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實病例:大學女生為了減肥,患上厭食症,最終導致多器官衰竭,住進重症監護室
陳瑤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學習很努力的女孩,上小學時,經常是班裡前三名,並且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上了初中和高中以後,她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可以說是一個追求完美的女生。高中三年,她學習更加努力,高考考上了一個非常好的一本大學。高中三年,因為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運動量就非常小,再加上青春期發育,陳瑤的體重增加了不少,看起肉肉的。進入大學以後,時間變得充裕了一些,陳瑤嚮往甜美的愛情,想要談戀愛。但是她發現自己太胖了,追求完美的她覺得自己應該減肥,這樣自己喜歡的男生才可能喜歡自己。
於是陳瑤開始了自己的減肥之路,她的減肥方法是節食加運動,雙管齊下。她剛開始每天早上只喝一杯牛奶和幾片麵包,中午吃一個炒菜和一碗湯,晚上吃一點水果。後來,中午吃一點水果,晚飯就直接不吃或者喝幾口湯。在吃的這麼少的情況下,陳瑤每天晚上堅持跑步兩公裡。兩個月的時間她就瘦掉了十斤。瘦了十斤之後,她覺得自己還有點胖,就繼續按照以前的方法減肥。兩個半月的時間,她又瘦了十幾斤。這個時候,她已經很苗條了,但是同時身體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膚色暗沉無光,發黃。身體虛弱,沒有力氣,上樓梯很困難,要扶著樓梯扶手一點點爬。月經也停了,也就是所謂的「閉經」。】陳瑤的爸爸媽媽和她的同學朋友看到她這樣之後紛紛對陳瑤說不用也不能再繼續這樣減下去了,一是已經不胖了,很瘦了。二是身體已經出現問題了。
陳瑤也意識到自己不能再繼續節食減肥了,應該恢復正常的飲食。但是這個時候,她發現了一個特別可怕的事情:【自己對食物產生了恐懼感,每多吃一口食物,都覺得自己像犯罪了一樣,只要多吃一點自己就會變胖,體重增加。不管是面前的食物有多麼美味可口,都沒有一點點食慾,有的只是害怕,單純的害怕。】她依舊每天吃很少的食物,不到一年的時間,【她的身上出現了老人斑,頭髮大量脫落,很容易疲倦,甚至走路的力氣都沒有。】這個時候,陳瑤不能正常上學,然後被父母接回家,四處求醫問藥,最後在一家大型醫院診斷為厭食症,並且通過做檢查發現,陳瑤的【多個器官出現了衰竭,立刻被送入重症監護室進行緊急治療。】
二.什麼是厭食症,對於厭食症的定義
上述病例,陳瑤所患的就是典型的厭食症。我們來看一下百度百科對於厭食症的定義。
神經性厭食症,簡稱厭食症。指個體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並維持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準為特徵的一種進食障礙,屬於精神科領域中「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一類。
據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厭食症的患病率在1%左右,不是很高,但是近年來一直呈現上升趨勢。患病者多為青春期女性,此病死亡率在10%左右。在這裡提示一點,小孩子常見的不好好吃飯,挑食並不屬於厭食症的範圍。
三.厭食症的症狀有哪些
在陳瑤一病例中,她所表現出來的過度關心體重,為了減肥過分節食,瘦下來之後依舊控制不住自己去節食,對食物產生恐懼感,拒絕飲食。以及後來因營養不良導致的一系列身體疾病都屬於厭食症的症狀和表現。【厭食症主要特徵是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和發胖,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注,盲目追求苗條,體重顯著減輕,常有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如女性出現閉經。】
四.為何厭食症死亡率高
死亡率高的原因還是比較多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①大部分人對厭食症不太了解,患者得病後不能及時就醫,或者去醫院就醫,去錯科室導致誤診,延誤病情。
②病人得知此病屬於精神心理疾病後,產生病恥感,拒絕就醫。
③患者因長期節食,導致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嚴重患者因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狀態、機體衰竭從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後死於心臟併發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自殺等。
五.患上厭食症之後如何治療
其實,厭食症雖然是精神疾病,只要治療方法正確,早發現早治療及時就醫,還是可以治癒的。治療方法適宜採用綜合治療:
①找專業心理諮詢師定期進行心理諮詢治療。
②若病情嚴重,必要時應去精神科就診,服用藥物。
③如果身體機能出現問題,比如代謝系統內分泌系統,身體器官出現問題,應及時去綜合醫院就診,進行對應治療。
六.總結
如果您的身邊有厭食症患者的話,請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和寬容,請不要戴有色眼睛去看他們,請幫助他們進行治療,促進康復。厭食症患者不僅身體上承受著疼痛,他們的內心也是痛苦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目前很多人都追求有一個苗條的身材,減肥成了大家日常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這很正常,體重過高,不僅影響美觀,對身體也不好,容易有三高。減肥完全可以,重要的是大家在這件事上要保持理性,採取正確合適的減肥方法,以免患上厭食症。至於如何正確減肥,本期文章,不做過多介紹,接下來有時間我會給大家發布一篇關於如何減肥的文章,以供大家參考。
【本篇文章屬於本人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一定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疏漏甚至錯誤的地方,如果讀者朋友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歡迎進行評論。我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百家號創作初學者落英之,關注我了解更多醫學知識,享受更好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