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日訊 工具機工業是裝備製造業的基礎部門,其中高技術工具機產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產業集群更是成為推動地方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山東重點打造了100多個銷售收入過百億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那麼,這些產業集群如何避免重複建設、低端競爭?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又該如何提檔升級?或許滕州工具機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中國中小工具機之都」的由來
滕州經濟開發區位於滕州市區南部,90.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匯集了大大小小共700多家機械工具機類企業,這種產業密集度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機械工具機產業已成為滕州市的主導產業。
滕州市委書記劉文強說:「滕州作為『中國中小工具機之都』,到現在有十多年歷史了,歷史上有魯南工具機廠,魯南拖拉機廠,還有鍛造廠,這些企業都是在(20世紀)五十年代建設的。改革開放以後,國有企業改革,依託原來的這些老牌國有企業,又延伸孵化了很多的中小工具機企業。關鍵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後,激發了大家發揮優勢各自創業的這種主觀能動性,所以由原來的幾個國有企業孵化出了產業鏈相對配套的完善的幾百個企業。」
滕州工具機產業起步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後,大量民營企業進入工具機行業,並逐漸佔據主體地位。2000年之後,全國工具機產業進入高速增長時期,滕州市的工具機產業一度達到1400多家。2009年,滕州被評為「中國中小工具機之都」。
但是,市場好並不代表產業好,「中國中小工具機之都」耀眼的光環背後卻隱藏著巨大風險,企業小而散、萬元以下的低端產品佔主角,幾乎毫無抗風險能力。
「因為當時2000年國有企業改革剛開始,什麼效益好,大家往往有可能扎堆,一窩蜂地上,但上去以後可能就過剩了,過剩以後可能市場要淘汰一部分。」滕州市委書記劉文強說:「在機械工具機上,如果提檔升級的話,現在也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隨著產業人口、稅收、土地紅利的消失和企業成本的上升,一旦國內外裝備製造業市場出現波動,滕州工具機產業的脆弱性也將會暴露無遺。
尖端技術和知名品牌的缺失,這也是山東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中最薄弱的兩環,如何提檔升級成為當地政府和企業的當務之急。
滕州市委書記劉文強向記者介紹了目前在產業升級上的具體措施:「一是進行了全產業鏈的梳理,做全產業鏈配套,本著缺什麼優先發展什麼的原則,進行了重點企業招引培育。比如說現在在控制系統方面是個短板,我們一方面重點培植了本地的山森數控,一方面又對外採取了和華中數控的合作模式,缺什麼補什麼;第二個就是側重於扶持龍頭引領企業,比如說威達重工、山森數控、三合機械。一些有引領作用的規模比較大的規上企業,作為我們扶持的重點,進一步擴規模,在國際國內市場開拓上下功夫;第三個是對一些填補空白、新生代、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小微企業的培育,在這方面我們小升規,一些具備隱形冠軍潛質的企業,也是重點培育。」
龍頭企業做品牌,相關企業做配套
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滕州市最大的工具機企業,企業研發生產的立式龍門加工中心連續三年榮獲國家工具機行業最高獎「春燕獎」。
在威達重工裝配車間裡,總經理呂慧彬向記者介紹了企業的主打產品——立式龍門加工中心。
「龍門的概念就是它的結構像龍門一樣,銑削的加工範圍比較大,屬於剪裁製造的一種,就是把材料去除掉的一種加工方式,也是現在最主流的一種金屬切割方式。我們既生產設備,同時我們也用這個設備繼續生產。這種龍門銑床大約一年在300臺左右,大一點的要過千萬,小一點的也得一兩百萬一臺,常規的從100萬到1000萬之間都有。」
動輒上千萬的高端數控工具機,放在十年前,威達重工根本是不敢想像的。早轉型,讓企業爭取到了主動。而如今,威達重工正在謀求全面升級,高端數控產品已佔到企業產品的85%,成為新的增長主力。
威達重工總經理呂慧彬說:「特別是最近三四年,隨著我們製造水平和技術實力的提升,也有很多的軍工企業找到我們,共同做一些合作開發,包括一些飛彈上的部件,也有一些航空發動機上的一些部件。」
打造尖端數控和高端裝備、打造叫得響的品牌產品,這是龍頭企業應有的責任;而全市150多家配套企業,則在完善配套服務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著市場開拓。
作為國內數控工具機配套行業的龍頭企業,山森數控最近研發的國內首臺套智能電盤,便大大減少了傳統配電盤元器件多、線路多、故障率高的問題。
在森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的展廳裡,董事長張士銀向記者介紹了這款智能電盤:「一臺傳統的電盤,工人要用兩天時間才能安裝一套線,但是這款智能電盤工人安裝一個盤只需要10分鐘的時間,最主要的是傳統電盤使用的是有觸點的元器件,根據國家標準,這種元器件的使用壽命是兩萬次,但是我們的智能電盤是用的無觸點的元器件,可以大大延長電盤的使用壽命。三森數控現有20大類上千個品種的產品,可以這麼說我們的產品,能滿足一臺數控工具機全部電器配套件的需求。」
引導中小企業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品檔次,擴大生產規模。如今,不出滕州就可以完成一條龍式的配套和服務,真正把「小產業」做成了「大事業」。
由製造到「智造」
當前,滕州工具機行業的發展還面臨著智能化水平低、資源不共享、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產業數位化升級迫在眉睫。為此,滕州市除了建設大數據中心、工具機雲之外,還搭建了三大平臺:建設機械工業園,調高企業集中度;組建機械工業生產力促進中心,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引進國家級工具機質檢中心,打造名牌產品,從而促進企業快速升級。如今,滕州市機械工具機企業數量從1000多家減少到752家,產值卻翻了幾十倍。
「原來是叫中小工具機,這次山東省定的十強產業叫智能製造。我們用智能製造新的產業名稱,替代了中小工具機,把中小工具機作為智能製造的一個板塊來發展。然後用新的智能,提升改造中小工具機。」
滕州市委書記劉文強解釋說:「這一字之差實際上是一個理念,新理念新模式,包括新技術的應用,智能製造也放大了中小工具機之都產業的含金量。下一步我們還要再跟華中數控合作,打造魯班雲,在專業水平上要更強化對企業的個性服務,所以大數據為賦能機械製造,實際上也就走上了智能製造。」
未來,滕州將培植千億元機械工具機產業集群、建成國內領先的中小型高檔數控工具機基地,國內有影響力的裝備製造產業聚集區。裝備製造業將成為滕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能,成為棗莊市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點。
閃電新聞記者 尚士春 通訊員 賈曉宇 徐常清 滕州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