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之際,據說日本皇后做了一個夢,夢裡出現了一個男人鄭重的對她說,日本海軍此次作戰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皇后醒過來以後,跟眾大臣提起了這件事,通過照片比對,最後認出這個人就是坂本龍馬。
幕末,由於幕府政治的腐敗,人們要求改變世道的想法開始頻頻出現。
自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佩裡以強硬態度使得幕府正式開國,歐美諸列強以強硬武力逼迫幕府籤訂了不平等條約。
持續數百年的閉關鎖國政策被瓦解了,尊王攘夷、倒幕運動等此起彼伏。
坂本龍馬剛開始在江戶,學習北辰一刀流劍術、炮術。
在1861年的時候,坂本龍馬參加了土佐勤王黨,開始反對土佐藩的政策。次年他脫離了藩籍,走上了職業革命的道路。
當時脫藩是重罪,意味著顛沛流離與連累家人,他的姐姐妹妹因此離婚、自殺。幕末很多脫藩人士基本都會舉兵暴動。
坂本龍馬跑去謀刺勝海舟,勝海舟此時是幕府重臣,剛從美國學習完海軍軍事技術回到日本。
刺殺沒成功,勝海舟的見解讓坂本龍馬耳目一新。後來勝海舟收了坂本龍馬等人為弟子,建立了海軍學堂,為幕府和各藩訓練航海人員。
勝海舟的這些舉動著實為後來的明治維新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接下來坂本龍馬與勝海舟一起調停了,美英、荷、法炮轟長州藩的下關事件,還指揮了長州海軍。
被赦免脫藩的重罪以後,龍馬回到了土佐藩,改組了「長崎龜山社中」。
這個組織前期吸收了一些脫藩人士,後期在土佐藩重要大臣後藤象二郎、福岡孝悌和薩摩藩西鄉隆盛等人的協助下逐漸發展成為海援隊。
海援隊成立的目的是想從海上援助土佐藩,通過運輸、開荒等方式去追求營利,這種經營方式是跨時代的。
當時出任海援隊交涉官的巖崎彌太郎,後來創建了三菱財閥為日後日本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之後,坂本龍馬提出了著名的「船中八策」,希望以天皇為中心建立新的國家政權體制。
經過坂本龍馬、後藤象二郎等人的努力勸說,土佐藩藩主山內豐信勸告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
11月份德川慶喜依據船中八策下達「大政奉還」指令,開始了明治維新。
1867年12月10日,坂本龍馬在京都近江屋與倒幕派人士、陸援隊隊長中岡慎太郎商談時,遇刺身亡。
坂本這一姓氏源於明智光秀在封地所建之城:坂本城。
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滿,逃到土佐,傳到坂本龍馬的祖父這一代開了一家叫「才谷屋」的居酒屋。
才谷屋幾乎壟斷了四國地區的清酒生意,所以龍馬家比較有錢,但是他們家的地位並不高只是鄉士。
坂本龍馬為了方便與薩摩藩合作,創辦了龜山商社,主要從事薩摩藩、長州藩之間的貿易、運輸、採買船隻武器等業務。
坂本龍馬提出的船中八策的進步之處在於:把當時的主要任務定為富國強兵,目的是避免內戰,讓日本保持獨立不讓列強蹂躪日本領土。
正因為龍馬的思想傾向於和平解決國內爭端,逼迫幕府和平的交出權力,所以他的死變得撲朔迷離。
薩摩藩主張武力倒幕,跟龍馬打算使用政治威壓幕府交出權力的主張有明顯分歧,所以成為疑兇之一。
當時的坂本龍馬是與堅定的武力倒幕派中岡慎太郎坐在一起喝酒談論事情的,所以很多人認為兇手的目標是中岡慎太郎,坂本龍馬之死純屬被誤殺。
另外兩個護幕組織:京都回見組、新選組,因此成為疑兇。
回見組是幕府建立的維持京都治安的半警察機構。不同於新選組主要成員都是一群下級武士和浪人,見回組的主要成員大多是身份較高的歸屬幕府直轄的武士。
坂本龍馬在死的時候默默無聞,在幾十年以後開始聲名大振,受到日本各個階層的愛戴。
大眾百姓覺得他是平民英雄,拯救了日本;資產者認為他開創了近代日本商業的新模式,是始祖;
民主派則表示他是民主先驅;保守派認為他是擁戴天皇的忠臣;軍國主義者更認為他是日本帝國海軍的保護神。
他的名字取自中國唐代詩人李郢的《上裴晉公》中的詩句:「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資。」