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靠《乘風破浪的姐姐》翻紅的靜姐,圈粉不過3天。
便在衍生的採訪節目《定義》中翻車,且為連環車禍,現場慘不忍睹。
這不是伊能靜的第一次翻車,
但這次翻車卻翻的徹底,估計再想洗白翻紅不容易。
接下來就讓我們圍觀一下
伊能·自謙從不回憶過去榮景、但每場都會cue到,米粒媽媽,有娃有老公因此比梅豔芳幸福萬倍·靜的大型車禍現場。
本著不批判,只吃瓜的原則為大家818靜姐到底踩了多少雷——
首先,是花式吐槽隊友弱雞:
要知道,伊能靜在剛開始參加《浪姐》的時候,網友對她的印象是有改觀的。
第一期選歌,兩個選手落單了,於是伊能靜主動從原來的小組退出,加入新的一組來帶她們。
包括在後面的節目裡,伊能靜花了絕大多數的時間去教非專業歌手出身的王智和王麗坤,幾乎是手把手,逐字逐句地教。
看到這大家還覺得她犧牲自己的練習時間,這麼耐心又溫柔地教後輩,真的好暖哦。
但,隨著更多細節展開,伊能靜逐漸展露出過分高姿態的一面:
在路上,她就開始絮絮叨叨地捧自己「我伊能靜是個什麼樣的人」,並且數落隊友「我覺得她們兩個還不夠」。
說得隊友王智眼圈紅紅。
王麗坤全程exm臉。
接著是公演結束拉票宣言時,口口聲聲強調團魂的伊能靜站在臺上,開始了她(又一次)長篇大論的自我介紹:
「我十八歲單飛,出二十幾張專輯blahblahblah……」
一張嘴就是我我我,明明是團隊的拉票宣言,被她變成了自我表彰大會。
選秀期間是這樣,選秀結束後接受採訪,伊能靜花了整整2分鐘的篇幅來吐槽隊友:
滑音,聲音是飄的,不在狀態,唱的完全不是同一首歌,教十個小時都不會……
以及,在正片裡面當著兩個女明星的面張嘴就是誇獎,背後卻開麥暴露人家一直哭的隱私。
先花了很大篇幅在描述隊友基礎多差之後,伊能靜的重頭戲來了:不斷地強調自己的犧牲和付出……
其次,為了炫耀自己幸福,拉踩梅豔芳「很慘」。
這才是伊能靜給自己捅刀的致命一擊。
這段採訪一出街,全網都沸騰了:
梅豔芳在香港,是能與張國榮齊名的著名歌手和演員。
影視作品上手持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音樂領域,她幾乎拿遍了分量最重的音樂獎項。
梅豔芳至今仍被稱作是「香港的女兒」,可見她在香港人眼裡的地位是多麼不可撼動。
在事業上幾乎拿遍了大滿貫的梅豔芳,的確在感情、親情的道路上頗為崎嶇。
得知自己患癌之後,毅然決定在香港舉辦8場告別演唱會的梅豔芳,最後終場的絕唱裡,她身穿婚紗,說了一段感人肺腑的體會:
我錯過了穿上婚紗,嫁給自己喜歡的人的機會,所以你們要珍惜眼前人,把握住已有的幸福。
聽起來梅豔芳的確對沒有嫁人這件事情留有遺憾,但——
人世間誰又沒有遺憾呢?
什麼時候「婚戀」單一維度的缺失,會成為蓋章認定整個人生悲慘的證據呢?
退一萬步,一個早已仙逝了的前輩的遺憾,什麼時候輪到不相干的人用來反襯自己的幸福呢?
同日,芒果下架了她的這期採訪。
到這,事情還沒有結束。
6月30日,被截到在臉書上回復一名稱「兩個靜姐,天壤之別,一個最煩,一個最心愛」的粉絲。
6月30日下午,發文解釋:
自己的臉書,都是「最好的閨蜜」在打理。
甚至發了個和閨蜜語音對峙的視頻,
結果最後結尾,工作人員說「又超時了」,疑似演戲。
「伊能學」高能避雷——
高調亮相,往往伴隨著高度審視。
上場前,滿頭小辮子還是得藏一下。
最後楪子要說的便是靜姐新開創的「媽味」流派。
如果說爹味的核心是炫耀式的「看我多牛逼,你得聽我的」,那麼媽味的重點則在於索取情緒價值和道德綁架——「看我對你多好/付出/犧牲多少,快來誇我/你得聽我的。」
伊能靜之所以充滿了「媽味」,自然是離不開她的童年經歷的。
重男輕女家庭的第7個女兒,因為不是男孩導致父親怒而離家,不被重視的伊能靜內心充滿了不被愛的失落感,於是拼盡全力地養家賺錢,試圖靠給父母親人砸錢來自我證明,換取關心和愛……
「我都這麼優秀/努力/付出了,你們怎麼還看不到我呢?」
長期遭受忽視,不被看見的她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所以不斷作妖鬧騰。
她靠融入世俗的幸福標準來換取認同,並靠此來贏得世俗上的勝利。再進一步,以同樣的三觀來指點他人的人生。
而她之所以翻車,是因為她要走「獨立女性」人設來博好感,又在言語之間暴露了自己真正的三觀。
雖然52歲的伊能靜依然保持少女身材少女面龐,但潛意識裡還是殘留著上一輩人的落後價值觀。
有人的中年油膩體現在臉和身材上,有人的油膩體現在三觀裡。
但,撇開伊能靜這個人本身,52歲還能保持那種不作妖睡不著,使勁兒撒嬌鬧騰,明目張胆地要你親親抱抱舉高高的能量和生命力。
因為大多數人到了一定年齡之後都慢慢「佛」了,不是不想計較,而是沒那個體力精力去計較,所以選擇躺平和「算了」。
所以最後,希望大家也能擁有同款高能量和沸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