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症:死亡率很高的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對食物有強烈恐懼感

2020-12-22 話說健康與養生

一.真實病例:大學女生為了減肥,患上厭食症,最終導致多器官衰竭,住進重症監護室

陳瑤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學習很努力的女孩,上小學時,經常是班裡前三名,並且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上了初中和高中以後,她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可以說是一個追求完美的女生。高中三年,她學習更加努力,高考考上了一個非常好的一本大學。高中三年,因為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運動量就非常小,再加上青春期發育,陳瑤的體重增加了不少,看起肉肉的。進入大學以後,時間變得充裕了一些,陳瑤嚮往甜美的愛情,想要談戀愛。但是她發現自己太胖了,追求完美的她覺得自己應該減肥,這樣自己喜歡的男生才可能喜歡自己。

陳瑤意識到自己太胖,決定減肥

於是陳瑤開始了自己的減肥之路,她的減肥方法是節食加運動,雙管齊下。她剛開始每天早上只喝一杯牛奶和幾片麵包,中午吃一個炒菜和一碗湯,晚上吃一點水果。後來,中午吃一點水果,晚飯就直接不吃或者喝幾口湯。在吃的這麼少的情況下,陳瑤每天晚上堅持跑步兩公裡。兩個月的時間她就瘦掉了十斤。瘦了十斤之後,她覺得自己還有點胖,就繼續按照以前的方法減肥。兩個半月的時間,她又瘦了十幾斤。這個時候,她已經很苗條了,但是同時身體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膚色暗沉無光,發黃。身體虛弱,沒有力氣,上樓梯很困難,要扶著樓梯扶手一點點爬。月經也停了,也就是所謂的「閉經」。】陳瑤的爸爸媽媽和她的同學朋友看到她這樣之後紛紛對陳瑤說不用也不能再繼續這樣減下去了,一是已經不胖了,很瘦了。二是身體已經出現問題了。

因營養不良導致身體老化

陳瑤也意識到自己不能再繼續節食減肥了,應該恢復正常的飲食。但是這個時候,她發現了一個特別可怕的事情:【自己對食物產生了恐懼感,每多吃一口食物,都覺得自己像犯罪了一樣,只要多吃一點自己就會變胖,體重增加。不管是面前的食物有多麼美味可口,都沒有一點點食慾,有的只是害怕,單純的害怕。】她依舊每天吃很少的食物,不到一年的時間,【她的身上出現了老人斑,頭髮大量脫落,很容易疲倦,甚至走路的力氣都沒有。】這個時候,陳瑤不能正常上學,然後被父母接回家,四處求醫問藥,最後在一家大型醫院診斷為厭食症,並且通過做檢查發現,陳瑤的【多個器官出現了衰竭,立刻被送入重症監護室進行緊急治療。】

二.什麼是厭食症,對於厭食症的定義

上述病例,陳瑤所患的就是典型的厭食症。我們來看一下百度百科對於厭食症的定義。

神經性厭食症,簡稱厭食症。指個體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並維持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為特徵的一種進食障礙,屬於精神科領域中「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一類。

據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厭食症的患病率在1%左右,不是很高,但是近年來一直呈現上升趨勢。患病者多為青春期女性,此病死亡率在10%左右。在這裡提示一點,小孩子常見的不好好吃飯,挑食並不屬於厭食症的範圍。

患者對食物恐懼,拒絕飲食

三.厭食症的症狀有哪些

在陳瑤一病例中,她所表現出來的過度關心體重,為了減肥過分節食,瘦下來之後依舊控制不住自己去節食,對食物產生恐懼感,拒絕飲食。以及後來因營養不良導致的一系列身體疾病都屬於厭食症的症狀和表現。【厭食症主要特徵是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和發胖,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注,盲目追求苗條,體重顯著減輕,常有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如女性出現閉經。】

在厭食症患者看來,食物真的就是很討厭

四.為何厭食症死亡率高

死亡率高的原因還是比較多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①大部分人對厭食症不太了解,患者得病後不能及時就醫,或者去醫院就醫,去錯科室導致誤診,延誤病情。

②病人得知此病屬於精神心理疾病後,產生病恥感,拒絕就醫。

③患者因長期節食,導致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嚴重患者因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狀態、機體衰竭從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後死於心臟併發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自殺等。

五.患上厭食症之後如何治療

其實,厭食症雖然是精神疾病,只要治療方法正確,早發現早治療及時就醫,還是可以治癒的。治療方法適宜採用綜合治療:

①找專業心理諮詢師定期進行心理諮詢治療。

②若病情嚴重,必要時應去精神科就診,服用藥物。

③如果身體機能出現問題,比如代謝系統內分泌系統,身體器官出現問題,應及時去綜合醫院就診,進行對應治療。

及時去正規醫院進行綜合治療

六.總結

如果您的身邊有厭食症患者的話,請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和寬容,請不要戴有色眼睛去看他們,請幫助他們進行治療,促進康復。厭食症患者不僅身體上承受著疼痛,他們的內心也是痛苦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目前很多人都追求有一個苗條的身材,減肥成了大家日常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這很正常,體重過高,不僅影響美觀,對身體也不好,容易有三高。減肥完全可以,重要的是大家在這件事上要保持理性,採取正確合適的減肥方法,以免患上厭食症。至於如何正確減肥,本期文章,不做過多介紹,接下來有時間我會給大家發布一篇關於如何減肥的文章,以供大家參考。

【本篇文章屬於本人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一定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疏漏甚至錯誤的地方,如果讀者朋友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歡迎進行評論。我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百家號創作初學者落英之,關注我了解更多醫學知識,享受更好健康人生。】

相關焦點

  • 厭食症是一種心理障礙疾病,會引發各種問題,需要對症治療
    導語:厭食症就是因為患者有怕胖、心情低落的想法,然後出現過分節食、拒食的情況,從而造成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的症狀,甚至會拒絕維持最低體重,這其實就是屬於一種心理障礙疾病,大概有95%的患者是女性,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有類似的性格傾向。
  • 豔星鄭豔麗因厭食症進ICU,厭食症都有哪些症狀?
    不過,如果過分減肥,就可能出現反效果,甚至有機會患上厭食症。厭食症,是一種精神疾病,主要症狀是飲食習慣出現異常,並引發的身體及精神上的影響。90年代港產成人片女星鄭豔麗,日前便在社交網站自爆患上厭食症,瘦剩90多磅要入院,更一度被送往深切治療部(ICU)。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 | 從厭食症到詩人的升華
    對於家庭中語言的使用,她如此描述:「我很早就有一種強烈的意識:如果不能精確、清晰地說出觀點,說話就沒有意義。對我母親來說,說話是社交中可以接受的那種嘮叨形式:其功能是用持續不斷、令人安慰的聲音填滿房間。對我父親來說,說話是表演和掩飾。我的反應則是沉默。陰鬱的沉默,因為我一直渴望得到滿懷敬意的關注。
  • 一吃就吐 青春期女孩體重狂掉20公斤查出厭食症
    長期催吐患上神經性厭食症 13歲的小北是名初中生,身高153釐米,進入青春期後,她開始關注起了自己的外貌。半年前,小北得了一種奇怪的毛病,吃什麼就吐什麼,幾個月內,體重就從50公斤降到了30公斤,出現了嚴重的營養不良。 媽媽帶著小北跑遍杭州各家醫院的消化科,做了各種胃腸鏡檢查,都沒發現異常。醫生排除了器質性疾病,建議女孩去臨床心理科看看。
  • 厭食症危害多,提醒:這4個表現希望你沒有,早發現
    厭食症是比較難治療的一種疾病,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而引起的一種疾病,出現厭食症以後應該使用正確的方式積極治療,患者會出現的表現也有很多,了解這些症狀才能及時發現問題。選擇正確的方式好好治療疾病,不要讓疾病的嚴重程度越來越大,下面就來看一下厭食症的表現有哪些。厭食症患者無法進食,身體獲取不了足夠的營養元素導致體質會越來越弱,下面這些不良表現就會出現。
  • 小兒厭食症有哪些表現
    2、飲食調節:主要是通過日常飲食來進行調節,這也是有效治療小兒厭食症的方法。首先要培養小兒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三餐要有規律,吃飯要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餐前不吃零食和飲料;其次要給小兒補充足夠的營養,多給小兒吃新鮮果蔬和蛋白質類食品;最後要注意保證菜式的多樣化,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太過油膩。
  • 吃完食物會有負罪感的人們小心了 那或許是來自深淵的呼喚
    或許還有很多人未意識到,這種無法控制的催吐行為和對食物的負罪感,其實是一種精神疾病。01 催吐是一種病?兔子們喜歡暴食,反覆無常,卻有強烈控制體重的意識,這是神經性貪食症(BN)的典型表現。他們的宗旨是:我都要,要享受美食,也要瘦。因此往往在衝動性地暴食後,隨即又因為強烈的罪惡感而催吐、不停運動甚至服用瀉藥,來消耗掉自己攝入的熱量,防止長胖。
  • 吃完食物會有負罪感的人要小心,那或許是來自深淵的呼喚
    01 催吐是一種病?關於進食障礙的診斷標準,可以參考美國精神醫學學會頒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和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 》 。此外,還有國內於2001年頒布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及2015 年首次頒布的《中國進食障礙防治指南》。
  • 把食物當魔鬼瘦到28公斤 進食障礙到底是什麼病?
    張沁文覺得那段日子是一場無聲的、昏暗的沙塵暴,主觀上知道爸爸媽媽是對的,他們是為自己好,但又無法接受食物,互相矛盾的想法撕扯著她,「沒有辦法讓其中任何一個化解,這個病真的好可怕!」  張沁文所說的病是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s,ED),屬於精神疾病,是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暴食障礙等一組疾病的總稱。
  • 把食物當魔鬼,瘦到28公斤,甚至自殺,進食障礙到底是什麼病?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進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陳珏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進食障礙在精神科裡屬於小病種,而其中的厭食症卻是精神障礙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死亡率高達5%-20%。」瘦到28公斤時,張沁文住進了ICU。檢查結果顯示,各臟器衰竭,醫院下了病危通知。
  • 當下最常見的4種精神疾病,希望你都沒有
    而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10年初公布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已超過1600萬。官方數據1600萬,佔人口總數1%多一點。這個數據到底有多可怕呢?
  • 漫改電影《軀殼》首曝預告 疾病蔓延恐懼感強烈
    漫改電影《軀殼》首曝預告 疾病蔓延恐懼感強烈 時間:2020.10.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驚恐障礙——一種容易被誤診的心理疾病
    驚恐障礙是容易被誤診為心臟病的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因為痛苦程度高,因而反覆就醫,發作時類似於心肌梗死的症狀,更易令患者產生死亡恐懼,因此減少日常活動,甚至外出需要家人陪伴,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由於症狀導致的痛苦和恐懼,無法確診,症狀得不到緩解,反覆求醫,花費巨大。張先生剛過三十歲,是一家企業的老闆,平日經常加班。
  • 調查顯示 有酒癮的病患死亡率更高
    環球短訊 新華社柏林4月3日電(記者班瑋)德國和英國聯合進行的一項長期醫學調查發現,醫院中的患者如果同時還有酒癮,其死亡率數倍於患有同樣疾病但沒有酒癮的患者,而且比後者平均早7.6年亡故。  德國波恩大學近日發表新聞公報說,波恩大學精神病和精神療法專家與英國同事分析了英國曼徹斯特幾家綜合醫院12年半中積累的2萬多個病例,這些患者同時罹患多種疾病並有酒癮。
  • 延長壽命的食物被發現了!有機會讓心臟病的死亡率直線下降!
    不過最近有項研究顯示,食用辣椒能延長壽命,降低疾病風險。對吃辣的人來說,這必須拿出來「炫耀」一下!有小童暑月食冷水,臥陰地,至秋瘧發,百藥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醬,頗適口,每食需此,又用以煎粥食,未幾,瘧自愈。良由胸膈積水,變為冷痰,得辛以散之,故如湯沃雪耳。《食物本草》:消宿食,解結氣,開胃口,闢邪惡,殺腥氣諸毒。
  • 是一種發生在精神上的疾病,患者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患者對生活失去了希望、興趣,他們的悲傷是與正常人的悲傷是不相同的。這類疾病越早治療,患者恢復的希望就會越大。在之前的30年間,我國的抑鬱患者發病比以往上漲了將近30倍,這是一個十分恐怖的現象。抑鬱症已經成了當今人類的第4大疾病。
  •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應該怎麼辦?
    精神分裂是精神疾病的一種,並且在精神病裡是很嚴重的一種,精神分裂患者需要來自家人的關心,加上心裡藥物輔助治療,才能讓患者康復起來,通過調整可以讓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的恢復正常。那麼接下來就讓治療精神科的專家來介紹一下日常具體的護理吧。
  • 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心理疾病?對此,醫生為你支招
    愛滋病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傳染病,它還有一個名稱叫做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這是由於當患者感染了愛滋病毒後,免疫系統就會受到嚴重打擊,逐漸難以抵抗甚至完全喪失免疫功能,我們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在一種健康的狀態,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很大關係,如果失去免疫功能,這就等同於將自己毫無遮擋地置於疾病攻擊之下,只是想想就已經非常可怕了
  • 井邊灣心理諮詢|家暴是一種精神疾病,三成已婚婦女曾遭家暴!
    許某某是用絞肉機處理屍體的;處理屍體時,用了兩噸水等等;……這些血腥酷寒又帶有強烈感官刺激的詞,還是變成一個個梗,鋪天蓋地地出現在網絡中。井邊灣心理諮詢科普:家庭暴力是一種心理疾病,有語言暴力(如辱罵、譏諷、挖苦、喝斥等)、行為暴力(身體的打擊),還有冷暴力,即無視對方的存在,以冷淡、孤立、漠視的態度與對方相處。冷暴力很隱蔽,對人的傷害卻很大,讓人覺得窒息、壓抑,會產生被拋棄、被隔離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