04、女排精神激勵自己,也鼓舞一代人
當時的孫晉芳並沒想到這個冠軍的意義究竟有多大。
賽後,中國駐日大使館專門請女排姑娘們去吃飯,孫晉芳這才看到國內同胞們瘋狂慶祝的場面,在那個物質、娛樂生活都不豐富的年代,電視機還尚未普及,人們急切地通過報紙、收音機獲得比賽的信息,舉國上下,街頭巷尾都有人們議論的身影。
「女排精神」也因此鼓舞了一代人,學生要學女排精神,鑽研數理化;工人要學女排精神,超額完成任務;戰士要學女排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保家衛國。一個冠軍,振奮了一代人的發展雄心。
那時沒有網際網路,粉絲們都是通過寫信表達對偶像的追捧。
粉絲來信多到什麼程度?孫晉芳曾動用了麻袋,裝了一袋又一袋~
直到1983年退役,孫晉芳都沒能把信全部看完。
而在退役後,孫晉芳歷任國家體育彩票中心主任、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等要職,她曾借3000萬印彩票,也曾促成網球職業化改革。退役後的她,褪去了世界最佳二傳手的光環,化身為體育改革道路上的主攻手。
當然,改革路上並非一帆風順,但有「女排精神」這杯酒墊底,一些阻力也都算不得什麼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聽冠軍的話》——
「排球雖不是我一生的最愛,卻成就了我一生的追求。」姑且當成是一次美好的相遇吧!作為與郎平同時代的老女排精神的代言人,孫晉芳用行動完美詮釋了女排精神的真正要義,她是一位無名英雄。
在最後,看著自己12年職業生涯的回顧視頻,孫晉芳眼含熱淚,啥也不說,這一幕真的是太好哭了.......
傳送門:《那一天》孫晉芳篇完整版視頻請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