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陌生人社交,是很多創業公司首選的市場領域。但是近年來,以陌陌、探探為首的陌生人社交受到了很多爭議,很多產品面世不久就「夭折」了。本文作者對陌生人社交的現狀、破局、未來發展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自2015年起,幾乎所有以陌陌、探探為藍本的陌生人社交產品發展思路幾乎失效。本質上,看懂一個行業,與看透還是有相當的距離,在這一點上,分析、推演、思考、校正、再分析…… 總是值得的。
01 【現狀】提煉現象背後的周期性規律
1. 陌生人社交產品的普遍特徵
社交類型:
運動社交 / 陪伴社交 / 視頻社交 / 語音社交 / 旅行社交 / 校園社交 / 情侶社交 / 寵物社交 / 派對社交 / 興趣社交(畫友)/粉絲社交 / 女性社交……
內容載體:
語音 / 影視 / 短視頻 / 文字 / 圖片 / 音樂 / 直播 / 線下聚會 / 遊戲 / 運動健身……
技術應用:
LBS / TCPUDP / AR(虛擬實境) / 計算機視覺 / 推薦算法 / AI語音 ……
功能特點:
興趣推薦 / 語音匹配 / 附近的人 / 內容分類 / 粉絲團 / 捏臉 / 歌曲接龍 / 閱後即焚 / 自製表情 / 邀請制 / 小組 ……
2. 陌生人社交產品的要點問題
「增長瓶頸」——底層邏輯盲區,方向出現偏差,規模化用戶增長難以突破;「留存率低」——大量低效微創新,需求深度流於表面,用戶體驗遠低於預期;「裂變性差」——內容、形式同質化, 不具備社交資本價值,分享動力不足;「打開率低」——用戶參與性熱點缺失,尤其交互性功能乏善可陳,用戶忠誠度低;「造血困境」—— 持續性價值輸出較弱,難以拓展盈利場景,缺乏想像力;
3. 陌生人社交產品的指標邊界
註冊用戶百萬級月活千萬以下——高危線註冊用戶千萬級月活億級以下——衝刺線註冊用戶五千萬以上月活億級——安全線註冊用戶達億級月活億級以上——IPO線以上層次指標,以陌陌、探探為核心參照,僅為參考。
02 【啟發】陌生人社交產品的破局方向
1. 策略上「打破邊界思維」
突破點:「社交+ 或 +社交」
典型案例如:拼多多、享物說,將社交與電商充分融合,對於社交產品來說,不一定「社交+」就要加電商,而是必須跳出為了社交而社交的思維陷阱,「+」的更大意義在於,用戶需求的疊加效應,會讓產品價值倍增。
2. 產品上「打造功能穿透力」
突破點:「場景穿透」
非典型案例如:【小紅圈】,一款以「戒色」為需求的自律打卡工具產品;豆瓣裡的「拼遊」小組等,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場景穿透」的意思,是將陌生人社交需求中的所有顯性與隱性場景進行細分拆解,並經過改良重新組合,無論是「小紅圈」還是「豆瓣」內的「拼遊」功能,都是小切口的邏輯,但引發拓展更多社交連結,個人認為極具啟發意義。
03 【未來】打造現象級產品的N種預判
記得今日資本的徐新曾經說過一句話,創業者要有「殺手」一般的眼光,能看見其他人看不見的東西。我想,做到這一點,不但需要理性客觀的判斷分析能力,也同樣需要充滿理想主義的想像力。對創業者尤其重要的是,對未來的預判,如同那些持續成功者,不僅因為走的更快,而且,看的更遠。
1. 操控技術體驗的變化
以核心技術為驅動的產品,更加智能化的聲、色、控、觸、觀等體驗,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
2. 產品邏輯架構的變化
小切口,大生態,只需一個簡單的入口,模式化的形式,卻可以承載更多的業務聚合;
3. 用戶間互動方式的變化
互動場景、方式、深度等大大增強,虛擬技術與現實需求深度融合,如「頭部玩家」般存在;
4. 價值釋放與規則的變化
平臺、創作者、用戶、商家等通過物盡其用,進行價值重配,規則自定,甚至玩樂即是工作。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個別數據有待更新校正,如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溝通交流!
本文由 @極氪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