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龍馬可以說是幕末維新舞臺上最奇葩卻也最亮眼的一顆星。少年混沌胡鬧,青年一心練劍,最終突然站到舞臺最中央,扭轉了歷史的進程,奠定了日本自那以後的國家基礎,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輝以後突然戛然而止,魂歸天國。幾個小毛賊刺客用刀就可以輕易地結束龍馬的生命,但龍馬的精神和遺產還是傳承了下來。
讀日本明治維新這段歷史,如果光看前期的幕末風雲以及後期的維新,很容易產生迷茫,因為這中間有個巨大的斷層,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幕末的志士們口號是尊王襄夷,手段主要是暗殺一切佐幕與開國論者,龍馬的同志武市半平太就是這樣。這種思想本質上跟中國後來的義和團完全沒有差別,而之後的明治維新確實大踏步徹底地變革,全力全心向西方學習,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答案是,這中間坂本龍馬橫空出世了,帶著他的海援隊,帶著他促成的薩長同盟,帶著他的船中八策,帶著他的大政奉還計劃。龜山商社(海援隊)讓薩長看到了商業利益的重要性;船中八策勾勒出了日本新政府的大政方針,避免維新之後又出現一個薩摩將軍之類的武家政權;大政奉還使得日本明治維新的流血降到了最低限度,使得這樣一個藩國林立的日本沒有陷入內戰的混亂,而是很快走上了正軌。坂本龍馬可以說是啟發了日本民族國家的概念,奠定了現代日本國的基礎。可惜中國當年沒有出現一個坂本龍馬似的人物,當然大清朝集權的體系也不會允許這麼一個浪人去改變歷史的走向。
坂本龍馬在幕末風雲的眾多志士中絕對是特立獨行的唯一一人。首先從身份來說,他只是個鄉士,脫蕃後更只是一個四海為家的浪人,沒有什麼先天的建制派支持,卻一手促成了幾件至關重要的大事。其次,他的眼光與胸懷從不局限於自己的籓國,而是以日本人自居,啟迪了日本民族國家意識的覺醒。
第三,他絕不死板教條,在其他志士只知一味暗殺時,他卻因為與勝海舟的一番對話而決定拜勝海舟為師,決定了自己日後的道路。第四,他能夠有天生的號召力與感召力,巧妙地說服本領,硬生生把志士們從一心求死轉到建設新日本,把佐幕的保守派轉變為自己的支持者。按現在來說,出身沒有阻擾到他,他有志向,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和意願,又有出眾的領導力。天下大事,舍龍馬其誰?
中日之間的比較,總是令人心痛,因為日本在那維新三十餘年之後就要打敗中國,逼迫中國籤署最恥辱的馬關條約。但全書讀下來,可以感覺到以下幾點差異:首先,日本的武士道確實變態到令人害怕。初開國門時,一樣是冷兵器對陣熱兵器,薩摩武士雖然是打不過英國,但卻也足以贏得英國人一定程度上的尊重和畏懼。日本幾百年來以武士治國,立國根基與治國根本確實與中國不同,尚武精神相去甚遠。
第二,即便日本鎖國三百年,一旦開國後反應速度還是很快。幕府裡有勝海舟這樣的超前時代的人物,而即使是各個藩國,無論是否保守,在幕府倒臺前也都或多或少搞起了自己的西洋船隊和西式步兵,而中國或者大清的反應速度就要慢得多。封建體制下各個小藩國能夠互相獨立發展,借鑑,而大一統的中國非得疼到不行才有所行動,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差別。
本書寫的還是趣味盎然,又把幕末維新那段歷史解釋的很生動,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