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屋、住宅小區、小微企業眾多,外來人口複雜又地處城鄉結合部,人員排查難度大……階段來,榕東街道根據榕城區委區政府有關開展城市社區治理網格化管理的部署,結合街道實際,在縱深推進網格化工作過程中不斷健全網格化機制,以社區作為一級管理單元劃分為15個網格,將社區劃分若干片區為二級管理單元,形成29個社區片區網格,築起「橫到邊、縱到底」的疫情防控網,並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推進轄區企業復工復產。榕東街道黨工委書記黃孟湉表示,推進網格化的過程是不斷直面難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結合街道實際把網格化工作機制落地落實的過程。階段來,榕東街道網格化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轄區網格隊伍累計排查企業、工廠、小作坊934家,出租屋、自建房1432間,住宅小區26個,排查登記並錄入系統和健康監測外來人口3406多人。
拉網式排查出租屋自建房
確保企業員工安全返榕復工
梅兜社區常住人口1萬多人,其中非揭陽籍人口4000多人。隨著復工復產的分類逐步推進,越來越多復工人員返榕,社區防疫工作面臨著新挑戰。為切實保障防疫期企業安全復工復產,梅兜社區在工業園區設置防疫監測卡口,強化對工業園區防疫監測和復產復工服務,同時組建由社區兩委、網格員和各小區物業、酒店、五小行業等負責人組成的防疫和復工復產微信工作群,暢通復工返榕人員溝通上報渠道,及時回應排查,切實做到底子清、情況明。
「我18日回到揭陽,看到門口貼的告知書就第一時間打電話到社區報備。接到電話後,社區網格員和醫護人員很快上門為我們量體溫,詳細登記信息。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這是很有必要的,社區的舉措我很支持。」梅兜社區一出租屋租戶高友森告訴記者,他在榕城已經工作了12年,年前回福建老家過年,這次回來是回企業復工的。
高友森居住的出租屋地處梅兜社區二網格,網格長是梅兜社區主任魏銳新。階段來,針對二網格區域內出租屋眾多的實際情況,魏銳新組織網格員進行地毯式排查,挨家逐戶過關,對租戶尚未返揭的,網格員則在出租屋門上貼上告知書,返揭人員返回出租屋可第一時間通過告知書留下的24小時值班電話向社區報告,周邊居民群眾也能夠發揮群防群控作用及時提交排查線索。
除了出租屋眾多,梅兜轄區內還有不少物業小區和自建房,「第一輪我們已經基本實現社區居民全面排查,按照同步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要求,我們將第二輪網格化大排查重點放在工業園區和出租屋、自建房等,確保更精確地對復工人員進行健康監測。」梅兜社區兩委委員、一網格網格長魏勤輝告訴記者。
記者隨著魏勤輝來到一網格區域內的都市華庭小區。目前小區只有一個出入口,出入口處設有體溫檢測點,每一位進入小區的人都要接受體溫檢測。「經過登記排查,目前小區有2戶從外地返揭的住戶,社區網格員都第一時間上門登記信息和量體溫,並要求他們居家隔離14天。接下來社區網格員會每天上門量體溫並為他們提供生活上的幫助,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小區也將繼續加強管控,嚴把出入口,並定時進行全面消殺。」都市華庭小區物業負責人黃少輝如是說。
嚴把「三關」+「地塊化」防控
全力保障萬達廣場項目建設
揭陽萬達廣場位於榕東街道南厝社區,作為粵東地區最大的綜合體項目,運營後將填補揭陽市區在智能化商業上的空白,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萬達廣場復工情況如何備受關注。南厝社區和揭陽萬達廣場項目建設方積極聯動,藉助科技設備築起疫情智慧防控網。
在萬達廣場施工工地3號門設置了復工人員監測點,復工人員進入工地前,首先要接受工作人員測量體溫,無異常後通過人臉識別設備進行信息登記,最後接受紅外線測溫設備二次檢測無異常後才能進入,只有過了這「三關」復工人員才能正式進入工地。
揭陽萬金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樸雄表示,在保證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復工復產非常重要。公司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和復工領導小組,加強與南厝社區網格長的溝通,同步推進施工工地「地塊化」管理。記者了解到,施工工地目前設有可容納200多人的「單人隔離區」,所有從省外返揭的復工人員都需要先到指定隔離區居住14天後才能到工人生活區居住。同時,工地每日都落實專人進行消殺並執行分廚房分餐等防疫措施。
「作為揭陽市重點建設項目,我們是第一批覆工復產企業項目之一。一方面是響應政府號召,另一方面也是根據我們自身建設需要,希望在落實好各項防疫措施的同時能夠穩妥推進項目建設並爭取早日建成,為揭陽人民提供更加良好的購物環境,也為揭陽的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鄭樸雄表示。
直面難題加強網格化
雙層保障群眾「菜籃子」
榕東街道多數社區處於城鄉結合部,交通便利,道路縱橫交錯,使此次疫情管控難度陡增,揭陽大道、望江北路貫穿的祠堂社區便是如此。面對這一難點,祠堂社區班子直面難題,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以「社區幹部+治安人員+黨員志願者」模式,全面落實做細網格化,做好社區體溫檢測、路口防控、企業巡查、外來務工人員排查等工作,織密織牢基層疫情防控網。祠堂社區還利用揭陽廣電網絡建設的「村村通」應急廣播系統,村幹部擔任廣播員,讓防疫廣播信息響徹整個祠堂社區,讓人民群眾能夠客觀地認識疫情、科學地預防疫情、冷靜地應對疫情,確保社區居民對防疫信息的應知盡知。
鍾厝洋市場作為榕東街道最大的農貿市場,是保障鍾厝洋社區和周邊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飲食的「菜籃子」,市場出入口較多,日常人流貨流較大,管控難度不容小覷。記者走訪獲悉,該市場現有檔位鋪面300多間,其中非揭籍檔主經營的檔位佔二成。
鍾厝洋社區書記鍾喜輝告訴記者,針對鍾厝洋市場管控難度大的實際,社區對市場所有出入口實施封閉管理,只留南北兩個出入口,設立體溫檢測點,落實專班人員值守,每天定時對市場經營者測量體溫,每一位進入市場的消費者都必須接受體溫監測,發現異常情況立即按相關工作流程及時處置。社區同時落實網格員上門入戶對非揭籍返榕檔主進行跟蹤監測,及時排查「疫情輸入」隱患。市場還嚴格落實公示制度,每日抽檢的市場肉菜質量通過顯示屏實時公布。為確保市場環境衛生,社區兩委幹部和市場管理人員每天在市場收市後,均會對市場進行全面清洗、消殺,檔主則切實管好「責任田」,即日對檔位進行清潔消殺,全面築牢疫情防線,切實保障群眾「菜籃子」健康安全。
階段來,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兩同時」新課題新任務面前,榕東街道按照榕城區第二輪網格化全面大排查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難點,有的放矢推進大排查和大巡查,穿針布線織牢防控網,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完善疫情防控體系,切實為企業穩妥復工復產和人民群眾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
(文章來源:揭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