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中國中小工具機之都」的升級之路

2020-12-15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日訊 工具機工業是裝備製造業的基礎部門,其中高技術工具機產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產業集群更是成為推動地方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山東重點打造了100多個銷售收入過百億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那麼,這些產業集群如何避免重複建設、低端競爭?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又該如何提檔升級?或許滕州工具機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中國中小工具機之都」的由來

滕州經濟開發區位於滕州市區南部,90.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匯集了大大小小共700多家機械工具機類企業,這種產業密集度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機械工具機產業已成為滕州市的主導產業。

滕州市委書記劉文強說:「滕州作為『中國中小工具機之都』,到現在有十多年歷史了,歷史上有魯南工具機廠,魯南拖拉機廠,還有鍛造廠,這些企業都是在(20世紀)五十年代建設的。改革開放以後,國有企業改革,依託原來的這些老牌國有企業,又延伸孵化了很多的中小工具機企業。關鍵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後,激發了大家發揮優勢各自創業的這種主觀能動性,所以由原來的幾個國有企業孵化出了產業鏈相對配套的完善的幾百個企業。」

滕州工具機產業起步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後,大量民營企業進入工具機行業,並逐漸佔據主體地位。2000年之後,全國工具機產業進入高速增長時期,滕州市的工具機產業一度達到1400多家。2009年,滕州被評為「中國中小工具機之都」。

但是,市場好並不代表產業好,「中國中小工具機之都」耀眼的光環背後卻隱藏著巨大風險,企業小而散、萬元以下的低端產品佔主角,幾乎毫無抗風險能力。

「因為當時2000年國有企業改革剛開始,什麼效益好,大家往往有可能扎堆,一窩蜂地上,但上去以後可能就過剩了,過剩以後可能市場要淘汰一部分。」滕州市委書記劉文強說:「在機械工具機上,如果提檔升級的話,現在也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隨著產業人口、稅收、土地紅利的消失和企業成本的上升,一旦國內外裝備製造業市場出現波動,滕州工具機產業的脆弱性也將會暴露無遺。

尖端技術和知名品牌的缺失,這也是山東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中最薄弱的兩環,如何提檔升級成為當地政府和企業的當務之急。

滕州市委書記劉文強向記者介紹了目前在產業升級上的具體措施:「一是進行了全產業鏈的梳理,做全產業鏈配套,本著缺什麼優先發展什麼的原則,進行了重點企業招引培育。比如說現在在控制系統方面是個短板,我們一方面重點培植了本地的山森數控,一方面又對外採取了和華中數控的合作模式,缺什麼補什麼;第二個就是側重於扶持龍頭引領企業,比如說威達重工、山森數控、三合機械。一些有引領作用的規模比較大的規上企業,作為我們扶持的重點,進一步擴規模,在國際國內市場開拓上下功夫;第三個是對一些填補空白、新生代、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小微企業的培育,在這方面我們小升規,一些具備隱形冠軍潛質的企業,也是重點培育。」

龍頭企業做品牌,相關企業做配套

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滕州市最大的工具機企業,企業研發生產的立式龍門加工中心連續三年榮獲國家工具機行業最高獎「春燕獎」。

在威達重工裝配車間裡,總經理呂慧彬向記者介紹了企業的主打產品——立式龍門加工中心。

「龍門的概念就是它的結構像龍門一樣,銑削的加工範圍比較大,屬於剪裁製造的一種,就是把材料去除掉的一種加工方式,也是現在最主流的一種金屬切割方式。我們既生產設備,同時我們也用這個設備繼續生產。這種龍門銑床大約一年在300臺左右,大一點的要過千萬,小一點的也得一兩百萬一臺,常規的從100萬到1000萬之間都有。」

動輒上千萬的高端數控工具機,放在十年前,威達重工根本是不敢想像的。早轉型,讓企業爭取到了主動。而如今,威達重工正在謀求全面升級,高端數控產品已佔到企業產品的85%,成為新的增長主力。

威達重工總經理呂慧彬說:「特別是最近三四年,隨著我們製造水平和技術實力的提升,也有很多的軍工企業找到我們,共同做一些合作開發,包括一些飛彈上的部件,也有一些航空發動機上的一些部件。」

打造尖端數控和高端裝備、打造叫得響的品牌產品,這是龍頭企業應有的責任;而全市150多家配套企業,則在完善配套服務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著市場開拓。

作為國內數控工具機配套行業的龍頭企業,山森數控最近研發的國內首臺套智能電盤,便大大減少了傳統配電盤元器件多、線路多、故障率高的問題。

在森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的展廳裡,董事長張士銀向記者介紹了這款智能電盤:「一臺傳統的電盤,工人要用兩天時間才能安裝一套線,但是這款智能電盤工人安裝一個盤只需要10分鐘的時間,最主要的是傳統電盤使用的是有觸點的元器件,根據國家標準,這種元器件的使用壽命是兩萬次,但是我們的智能電盤是用的無觸點的元器件,可以大大延長電盤的使用壽命。三森數控現有20大類上千個品種的產品,可以這麼說我們的產品,能滿足一臺數控工具機全部電器配套件的需求。」

引導中小企業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品檔次,擴大生產規模。如今,不出滕州就可以完成一條龍式的配套和服務,真正把「小產業」做成了「大事業」。

由製造到「智造」

當前,滕州工具機行業的發展還面臨著智能化水平低、資源不共享、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產業數位化升級迫在眉睫。為此,滕州市除了建設大數據中心、工具機雲之外,還搭建了三大平臺:建設機械工業園,調高企業集中度;組建機械工業生產力促進中心,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引進國家級工具機質檢中心,打造名牌產品,從而促進企業快速升級。如今,滕州市機械工具機企業數量從1000多家減少到752家,產值卻翻了幾十倍。

「原來是叫中小工具機,這次山東省定的十強產業叫智能製造。我們用智能製造新的產業名稱,替代了中小工具機,把中小工具機作為智能製造的一個板塊來發展。然後用新的智能,提升改造中小工具機。」

滕州市委書記劉文強解釋說:「這一字之差實際上是一個理念,新理念新模式,包括新技術的應用,智能製造也放大了中小工具機之都產業的含金量。下一步我們還要再跟華中數控合作,打造魯班雲,在專業水平上要更強化對企業的個性服務,所以大數據為賦能機械製造,實際上也就走上了智能製造。」

未來,滕州將培植千億元機械工具機產業集群、建成國內領先的中小型高檔數控工具機基地,國內有影響力的裝備製造產業聚集區。裝備製造業將成為滕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能,成為棗莊市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點。

閃電新聞記者 尚士春  通訊員 賈曉宇 徐常清 滕州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滕州工具機產業轉型經驗受到省媒關注
    6月1日,山東衛視《品牌山東》欄目以《滕州:中國中小工具機之都的升級之路》為題,對我市工具機產業的發展歷程和轉型經驗進行了報導,市委書記劉文強接受了專訪,介紹了我市中小工具機產業升級和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相關舉措,全方位展示了「龍頭企業做品牌、相關企業做配套」產業集群發展的「滕州路徑」,擦亮了滕州中小工具機之都的
  • 省高檔數控工具機與智能製造峰會暨院士棗莊行活動在滕州舉行 周濟...
    省高檔數控工具機與智能製造峰會暨院士棗莊行活動在滕州舉行 周濟 譚建榮 董守義 張宏偉出席 2020-10-16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秘山東滕州數控工具機的「芯」突破
    宋海存/攝  徐琦  孫德棟  田璐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殷曉旭    走進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工人有序工作,在車間顯著位置擺放著剛剛開發的DMC1000加工中心,該產品主要應用在手機、平板電腦、小家電、印表機和汽車行業。
  • 探秘山東滕州數控工具機的「芯」突破——走進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
    徐琦 孫德棟 田璐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殷曉旭走進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工人有序工作,在車間顯著位置擺放著剛剛開發的
  • 「理事快訊」小棋子盤活大棋局——滕州高級技工學校開展職業技能...
    ,「滕州技工」成為眾多企業眼中的「香餑餑」。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的滕州高級技工學校最初家底單薄,僅有數量不多的培訓設施和十幾個實訓基地。多年來,該校抓住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多方籌措資金建設了5 大實驗實訓基地、120個實驗實訓室,擁有設備650餘套。與此同時,該校積極開拓辦學思路,深入開展「校校合作」項目,將其打造成為培育高級技工人才的搖籃。
  • 陳杰平在滕州聯繫點調研時強調 更多賦能產業工會服務產業職工、更...
    11月23日,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分黨組書記、主席陳杰平率工作組來我省棗莊滕州市開展聯繫點調研活動。陳杰平一行深入山森、威達、普魯特等數控工具機企業,進車間、下班組,就企業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企業生產經營、深化基層工會改革創新等情況進行細緻調查了解,與地方工會領導、產業工會負責人和企業黨政工領導親切交談,看望生產一線職工,對滕州的機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給予高度評價,對滕州機電產業工會工作特別是對省市總工會部署指導滕州市機電工會換屆改組
  • 我國工具機工具行業轉型升級的幾個問題
    行業競爭結構呈現「高端失守、中端爭奪、低端內戰」局面工具機工具工業的技術水平,可以粗略地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隨著我國工具機工業水平的提高,本國低檔工具機和與之配套的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國內企業基本可以解決,佔有80%以上的市場。
  • 18家大國企幾乎全軍覆沒,中國工具機業怎麼慘到這一步?
    和汽車等行業一樣,中國工具機也曾試圖走出一條市場換技術的研發之路,並且有過內外合作的甜蜜期,但最終,都失敗於國外的技術封鎖。而當中國工具機業決心自主研發時,卻往往已為時過晚,或者因為總是落後於人,而處處挨打。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 失效的中國模式 :為什麼說中國工具機難以扶起?
    例如下面這兩臺設備,都來自德國頂級工具機製造商Reichenbacher Hamuel GmbH,兩臺設備都是五軸龍門結構加工中心,左邊是重型龍門,右邊是輕型龍門。雖然都是五軸龍門式工具機,但兩者的差別就像虎式坦克和保時捷,儘管出自同一個工程師,但幾乎不可能行駛在同一條公路上。
  • 馬宏偉來北辛街道督導滕州雞魚批發市場升級改造
    2月11日上午,滕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宏偉一行到北辛街道督導滕州雞魚批發市場運營升級改造情況,北辛街道黨工委書記馬金安及市場管理負責人員參加活動。滕州雞魚批發市場是我市大型活禽市場之一,疫情防控期間對市場進行了關停處理。為保障特殊時期肉禽供應,批發市場根據當前實際轉變經營模式,進行運營升級改造,集中宰殺活禽,設立白條雞供應專線渠道,直供各大商超、集貿市場和其他鄉鎮,以便滿足市場需求。
  • 老無所依的中國工具機|那些被打斷腰的行業
    那些失去活力的院所,老無所依。而工具機行業,同樣是老無所依。新中國的工具機幾乎是從零開始起步的。作為中國重工業發展的母機,一切都是從規劃開始。1952年中央重工業部確立了一個著名的專業分工思路,對中國工具機行業的發展影響巨大。
  • 滕州實力雄厚,若棗莊市區遷往滕州,魯西南第一城眾望所歸
    滕州作為棗莊市下屬的一個縣級市,但是經濟實力,發展潛力乃至城市建設都完爆棗莊市的五區,滕州,可以稱之為棗莊市的驕傲!滕州,古稱「滕縣」,有著「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的美譽,滕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有著7300年的「北辛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源地之一。
  • 工具機行業深度報告:國產中高端數控工具機揚帆起航
    (三)「十八羅漢」隕落,國產工具機行業迎來結構調整中國工業體系建設之初,發展出了十八家交相輝映的國有工具機廠,這十八家工具機企業為我國工具機行業的發展立下了 汗馬功勞。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這些國有企業多數實施了不同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這些國有工具機廠也迎來 了自己的光輝時刻。
  • 中國工具機浮沉錄:造航母不用日本工具機,機械人有種情懷叫工匠精神
    好了言歸正傳,科工力量之前不是出了一期主題為:沒有日本的工具機,中國航母玩不轉的視頻麼,而且文章還說,沒了日本工具機,咱們連坦克大炮都造不出來。 評論區很多人都反應內容和標題完全是兩碼事,最後也沒給大家交代清楚,沒有日本工具機咱們還能不能造航母,反而誤導了一些小白篤定地認為,沒有日本工具機,咱們就是造不了航母。還有一些無良自媒體各種帶節奏發文,我就想問一句,你搞清楚造航母都需要什麼了嗎。
  • 滕州,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
    滕州又是南北交通要道,兩條鐵路、兩條國道、一條運河集中在滕州這麼一片狹小區域內,形成了交通樞紐,南來北往、四通八達。 滕,始於黃帝,因境內泉水「騰湧」而得名。滕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為「三國五邑」之地。境內有被命名為「北辛文化」的73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有「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崗上遺址,有商周時期的騰國、薛國遺地等景觀。
  • 數位化製造賦能中國數控工具機,黃金時代已到來!
    過去幾年,中國數控工具機行業處於需求量下滑,行業競爭激烈的艱難時期。市場上的一些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大概600-700家數控工具機廠在市場上消失,而每年又有500-600家工具機企業湧入這個市場。中國本土工具機製造商致力於產業升級轉型,同時,中國工具機出口的主要市場已經由發展中國家開始向的歐洲市場轉移。快速創新,積極升級轉型成為企業的訴求。
  • 人間向暖 風雨燦爛——致敬滕州2020
    這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整座城市一度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寂,步行街、火車站、市民廣場、龍泉塔...這些昔日裡最為繁華的地標,也迎來了它們最冷清的時刻。這空城,是滕州人對自己、對他人、對這座城市的責任感,白衣天使、黨員幹部、志願者、快遞小哥...每一個身影都讓人感到格外心安。
  • 第十七屆中國(滕州)微山湖溼地紅荷節啟幕
    原標題:第十七屆中國(滕州)微山湖溼地紅荷節啟幕 8月8日上午,第十七屆中國(滕州)微山湖溼地紅荷節開幕式在滕州微山湖紅荷溼地景區開幕。 據了解,本屆紅荷節以「為荷而來,匠心滕州」為主題,將組織開展紅荷溼地西部放歌燒烤城狂歡夜、「紅荷溼地杯」魅力滕州全國「溼地·荷」主題畫展、全省百家媒體走進滕州研學採風暨山東省研學教育紅荷溼地旅行高峰論壇、小記者聯盟微山湖紅荷溼地研學遊啟動儀式、我「荷」你,心「蓮」心抖音大賽、持滕州日報宣傳專欄免費進景區活動以及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網上簽約儀式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 缺少日本工具機,中國航母無法製造?落後的技術可以彌補回來嗎?
    中國的強大對蘇聯來說擁有強大的威脅,為了抑制中國的發展,他採用如此極端手法。最終又考慮到和中國的建交關係,便將戰機模型贈予中國,但是毛澤東很決絕地拒絕了。中國有堅強的毅力,有傲立在世界頂端的風骨,施捨我們不要!蘇聯解體之後,中國科技發展起來,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儘管發展之路磕磕絆絆,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